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另类”话题面面观”,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皮捣蛋并非天性,只要我们用心加以改造,我们的孩子会是体贴和充满关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对待不听老师话的孩子,我是这样进行教育的:

一、让他们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他们浑身无从释放的能量通过正当的途径释放出来。我请他们给小朋友分盘子、勺子,帮小朋友叠被子,安慰那些不愿来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赋予他们重任,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很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我可以让他们当“小小侦察员”。来“管理”其他小朋友,这样他们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会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三、以正面的表扬激励来启发他们。孩子都喜欢表扬、赞赏,孩子虽然调皮,但他们身上总有闪光点,我们应看到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也不应该放过。让他们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他们做错了事,教师应灵活处理,切忌盲目批评。

通过以上方法教育调皮孩子,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并非“另类”,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需要表扬,需要爱,需要呵护,需要成人的提醒。与这些孩子相处好,对教育和培养好全班幼儿的良好行为品质也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另类早教方法你试过吗?


除了秋千、滑梯、转椅等传统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儿园里,给孩子们玩什么呢?有的游戏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这里说的木工可不是用类似我们见到的塑料或专用儿童性模拟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游戏。在欧美的一些幼儿园,孩子们要真正地做木工活儿,从锯开木料,刨平木板,切割,打磨,装钉成型到油漆完工,孩子们要作出真正的木制生活用品或玩具来。很多读者耳熟能详的关于爱因斯坦幼年时制作小凳子的故事假如属实,那么这个传统也流传了很多年了。据说,有些孩子做出来的东西很是有模有样呢。

至于最令人关心的安全问题,老师们自有解决之道。通常的安全守则包括:工具各安其位,用毕立即放回原处;工具仅能用于指定的用途;不断强调安全要领以及必须由足够的成人监护等。有趣的是,老师们发现,在喜爱木工活方面,女孩和男孩是没有分别的。

“玩”做饭

同样的,这里说的做饭也不是“过家家”用的小盘小碗盛沙子做饭哦。有的幼儿园设有专门的课程,孩子们来到厨房,制作简单的美味食品,然后大家一起吃光,孩子们真是开心啊。小厨师们在这样的厨房里做出来的菜肴主要有:鲜黄瓜片,烤杂菜串、自制柠檬水、花生酱卷面包或果冻饼等。通常在美国国庆日很多幼儿园都会安排孩子们自己做庆祝大餐配着著名的苹果派吃,吃完了还要玩一种“扮演焰火”的游戏:孩子们轮流跳、跳、使劲跳到最高,然后像焰火落下一样倒在地上,孩子们总是玩得非常开心。

“玩”沙子

沙子是西方很多国家最“经典”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在家里、沙滩上、幼儿园……到处都可以玩沙子,玩法真是千奇百怪。甚至出版了一些专门指导玩沙子的书籍。

“玩”音乐

幼儿园的音乐可不同于成人正式的乐器训练。在很多西方幼儿园,音乐课更像是对儿童的“声音启蒙”教育。孩子们会面对各种材料,如桌面、玻璃条、金属片等等,自己尝试敲击,了解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进而直接到树林里大海边聆听风的声音、水的声音、鸟儿的歌声和动物的鸣叫。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能发出优美声响的乐器,体验音乐的感觉。当然假如有孩子对乐器感兴趣,老师也会鼓励她甚至专门教导她。

孩子是非观的建立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人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随着一个人慢慢的成长,他的是非观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我认为童年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是非观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学习新事物的开始,而有些东西一旦在脑子里形成了,它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所以不要再一味的说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的话了,那是及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你的一举一动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他们,他们也会自然而然的以你为榜样的。

这天,放学了同学们很快都被家里的人接走,只有浩浩还在班级焦急的转来转去,原来他的爷爷还没有来接他,于是我就陪着他一起等,过了一会,一个步路蹒跚的老人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跟我连连的道歉,说是因为车子坏在了半路才来晚的。就在这时浩浩却飞奔过来对着老人打了起来,这一连串动作让我惊讶,我不相信一向沉稳乖巧的浩浩会做这样的事。我很生气拉住了浩浩,跟他说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事,并让他跟爷爷道歉。浩浩的爷爷却笑着说:“没关系,不疼的”,小孩子耍耍脾气不打紧的。爷爷是出于对孙子的疼爱会这样说,但是出于老师的职责,我就必须告诉他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是我们万万不应该做的。最终在我的教导下浩浩认识到了他的错误。孩子不怕犯错,怕就怕错了而没有人去纠正,那么最终他会在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与其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不如说是一辈子的老师。所以就更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负责,多多的关注你们与他们的言行,告诉他们是非对错。

观幼儿园运动会有感


昨天,宝宝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2013年冬季运动会。作为刚入园不到两个月的小朋友,开运动会别提多高兴了,不仅她高兴,我这当妈的也兴奋啊,眼瞅着三岁大的宝宝就要成为小小运动员了,还真有点小激动!

