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新学期开学前,这9件事情没做的赶紧做

发布时间:2021-01-04

新学期的教育笔记。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新学期开学前,这9件事情没做的赶紧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欢乐的春节已经过去,转眼已到大年初十,孩子们的寒假也已经度过大半。翻翻日历,距离孩子们开学的日子也不远了。玩疯了一个假期,怎么把玩心收一收?作为家长的你,知道该怎么帮孩子收心吗?看看小编为您整理的“收心”攻略吧!

1、调整时差

即将进入没有懒觉的开学季,首要协调的自然是孩子的生物钟,提前至少十天开始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

缩短晚上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规范上床时间;一起进行15分钟左右的睡前阅读;建议早起和家人半小时的晨练;或是早起和妈妈一起做一份早餐。

2、整理假期旅行笔记

孩子们的假期,或远或近,或探亲或旅行,难免都有几次出行。是时候整理和回顾这些欢乐的时光了:

冲洗照片制作相册,如果孩子够大,还可以一起操作些照片修饰的工作;门票和登机牌等卡片的剪贴;撰写旅行日记,也可以引导孩子一步步制作一本旅行书(电子版或打印出来都可以);在地图上标记出你去过的地方。

3、整理一份寒假阅读报告

无论是学校布置的,还是自己选择的;无论是自主阅读的,还是聆听来的故事;无论是小说、童话、散文、诗歌还是动漫卡通。一份关于阅读的报告,会让孩子安静下来,是玩乐与上学之间很好的衔接。

搜集一些美好的词句;手绘一些故事中的场景;如果可以,编画一本属于自己的图文小书;给家人,或小伙伴讲述一个自己编和想的小故事。

4、改造、清扫一次自己的房间

按照孩子的年龄,给孩子分配适当的家务劳动,增加孩子们对生活的参与感,生活除了学习或玩闹以外,还有更多的内容。

新学期开始以前,自己规划一次房间的布置,可以构想图纸,和家长一起购买材料,通过一些装饰,或者家具的变更移位,清理闲置物品等等,为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空间。

学会一些简单的烹饪;每天记得收纳自己的玩具和书本;学会一种新的,过去没有能力完成的家务,如洗衣、刷鞋、给爸爸(妈妈)煮咖啡等等。

5、去一次书城和电影院

带着孩子一起到书城走走,做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买些好的课外阅读书籍。为之后课堂生活以外的休闲做好准备。

别让大量的课外辅导功课吓坏孩子们;一些增强专注力的益智书本会比枯燥繁重的课外作业更有用;一些优秀的艺术类书籍也会帮助孩子们敞开心灵热爱生活,在没有太多娱乐的学校生活中找到不同的乐趣。

6、拟定一份新学期计划表

购买一册漂亮的学年计划年历;除了不可更改的课程表以外,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些兴趣班的时间;规划每天的户外运动时间;规划学期内的长假游玩计划,让这个学期变得生动好玩起来;规划本学期内孩子需要掌握的至少一种非学习的生活技能;记得圈上自己或家人,或好伙伴的生日,或其它任何一个能让自己感到开心幸福的日子。

7、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

焕然一新的学习用品会给孩子们新学期一些美好的期待。家长如果能对此相应适当引导,也不妨顺便做为简单的理财教育,加强理财观念和数学概念。

让孩子自己制作采购清单,或是由家长提供固定的金额,由孩子来支配及选择他所需要的学习用品。

8、每天固定一种运动

假期里,学生的饮食、运动都缺乏合理的安排。等到开学,突然面对紧张的学习,一些学生会产生疲倦、周身酸痛等症状,甚至可能感冒发烧。

宝贝的身体是再优秀的成绩都无法替代的。不仅如此,运动也能让孩子更能聚集精神协调感统增加专注力。

在寒假只带着孩子们到处跑,却没有规律的运动的小伙伴们可以开始动起来了。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一种他所喜爱的运动:跳绳、打球、骑车、轮滑、跳舞等等……

这和固定的作息是一样的,让生活和身体,都统统规律起来。

9、让孩子自己完成寒假作业

寒假时间不算长,还包含了过年。所以大部分孩子的寒假作业都是开学前几天突击完成的,开夜车赶作业,但作业似乎多得永远做不完,开个学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家长千万别代笔,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恶化问题。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作业量化,每天规定要完成多少,必须按时完成。

如果作业实在完不成,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好,孩子作业没做完,争取开学后利用周末时间做完。

其实,孩子的“开学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只要家长有策略地做好引导,孩子会很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更优秀!


