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7-08

家园共育。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二、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

三、更多的身体活动,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心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四、大声笑,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五、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乖孩子”,或者“做得不错”。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六、保证孩子吃好吃“对”,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七、发掘他内心的艺术世界,让孩子接触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好处的,能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

八、别对孩子吝啬你的微笑,向你的孩子展示一个放松、会心的微笑,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安慰肯定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

九、专心听孩子说话,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了。

十、放弃所有的完美理念,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但如果做父母的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者“收拾”他们造成的不够完美的结果,其实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十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孩子从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每一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和小伙伴闹了别扭,还是新买的拼图怎么也拼不起来了,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十二、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秘诀的方法你知道吗


目前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疼爱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无论孩子又怎样的要求,家长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爱心“毒药”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见到自己没有的或想要的东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气一个比一个急,想法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而人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快节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们无条件地满足家中唯一宝贝的愿望。然而,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沟壑似乎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父母的爱和关注把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

任性在一个个满足中滋养

就像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已为父母的人说的那样:“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

父母的爱心,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如此,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的圈子,受打击、遭挫折就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对孩子的身心会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又不能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

延迟满足培养好性格

表面看来,让孩子晚一天吃到他想要的蛋糕、想喝的果汁;迟一个星期得到他渴望的玩具熊或电动小火车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却和孩子性格养成的大事直接挂钩。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权衡怎样做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

前面例子中的梦梦就是会掂量轻重的孩子,她凭自己一会儿的等待,多得到一张小贴片,而这种品质如果能延续到上学或工作以后,其等待的耐心就可以使她获得更多的“财富”。

拖延从一分钟开始

第一,“等待”必修课0岁开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听到宝宝哭时自己先沉住气,趁势和他说说话,告诉孩子你正在做什么,等一分钟妈妈就会过来陪他,宝宝能从妈妈熟悉的声音中得到安慰、消除内心的恐惧;如果这时孩子仍旧哭,索性就让他哭上一两分钟,这有助于打磨他的耐心。适度的哭还能增加肺活量,对孩子的健康很有好处。等你把自己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再看看他是饿了、尿了,还是想让大人抱了。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宝宝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到孩子10个月左右能稍稍听懂一点话时,他有一些要求,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或是什么吃的,父母可以迟一会儿给他,或对他说那样东西烫,等凉了再吃。

也许父母会问:宝宝最初的反应比较激烈怎么办?

其实,这是小宝宝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他巴不得用哭声将你三步并作两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终将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第二,点滴琐事当帮手

生活小事铸就孩子的高素质,使之在平素的日积月累中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学会善解人意、习惯于等待。

面对诱惑控制自己,也是孩子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看到冰箱里的冰淇淋,孩子嚷嚷着要吃,但此时他正咳嗽、嗓子疼。父母可给孩子解释:“你现在正病着,吃了嗓子就说不出话来了,等过几天好了给你吃。”“我就吃一点点。”“吃一点你的嗓子也会比现在厉害,还得吃更多的药,等好了,可以给你吃一个蛋筒。”孩子会权衡利弊,选择吃一个蛋筒。

第三,当忍则忍

能不能够忍耐和长时间地等待,是孩子自制力强与弱的一种表现,因为生活中并非事事都遂人愿。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可从2岁以后开始。这时,父母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娃娃是小妹妹的,如果拿走,她会伤心的;买一个相同的娃娃,不是立刻能做到的。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有,要克制自己的占有欲。

借助给孩子设立压力情境的方法,锻炼孩子的忍耐力。通过为孩子设立这些压力情境,孩子心中有了矛盾,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情绪,达到心态平和。

让孩子习惯并平静地接受延迟满足,离不开表扬和奖励,因为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年幼的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纪录,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是值得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支撑。

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从易控制的事做起。在长达十多年的观念传递之后,孩子就会把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其实家长一位的总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严重的,因此家长应对孩子采取另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要比家长总是付出满足孩子的效果要来的好,家长还是多考虑一下这种方法吧。

家园共育:孩子心理阳光?这6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一、培养孩子独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二、不过度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三、冷静处理孩子情绪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四、学会正确的批评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五、给孩子空间,让他试试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六、打开孩子的心扉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父母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

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她)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他(她)也能积极地去面对。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五种方法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二、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

三、更多的身体活动,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怀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能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四、大声笑,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五、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乖孩子”,或者“做不错”。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告诉你12个方法,给孩子造就一个快乐环境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惟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发挥。以他们自然的方式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

2、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

3、鼓励他多运动。

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与情绪,从运动中还能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上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

5、用心聆听。

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

6、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7、教导他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

8、放弃完美主义。

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9、笑口常开。

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10、有创意的赞美。

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11、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早教是个啥东西,你知道吗?


