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发布时间:2020-11-28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昭宇2岁多了,可到现在也不喜欢说话,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爸爸妈咪如果不给他,他就哭。

偶尔,他嘴里也“哼哼呀呀”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可爸爸妈妈都听不懂。带宝贝去医院看,宝贝又能喊出“爸爸”、“妈妈”、“要”等简单的词语。医生认为宝贝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表达的习惯,需要生活中多促进。

昭宇的爸爸妈咪回到家,翻开早教书,仔细阅读,希望弄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为什么宝贝不喜欢表达呢?

专家如是说

其实,从宝贝出生后不久,就能观察到那些爱表达的宝贝通常喜欢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而有的宝贝则显得很安静,不喜欢发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宝贝天生的性格,一方面则是后天的环境。WwW.YjS21.Com

宝贝表达的第一步

刚出生的几个月时,宝贝只能看和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学着安静下来,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跟宝贝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他看着自己的嘴巴,宝贝会看到父母的舌头是怎么动的。

你可知道,宝贝会模仿大人舌头的动作!如果你对着一个新生儿伸出舌头,大多数的宝贝也会朝你伸出舌头,这种简单的早期模仿早在宝贝开始复杂的社会模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宝贝看着爸爸妈妈,他们可爱的小嘴巴不停地动来动去,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就已经迈出了学习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宝贝会开始对着父母发出各种声音。大概在4-5个月大的时候,甚至在3个月的时候,宝贝就开始和父母一起发展音乐节奏感了。父母说“嗯……”并不断地跟宝贝咿咿呀呀地哼唱,宝贝也会朝大人一起咿呀哼唱。在这首个人乐曲中,一家人几乎是同时发声的。

当宝贝对父母咿呀哼唱的时候,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宝贝不停地练习那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他们看着父母,把他们的动作和所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宝贝模仿父母,父母也模仿宝贝,他们一直都在学着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种能力在宝贝会说话之后也会派上用场。

婴幼儿心理学家发现:

他们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小宝贝,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各种技能惊叹不已。“起初,小宝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学者们问道,“难道这跟哭一样是出自本能吗?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来不跟别的狗一块儿养,只要它长到一定时候,它就能开口汪汪大叫。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些与人隔绝长大的孩子几乎完全不会说话……很显然,宝贝是在听了周围的人说话之后,才有了要“说话”的概念。

宝贝是个沟通者

所有的父母们都知道,新生儿是一个沟通者。他们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来传递信息。父母很快就能学会辨别宝贝不同的哭声,比如,痛苦的哭声和想睡觉的哭声是不同的,宝贝被饿哭了跟他受惊吓而大哭也是不一样的。

宝贝的沟通方式不是口头的,但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父母听到不同的哭声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换湿尿布、抱抱孩子、喂宝贝吃东西等等。然后,小宝贝笑了,张着小手去摸父母的脸庞,这时,父母也会用拥抱、微笑来回应,会用鼻尖轻轻爱抚宝贝。宝贝开始信息交换,而父母给予回应,这就是沟通。

用肢体语言表达的羽姬

年轻的父母带着朋友,走进婴儿房去看望她3个月大的小宝贝羽姬。羽姬几分钟前刚睡醒午觉,对人有点儿挑剔,但看到父母来了,她还是非常高兴,羽姬踢蹬着胖嘟嘟的小腿,大声地发出“咯咯”的叫声,把小手伸向了父母。

“她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她是在说‘父母,很高兴看见你’。”羽姬的父母解释说,接着她又对女儿说:“我也很高兴看见你,羽姬。”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对宝贝了解不多,在她看来,羽姬发出的声音简直跟噪音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你肯定以为我疯了,”羽姬的父母说,“但她的确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知道,她会这样做,我能说出她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高兴。”

“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说,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轻轻触碰宝贝的脖子。

“哦!”羽姬一边叫着,一边昂起头来,虽然有点儿受惊,但她仍然在笑。

“这是她表达惊奇的方式。”羽姬的父母说。

羽姬父母可不是什么育儿天才。任何注意宝贝发音的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声音、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促进宝贝学会语言表达6个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贝“谈话”,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父母“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父母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贝听。喜欢听歌曲是宝贝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贝听。

3唱摇篮曲

宝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父母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学小动物的叫声

父母可以用滑稽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贝的注意。

5听父母讲现在的事情

父母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贝讲他们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们说“宝贝在摇小铃铛”,“父母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父母也会养成和宝贝说话的好习惯。

