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爸爸第一次打儿子

发布时间:2020-10-03

家庭教育。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庭教育:爸爸第一次打儿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宝宝特爱哭,小时候不这样,越大就越爱哭,这是我很头痛的事情,经过说服教育他当时听了,说不哭了,可是下一次照哭不误,我于是就让他爸打他一次看看有没有效果。因为我经常说他他不听,他爸不太说他,也从不打他。以前他脾气很暴,性子也急,我是看着即心痛又着急。我也经常和他说许多道理就是不听,还经常用哭来得到我的同情。他稍不和心意就又踢又打,还想张嘴咬人,我认为这样下去孩子会无药可救,我舍不得打,就让他爸打了一次,虽然很心疼,但是希望他记住,因为他爸从不打他。我在他哭后思想上教育他,他好像明白了。从那以后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好,还经常说自己是男子汉了,是大娃娃了

,不哭了,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其实我是在孩子三岁多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早教的,那时是因为孩子爱哭,自私胆小,我觉得我的孩子就是特别符合那上面说的。于是就拿起了电话订购了一套,效果还可以,孩子在自私上有很大的变化,不再小气了,对我也不是太依赖了,于是决定让他上幼儿园,孩子在一天天的变好。

虽然打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有时他也是有效地,我不建议大家用打来教育,因为打后家长也会很伤心,要慢慢教导,需要耐心。一个人的性格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就定孩子的好坏。我的宝宝通过慢慢的培养,性格好了很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第一次”的教育纠错理念


“第一次”的教育纠错理念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孩子的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你听到他骂人,第一次你听到他撒谎,第一次你看到他打人,第一次玩游戏。。。。。。当然,同样有第一次的正能量的举止,你怎么办?

你是很荣幸的,你“发现”了孩子的第一次!你要做的就是要“干涉”,当然,“干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鼓励,另方面就是纠错。

当发现孩子是骂人、打人或者你认为错误的举止,你首先一定要干涉,就是纠错!第一次很重要,如果你不干涉,他在你面前屡次这样以后,你再干涉,纠错就难了,他会认为你默认了他的举止,改起来就困难了。

其次,你一定要纠错!纠错就是要告诉正确的方法或语言给孩子,代替他做错的行为举止,就是所谓的纠错。跟在电脑文件写东西出错一样,你要覆盖掉错误的。在孩子身上,就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或举止代替他原来错误的,这就是教育的纠错。光批评是不够,还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人一生中,要接收许多次的知识教育。名字是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识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知识和教育将影响人的终生。

人名的寓意性,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起名时所被赋予的意义。由于受中国文化固有特点的制约,人们在起名时向来重视字义和寓意。习惯上,当人们选定某些字作为名字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些字本身是什么含义,作为名字以后又可以赋予什么含义。我们说起名的含义要明朗,意思是说要通俗易懂,让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义,如果我们为孩子起名“志坚”,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的意志要坚强,做一个有主见有进力的人。比如为孩子起名“秀丽”,也是希望孩子长得清秀美丽,将来树立一个端庄稳重的女性形象。

我国古今的一些名人,不仅都为人类社会作过贡献,他们的名字也大多简单明快寓意深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史可法、孙中山、董必武和毛泽东等无不如此。毛泽东的名字有润泽东方之意,反映了起名人对他寄予的重大期望。再如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起名人用雪松来期望她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效果显然要比叫坚强等雅致得多。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好的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一个不好的名字无疑会减轻自己的品味。

姓名与文学

姓名与文学,很早以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力极强,特别是中国人的姓名具有无处不在的特殊性,因此,就使小说、诗词、谜语、对联、歌典等许多领域充满了姓名与文学的轶闻趣话。特别是小说,我国历代小说家对自己作品中人物姓名,大多是精心创作的。他们往往把主人公的姓名与其身份、地位及性格、品质、志趣等联系起来,让姓名蕴含丰富的信息量,最充分地表达人物的那些素质,进而最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创作的有些名字带有类型化的特色,有些则注重突出鲜明的个性,还有些是含有影射。暗寓意味的。如《红楼梦》中算命先生的名字叫刘铁嘴、王半仙,巫婆名叫马道婆,农村老太太称刘姥姥,这些名字的类型化特征十分明显。如葫芦僧贾雨村显然是“糊涂僧贾愚蠢”,“秦钟”即“情种”,卜世仁即“不是人”,“詹光”即“沾光”,寓意浅显一看便知。除了《红楼梦》以外,《金瓶梅》、《孽海花》以及鲁迅笔下的人物名字,也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姓名与文字