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更优秀!

对知识的接受就是从理解开始的,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质量的好坏。学好语文不妨试试这三招:

01

读课文

如何正确地读课文呢?应该大声朗读,每天5分钟就足够(当然,能坚持10分钟更好)。读课文时要做到大声、正确。

大声,是培养自信和个人魅力。

正确,具体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回读、不读破词。是要练习朗读的能力,认真的习惯。

?大声朗读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对语文学习有几个好处:

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能改变人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所有人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人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有利于人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

大声读,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人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的解题如果有了大声读,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朗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02

写生词

每篇课文都有一些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但是从学新课到复习,很多孩子都没办法写全对。汉字的特点就是:看到都认识,可是让写,就写不出来。

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让孩子每天写10分钟,把学过的字词抄写一遍。虽然只写一遍,但是一定要认真写,既练了字,又巩固了记忆,一举两得。

前面学过的怎么复习?应采用滚动复习。比如:每篇课文学习两天,可以一天写学的新课的生字词,另一天复习前面学过的字词。

03

课外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阅读能力影响孩子终身。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的。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词语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孩子最怕看到父母做这四件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做的不周全。但是,对于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应自己

一个小男孩,很喜欢一个叔叔。大人猜测:“那么喜欢,是因为他长得帅吗?”男孩摇头。大人再问:“是因为他给你买好玩的好吃的吗?”男孩答道:“因为他会听我说话。”

一个小女孩,很喜欢一个好朋友。她常会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讲给过很多人。可是,只有她的那个好朋友,每次听到后都笑得满地打滚,就像她自己一样。

被看见,并得到回应,是一个孩子在这个世上最大的期待。而父母的回应,则是孩子世界里的阳光。只有这阳光照射过来了,孩子的内在生命,才获得了光合作用的机会。

孩子能够从母亲的眼睛里照见自己。母亲微笑着回应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好的,值得爱的;母亲忧郁地回应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也许是不可爱的,糟糕的。

当孩子饿了,没有吃的;难过了没人拥抱;当孩子哭到歇斯底里也没人理解,那么孩子的世界就好似空无一物,孤独无望。时间久了,他们也就对外部世界不抱信任了,同时也难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多少的期待。

父母的不回应让孩子感到恐惧、无助。

2、父母过得不快乐

有一回,我和一个朋友打电话。因为有些争执,说话声音大了一些,情绪也有些激动。

小家伙原本独自专注地在玩拼图,可是听到我的高分贝说话声后,几次跑到了我身边,一会儿说,妈妈这个我不会;一会儿说,妈妈我口渴;一会儿贴在我身上,摸摸我,蹭蹭我。

他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表达:妈妈,你不开心,我也是不安的。

中国有个古老的说法,叫做“母子连心”。

母亲过得不快乐,孩子如何敢快乐?

母亲过得不好,孩子如何敢让自己过得舒服自在?

当然父母过得不好,又分不同情况。

有的是夫妻不和,关系不睦。他们的孩子最容易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或愤怒,因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

也有的是父母勤勤恳恳,为了孩子不惜委屈自己、做出太高的牺牲。比如那些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出国的,拼尽了家底也要攒够学区房的,缩衣节食供孩子学习各种高消费才艺的,等等。

这些家庭的孩子其实也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背上背负了太重的负担,内心有太多的负疚感,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形同牵线木偶,会逐渐失去鲜活的创造力和真正的自我。

父母不开心,孩子也很难快乐。

3、父母总替自己做决定

我经常听见父母这样跟孩子说话:“听话,你还是不是妈妈的乖宝宝了?”直接要求孩子乖巧,懂事。

也总会听见一些父母温柔地要挟孩子:“你再这样,妈妈就伤心了,妈妈不爱你了。”凭空给孩子制造内疚和恐惧。

还经常听见有父母训斥孩子:“你不懂,你不行,你听我的才好。”简单粗暴地压制孩子。

正因为如此,我们但凡遇到“孩子不听话,孩子不懂事,孩子闹脾气……”之类的问题,背后多半有一个强势的、不尊重孩子个人意愿的、看不到孩子自主需求和内心情绪的父母。

也许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们的“权威”还能管用。但孩子越大,亲子冲突就会越激烈。这也是为何,到孩子青春期前后,心理咨询师们接到的家庭求助案例就越多。

何必呢?