6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贝面对面坐好,握住两只小手,教宝贝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宝贝的手,看其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入学,宝宝自己可能还不太紧张,最紧张的是爸爸妈妈。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放心,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园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长期发展,也能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干园长就特别有感触,“有很多宝宝不适应幼儿园,不爱上幼儿园,都是家长的不良做法所导致的,其实只要家长注意,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以下几件事情,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做:

一、不信任老师。

这在宝宝初次入园的时候,是不少爸爸妈妈容易犯的错误。干园长说,“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妈妈,很不放心宝宝,总觉得老师会对宝宝不好,第一天来接孩子,她就当着老师的面问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打你?”这种做法在干园长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方面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不好的地方,另外一方面让老师心里也觉得非常不舒服。

二、别把幼儿园老师当“恶人”。

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宝宝不好好吃饭,可能父母会说,再不吃,大灰狼要来了。而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后,这样的“恐吓”常常会变成,再不吃饭,把你送到幼儿园;再不怎么怎么,老师要打了,诸如此类。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会反感幼儿园,会恐惧幼儿园,所以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特约老师指导:

1.宝宝总会适应幼儿园

问:我女儿22个月大了,我已经把她送到幼儿园了,但她每天在家表现得好像是很不喜欢去幼儿园,经常跟我说:“不去(幼儿园)。”而且我们带她去别的地方出门前她也一定要确认不是去幼儿园。但没办法,我家里没人帮我看她,所以她还是得去,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后她表现得很焦虑,老说不去,但等最后吃好饭,我说一定要去的时候,她也就没办法了,开始说自己也上班了,送到学校后,她哭着和我说再见,然后自己骑摇摇马,而且不要老师哄,谁要靠近她,她就说不要,但好像我走了一会她就会好。然后直到下午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的时候她开始要老师给她找妈妈,也不是大哭,反正就是哭腔。我不知道她这样到底算不算适应了,我应该继续让她上幼儿园么?(麦草西边)

答:其实,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内心依赖父母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爱上幼儿园也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好起来的。当然,爸爸妈妈也该做些必要的事情,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要记得鼓励她,比如宝宝真厉害,今天又学到这么多东西,等等,让她慢慢觉得幼儿园好。另外一方面要记得和老师多沟通,多掌握孩子的情况。当然,宝宝到幼儿园自己骑摇摇马,不要老师哄的情况,妈妈也不必担心,相信老师是专业的,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做处理。

2.辫子要简洁一点

问:宝宝是扎辫子的,送幼儿园的话需要把小辫子剪掉吗?一天玩下来辫子肯定很乱了,老师会梳吗?(格格妈咪)

答:放心,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给宝宝梳头发扎辫子的,宝宝头发乱糟糟的,老师看了心里也不好受啊。但是,要提醒各位妈妈,不要给宝宝梳太复杂的辫子,也不要扎太紧,一切以宝宝的舒适为主。另外,现在宝宝用的发夹非常漂亮,不过最好不要用太多。有些宝宝在午睡的时候喜欢乱抓,把头上的发夹拿下来玩,可能不太安全,妈妈们要权衡利弊哦。

3.老师不会偏心

问:在幼儿园里总有老师特别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孩子,当然在我们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可爱的,肯定见不得自己的孩子不受到重视,我想问一下,作为老师会怎么做呢?(袁袁MaMa)

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妈妈担心的,的确在家里,都是四五个人围着宝宝转的,可是到了幼儿园,一个班级少说也有20个孩子,得到的重视肯定不如家里来得多。但是,不用担心,幼儿园的老师都是专业的,不会特别喜欢哪个孩子,特别不喜欢哪个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尽量沟通,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当然,爸爸妈妈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自己眼里,孩子是最好的,最聪明的,但是要知道,别人的孩子也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

4.给宝宝一个缓冲

问:宝宝到9月份就27个月了。因为怕她一下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先上离家最近的幼儿园的亲子班,也就是每天上半天,家长先陪着上,然后可以逐步脱手的那种班,打算等宝宝基本适应后再考虑上托班(托班是否上这家幼儿园倒还没定呢)。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好主意?对于宝宝哪种更好,是有个缓冲过程好还是直接送入正规托班好?(杰西爱妞妞)

答:对于宝宝来说,有个缓冲的过程比较好,这样她会比较容易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会过于抗拒。当然啦,如果对于那些平时就不太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送幼儿园可能问题也不大。