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特点。大多数汉字都由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这些独立的部分分开来可以是一个个汉字,合起来则构成一个新的汉字。当这些汉字作为人名使用时,大多采用几个汉字组合起来的意义。有些情况下,一旦把它们分解开来,便又产生了新的意义。这样,汉字取名的分分合合,便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内容。

我国古今用人的名字作文字游戏的情况很多,方式也颇为复杂。有些人在取名时用姓名二字作文章,把姓或名添笔减笔、分离、合并组成新的名字。如商代宰相伊尹、宋代学生领袖陈东、现代音乐家聂耳等人的名字都是姓氏减笔;西汉大将军王匡、近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著名作家串乡邻人的名字都是姓氏的添笔;当代作家老舍又名舒舍予,电影演员胡诗学又名古月,他们的名字都是姓氏的分离。

属于文字游戏的姓名,还有一些情况,即有些人的名字则正读也可以倒读,有些人的字号可以连读也可以分读。读法不同,含义有别,其精彩之处也正在于此。如近代影星王人美,名字倒读则是美人王;著名学者闻多(又名闻一多)倒读为多闻.两人名字中,前者以影剧为职业,最重视自己的形象。名字功是正读或倒读,其意都妙不可言;后者从事文化事业,职业的要求是见多识广,因此,名字“闻多”或“多闻”,寓意都是深刻的.

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除了较早的学会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第二位的便学会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3岁以前,家庭成员由于对孩子吃、穿、住、行特别关心,对孩子的名字(包括小名)的呼唤率是最高的。据调查统计,每天不少于20次左右。

根据10个名叫“阳阳”和“星星”的男孩子(8—10岁)和10个同龄的男孩子对比,考试和回答关于“太阳”和“星星”的知识,结果,前者的知识水平超过后者1倍;笔者又对10个名叫“花的女孩(8---10岁)(秋菊、美菊、冬菊、梅、春梅、桃花等)。和10个同龄的其它女孩,围绕着“花”的知识进行考试和问答,结果叫“花”的女孩,其知识水平高于后者2倍。

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呢?因为父母教孩子认字,几乎都从孩子的姓名教起,另外,从小就给孩子讲一讲相关的小故事或儿歌、诗歌教孩子背颂。

因此,名字从小就是一种知识、爱好教育,并影响到人的性格、爱好、知识。成年人的性格、知识、爱好往往是和小时候的这种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古人说: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给孩子起个好名字。有一个好的名字,令人终生高兴。

女儿人生的第一次考试


今天,2010年8月10日,盛开小朋友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钢琴二级考试。为这场考试,我们已经很准备了一段日子。开开是从三岁多四岁不到的样子开始学钢琴的,那堪堪正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事儿。她对钢琴的兴趣则可追溯得更远一点:有一年寒假,盛开的堂兄一家到上海来小住,那个孩子读的川音附中,以钢琴为专业,每天练习时间差不多有八小时。看着堂兄在黑白琴键上飞舞的手指,开开表示出了一点向往。后来,我在她幼儿园给她报了个钢琴班,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从开始上课我就同老师沟通过:并不想将她朝专业的道路上培养,只是多个爱好。故,学琴的第一年,我们根本没有考级的念头。

两年下来,开开固然不见得多么热爱钢琴,但也还是保持了每天四十分钟的练习量,从《玛丽有只小羊羔》之类的曲目渐渐学到了《优美的快板》什么的,老师说她还不错。于是,今年,可有可无地报了二级的名。

当然,一旦报名了,就想让她认真对待,考得过考不过其实关系不大,但是态度很重要。于是,我们从暑假开始,练习量增加到每天两小时。对于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在琴凳上端坐两小时是有困难的。盛开常常一会儿要求喝水,一会儿要求小便,一会儿又要求些别的什么,常常令我抓狂。我们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抓狂中捱到了考试的这一天。