孩子不是为了听我们的话,不是为了乖,懂事,不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意愿,才来到这个世上。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做决定和犯错的权利,有过他们自己日子的自由。

如果一个小孩,他人生中的每一次决定都是由父母来做的,那么总有一天,他会用非常极端的折腾方式,把父母欠下的一切都找补回来。

4、父母要自己的面子,不给孩子面子

中国父母最爱面子,也最不爱给自己的孩子面子。

我小时候学习好。那几乎是作为书呆子的我,硕果仅存的荣耀。然而每次遇到旁人夸我,我妈都会碍于情面,谦虚地回别人:没有啦!凑合啦!

独留下我在风中凌乱。

夸一下我,有那么难吗?或者是我还不够好吗?

总难以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内心有巨大的挫败感,并且随时头上会冒出一行字:你不够好。

这样的小孩长大后,面对自己应得的权利,往往也会过于“谦虚”,认为自己不配。

我也见过很多父母,由于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碍于面子会直接打圆场,或者干脆不分青红皂白批评自家孩子。

哪怕孩子委屈了,也只是非常大度地来一句:“别哭了,这么大不害臊!”

这样的小孩,再次遇到冲突,无法学会恰当的解决办法。他们只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一个信息:我不该去争,我不该去抢,我应该多忍让。

父母不给孩子面子的情形,还有太多种。但每一种,其实都是对孩子内心的一场荼毒。

孩子与面子,你究竟会选哪一个?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01

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地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对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当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轻易就认可了父母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还会让孩子感到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

如果父母因为互相攻击而关系失和,甚至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02

不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

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过马路很少看红绿灯,没有车或是车流量少的时候,干脆直接冲过去。现在又出了“礼让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王姐却是破天荒地等绿灯。她说,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过马路时,儿子看着附近没有行车,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马路对面。结果刚走到半路,突然一辆出租车飞奔而来。她当时吓得真是七魂没了六魂,还好司机及时刹车。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谩骂。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所以才会让孩子受到了错误的引诱。

不仅仅是过马路,还有家长与孩子逛超市时,本来约定只买一样玩具一样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就妥协让步了,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全部买下。这样成功了几次后,孩子内在感知的“规则”就变了:哭闹,或发脾气,就能得手。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一到了集体生活中或步入社会,就会发现外部强调的规则感和他已经形成的规则感,是相悖的。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父母要马上停止破坏规则的行为,不要害了你最爱的孩子!

03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刘继荣说,曾经听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真正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打了个寒颤,不晓得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消极悲观。

于是,她对着老公大发牢骚,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帮不到她。老公却笑着说,儿子的这些坏情绪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刘继荣这才反应过来:儿子说的那些话,正是她的口头禅啊!每天下班后,她都是苦着一张脸回家。晚饭后,就与朋友通电话,从小职员的难,说到兼职主妇的累。诉够了苦,这一日也算交代完毕。

天天年年,一成不变的怨妇联播,不经意间,还把抑郁传染给了儿子。没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它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你的生活,吞没你的好心情,毁掉你的人生。偶尔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但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消极。

层次高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抱怨。牢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是怨天尤人。

04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很多年前,作家谢可慧在医院排队看病,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母亲一直在斥责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把眼睛搞近视了。小姑娘很委屈,一直哭,她的母亲也哭:你怎么把眼睛搞近视了,我辛辛苦苦地把你养大,你还让我给你配眼镜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钱呐!一边说,还一边推自己的女儿。

小姑娘被自己的母亲说着,哭着跑了。

谢可慧说,她不知道她们家是不是过得很辛苦,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自己的女儿,诉说自己的辛苦,认为自己的不幸福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女儿,实在不是那么体面。

睿妈曾经听到一个母亲这样说: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因为你会发现,你无意间的诉苦,会让孩子形成无形的压力。而你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压力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会向孩子诉苦。

05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这么一个心理案例。

一个非常勇猛的警察,能力很强,抓匪徒从来不会失手。唯一的一次,是因为匪徒爬上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建筑物,而这个警察又恐高。

警察找来了心理医生为他做心理辅导,沟通之后,心理医生发现警察恐高是因为,当他还是个婴儿在摇篮里的时候,他爸爸妈妈就老站在摇篮旁边吵架。因此,警察落下了恐高的阴影。