儿子不爱上幼儿园新解


儿子不爱上幼儿园’新解昨晚半夜儿子突然间醒来喊道:“我的小狗狗呀!(儿子的小枕巾)你们别把它给扔了呀!为什么呢?”迷迷糊糊中我接着说:“啊呀,你那小破枕巾没人拿呀!我给你找找吧?”我一通乱摸,总算找到递给儿子。我抱住儿子,想把他放到枕头上让他重新睡觉。儿子推开我:“你是个坏妈妈!”我一惊:啊呀,说了什么让儿子反感?我忙说对不起,儿子嘟嚷一句:“我不上幼儿园!”我又大惊,这小家伙对上幼儿园都弄出病来。“不上幼儿园是因为老师不让你带小枕巾吗?”我问。“是!”啊呀,这才是儿子的病根呀!我安抚儿子先让他睡去,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反思这几天儿子翻来覆去地述说‘我不上幼儿园!’我以为是因为老师弄坏了他的小枕巾让他伤心,却原来是这样?!平时怎么问他原因他都不说。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心事重重?!我有点自责。

但是想到昨晚他吃饭时说‘我不爱上幼儿园!’我又有点乐,心里稍稍放心,因为他把‘我不爱上幼儿园’这句话是像唱歌一样唱出来的,而且极有韵律,重复几次,还有变调,声音当然也是轻松明快,脸上洋溢着调皮的微笑。这样的心态说着‘不爱上幼儿园的话’我们听者的心情倒也放松。

早上他起床后又说起不爱上幼儿园的话,这次我抱住他问:“不上幼儿园是因为老师不让你带小狗枕巾吗?”“是,妈妈!”“那妈妈告诉你,老师让你带它去,你每天不都带它去了吗?只是在做活动时老师希望你把小枕巾放到裤兜里而已,妈妈说得对吗?”“对!”“那这样你看好不好,咱们把小枕巾放到裤兜里不拿出来,想它的时侯只要摸一下,它就会‘汪汪汪’地叫起来,但是只有你心里能听到,等小狗长大了,就放它到动物园里去,行吗?”“行!”“小狗狗是你的好朋友,它永远都会和你在一起,即使它有一天离开了,但是它一定会想念你,你也会一直都把它放到心里,是不是?”“是!”“那咱们再上幼儿园以后就要快快乐乐地玩呀,跳呀!不许不开心!”“行!”儿子每次虽只说一个字,但是我知道他的心里在慢慢接受,相信他会明白的!

对于儿子的恋物情结,我觉得没有什么,因为只要在家即使出外玩,儿子从来都不带小枕巾,他带小枕巾大多是到了不熟悉的环境,比如上幼儿园,上医院等等,我觉得一切对他来说不安全的地方他都会带着一个东西让自已安定下来,这也是小孩子保护自已的一种方法,毕竟这东西陪伴他三年,妈妈不在身边,见到它他认为最安全。上幼儿园以后,一切更是陌生,他依赖小狗枕巾就会更强一些,等一切都熟悉了儿子会放下的。现在幼儿园里做活动时手里不让带东西,估计这让儿子产生了反感,所以以此为由就更不爱上幼儿园了,但是上了幼儿园后白天他表现还好。

这几天我们已开始用各种活动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他变得比以前更爱看书,听故事,昨晚就主动说:“我们现在看书讲故事吧?”我也趁机给他讲一些立志、快乐的故事给他听,相信小家伙会转变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儿子!给他充分的自由和尊重,这一切不会在儿子的成长中留下什么阴影!!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过分保护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从幼儿时代开始,就很少与外人接触。所以人多数孩千养成了内向、沉默寡言的习惯。特别是儿童时代,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易建立起来。或许就连家长初次在众人面前致词或者讲话,也难免出现紧张的感觉。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大会主持人却始终表现得十分稳重,能够有条不紊他讲话。这是他们经过多次重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只要习惯了、适应了,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这种水平。

首先,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参与接待客人,可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逐渐建立信心。有时还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自看家,或者让他多干一些与外人接触的事。这样便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如“隔壁的玉叔叔说你是个很乖的孩子”。“客人们说你很会橱茶……”等等。

另外,你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有没有好朋友。每当孩子拥有大量朋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安定的。他们往往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相反,孩子没有一个朋友,在班里象一个陌生人一样,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这时家长可与老师商量一下,尽快让孩子交上一个朋友。

干家务活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可每天带孩子去采购东西家长可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可让孩子帮忙,必要时还可让孩子自己挑选。

结识商店的售货员,如果商店的售货员已经知道了孩子的名字,可让孩子主动向售货员问好。

可让孩子自己去买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去他喜欢的东西,孩子一定会高兴地答应的。在孩子还没有习惯的情况下,每次最好只托他买一样东西,而且最好不需要找钱。