这一天,沪上天气——怎么说呢?阳光是灿烂的,气候是炎热的。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是九点,老师说,最好能提前半小时到,让她有时间静静心。考虑到早高峰会堵车,我们七点四十五就出发了。八点二十左右到了设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考场。顺着指示牌慢慢走过去,一路都可以看见带着孩子的家长们。

虽然我对上海的人多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前建构,可走到考场大楼外时,还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这人也太多了吧?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要知道,这个钢琴考级并不在一天进行,差不多有一周多的时间呢。

看到那么多人,我的头真有点晕。拉着开开的手,琢磨着到什么地方去躲一躲那灼人的阳光。就在这时,考场外工作人员拎着个扩音器开始嚷嚷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九点钟考试的考生,可以进场了!”

我拉着开开的手,走到门口,一看:家长不允许进去,小朋友得自己拿着准考证进入这幢大楼。我当下就有点犯难:这才八点二十,离考试时间还有四十分钟,开开一个人走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不在她身边,成吗?盛开说:“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低下头,说:“家长不让进呢。”这时,有别的小朋友陆陆续续越过我们,进去了。我思忖着是不是等到快到时间了再让她进去。工作人员说:“进去里面有空调,还有……”因为他说的上海话,虽然我在上海已经呆了十年,可是后面的句子愣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开开拿过了准考证:“那我进去了。”说着,她就朝楼里面走了,十分利索,连头也没回一下。

站在门口,我发了好一会儿呆:小朋友进去要呆那么久,她会不会紧张啊?会不会觉得无聊啊?会不会想喝水啊?会不会想小便啊?同时,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不知道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该干点什么才好。

考场对面的一幢楼设了考生家长休息处,但是,只有很少数的几个家长在那坐着,大多数人都拥在不大的空地上,眼巴巴地望着这幢楼。我从众地站在人群中,也望了那么一阵,想:我也算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感觉了……

幸好我还带了相机,拿出来这里拍拍,那里拍拍,胡思乱想一阵,再给盛开爸爸发发短信什么的,可心里老是觉得空荡荡的。

这时候,有个小女孩出来了,旁边家长忍不住过去问情况,我赶紧也支棱着耳朵听。哦,原来,并不是按照准考证号码顺序考试,先到的会先考。我松了一口气:这么说来,开开不需要在里面等待我预计的那么长时间了。

其实,这个等待的时间并不算太久,貌似我东瞧瞧西看看之后,就看到楼上,盛开小小的身影正朝出口方向走了。我赶紧拎着相机跑到出口处——进场的时候没来得及拍照,这出来的光景算是赶上了。

盛开一开始没看到我,一张小脸板着,有点严肃的样子。保安叔叔拉过她的手:“要看到家长了才能离开哦。”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小人儿看见我啦,快走几步,拉了我的手。她的手心有点凉还有点汗,不知道是里面的空调太冷还是别的。

“紧张吗?”我问。

“有一点。”她说。

其时八点五十左右。就这样,盛开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而我,则第一次体会到了考生家长的心情。

是为记。

宝宝成长中的第一次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吮吸乳汁、睡觉和大小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活动。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早就开始期待与宝贝一起经历他成长中的各种“第一次”?第一个甜美的微笑、第一个稚嫩的发音……这些会让你在瞬间忘记一天的疲惫。对于这N个“第一次”背后所隐藏的认知“元素”,你是否明了?现在,就请跟随我们一起,走入宝贝神秘的认知世界吧!

