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调查:你是哪种爸妈?

发布时间:2021-03-27

什么是教育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你是哪种爸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子教育最重要的十年,即奶宝宝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生阶段中,作为父母都会遇到哪些问题与困惑,需要从精神到物质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呢?十年,弹指一挥间,可亲子教育,真的任重道远,并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你是哪种爸妈?10年亲子教育规划书

调查时间:1月4日~1月12日

调查地点:海淀早教中心、金源儿童成长天地、中关村图书大厦、北外儿童英语园地

调查关键词:亲子教育规划、教育投入、期望值、投入度

调查样本数:60人(其中家有0~3岁、3~6岁、6~10的家长各20名)

在本次的调查中,除有10%的爸妈打算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孩子规划未来外,90%的爸妈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均感到压力很大。但在这90%中,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孩子筹划和设计未来、能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的爸妈占到了80%,而被专家推崇的理智型父母,即能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能智慧地为孩子的成长投入的家长,却仅占20%。

★0~3岁的20名家长

由于新手爸妈角色的初尝,而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期望颇多,且热衷于讨论早教问题,其中报亲子类早教班的达70%,他们秉持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更有50%的人选择了做全职妈妈,以便对孩子进行更精心的呵护。

而在孩子的教育投入方面,更有70%的爸妈表示愿意拿出家庭月收入的60%投入孩子的教育。

★3~6岁的20名家长

普遍关注的是孩子的素质培养、幼儿园的硬件及教学质量、幼小衔接、特色兴趣班的选择等方面。在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中,80%的家长也提到了将会花重金让自己的孩子进市、区重点小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中95%都说已经为孩子报过这样那样的特长兴趣培训班,并对亲子教育规划做了十分长远的规划,有的家长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高中,甚至连目标大学和工作都设想了一番。

★6~10岁的20名家长

奥数、课外辅导班、比赛获奖、重点中学排名等等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几乎100%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报了两门以上的课外辅导班,虽然对奥数、特长生选拔比赛等多有质疑和诟病,但家长没让孩子上过奥数班和坚持过某种特长的为零。

虽然在小学阶段,学杂费相对不高,但各种档次的补习费用已成为该阶段学龄家庭的主要开支。

专家说法

做理智型父母最可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梁志燊

首先要明确一点: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教育的过程,父母怎么培养孩子成长,孩子就会成为什么类型的人。

如散漫型家长只要孩子高兴怎么都可以,不给孩子任何约束,殊不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自制,和社会与人接触时就常常会发生矛盾;而家长意志型父母(即文中以“较劲型父母”相称)更不可取,因为孩子不是家长意愿的复制品,家长不应该在望子成龙、盲目攀比下造成对孩子自我发展权利的剥夺。

因此,做理智型的父母才是最恰当的选择。因为,理智型的家长懂得从小给孩子创造自由成长的空间环境的同时,给孩子制定必要的行为规范,学习通用的社会规则,让孩子从小就在被充分尊重、有规则、良性的精神环境中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来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之前我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文章的,一是因为我平时就像文中那个作为反面典型的妈妈,二来觉得文章给的方法也大多不实用或者坚持不下来。但是有个习惯,最近在家里坚持了一段时间,确实看见了效果,也就改变了我的偏见。

源于某一天的晚上,我在厨房听见孩子和爸爸坐在餐桌上开我的玩笑,两个人模仿我平时对他俩的唠叨和训斥,惟妙惟肖的。正满心自责呢,孩子过来跟我说:妈妈,你能变得温柔点吗?我抬起头问她:把要求说的具体点。她说:比如早上叫我起床的时候,你别大吼大叫,就温柔地说‘亲爱的,该起床了’,我听见了就会很高兴地起来了。我半信半疑,这么温柔能管用吗?早上那比金子还珍贵的时间,真是分秒必争的,不喊几声能自动离床吗?不过,既然人家主动提了要求,我还是决定配合尝试一下。

第二天,按照她的要求叫她起床。没想到,刚说完就有动静了。她坐起来,眼都没睁开,但高兴滴说:妈妈,表现不错!我也当下窃喜,没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啊。不过,还是存疑,以为是第一天的缘故。担心她不能持续配合,毕竟早上困乏起不来才是正常情况。

出乎意料的是,连续一周,叫她起床都非常顺利。不用吼叫,不用心急火燎,不用怒火攻心,真是太简单了。

为了加强自律以及增强效果,我给了她一个权力。就是做一个监督妈妈的表格。每日早晚各画表一次,如果妈妈全程表现温柔,则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如果轻易动怒或者唠叨,则只能得到哭脸。据她说,笑脸累积起来可以找她换星星,星星多了可以换红花,红花够数了就可以要求她满足我一个愿望。前景很美好啊。

多多少少,这个表对我还是有约束的。想发火的时候,猛然想起搞不好又得得个哭脸,影响我的综合考评成绩,就只能暂压怒火。大部分时候,家里大人尤其是孩子妈妈不发火了,即便有矛盾也激化不了了。

请仔细阅读“妈妈,您换一个态度,我的未来将会有天壤之别!”