亲子教育——七招,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贝


从教十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不同的是,每个娃都天真可爱,但,却不一定有同样可爱的爸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固然是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老师也是人,而人与人的差异又很多,我们不能排除一些老师因为家长的苛刻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我将工作中发现的,家长成功与老师相处的经验整理了一下,做到以下七条,马上让你的宝贝成为老师的“宠儿”。

一、调教出热情、礼貌的小伙伴。

孩子个个天真可爱,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和宝贝一起跟老师打个招呼,或是跟老师来个热情的拥抱。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和暖暖的拥抱,常常让我的心情美好一整天。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儿妈”。

虽然说幼儿园的教育和保育同样重要,但幼儿园老师毕竟不是咱家保姆,二十几个孩子的集体生活,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入园前改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借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阶段,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限,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尽量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老师心里同样难受,此时你的宽容,会让老师更加感谢你的理解。

四、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辛苦琐碎的,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在网络、家园联系本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进行家访、筹备节日活动……从今天起,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五、和老师沟通要适度。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宝宝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每天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午睡,孩子睡着了要完成一些环境布置和案头上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能够按时把宝宝接走,老师或许就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工作。

七、红包大礼送还是不送?

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红包+大礼,老师也无法忘记你平日的苛责。只要有心,一张小卡片,一朵小花,都能带给老师不一样的感动。

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为孩子投资才能合理、节约、见效大?许多年轻父母,往往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没有目的和计划,钱花了却收效甚微。

知识智力投资给幼儿买智力启迪性玩具,看科教电视,看图识字,寓教于乐,孩子可一举两得。购买适于儿童阅读的知识智力型报刊,使其广泛涉猎新知识也是启迪孩子智慧的好办法。

儿童阅读,是一件不限于儿童自己的事情。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所谓阅读,其实主要是在听大人们讲。大人把书买来,看着书,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感动、快乐、也受到教育。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呢?

学会阅读:从具体到抽象

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是从认识具体事物开始,其次将声音与具体物连结,接着认识图形,最后才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物及其声音、意义连结起来。

孩子两三个月大时,视觉发展尚未成熟,只能看到图像模糊的影子或外形。到了一岁左右,已能看清图画书上的图像。之后,通过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图像和声音便产生连结,知道图像是什么,是猫、狗等。最后,孩子语言发展逐渐成熟后,知道物的声音、意思,且能将字汇组成句子,并懂得字句语法。

经过这样的发展后,才能懂得文字的涵意,能自主阅读。

而三岁以前是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习惯的关键期,幼教专家也建议孩子阅读要及早开始。如果此阶段的幼儿有充分阅读的机会,日后语文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明显较未念书的孩子为高,且能培养专注力,有助日后稳定其个性。

虽然孩子阅读愈早开始愈好,然而,孩子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过程,只是早晚不同。这个过程很重要,父母不要心急、逼迫孩子,而应让他自然发展。

阅读对孩子的意义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想想,是哪一本书就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经验,在孩子读书问题上,应该强调三个基本观点。

1.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孩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

2.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儿童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当孩子阅读文学作品时,父母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

3.从媒介中学习(即受教育)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我们可以明确

让孩子爱上劳动


让孩子爱上劳动休息两天,发现儿子的一些小毛病来,搭积木时,一遇到几个小积木按不上时就大嚷着:“怎么了?怎么了?光掉呢?”刚开始我没理他,后来我就对他说:“你这样大嚷着没用,要自已想办法按住它才行,要有耐性!”他这才会稍稍安静一会儿,但一会儿又会故技从演。想想以后在这一方面还得多锻炼注意一下才好。嘱咐小爸遇到这种情况下要多鼓励一下。

但是儿子这两天又有一个好的方面,突然间热爱起拖地来。周六早上起来看我在扫地,他就拿起放在旁边的拖把来,来回地拖,尽管动作不得要领,但很卖力地使劲地拖着。我连连表扬他:“你可真不错,还能帮妈妈拖地呢?妈妈正累着呢,谢谢你!”小家伙扬起头高兴地说:“不客气!”周日早上,我在厨房准备早点,就听卫生间里有响动,然后就听小爸大喊:“儿子他妈,快过来看看,你儿子要帮你拖地呢?”我闻声跑过来一看,儿子一手拿着拖把,一手拿着一块抹布正往上套呢。我看了一会儿见他套得比较费力就蹲下身来告诉他如何将抹布套上,儿子看了一会就会了,然后就开始拖起来,小爸坐在沙发上说:“真不错比爸爸强多了,爸爸还没拖过几次地呢?”我笑着说:“可不是嘛,你不如儿子,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们俩一言一语地说着话,儿子仍不抬头地拖着。晚上他洗脚时将水盆里的水弄洒,他又拿出拖把来不停地拖起来。