第一次发音→不可思议的理解力

早在小宝贝牙牙学语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字词的发音尤为敏感。到4个月大时,宝贝们就能够在他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时有明显的反应,并且会尝试着模仿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到6个月大时,他们已能够分辨出字词中的某些相同的音节如“爸爸”、“妈妈”中的“ɑ”音。到1岁左右,他们能够将词语与事物进行正确的一一对应。例如当被问到:“小狗在哪里?”时,他们会朝门的方向看去,因为小狗大多数时间会趴在门口。

1岁左右的宝宝,理解能力已经远远超过开口说话的能力。他们的理解已经从一个简单的词语发展到比较长的短语,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段落。许多父母发现,虽然他们的孩子还不能说话,但他们显然已经能够理解所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并且做出相应的回应。婴儿的理解能力远比成人想象的要高。

小宝宝通过“听”来学习语言。他们会吸收所听到的信息,然后自己开口进行模仿。即使有时候成人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只要稍加留意,细心的父母就不难从他们的语调中分辨出他们是感到惊奇还是兴奋,或者是在表示疑问。他们已经从成人的语调、语速中掌握了表达情绪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从最初的理解发展而来的。

这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宝宝们总是最喜欢听自己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说话,不管是在户外散步时还是在做家务时,并且,最好不断地重复某个单字或者词语。当然,唱歌或者讲故事给宝宝听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第一次抢回玩具→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

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当自己最喜欢的泰迪熊被他人从身边拿走时,会毫不在意,因为他们在玩具被拿走的那一瞬间就忘记了玩具的存在。而到9个月时,他们就会用哭等各种方式抢回泰迪熊。因为那时,他们已经能够感知物体的客观永存性,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会对客观存在的人物或者事物产生记忆。

这个年龄段的小婴儿,他们的大脑内已有清晰的母亲形象存在。当母亲离开房间时,他们会非常敏感地觉察到,并会表现出明显的惊慌与不安。所以,为了获得安全感,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寻求母亲的照片作为情感上的安慰。分离焦虑在这个年龄段非常多见。但渐渐地,他们会明白一个事实:妈妈离开了以后,最终还会回来。

这个阶段很适合与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爸爸妈妈用毛巾遮住自己的脸或者遮盖住宝宝喜欢的玩具,然后再让脸与玩具重新出现,重复这个游戏,能够让小宝宝在游戏中感知到物体即使不见了,但仍然存在。

第一次区别→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

婴儿在早期时,会认为自己是成人的一个附属体。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当他们意识到这点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萌发,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小婴儿长到3~5个月时,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母亲或父亲)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事物,而非他们自己。他们会对着母亲微笑,并试图伸手触摸母亲的脸颊,感受这个事物的存在性。而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活动时,便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摸摸自己的小脚,将自己的小手塞进嘴里,摇动自己的小脑袋,伸出小手去试图抓住看到的玩具,尝试着在床上打滚和爬行。然后,他们开始尝试着学习走路、跑步与跳跃。

第一次模仿→试图与成人交流

模仿是婴儿最初表现出的学习方式,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模仿对象。由于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有父母(即被模仿者)的参与,所以,婴儿同时也在学习着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博士发现,出生仅40分钟的小婴儿就会模仿成人的动作“吐舌头”和“撅嘴巴”。而在之后的一年中,婴儿会逐渐模仿陌生人的动作或者是自己不曾做过的动作,如摊开手掌、合并手掌、拍手等等。这种模仿能力与许多生活技能相联系,如握勺和咿呀学语。

第一次哭泣→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也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一个宝贵的经验:他们只要一哭泣,马上就能够得到父母的注意。“哭泣”与“父母的立即回应”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而当他们3个月时,会发现自己敲打玩具会使玩具发出声音,这让他们进一步对因果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某种行为会造成某个结果”——这一认识对于婴儿而言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拨浪鼓或者摇铃之类的玩具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他们会一次次地摇动拨浪鼓,不停地制造出“声音”。或者当宝宝能够独坐时,给他一个小球,让他自己推小球使小球滚动起来。这些都会让小宝贝们乐此不疲。

育儿心得:宝贝第一次维权


育儿心得:宝贝第一次维权

自从我意识到自己的严厉,尽可能的改变之后,宝贝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

首先,宝贝做错题、有不会的内容我都能仔细认真不带任何成见不加任何情绪的讲解。

其次,偶尔发现她用身上的零钱随便买一些小文具、小零食以后,我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批评指责,而是认可了她的这种行为。宝贝立刻就提出自己也想要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我改为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后,宝贝两个星期已经得到差不多二十元了,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奖励。

不过,这二十块钱却是提前预支的。上上周,老师收午托费,找回来的二十元就直接被宝贝用了一点。我听到就没再收回,而是算作预支的奖励让她提前消费了。本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情,可是花到剩下八块时,出大问题了——宝贝的钱不见了!

