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国家长的9种错误家庭教育观念

发布时间:2021-02-12

家庭教育。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国家长的9种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许多家长成材心切,恨不得从受精卵开始就进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唐诗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种兴趣班不惜血本,个个都是宋祖英、朗朗、陈丹青、刘翔的结合体方才能显出你教育的成功。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我也奇怪了,中国式考试题目也变态翻倍,非要让记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更可笑的是,我亲自遇到一个题目,你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划上横线,结果却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不成了老师喜欢的一句话了吗?变态考题无疑在培养孩子察言观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含辛茹苦苦肉计式

中国式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悲情和忍辱负重再能现身说教,一切为孩子的学习让道,从孩子入学开始美名曰陪着孩子成长,实则是用GPS的监控定位的功能完成一次自我失去的抛物线。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间,方才标榜为中国好父母。

隔壁小王式

他还有个另外的好名字叫:激将法。用隔壁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来打击你一辈子,稍有疏忽就是:你看人家隔壁小王?稍有落后就指出:你看人家隔壁小王?永远有个隔壁小王的高标杆挡在你的面前,自信在中国小孩身上很难持久的存在,要么自信到自负,要么自卑到失去自我。

什么吃亏是福,沉默是金等等屁话

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忍受,退让,明哲保身,每个人都是聪明之人,所以才会出现南京大屠杀三个日本兵能干掉3000老百姓的荒诞剧,云南几个持刀歹徒能杀掉几十个路人的奇迹。因为人人都是聪明人,都在信奉吃亏是福、沉默是金的人生信条,所以都等着一个二愣子出现力挽狂澜,这个世界不怕坏人有多嚣张,就怕好人有多沉默。

变相拜金主义式

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的中国父母,刻骨铭心的话就是:我受过的罪可是不想让儿女再受。所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绩好了物质奖励,我们的口头禅就是你给妈妈考上多少多少分数,我就给你什么什么承诺。你给?学习是给父母学的理念深入人心。谈何动力和兴趣?!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思考和人格。

棍棒之下出孝子式

热衷于虎爸狼妈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等,我们传统的打子秘籍就这样传了下来,一部经典武侠连续剧才刚刚开头,接下来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心式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于是很多人用美好的年华和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死磕,呕心沥血了都。结果只能一生遗憾。另外这种极致的推崇,让人没有敬畏,没有禁忌,开山挡海,战天斗地无所不能,结果就没有结果了,请看祖国的大屏幕。更主要这种思想教育出来的人,更贪婪,欲望更大。

父母是职称式

好像任何一个不成熟、不完美的人,只要晋升成为父母,就可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上,永远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给这段空档期美名曰一个新名词叛逆期。结果就有两种可能,一种逆来顺受,一种装洋蒜。尤其在性教育上,掩耳盗铃,州官放火,打马虎眼,事实上,互相掩饰,互相逃避,肚子大了还以为是电视剧上女主脚对着镜子恶心两次就过去了。父母这个称呼只是你婚姻生活交话费送的意外惊喜,你不是道德和才智的制高点和标杆,你甚至不如你的孩子更完美更成熟,降降身段,或许才能触摸到真实和实际。

中国式家长需要一次集体反思,不管年轻还是年老,这是一次救赎,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坐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成长的时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

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和品行。同时,祖辈抚养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眼下,持以上各种不正确的教育观的父母不在少数。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先从教育父母开始,及早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才能不误己子孙。

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西方观念做法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


颜之推何许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他在这部著作中,共写有20篇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之推的教育观念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的学习:

一是固须早教。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因为在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另外在幼年时期,人的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甚至是整个社会,都要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

,使之形成良好的品行。

二是威严有慈。就是要处理好“爱”和“严”之间的关系: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但他对棍棒教育推崇备至,则是不可取的。

三是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不论孩子聪慧与否,都应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他结合历史事例得出结论,偏宠儿童的父母,虽本意是要厚待之,但实际却是为其找来祸害。意愿与效果相反,这是值得家庭教育深思的。

四是应世经务。他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五是重视风化陶然。也就是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儿童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因此家长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除了父母的影响外,孩子的同伴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环境中。

总之,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史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虽然他关于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是基于使后代“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宗旨而发出的一家之训,但由于他涉及了古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不失其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借鉴。