看到儿子这样积极,我心思比他还积极,我想这是一种好的行为,一定要鼓励他,让他爱上劳动,我可不想让儿子从小就好吃懒做,什么都不会干。所以我除了鼓励他外,平时我在家做家务时都要喊上儿子,一会帮我拿一下这个,一会儿帮我倒点水,总之让他多参与到家务活中,别说他每次都会帮我,时间长了他见我自已干,还会主动跑过来给我擦擦汗,抢着帮我扫地,尽管只是简单地几下子,但我仍不忘记鼓励他和谢谢他。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为了让他热爱劳动,除了我们给他做表率外,还要充分利用他对劳动感兴趣的“敏感期”,这个时侯指点一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爱上劳动,不仅锻炼了他的体力,其实对他的协调力,心智都有不错的促进作用,从小起父母千万不能全包办,让他自已做,不光是解放了他的手脚,其实更是解放了他的思维,一个不爱劳动的人,是不会发明创造些什么的,劳动创造一切,这是真理。让孩子从小从做家务做起,爱上劳动,爱上自已动手,这是父母最应该让孩子从小尝试的事情!!

让孩子爱上运动


让孩子爱上运动最近xx总是好懒好懒,什么都不愿意动,而且每次出去都说:妈妈,我好累啊,爸爸我好累啊,你背我吧。我每次听了,都充耳不闻,xx爸每次听了,赶紧背着她走走。有时候才刚走她也叫好累,然后我就会对xx爸说让她走走,要不总是一出门就叫累,现在都这么大了,每次都背着,以后怎么办,她现在就是缺乏运动,多出去走走也是对她的一种好处。

而且现在的孩子肥胖率也越来越高,也是因为缺乏锻炼的原因,虽然xx现在并不胖,但是我们总得预防着以后越来越懒散而导致各种原因的出现吧。

想要孩子多运动,家长的配合也不能少,现在的孩子大都不愿意跟着大人去跑步什么的,因为那样太乏味,而且,就算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坚持。所以,要想孩子多运动,就得勾起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无非就是好玩的才能让她感兴趣,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抽时间跟孩子出去玩。在附近的公园啊,或者远一点的地方都可以,只要孩子喜欢就行。

每天早上我是没有那么早了,所以我只能选择下午的时候,自己也要散心,也得适当的走走,所以我会带着xx到附近的公园还有绿道啊去走走。一个周末,我带着xx去公园玩,我坐着xx也不愿意走,就跟着我坐了,我想,xx比较少运动,我的让她动一动,于是拿了个飞盘就跟她玩了起来,有人陪她玩当然是好事了,于是我负责飞,她负责捡,这样也玩了好久,虽然xx也要求要换一下位置,可是我告诉她,妈妈因为有了小宝宝,不能跑啊,等妈妈生下小宝宝后再换过来,这样xx就一直的负责捡。这样一下了,xx也是累的满头大汗的。

可是不能天天都这样,而且这样的事情一旦多了,孩子就一样不愿意动了,于是还得找有小朋友玩的地方,绿道上有个小公园,那里有个滑滑梯,还有一些运动器材,所以天天下午带着她去那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朋友在玩,这样她也可以认识很多新的朋友,而且跟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会更起劲了。所以每天下午都是累的气喘吁吁的。非常的开心。而且每天都惦记着下午一定要去。这样孩子运动其实也不需要我操多大的心了。

现在虽然出去时xx还会想要爸爸妈妈抱,可能是有中依赖思想,但是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强烈了。当然,我也会适当的诱惑她,告诉她如果她自己走完某一段或者不让爸爸妈妈抱的话周六周日就带她去别的地方玩。或者因为她的表现而适当的给她一些奖励。这样她就会坚持一直走下去。

宝宝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


宝宝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

在1-5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安全依恋没有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喜欢“粘着”妈妈。从七八个月开始,很多孩子喜欢用哭声“拴住”妈妈,这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它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孩子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保护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有时,他们甚至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这些平时最能引起亲近的人关注的行为,现在成了他用来呼唤亲人的一种方法。当然,其他的活动可能就进入不了他们的视线了。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并且,具有严重分离焦虑的孩子,社会性发展会受阻,这不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

哪些孩子容易分离焦虑?