怎么回事?宝贝回忆——肯定是被她的同桌MHM拿走了。因为今天有同学告诉她,在课间她不在的时候,同桌翻她的书包了。

“妈妈,肯定是他偷走的!他平时就爱翻同学的书包,还经常把我的东西弄坏。我的笔、本子、文具盒、彩笔......都被他弄坏了。”宝贝越说越气。

“那怎么办?你告诉过老师没?”我总是对她的话不太相信。

“老师就批评一下就完了。我们班都没人喜欢跟他坐同桌。”

“那你明天告诉他,他再这样我就告诉她妈妈了。”我给她出主意。

“好,那你现在就告诉他妈妈。”平时温和的宝贝马上催促我说,搞得我还有些诧异,可见对于孩子来说她的八块比我们的八百块都要珍贵。

“现在不合适吧,你只是听说他翻你的书包,不能证明人家就拿走了你的钱,你还是明天问问他。要不你告诉他如果他再翻你的书包你就不跟他坐了,说不定他担心自己没有同桌会收敛吧。”我都不知道自己出的是不是好主意。

过了一天,宝贝回来告诉我她给老师说了,并且提出不跟同桌坐了。

第二天,宝贝回来开心的告诉我:“妈妈,老师给我换座位了,我现在跟DLY做同桌。”

“真的呀?那你现在最开心了吧。你们班女生和女生同桌的人不多吧?”DLY和宝贝关系不错,是个特别喜欢看书学习很好的小姑娘。

“是呀。只有几个,其他都是男生和女生坐。”宝贝的情绪很高涨。

四年级了,宝贝终于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尝到维权的甜头,看来这零花钱给的确实物有所值呀!

孩子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在走进校门的人中,最激动的莫过去新生和他们的家长。“衣服干净一点,别弄脏了”,“看到老师要问好”……估计所有新生家长都会这样在孩子耳边唠叨,说这样才能给新老师们一个好印象。的确,“第一印象”很重要,然而与家长不同的是,老师们更留意的是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人尽其才”。那到底哪些言行举止会被细心的老师留在“第一印象”中?看看幼儿园、小学的“第一次见面”吧。

有人安静、有人好动,老师说有办法对付

要说最难对付的,还是幼儿园的新生,小宝宝第一次走出家庭,踏入集体,每个孩子都“棱角分明”。幼儿园老师怎么出招?在新华幼儿园,张琰老师选择了一堂亲子体验活动——绘本阅读《月亮的味道》。“好动的、胆小的、内向的、活泼的,从孩子身上,家长的一些教育方式也能从中观察出来。”张老师说。

课堂上,有几个男孩子坐不住,老是在走来走去,家长有些不好意思,拼命在一旁叫“快点过来坐好“,可孩子不加理睬;而另外一些孩子,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得很认真,可回答问题时,举起的小手中找不到他们的,站起来参加活动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家长则羡慕地看着别的活泼的小朋友,想拉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可孩子坐在小凳上就是不肯起来。

“像以上好动的和胆小的两种类型,班上往往都会有几个,我们会特别关注,尤其是做好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当然,大部分孩子都在中间状态。”张老师说,好动调皮的孩子,不太有纪律感,没有约束的概念,她特别叮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安静下来的时间,从五分钟开始,比如画画啊看看书啊,以后慢慢增加。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她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尤其是多和其他孩子去接触交朋友,交往多了,孩子也就开朗起来了。“这类家长要变得‘懒’一点,比如别人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这些家长看孩子不回答,往往急于代答,其实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回答,或者家长故意说错,让孩子开口来纠正。”

有人画画、有人背诗,老师从中发现脾性

“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所幼儿园、家里有哪些成员、我的特长是什么……”一年级新同学见面了,全班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我介绍,互相先认识一下,饮马井巷小学徐岚老师的班上也不例外。