错误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功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许多聪明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错误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带有普遍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错误的儿童观,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人说,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是中国的父母,他们愿意为孩子献出一切。而最自私的父母也是中国父母,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或实现大人理想或光宗耀祖的工具,不懂得尊重孩子,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按家长的意愿和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忽视了家庭教育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家长自身言行的影响,忽视了儿童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成长中的人,不能根据儿童成长所发生的变化调节教育方式、方法和要求,从而造成教育的低效和失效。

第二是错误的教育观,体现在重智、轻德、轻情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常表现在“十多十少”:过问成绩多,过问思想少;娇宠溺爱多,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关心身体多,关心心理少;关心学习多,关心做人少;唠叨、打骂多,启发诱导少;考试作业多,户外活动少;家庭矛盾多,统一一致少;个人着想多,社会着想少。应试教育的逻辑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学业,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做人、处事、交往、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你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样“抱大”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力低下,而且很难培养出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是错误的养育观,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和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忽视了孩子自主、自理、自立、自强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学生入学、上学、放学,学校门口停满了送、接孩子的各种车辆,有的孩子一直到读大学还要家长陪读。在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生理健康以及孩子的学习等方面,这样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们节衣缩食,可以为孩子献出一切。可对孩子的精神或情感生活来说,他们是“狼”,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情感上需要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想法是,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这就好比种田施肥,不了解庄稼需要什么,只顾往地里浇硫酸、盐酸,结果反而毁了庄稼。

2.教育的目标和期望值普遍偏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逼子成龙和逼女成凤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现代社会什么是“龙”、什么是“凤”。有不少家长也是期望很高,代价很大,失望不少。比如有一位父亲花了半年时间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结果儿子却填报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学校。儿子说,我只想早点离开他们而且越远越好。

3.受学校应试教育功利化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变得狭隘、陈旧。

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突出,不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儿童发展需求而加以调整,有的家长还把家庭教育仅仅理解为为孩子请“家庭教师”或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什么1、3、5理化生,2、4、6语数英,星期天还得去少年宫。可孩子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精神越来越苦恼了;家里住房面积大了,可自由的空间小了;学习负担重了,可学习动力小了;可支配的钱多了,可结交的朋友少了。我们很想玩,可没时间玩、没地方玩。家长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可他们自己却不能天天向上。”

4..教育方法简单、传统,重养轻教,重教而又不会教。

有的家长只注重给孩子定目标,但却不注意教给孩子正确的道理和方法;有的非常爱孩子,但却不能跟孩子很好地交流与沟通;有的只想物质上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却不能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有的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攀比,自己却不能做出好样子等等。唠叨多、说教多、训斥多、打骂多或娇宠、溺爱多,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5.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转型,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

当不太懂事的孩子遇到不太懂教育的家长时,有问题的家庭教育也就产生了“有问题”的孩子。2006年,萧山发生了一起少女分尸案,五个作案人大多辍学在家无人管教,有两个人是家庭离异。庭审时,一位陪审员说:“本案从审理到今天的宣判,我的心情都非常难过,非常沉重。难过的是我无法想象你们小小年纪会这样心狠手辣,会这样残忍地对待和你们年龄相仿的被害人。沉重的是你们的犯罪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败”。

6.家庭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能带来家庭精神的丰富和家庭教育质量的增长。

如果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及不良情绪和言行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7.儿童成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

并未优化的社会大环境,一些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家庭不和谐,家庭内部成员的不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并未完全统一形成合力,也会削弱整个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家长:期望过高只重学习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

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四)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西方家长: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家长:更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五)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六)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探索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喜欢《中国家长的9种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2020-07-17 阅读全文
  • 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
    2022-01-01 阅读全文
  • 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西方观念做法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
    2021-04-19 阅读全文
  •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 颜之推何许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他在这部著作中,共写有20篇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之推的教育观念概括地说有以...
    2020-07-13 阅读全文
  • 错误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成功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许多聪明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错误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带有普遍性,具体...
    2021-10-11 阅读全文

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2020-07-17 阅读全文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

2022-01-01 阅读全文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

2021-04-19 阅读全文

颜之推何许人也?他就是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的作者。他在这部著作中,共写有20篇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之推的教育观念概括地说有以...

2020-07-13 阅读全文

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许多聪明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小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我理解他所指错误的教育,主要是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带有普遍性,具体...

2021-10-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