1.敏感的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在意环境的变化,有时很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像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这样的生活变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的刺激,他们往往会难以接受,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

2.受到过度关注的孩子。孩子的生活中,如果从来都是有亲近的人伴随左右,而且,帮他的人又非常细心,能够理解孩子每时每刻的需要,及时帮他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他就不会知道,亲近的人不在身边时该怎么办,当自己解决不了问题该怎么办。

3.身体状态不好的孩子。受到疾病困扰的孩子,会表现得比他健康的时候更缠人。因为他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病痛,只有细心的妈妈才能体会得到。此时此刻,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中,重新找回那种舒适的感觉。

此时,孩子的哭声在诉说些什么?孩子在说:妈妈,我还没有准备好,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害怕。很少有孩子2-3岁就准备好要进入一个集体环境中去生活的。一直生活在家庭的温柔乡中的孩子,与养育者之间的亲情是他们的最大滋养,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安全感。突然的分离给孩子的压力是巨大的。

但是孩子要融入社会和其他同伴,又是必须面临分离的。掌握一些分离准备的原则,可以把这个和孩子分离的过程做得更缓和平稳些。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能减缓分离焦虑的6个原则是:

1.分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爸爸妈妈可以短时间地离开孩子的视线,但要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以后,这个时间可以加长,让孩子形成信任:现在爸爸妈妈不在,但不久会回来。直到较长时间的离开,但是这个时候要跟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会在……以后回来,你就在这里……我们会到时候准时过来的”。说完之后离开,要准时回来,巩固孩子的安全感;

2.“少”一些理解,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太多,比如孩子一声“哼”或一个眼神,家长都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想要干什么,这除了表明你理解孩子以外,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孩子会越来越依赖别人替他完成某事,同时丧失了表达需求的能力;

3.改变关注方式,把关注的重点从孩子每时每刻的生活需要转向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有时候,也许要刻意放慢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快速反应习惯,留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应付困境,让他们自己面临问题的解决;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一些多同伴情境,让孩子在实际情境的互动与交往中学会与同伴相处,同时观察学习其他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能;

5.多一些照顾孩子和孩子互动的人,让孩子与更多的成人建立信任关系;

6.适当训练,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吃饭、自己穿衣服等等;

7.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机会熟悉不同的环境和人,减少陌生感因素。

分离焦虑相关的家长因素:

如果孩子也从父母那里读到了同样的焦虑,那么,他自己的焦虑也会被进一步放大。要帮孩子走出焦虑状态,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放松些。

如何让孩子早些走出焦虑状态?

1.承认。当孩子哭的时候,你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幼儿园多好呀”一点儿也没用,只能让孩子觉得,你一点儿不理解他的难处。还不如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好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办,但你相信,孩子是会找到办法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设计告别仪式。无论如何,悄悄溜走的方法都不可取。孩子从实际中学习因果关系的能力是很强的。第二次,他就会放弃他喜欢的玩具,牢牢地看住你。这更加阻碍了他的发展,同时加剧了他的不安全感。设计一个和孩子独特的告别方式,比如,到窗口和妈妈再见,和妈妈拥抱一会儿再再见等等,都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3.依恋物。和幼儿园老师协商,让孩子带上一件平时在家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一件孩子所依恋的玩具,能减缓孩子的焦虑;

4.和伙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在户外玩。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孩子之间容易建立比较好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帮助孩子去有意识地适应一个新环境。

5.聊聊幼儿园的开心事。这不是讲道理式地说幼儿园好,而是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强化其中快乐的体验,这时可以多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孩子表达,并进行适时引导;

6.及时发现生活难题。有时候,不会上厕所、不会系扣子、不知道如何给小朋友说话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原因,因为这让他们体会到压力。及时发现,及时训练,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缓解孩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刚刚入幼儿园,全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没吃饱,会不会想念家人,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会出现许多新的话题。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提出以下“五忌”,供广大家长参考。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上幼儿园可提高幼儿社交能力

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从事这项研究的菲利普·欧文和约翰·莱奇福特博士对沃里克郡一所小学的187名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将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分为4种类型。第一是幼儿园,老师既授课又安排大量游戏;第二是游戏小组,通过特意安排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与合作;第三是托儿所;第四是呆在家中由家人照顾。

研究证明,学前教育可为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础。有较为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指导的幼儿园和游戏小组,可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托儿所和呆在家中的幼儿则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面对陌生环境的忧虑