早教是个啥东西,你知道吗?早教这个词我原来根本没多理会。但在妈妈群里听妈妈们谈论上早教班的事后,不由得有些急了:人家孩子都上早教班,我却还不知道早教是个啥东西。有天在淘宝网上看到卖杜曼闪卡,然后店主介绍杜曼早教理念有多科学多好。这才发现,早教可真是重要得不得了啊。我更着急了,我想,我得做些什么呀,要不我不就误了我的儿子吗?

查了查资料,更加一头雾水,而且各有说法,貌似各有道理。我决定,我也要拿出我自己的主张!我觉得,整明白下列问题,早教这事就算折腾清楚了。

1、早教到底是啥意思?我觉得早教的意思就是早期教育。而教育的范畴就大了。生活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树立、知识技能的培养……

2、早教得多早?既然是早期教育,应该是越早越好,从胚胎期开始也不为过,不,从孕准期开始也不算太夸张啊(打好遗传基础嘛)。不过早字固然重要,“什么人上什么菜”更重要。也就是说,顺着孩子的发育特点和时机切入相适宜的教育方法最重要。教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建立小便规律,这就是违反客观规律。而放任一个正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不理不睬也有点暴殄天物,超级浪费。

3、为啥要早教?其实我对早教这个说法本身就有些排斥。我觉得教育是个有始有终的事,不管任何阶段都要进行教育,如果非要分早教,那就也要有相应的“中教”、“晚教”。而孩子要教育要引导,这没啥为什么可问了。教育的意义谁都明白的。

4、早教要教啥?早教如何教?

1)我先了解了下孩子的各个敏感期,了解了下孩子的发育基本过程,然后注意一一对上“号”,根据各阶段不同情况施教。

2)我觉得爱心、耐心和持续性是教育孩子的基础。起码有五个妈妈和我说,她们当初也教过自己的孩子识字认卡片背儿歌和唐诗,但三岁后全部忘记了。我追问了下,她们全部是孩子一学会就作了罢,而我现在经常定期给xx复习复习,还根据某种情景而读出某首儿歌或诗歌,加深他的感受。就算xx三岁后完全忘记了现在背下的诗歌儿歌,我觉得之前的教育也不是浪费,而是绝对发挥了作用,起码,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这方面起过作用。重要的其实根本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3)自己要做好表率。检举下我自己:今天早晨我捏了个提子抱着xx出门,打算路上让他吃这粒提子,剥了皮便随手扔在了地上。老猫见了便批评我:你这样没公德心。还真是。我以后一定要注意再注意。

4)因材施教。看到蚂蚁讲蚂蚁,看到机器说机器。反正不放过机会,说个不停。当然,一切顺着孩子的兴趣转。只要他不愿意听立即叫停。

5)不打扰孩子的游戏。只要不是不安全不卫生,都让他接触,摆弄,哪怕自己要收拾得很辛苦。

6)尽可能多地陪孩子。及时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7)让孩子快乐了,我觉得就是早教成功了。

好象还是没折腾清楚呀。不管不管了。我在这地方没处去上亲子班或者早教班,曾经体验过一次,出来后我比较狂傲地对我同事说,那早教班的老师还不如我呢。反正我对早教班不抱特别高的幻想,我对我自己比较抱以重任。

孩子第一反抗期你知道吗?


过了周岁,很多父母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矛盾冲突源自何处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什么都动”是很多看护人对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点所下的结论。接近1岁半的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扫荡”和“清野”,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戏”:拿起小锤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鸡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脚尖搬倒书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

“越不让动越要动”

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家长“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会打开低矮的柜门,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办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阁的宝贝欢呼雀跃;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战电源、煤气灶、饮水机而义无返顾……

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向看护人提出强硬的挑战。在与父母的抗衡中,他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妈妈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孩子常会把双腿盘起脚不沾地,像条毛虫吊在空中,当爸爸妈妈不肯再抱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难移,假如父母真不让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们的宝宝经过“痛苦的抉择”也能后来居上……在与成人的对恃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这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而是他长大了,大到想向我们证明: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他不断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诉我们: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要对别人提出要求,要让别人受到自己的影响和牵制。

用孩子眼光来看待

作为父母搞不懂:为什么当宝宝要长大时,现有的和谐、宁静会常被冲突、恶战搅得一塌糊涂?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当他打开一个装满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大人把柜子锁了起来;他漫步到厨房,抚弄着炉灶上的旋钮,想看看是否也会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觉的妈妈抱开;他拽着台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会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评“不乖!”……他会走、会爬、会登高,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周围有那么多令人兴奋激动的机会,却每每都被扼杀在动手之前!为这些孩子就有100%大发雷霆的理由。假如我们被还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儿,相信也会成为他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们能理解尝试独立的孩子,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为规范和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在败多胜少、四面楚歌的探险历练中,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时时被失望、害怕和孤独围追堵截着:那天,他像爸爸那样一只脚踏上矮椅,却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号啕之中全是对疼痛的愤懑与不解;一日,他像推积木一样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让他第一次品尝到自卑无奈的苦涩。他好想控制身边的事物,但却左右不了它们的发展。为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于语言能力的局限,孩子无法通过与成人的有效沟通,释放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压。这么多的孩子表达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虑与不信任,面对父母的一切安慰、要求,他都可能会大声说“不!”,面对父母的关爱帮助,他会拒绝接受,而要“我自己来”。