特意请了半天假,一身运动装扮,带着孩子比赛去也。别说,虽然是幼儿园比赛,正规程序还一样都不少,开场式、入场式、升国旗奏国歌,各班的才艺表演以及老师的健美操表演,个个都有模有样的。尤其是托小班的孩子们入场的瞬间,简直萌呆了。托班的小朋友头上都带着动物头套,有小企鹅、小白兔、大灰狼,映衬着宝宝们一张张粉嘟嘟的笑脸,那叫一个可爱啊!小班的孩子们可爱之外又多了一份调皮,入场的时候有做鬼脸的,有四处张望喊妈妈的,有一路摆着POSE等别人拍照的,再瞅我家的丫头,跟旁边的孩子窃窃私语还面带微笑,不知道在说什么高兴事呢!

终于开始正规比赛了,感觉瞬间广场上的人就多起来了。有比赛赶小猪的,有玩哪吒寻宝的、有玩乒乓球接力和快乐大比拼的,看的我眼花缭乱。孩子们一脸祥和,倒是大人分外紧张,瞧旁边玩快乐贴贴贴的两位家长,正拼尽全力摘宝宝身上的小贴贴,孩子们一脸俏皮站在旁边岿然不动,估计是在想这俩人干什么呢!俺们家宝参加的是快乐大比拼,意思是要走过一条独木桥、爬过地垫,再穿过一个环,谁先到终点就赢了!应该是所有比赛中难度最高的了!由于事先经过训练,对手又是两个个子比她矮的同学,我对这次比赛还是很有信心的,可是我有信心有什么用啊!比赛的是孩子啊,事前叮嘱再叮嘱,“听到口令要立刻起跑哦!”“千万不要忘记了”,小家伙点点头,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就听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立刻往前冲,咦!我家宝宝呢?回头一看,还在出神呢!我的天呢,我这当妈的都快急出一身汗了,好在她后来居上,得了第二(一共三个小朋友,两外两个并列第一)。亏她还好意思跟我说“妈妈,我跑的快吧!”本来想狠狠责备她的,看着她一脸兴奋的表情,我扭过头望向天空说“嗯,还真快!”

虽然比赛输了,但是必须要承认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运动会。这里上演的是最纯真的表演,不带任何的做作和修饰;这里洋溢的是最会心的欢笑,没有一点点附和与虚假。是孩子们可爱纯真的表演让一切沸腾起来!

幼教随笔:蒙特梭利的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特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蒙特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特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特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由游戏引出的话题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真的是长大了,学会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他们会运用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今天,我要到娃娃家做客,刚一“进门”,就有杯茶送到我的手上,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找个位子坐下后,我开始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我看见孩子们做菜的时候很着急,不小心就会撒到地上,孩子们会将掉到地上的捡回盘子里。不一会他们把做好的菜送到了我面前。于是,我假装吃了几口菜,就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吃坏肚子了。”我说:“我疼地很厉害。”丁丁说:“是吃这些菜吃坏了吗?”擎擎说:“这可怎么办呢?顾老师,去找董老师看看吧?”我说:“家里又乱又脏,还有人把掉在地上的菜没有洗过就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又提出要带我去医院看病。

中班时期的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孩子们招待客人、给客人服药,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但是幼儿往往会因为游戏角色的投入忘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整理等。因此,当幼儿把地上的菜捡起来又给我吃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教育的契机,用“肚子疼”的言行暗示幼儿的行为,并在这种角色扮演中,支持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同时我在区域活动分享时把此问题提出来,引导幼儿讨论“掉在地上的饭菜能不能吃”,孩子们在讨论中了解到,掉在地上的饭菜不能吃的道理。从游戏延伸到对现实的教育,只要教师有心其实时时处处是教育。

教育随笔:幼儿教师幸福观


教育随笔:幼儿教师幸福观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幸福观,回顾我二十几年来幼教工作的历程,我对“幸福”的理解是:与孩子们在一起是我莫大的幸福。