每次到了幼儿园开学时间,许多新的宝宝就会被家长送到这个集体中来,几乎每个幼儿园开学的前几天,很远的距离之外就能听到幼儿园内满天的哭闹声。宝宝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宝宝一哭,看在家长的眼里,就好像揪他们的心一样,手足无措。

宝宝会什么一到了幼儿园就哭?这种行为的出现,追根究底当然是宝宝在心理上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心里产生担心、焦虑、害怕,转化为行为,就成了哭。小宝宝面对新环境,碰到陌生的人、事、物时,本来就会因为害怕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出现哭泣、撒娇、害羞等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内在情绪反应所表现的行为。许多宝宝上幼儿园都会经历一开始的哇哇大哭到活泼好动,这是一个心理和生理适应的过程。

宝宝哭了,要回家吗?

有些家长看见宝宝出现抗拒或哭泣的行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先哄宝宝停止哭泣的行为,如果宝宝在这个时候有什么要求,家长更是不忍心不答应,想着先让宝宝不哭了再说,但一次这样,两次这样,慢慢地,宝宝就会知道,只要“哭”,家长就会满足他的某种要求,久而久之,宝宝就容易养成坏习惯。

“哭泣”好像是宝宝出生后不用学习就会的一种能力,只要身体上不舒服,如腹痛、肚子饿;或者心理上有不适,如心情不好、想撒娇、要求没有被满足等,宝宝就会用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向周围的照顾者提出一些要求。

在幼儿园期间,有些家长因为担心宝宝不适应,甚至一直陪伴着宝宝。家长担心宝宝初入园会有不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宝宝使用这个新环境时,家长只是辅助角色,如何从心态及情绪上去克服,最主要的还是宝宝自身,他需要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因此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支持和安抚,但是千万不要过度介入,这样反而会让宝宝过分依赖家长。

妈妈,我是这样才哭的

在宝宝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生活时,家长会发现宝宝早晨去上学时要哭,放学接他时他的眼睛也红红的,让家长心疼万分。这个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主动了解宝宝为什么哭泣,是哪些问题导致了宝宝一直哭?

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的情绪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的病痛也会让宝宝出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服时,宝宝会因为疼痛、难过而哭泣。

2生活习惯被打乱

2~3岁的宝宝很敏感,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儿园突然打乱了他原来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来的又天差地别,这让宝宝感到恐惧和不安,所以会哭闹。

3不适应陌生环境

从熟悉的环境突然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宝宝无法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哭泣来发泄自己害怕的情绪。

4产生挫折感

宝宝在家是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和照顾着的,家里的大人都围着他转,但是到了幼儿园,不再是惟我独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师要同时照顾好多小朋友,不会对他特别关注,宝宝能敏感地察觉到各种“待遇”上的差异,从而产生挫折感,并通过情绪反应出来。

5精神不好,想睡觉了

宝宝想睡觉了也是会哭泣的原因之一,宝宝在家的活动时间是非常自由的,基本上累了、困了想睡觉时是不会有什么阻碍的,但是在幼儿园不一样,也许正在上课时宝宝想睡觉了,但潜意识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会开始哭。在宝宝上幼儿园后,家长要保证宝宝晚上的休息时间和休息环境。

6个性原因

除了这些原因,有时候也是宝宝的个性使然,如有的宝宝本身就比较胆小、内向,或是不喜欢与他人相处,这样的宝宝在幼儿园哭泣的几率会更高。

7逃避处罚

宝宝做错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对来自老师的“处罚”,只好先用哭来对付。有时候,当宝宝想要向家长或老师提一些要求时,也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让儿子爱上识字


看到一篇关于《宝宝识字小技巧》的帖子,看后很受启发。帖子里介绍的几种识字小游戏简单易学,很值得借鉴呢!我也觉得教宝宝识字还是用无图卡片比较好。以前我给儿子买了很多识字的图书,大都是看图识字的,还给他买了一盒有图的识字卡片,两盒无图的识字卡面。相比两种儿子还是比较喜欢有图的那种卡片,那个一目了然嘛!

昨天晚上我给他找出一张无图的识字挂图,这张挂图是浩爸买的,是幼儿识字(二),字稍微有些难,浩浩几乎是一个都不认识。我教他认识了五个字:栗、旦、年、乌、蕾。小子倒是很会举一反三的,教‘栗’的时候,他说站立的立,还说是李子的李,我一一给他讲解;教‘旦’的时候,小子说是鸡蛋的蛋;又说‘乌’是小鸟的‘鸟’,我让他好好看看,他说小鸟的‘鸟’有眼睛,没有眼睛的是乌鸦的‘乌’,没有头发就是大马的‘马’!呵呵!