这个心理案例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都说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学着观察身边的人,观察所处的世界了。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说,她的爸爸妈妈吵架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说一些狠话,面目狰狞,在她看来一点儿都不亚于恐怖片。可见,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伤害和冲击力。

其实婚姻就像钟摆,时好时坏是常态,难免吵架。但是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吵,即使吵架,也会手拉着手吵架,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这6件事妈妈别管,必须让爸爸来做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儿路上,这6件事,妈妈一定要放手让爸爸去做。

1、主动分担家务

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爸爸做不做家务,会影响孩子尤其是女儿的职业选择。

在爸爸不做家务的家庭中,女儿倾向于选择老师、护士、家庭主妇等职业,而在爸爸做家务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在职业选择上更自由和多元,会挑战CEO、企业高管、军官等男性化的职业。

不仅仅是职业的选择,女儿的婚姻观、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深受父亲的影响。

曾经有一个短片《你的样子,就是你女儿未来老公的样子》刷爆朋友圈。

短片中,年迈的父亲看着自己曾经宠爱的小姑娘每天下班后要洗衣服、做饭、陪孩子做作业、收拾家务……忙得焦头烂额,而女婿则在一旁悠闲地喝咖啡。

2、每天拥抱孩子一次

一位男性朋友说,他每天回家都得「二进」家门。因为家里有两个小宝贝,大宝开门后得到一次爸爸的拥抱。然后朋友需要退出门外,再敲一次门。这一次二宝来开门,爸爸要再度拥抱二宝。两个小家伙对这件事乐此不疲,每天都抢着谁先开门。

朋友说,自从有了这个进门仪式,亲子关系直线飙升,就连妻子看着都嫉妒了。

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喜欢和父母亲昵,喜欢拥抱。这是因为,和父母的肌肤接触,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爸爸的拥抱,给孩子带来的肯定和震撼,远远超过妈妈。

黄磊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也曾提到,父亲的力量比较大,拥抱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有一种包裹感和安全感。

亲爱的爸爸,多抱抱你的孩子,让他在你的怀抱里睡觉、读书、听故事、聊心事,在你温暖有力的怀抱中底气十足地去看世界。

3、每天至少陪孩子玩5分钟游戏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提到,在打闹游戏中,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对象。

研究表明,与爸爸摔跤、拳击,只要适度,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常和父亲打闹的男孩,跟别人相处得会更好。

爸爸内心都住着一个小男孩,他们跟孩子玩起来,会更有创意,也会更有趣。

邓超曾经说过,等等和小花很喜欢跟他玩,因为他跟孩子们一起玩得特别疯。

陪伴的时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分钟或许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积月累,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放手让爸爸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满满的游戏力,陪着孩子玩游戏,成为孩子们最好的玩伴,会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

4、陪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

英国两个小男孩在父亲的影响下具有极强的冒险精神,并在4年前跟爸爸约定了一个冒险任务「在18岁前,完成500次冒险」。

每一次冒险,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探索。

他们一起学习用网兜捕鱼,在雪地里建造冰屋,在野外生存……

最激动人心的是,他们一起改造了一艘玩具船,取名为「冒险号」,于2017年5月29日,将其放入大海开始了「环游世界」的梦想。

父亲,是我们对未来与未知充满好奇的源头。

带着你的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学习捕鱼,去寻找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龙的秘密……

而跟着父亲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会更加勇敢、独立,具有冒险精神,并保有一颗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5、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独处」时光

陈小春在儿子出生后也会常常抽时间陪着儿子Jasper,但跟Jasper并不是特别亲近。依然记得《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他对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

后来,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两人有了独处的机会,一起露营,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陈小春越来越了解儿子,而儿子跟他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会常常跟爸爸说「我爱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需要一对一独处的时光。你可以独自带着宝贝去露营,去旅行,去海边看日出,也可以带着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6、每天陪孩子吃晚餐

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曾给中国家长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条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

而他们的总统奥巴马就一直坚持这个原则——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饭,每周最多错过两次。

餐桌上,可以讨论一天的经历和见闻。父亲说说单位里的,孩子说说学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鲜的,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可以分享一个话题。讨论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或一场电影,看到的一篇报道,甚至是听过的一个笑话。

可以讨论家庭活动。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去哪里,自驾还是乘车,准备什么攻略,大家都参与其中。