“虽然经过暑期家访后,所有孩子我都认识了,但这次介绍我还是听得特别仔细。”徐老师说,与在家访中见面不同,这是孩子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独立应对一个陌生环境,从中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色,也为临时班干部物色人选。

果不其然,一圈介绍下来,徐老师心里有点底了。语文课代表有候选人了:一位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走到讲台前一张口就背起了绝句诗《回乡偶书》,随后讲故事一样地把这首诗翻译给大家听;宣传委员也冒出来了:“刷刷刷”穿着花裙子的小女生握着彩笔,即兴画了一幅《小兔子吃萝卜》,栩栩如生,她笑着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画画。

管理出操整队的同学是在之后的游戏中发现的,当时许多学生在吵闹讲话,一位虎头虎脑的男生“蹭”地一下站起来:“大家不要吵了,安静下来,老师有话说。”徐老师说,这个孩子嗓门特别响,其他学生一下安静了。而卫生委员的候选人是最后被“看中”的:“当时其他同学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说帮助老师打扫卫生。”

“某某说话声音轻,而且总是低着头,胆子小;某某介绍自己时次序比较乱,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还有某某,比较好动,坐不住……”虽然才相处了短短两三个小时,徐老师已经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五大张,“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脾性,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说‘对症下药’。”

链接:

“读书郎”受欢迎

濮家小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个高2.5米的吉祥物“读书郎”现身校园,让一年级小学新生格外兴奋。濮小师生在读书郎下为一年级孩子举行阳光授书仪式。“读书郎”将在每个学期开始结束,以及平时的校园活动中和学生在一起,学校希望这个卡通吉祥物能让孩子们亲近书籍,快乐读书。

第一课“跳房子”

丢一个沙包,小心地挪着脚步,轻轻一踢,沙包进了另一个方块……当沙包被踢进自己的“家”时,孩子们在赞赏声中开心地笑起来,此刻,第一天上学的紧张心情飞走,新同学之间也相互认识了……

按惯例,新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要对学生做入学教育。而昨天,采荷一小的新生入学仪式上,却是另外一幕:200多位稚嫩天真的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开心地玩着“跳房子”游戏。采荷一小校长王红说,新生开学第一课“跳房子”,想帮学生体验到上小学是快乐的,在游戏中认识新同学,感受集体主义、合作意识,也会了解规则意识。

学习面对好宝宝的“第一次”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点

时间:出生两个月左右

这时的宝宝经常会睁开双眼四处看,一切都觉得那么新奇。当妈妈出现在宝宝面前时,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这是宝宝最初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起点。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当捕捉到宝宝的第一次微笑时,年轻妈妈千万不可因兴奋而忘了和宝宝交流,这时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对妈妈提出了新要求:在宝宝醒着时,妈妈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讲话;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使他心情愉快。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与妈妈的感情。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宝宝身体、智力、心理的发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发声:理解沟通的开始

时间:出生4~7个月

这时宝宝给人的感觉更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个不停,表情也更丰富了。无论听到什么声音,他都会试着去模仿,学着利用舌头不断地实验和练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听到宝宝的第一次发声或说出第一个“词”时,妈妈可乘机与宝宝做发声游戏:当他咿呀乱叫或咯咯直笑时,跟随着重复或模仿,会激起宝宝更大的兴趣,令他继续尝试发声。当他发出“啊啊”、“嗷嗷”之类的韵母时,妈妈可在前面加上声母示范,如当他说“啊—”时,可以教他念“妈—”、“爸—”。

妈妈还可以把宝宝日常接触的物品拿给他示范发音,节奏放慢些,重点词予以重复,并作适当间隔,给他学习和回应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对宝宝说话不必总是用儿语,正常语音能使他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

第一次摔跤:面对困难的态度

时间:1岁左右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会坐,6个月会爬,9个月就该走路了。宝宝在妈妈的指引下,靠着墙或者扶着凳子开始慢慢学习走路,却总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很多妈妈会赶忙跑上前,心痛地将孩子抱入怀里又亲又哄。其实,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开始,妈妈就应该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励:“宝宝,快自己爬起来,你真棒!”实在不行时再帮一把,扶他起来。有了这样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厉害,宝宝都能自己爬起来。日后遇到比摔跤更需要独自应付的事情时,也要让孩子记住“我能!我会!我很棒!”