今天早上起来,我想看看他昨天晚上学的字记住了没有?结果小子一下没有停顿,五个字全部都认识了。然后小朋友自己找出那盒有图的识字卡让我给他认,这些字都简单,我把图画遮住,几十张卡片反正两面只有三四个字有点犹豫,要思索一下才读出来,其余的都能读出来,还不错呢!

都说三到六岁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浩妈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期,多利用那些游戏方法,教儿子多识一些字,让儿子爱上识字,争取早一点让他自己阅读读物,那样我就省心了哈!

附:宝宝识字小技巧

宝宝识字用无图识字比较好。因为汉字对宝宝来说就是图画。有了图片反而会干扰他,还会使他有依赖性。

宝宝识字可以用一些小游戏。

新识字的游戏:

一、将识字卡片放在地上,妈妈说到哪个字,宝宝就跳到那个字旁。

二、请爸爸来帮忙,妈妈说到哪个字,爸爸和宝宝比赛看谁先拍到那个字。(当然爸爸要输得多些,呵呵)

三、将卡片一字排开,让宝宝先认读一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妈妈随意抽掉一张,然后让宝宝睁开眼睛,看看哪个字不见了。(可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

说明:以上的游戏为新授字后的游戏,妈妈的角色可以和宝宝互换,宝宝兴趣更大。

宝宝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不复习是要忘记的。也可以用一些小道具做游戏,让宝宝愉快复习。

钓鱼游戏:妈妈可以用筷子系上一根棉线,在另一头系上吸铁石,做成鱼竿。在每张字卡上夹上回形针,这样“鱼竿”碰到“小鱼”就可以把字卡钓起来了。第一层次,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钓,每钓起一张可以鼓励孩子说“我钓了x字”。第二层次,按要求钓,比如妈妈说一个字,宝宝钓,然后宝宝说一个字,妈妈钓。(该游戏还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的能力,注意,开始的时候棉线可以短一点,让宝宝有成功感,宝宝熟练了可以把棉线放长增加难度)

买卖游戏:妈妈做店员,给孩子一些硬币,然后将字卡整齐摆放,方向朝着宝宝。让宝宝来买字。妈妈和宝宝的角色可以互换。

现在,我开始让宝宝拼字。我找到了一套拼字的工具,宝宝拼起来更有趣了。学字的速度也增加了。

喜欢《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入学,宝宝自己可能还不太紧张,最紧张的是爸爸妈妈。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放心,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园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长期发展,也...
    2020-11-30 阅读全文
  • 不爱吃饭的宝贝 开学已经两周时间了,每次吃早点、午饭、午点,轩轩都很被动很不乐意的,同一组里的小伙伴们都陆续搬着小椅子到桌子旁边去入厕洗漱了,唯独他一个人坐在中间的位子上,身体侧着靠在小椅子上看着,老师也鼓励宝贝自己...
    2021-04-24 阅读全文
  • 宝贝说话了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
    2021-09-01 阅读全文
  • “走近”不爱说话的孩子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
    2020-09-19 阅读全文
  • 多接近不爱说话的孩子 彭馥佳敬贤是班上比较内向的男孩,看老师的目光总是怯怯的,只有在集体活动时,才略微和小伙伴们交流、玩耍。我们在与他的家长沟通时,了解到敬贤在家还是能说会道的,只是出了门就不爱说话了,他妈妈对此也着急,我...
    2021-04-13 阅读全文

父母的不良做法让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入学,宝宝自己可能还不太紧张,最紧张的是爸爸妈妈。其实,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放心,要信任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园老师达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长期发展,也...

2020-11-30 阅读全文

开学已经两周时间了,每次吃早点、午饭、午点,轩轩都很被动很不乐意的,同一组里的小伙伴们都陆续搬着小椅子到桌子旁边去入厕洗漱了,唯独他一个人坐在中间的位子上,身体侧着靠在小椅子上看着,老师也鼓励宝贝自己...

2021-04-24 阅读全文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

2021-09-01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

2020-09-19 阅读全文

彭馥佳敬贤是班上比较内向的男孩,看老师的目光总是怯怯的,只有在集体活动时,才略微和小伙伴们交流、玩耍。我们在与他的家长沟通时,了解到敬贤在家还是能说会道的,只是出了门就不爱说话了,他妈妈对此也着急,我...

2021-04-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