烹饪节目主持人茱莉亚·蔡尔德曾说:「同亲爱的家人一起享用晚餐,绝对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原始、最单纯的快乐,它不但满足着我们灵魂的需要,也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永恒。」

这种快乐和永恒,将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基石。

亲爱的爸爸,将「与孩子共进晚餐」列入你的日常清单吧。

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优秀,走向社会以后会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更需要爸爸强壮有力的臂膀和引领。

育儿路上,爸爸应该担起父亲的责任,在孩子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团影子。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爸爸还要记得宠爱妈妈喔,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在爱的浸润中长大的孩子,见过爱的模样,才会懂得去爱别人,像小太阳一样散发出爱的光芒,给爱的人满满的爱和温暖。

这三件事,幼师不该做;这三件事家长不该做!


幼师和家长之间难相处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又不是那么轻松。其实,只要幼师办事说话,稍稍注意些,构建简单的家园关系就不会难!

幼师和家长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幼师要做到和家长没有除本职工作以外的“经济联系”、“人情往来”,之后再来谈沟通交流。

经济联系

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都希望可以和老师拉近距离,面对老师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哪怕是很隐晦的要求,家长也很少推脱,但是,一旦这种经济联系产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使得幼师很难证明自己对待孩子的公平。

人情往来

世界上最难还的东西就是人情,面对家长的热情,接受了人情的幼师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担心其他家长的看法。若是家长有能力、有想法,幼师可以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园做一些事情,促进园所发展。家长们,千万不要通过私下里的示好的方式让老师难做。

沟通交流不当

沟通,是维系幼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桥梁,不管是老师对家长、还是家长对老师,在关于孩子方面的问题,都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沟通,因为少说一句话而出现的意外,真的是太多了。有话提前说,孩子受伤,你第一时间和家长说明,与家长发现情况之后你再说明,那结果绝对不同;重要的事情反复说,话不怕多,就怕说不到,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家长和幼师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使用不当的方法,比方说到处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对别人的教育私事刨根问底等等。

炫耀

幼儿园家长群,是用来沟通的,而不是展现自己家庭条件的地方,不要总是在群里晒孩子能力,晒家庭旅游,晒奢侈品,这样做无非是在进行攀比,它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到了成人的社会,让孩子单纯幸福的童年染上了功利色彩。

过问隐私

俗话说的好,好奇心害死猫,切勿过多干涉他人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愿被别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私密的空间就是尊重彼此的情谊。不论是家长之间,还是老师与家长之间,都要注意,说话做事,点到为止,不要关心过头,变成干涉他人隐私。

传播负能量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感知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被孩子吸呐,影响他们的感知和判断。来自家长的满腹牢骚,直接就能培养出爱推脱责任的孩子。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传播负能量。

在家园沟通中,不管家长和幼师、幼师和家长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不过,有一个简单一些的家园关系,就是给孩子一个最和谐的成长环境,相信大家都在共同努力!

相信《新学期开学前,这9件事情没做的赶紧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新学期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更优秀! 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更优秀! 对知识的接受就是从理解开始的,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
    2021-06-16 阅读全文
  • 孩子最怕看到父母做这四件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做的不周全。但是,对于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应自己 一个小男孩,很喜欢一个叔叔。大人猜测:“那么喜欢,...
    2021-01-20 阅读全文
  •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01 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这6件事妈妈别管,必须让爸爸来做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儿路上,这6...
    2020-12-23 阅读全文
  • 这三件事,幼师不该做;这三件事家长不该做! 幼师和家长之间难相处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又不是那么轻松。其实,只要幼师办事说话,稍稍注意些,构建简单的家园关系就不会难! 幼师和家长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幼师要做到和家...
    2020-06-28 阅读全文

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更优秀! 对知识的接受就是从理解开始的,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

2021-06-16 阅读全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做的不周全。但是,对于这些不周全的方面,哪些是孩子最怕看到的呢?下面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父母不回应自己 一个小男孩,很喜欢一个叔叔。大人猜测:“那么喜欢,...

2021-01-20 阅读全文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01 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

2020-09-29 阅读全文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别的认知、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儿路上,这6...

2020-12-23 阅读全文

幼师和家长之间难相处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又不是那么轻松。其实,只要幼师办事说话,稍稍注意些,构建简单的家园关系就不会难! 幼师和家长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幼师要做到和家...

2020-06-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