也许我的幸福观有点与众不同,不少向我投来关注的目光:“你家庭收入多少?对事业的付出又是多少?支出几乎大于收入能值得吗?”有的投来鄙视的目光:“不就是个孩子头吗,也没在事业上熬出点什么,对事业太执着了吧,图个啥?”还有的干脆认为,这女人这么天真、是不是有点傻;也许我是有点天真,初中刚毕业,我就在职业高中学习了幼师专业班,带着学生时代纯真的理想,当上了“孩子王”,是孩子们的天真、善良和旺盛的求知欲吸引了我,并使我在幼教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乐此不疲。 

做孩子王有苦难言,一年四季每天都要周旋在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中间,尤其是每当孩子新入园,总有一大批孩子哭得昏天黑地,让你不得安宁。苦中当然也有甜,小家伙们个个古灵精怪,你对他们好,他们会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有开心快乐的事都愿意于我同享。每当大班的孩子毕业离园,我的心里总少不了一份惆怅、失落,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爱恋不舍;走在街上不知从哪儿会冒出个孩子的声音:“彭老师,我们的彭老师”引得的路人皆看,那时的心情也许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希望有一天,我也会和教育界的老前辈们一样,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幼儿教师,看到桃李芬芳。为了明天的灿烂辉煌,现在、将来、我——都选择做孩子王。真的,有付出必有收获。 

 在生活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察,鼓励他们发现、探索这不仅使孩子们,同时也使我产生了更加热爱的情感,而我的这种情感有影响着孩子们更加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觉了孩子们眼中的的世界逐步展现在我的面前,由此感到他们息息相通,感到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孩子们的这颗宝贵的童心,并也能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学会与大自然交朋友,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使我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记得有一件事对我震撼很大。一天早晨,我检查小朋友的指甲,有一个孩子的指甲又黑又长,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不剪指甲?”他嘟起嘴低下头,一声不吭,“别的小朋友都见剪了,就你不听话,都大班了,还会忘吗?你妈妈没看见?”片刻之后,孩子的眼泪滚落下来,他似乎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天天在医院那天我还看见他哭了呢”。我轻轻地托起孩子的脸,用手绢擦去他脸上的泪水,“是老师不好,错怪你了,对不起,对不起!”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的给他剪指甲,生怕伤了他稚嫩的小手。那以后,我加倍关心这个孩子。我要用我的爱,让他重新快乐起来。有一天孩子问我:“老师,妈妈的病会好吗?会像你一样带我玩吗?”。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紧紧的把他搂在怀里。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心,我的爱早已属于孩子们了。多少次拖着生病的身子带孩子们游戏;多少次用沙哑的声音给孩子们讲课;多少次父母需要我的照顾,而我依然呆在孩子身边而又不知多少次蹲着画画时,孩子们搬来小椅子;扫地时,又是孩子们帮我拿来簸箕……我的心被幸福填满了,我真的觉得世界上只有我们幼儿教师是最幸福的人。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安逸的工作环境,更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但我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一份坦然的心境和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对我至真至纯的爱。有人说,幼儿教师应该让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来当。我们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但我们都会尽力去做,为了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爱他们的人。

朋友们,同行们,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教育笔记:《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早晨点名时,发现璐璐没有来上学,家长也没有跟老师请假。于是,我给她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结果妈妈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是因为孩子自己偷懒说不想来幼儿园,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了!

这件事,让我很困惑。仅仅是因为孩子不想来幼儿园,家长就可以不送她来吗?这样下去的话,孩子如何才能适应集体生活?和璐璐相比,其他孩子早就已经适应好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可是璐璐却总是三天两头的请假,在学习方面,她和别的孩子有了明显的差距,在班级也不常和小朋友们相处玩耍,孩子的性格很内向胆怯。这对璐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孩子以后的生活是要和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相处。

其实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所有的班级组成了一个个“群体”,教师和孩子就是里面交往生活的人群。因此,孩子来幼儿园不仅能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还能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家长如果真为孩子的未来考虑,那么从现在起,就不能一味地迁就和溺爱孩子,要正确引导孩子:幼儿园是学本领的地方,那里有爱你的老师和小朋友,在那里可以和他们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幼儿园是必须要去的,不是你说不去,就能不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不迁就,不溺爱,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幼儿教育笔记:课程游戏化——观小厨游戏房有感


幼儿教育笔记:课程游戏化——观小厨游戏房有感

今天有幸参观了一所研究“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我最想看的是小厨房游戏,他们今天正好有一个“小厨房”活动,走近活动室,这里很宽敞,分为操作区和教学区,操作区的设备一应俱全,俨然一个真正的厨房,有两张很宽敞的操作台,正好是适合孩子的高度,大概可以容纳20个孩子同时操作。