第一次发现:接受新事物的开始

时间:10~18个月

宝宝已经可以摇摇摆摆走路,离开妈妈的视线了,这时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那么新奇。趁妈妈不注意,宝宝拿了茶几上的几张扑克牌,翻过来转过去地琢磨,按一按,咬一咬,然后兴冲冲连跑带爬来到你的跟前,举起牌高兴地“啊啊”叫个不停。

年轻妈妈回应方式:妈妈要尝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新发现。如果宝宝把扑克牌含在了嘴里,不要立刻惊叫:“哎呀!脏死了!快扔掉!”最好轻轻地蹲下告诉他:“宝宝,这叫扑克牌,是爸爸妈妈用来娱乐的,你长大后也可以玩,但不能放在嘴巴里哦。”然后顺势把扑克牌从宝宝嘴里抽开。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将扑克牌一张张摊开,从颜色和数字上教宝宝分辨。过于成人化的理智,往往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成为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性的隐形障碍。和宝宝一起分享他的发现,宝宝才能在不断的探索—展示—解说之中,接受和学习新的东西。

宝宝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可能都在年轻妈妈没想到的时候就发生了,看着宝宝每天的新进步和惊喜,让妈妈实在不禁为他的无所不能而赞叹!不过,别光顾着开心,还要抓紧充电,学习该如何面对好宝宝更多的“第一次”。

相信《家庭教育:爸爸第一次打儿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第一次亲子班 第一次亲子班 开完了家长会第三天也就是4月2号,亲子班就开始上课了。 头天晚上妈妈安排乐乐早早睡觉,还定了闹钟,恐怕误了8点钟上课。到了早上,妈妈还没等闹钟响就早早的醒了,乐乐还在呼呼睡(自从捏积之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 育儿:“第一次”的教育纠错理念 “第一次”的教育纠错理念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孩子的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你听到他骂人,第一次你听到他撒谎,第一次你看到他打人,第一次玩游戏。。。。。。当然,同样有第一次的正能量的举止,...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人一生中,要接收许多次的知识教育。名字是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识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知识和教育将影响人的终生。 ...
    2021-11-17 阅读全文
  • 小熊的第一次开锁故事 1、小熊的第一次开锁的故事 “今天我可能会回来得比较晚。”熊妈妈对小熊说,“我给你钥匙吧,你可以自己开门。” “好呀。” “我来教你怎么开门。”熊妈妈叫小熊和她一起站到门边。 “看,把钥匙插进锁孔,然...
    2021-03-25 阅读全文
  • 宝宝成长中的第一次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吮吸乳汁、睡觉和大小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活动。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早就开始期待与宝贝一起经历他成长中的各种“第一次”?第一个甜美的微笑、第一个稚嫩的发音……这些会让你在瞬间忘记一...
    2021-04-13 阅读全文

第一次亲子班 开完了家长会第三天也就是4月2号,亲子班就开始上课了。 头天晚上妈妈安排乐乐早早睡觉,还定了闹钟,恐怕误了8点钟上课。到了早上,妈妈还没等闹钟响就早早的醒了,乐乐还在呼呼睡(自从捏积之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第一次”的教育纠错理念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孩子的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你听到他骂人,第一次你听到他撒谎,第一次你看到他打人,第一次玩游戏。。。。。。当然,同样有第一次的正能量的举止,...

2020-12-03 阅读全文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人一生中,要接收许多次的知识教育。名字是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识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知识和教育将影响人的终生。 ...

2021-11-17 阅读全文

1、小熊的第一次开锁的故事 “今天我可能会回来得比较晚。”熊妈妈对小熊说,“我给你钥匙吧,你可以自己开门。” “好呀。” “我来教你怎么开门。”熊妈妈叫小熊和她一起站到门边。 “看,把钥匙插进锁孔,然...

2021-03-25 阅读全文

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吮吸乳汁、睡觉和大小便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活动。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早就开始期待与宝贝一起经历他成长中的各种“第一次”?第一个甜美的微笑、第一个稚嫩的发音……这些会让你在瞬间忘记一...

2021-04-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