心理学家的分析

孩子成长一定要有这个“反抗期”吗?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通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式的变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转折时段内,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矛盾会高度激化,对这种激化疏导的方式不同,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从而引发飞跃式的正、负两极变化。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内,存在着转折期、危机期、对抗期等不同称谓的学术观点。如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发展要经历8个“危机”,而在孩子出生后的头3年里就要经历两个危机的挑战。还有的学者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中,典型的行为突变有两三岁的反抗执拗,七八岁的心理平衡失调,十二三岁的消极、违抗性等等。特别是由于在以上各阶段内,父母通常会由于儿童的对抗、逆反等极端行为,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恶化,往往不经意间,就严重影响着孩子今后整个人生的和谐发展。

但是,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同样证明: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必经阶段,但“危机”并非必然相随。只要父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策略应对,就有可能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为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支持、促进。

家园共育:你会在公共场合向他人介绍你的孩子吗?


在国外的很多家庭中,父母们都有介绍孩子的习惯,在大人介绍完孩子后,孩子们也彬彬有礼地向客人问好,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显得非常自然妥帖。

而在我国,许多父母都没有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介绍自己孩子的习惯,他们可能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必要向客人介绍。于是,当有客人到来时,孩子只好靠边站,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忠实的“听众”,或者只是对孩子说道:“到一边玩去吧。”

为什么要做在公共场合介绍孩子?父母要学会介绍孩子,这既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孩子言行上的规范。

我们经常听人说,国外的孩子为什么就显得那么稳重和成熟,为什么大多都能够在18岁之前形成自己的性格和锻造出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虽然不能说与父母有意识地介绍孩子有直接的关系,但至少可以说与国外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推到生活的前台,再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是分不开的。

小案例:大家都觉得婷婷是非常懂事和有礼貌的,在一次闲聊时婷婷妈妈这样说道:“我有意识地学着国外的父母,无论是有友人来访,还是在街头巷尾遇到同事,或是在一些聚餐上,都不失时机地向朋友介绍孩子。开始的时候,女儿有些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渐渐适应了,在我介绍完她之后,她总是很礼貌地回应一声,待人处事也大方得体得多了。”

所以,培养孩子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介绍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却是培养孩子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实践已经证明,作为父母要学会介绍自己的孩子,有意识地介绍孩子,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介绍孩子”这件事的话,这同样表现出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平时总在说孩子应如何尊重长辈,难道这不应该是平等的么?也许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做会有损做家长的尊严,其实恰恰相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理解,久而久之你会拥有一个自信、独立、有礼貌、乐观、正能量的小孩。

“尊重孩子”从小事学起

① 如果想让孩子停止某个活动,并直接说:“把玩具收了吃饭。”那么他们很少会接受这个命令,要么坚定地拒绝,要么充耳不闻。他们非要听到:“等你把这张拼图拼好,咱们就去吃饭,好吗?”才会跟大人商量,继而接受建议。 “什么都依他,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都讨价还价,那还了得?”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逻辑,“商量”就是一种妥协,而妥协用在孩子身上,便是娇惯。只要家长高高在上,孩子就会心服口服吗?不是!权威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② 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是要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差错或者不够完美的时候,应该接纳他、体谅他,而不是直接上手替代,否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家长朋友们不如就此迈出第一步,向他人介绍一下你的孩子吧。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秘诀的方法你知道吗 目前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疼爱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无论孩子又怎样的要求,家长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爱心“毒药”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
    2021-03-12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孩子心理阳光?这6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一、培养孩子独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
    2020-06-04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五种方法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
    2020-06-13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某些行为你知道吗? 导读:作为家长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吗?小孩子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是否都清楚? 当一个新生命来到家里时,新爸新妈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什么宝宝哭闹,为什么宝宝粘人,为什...
    2021-09-16 阅读全文
  • 你知道吗,快乐是需要培育的品质? 导读:快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孩子内心战胜困难力量的大小,他与人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内在的力量和智慧,会使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保持快乐。 你的孩子快乐吗?有关专家认为,快乐,是一...
    2021-09-24 阅读全文

目前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疼爱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无论孩子又怎样的要求,家长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爱心“毒药”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

2021-03-12 阅读全文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一、培养孩子独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

2020-06-04 阅读全文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

2020-06-13 阅读全文

导读:作为家长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吗?小孩子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你是否都清楚? 当一个新生命来到家里时,新爸新妈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什么宝宝哭闹,为什么宝宝粘人,为什...

2021-09-16 阅读全文

导读:快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孩子内心战胜困难力量的大小,他与人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内在的力量和智慧,会使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保持快乐。 你的孩子快乐吗?有关专家认为,快乐,是一...

2021-09-2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