今天是中班的小朋友在这里包饺子,我们进去的时候,孩子们围坐在教学区的五张课桌旁边等待,电视机里放着动画片。在操作区,一个姥姥在分面团,妈妈在和馅,据说面团和馅都是家长在家里准备好带来的。当班的老师和保育员在边上观望。我们兴致勃勃的等待着孩子们的表现。姥姥把面团分成一样的小剂子,分在小碗里,接着姥姥擀皮子,做好了准备工作。

我满心期待,却看到了几个心存疑惑的镜头:小朋友蠢蠢欲动,这时姥姥从第一组开始给孩子示范,其他孩子手拿皮子还在等待,姥姥把放好馅,对折皮子,中间捏了一下,放在孩子手中让孩子包;这时,老师把没有擀的小剂子分给了其中的一组。孩子们每人拿了一个在手里把玩,一会儿一个孩子从隔壁桌拿了一张皮子来,老师还是让他拿着自己的小剂子;这时,一个孩子拿了一个小剂子压压扁,拿来一个擀面杖,一下擀成一个椭圆形,换个方向又擀成了圆形。自己放馅,自己包饺子,成功了!接着又做了第二个。这时,姥姥终于示范到了这一组,给了孩子一张皮子,但是,孩子拒绝了。对面的孩子有点羡慕,也想拿擀面杖自己擀。

从这样的小厨房游戏中我反思着:

什么人来组织活动?很明显姥姥是北方人,很懂面食,但不懂孩子;老师懂孩子但不懂面食。今天的活动是两个没有交集的引导者在引导。我觉得小厨房活动至少有一个或几个既懂美食又懂教育的人来组织。

2、把多大的空间留给孩子?明显姥姥觉得孩子在整个做饺子的过程中能做的很少;老师对孩子能做什么估计不足。所以在活动中姥姥成了灵魂人物,成了主导者,老师只是旁观者。其实,中班的孩子有捏泥工的经验,也许还有个别孩子有包饺子的经验,事实上也有孩子表现出来能自己从擀皮子开始。所以,即使老师自己并不熟悉包饺子,也可以事先了解包饺子的步骤,了解孩子的经验,然后和姥姥来商定哪些事有成人准备(如:剁馅),哪些由孩子完成(:分剂子,擀皮子,包饺子……),一次活动应该把尽可能多的事让孩子尝试。不然孩子就成为观赏者,就失去了小厨房的意义。

3、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什么?孩子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所以活动开始,孩子们就可以围在操作台旁边,看姥姥和面,分剂子、擀皮子,这相当于集体示范,孩子们会懂得一些包饺子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参与到拌馅的环节中,孩子们会获得拌馅要朝一个方向旋转的经验,这是懂得面食的环节;接着,就是让孩子会做面食的环节,可以多准备一些擀面杖,让孩子们自己分剂子,擀皮子,包饺子。其实,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最兴奋,最专注的时刻,她们通过自己的摸索新知,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饺子皮是不是擀圆了,饺子大大小小了。在看学做的过程中孩子已经萌发了爱上面食制作的情愫,等到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的时候,那种爱就更浓烈了。会生活的孩子怎会不热爱生活。

教育笔记《“另类”话题面面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听话的孩子”面面观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听话是评价孩子懂事与不懂事的基本标准。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
  • 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 性教育先进国家面面观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2021-04-27 阅读全文
  • 美国孩子的“另类玩具” 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成了两三岁孩子的玩具。房东的相机一买回家,就教会孩子使用,之后便任由孩子们拿着随意拍照。真有几张拍得不错的,孩子的父母便会把照片收藏起来。两岁的小女孩一本正经地用相机拍照的情景,...
    2021-04-23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不妨试试另类方法 当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比如孩子参加...
    2022-02-20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试试“另类方法”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未必一定要板起面孔、一本正经。你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另类的育儿方法,这些新的方法能从新的角度,给孩子更有效的影响。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
    2021-10-28 阅读全文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听话是评价孩子懂事与不懂事的基本标准。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2021-04-27 阅读全文

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成了两三岁孩子的玩具。房东的相机一买回家,就教会孩子使用,之后便任由孩子们拿着随意拍照。真有几张拍得不错的,孩子的父母便会把照片收藏起来。两岁的小女孩一本正经地用相机拍照的情景,...

2021-04-23 阅读全文

当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比如孩子参加...

2022-02-20 阅读全文

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未必一定要板起面孔、一本正经。你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另类的育儿方法,这些新的方法能从新的角度,给孩子更有效的影响。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

2021-10-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