在一个家庭,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作为妈妈,总是会要早起一点的,自己梳洗完毕,然后就叫孩子起床,叫了几声,没有反应,妈妈又去忙早餐啦。过了10分钟,回来发现孩子还没有起床,就说:快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

妈妈一看时间,恐怕是要晚了,就把孩子拉起来,然后赶紧把衣服给孩子穿上,然后一边穿一边唠叨:叫你早点睡你不听,马上就要迟到了,说了多少遍也不听。

同样一个家庭,同样一个孩子,还是不想起床。作为爸爸,总是会早起一点的,自己三下五除二,把自己的事情搞定,然后看好时间,轻轻摇醒孩子,说:宝贝,早上好……有时候,这个孩子会睁不开眼睛,有时候会含糊的说一声:爸爸早上好,然后倒头就睡。

爸爸在他耳边说:我有一个小秘密告诉你,再过10分钟你就要起床了,你还可以睡10分钟……爸爸去准备早餐了,10分钟后回到床边,把孩子抱起来,正式拥抱一下,然后告诉孩子他的衣服放在床边了。然后说,希望你15分钟内穿好衣服洗脸漱口完毕,然后就去摆放早餐了。10分钟后,孩子坐到了桌子边,开始早餐了。

在一个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写作业。妈妈也挺忙,一回家就叫孩子写作业,叫完后就忙自己不知所云的事情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就在厨房里大声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起初孩子还会说:一会做。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孩子懒得回答了,故意没有听见,继续玩他的积木,画他的画。

这个妈妈就会气急败坏的跑过来说,你马上把作业给我做了。孩子说,不做,我还想玩呢。这种话总会激怒了妈妈,“我告诉你,今天你不赶紧把作业做了,明天老师收作业,看你怎么办!”,然后就摔门而去。半小时后回来,一切照旧。

同样一个家庭,每天孩子都不想写作业,爸爸也挺忙,不过孩子回家后,爸爸不会让孩子马上写作业,而是说,你先玩20分钟,然后再写作业。孩子兴奋的跑去玩积木了。10分钟后,爸爸过来提醒孩子说,亲爱的,你还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玩,然后就要写作业了。

10分钟后,爸爸过去一看,孩子还在玩,就说,来,咱们该写作业了,停止你手边的工作。孩子说,爸爸你先等等,我把这个楼房搭好就来,爸爸同意了。爸爸等着孩子完成了手上的工作,牵着他离开了玩具的地方,来到书桌前,问孩子,你打算先完成语文还是数学,孩子作了一个选择。

虽然孩子还是不能听见闹钟就起床,虽然孩子还是不愿意回家就主动作业。但是,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我相信,如果这位爸爸管理的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迟早有一天会自觉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可能是在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甚至是初中二年级。早晚又有何妨?

这种时候迟早会来的!如果这位妈妈继续用原有的方式去带孩子,孩子会怎么发展?孩子仍然会玩,孩子会想办法逃过妈妈的训斥---当然,这只是小学阶段。

初中后,孩子无需害怕妈妈了,可能会用语言反击,行为反击,甚至是过激行为来反击---孩子以后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孩子周边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感会是怎样?不说,想来大家也能猜出来。

这就是态度的力量。如果一定要把这种好的态度赋予一些教育理念,可以这么去看这个问题。

爸爸允许孩子先玩20分钟,这是赋予孩子游戏的空间,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爸爸提前10分钟提醒孩子,是让孩子有一个提前的心理准备,不至于一下子面对不想做的事情发生冲突。

时间到了,爸爸仍然同意孩子完成手中的工作,是尊重孩子的劳动成功,宽容孩子无法马上做到。爸爸最后牵着孩子到书桌边,请孩子选择先做什么,而不是反复说,现在你该作业了,更没有警告他要好好完成作业,这是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同时不给他压力让孩子恐惧。

有时间管理,有选择的机会,有尊重的态度,有宽容,有不传递恐惧,我真的相信,这个孩子比另外一教养方式所带来的状态好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态、安全感、责任感、动机转移都会非常好非常好。

说白了,养孩子,就是把孩子当人对待,你没有权利去控制他,你没有权利去恐吓他,你只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做好,用人应该拥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爸妈是宝宝最佳的“玩具”


市场上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与爸妈对宝宝的影响相比。

“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于是爸妈就给自己的宝宝买了很多的玩具,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呢?

专家指出,0~3岁婴幼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宝宝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很贵的玩具,而是皮肤有温度、能陪着他们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辅助物,如果没有人陪着宝宝玩,他们不会玩得长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宝宝对玩具总是一时兴趣,随后就置之不理,这样一来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所以,年轻的爸妈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经常带宝宝一起玩,做宝宝的“玩具”又何妨?

做宝宝合格“玩具”之爸妈攻略当爸妈主动参与到宝宝的玩耍中时,可以根据宝宝月龄的从小到大,陪宝宝做知觉运动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及技巧性游戏。下面就有一些小攻略提供给年轻的爸妈。

配合玩具“吸引”宝宝从出生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大致是靠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一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采用床栏玩具、手摇铃、固齿玩具、按压玩具和发声玩具等,以刺激宝宝的感官和肢体发展。但不是把这些玩具扔给宝宝就了事了,玩这些玩具时特别需要爸妈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引起宝宝的兴趣。

引导宝宝发挥创造力积木玩具是一种建构性的玩具,爸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建筑属于自己的城堡,引导宝宝拼出各种形状的动物和建筑,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思考力很有好处,通过此类游戏还能让亲子沟通更和谐。

做宝宝游戏中的人物1岁以上的宝宝,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通常会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所见重新呈现出来,并配合语言,从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并能获得角色学习和角色认同的机会。爸妈可以变身为宝宝过家家游戏中的某一个“角色”,刺激宝宝模仿和说话的能力,在和宝宝互动中让其意识到家庭的组成结构,只是在这个时候不要拼命灌输自己的想法,要让宝宝来控制整个游戏的局面,因为玩耍的时候他们才是游戏的主宰者。

宝宝情绪失控时做宝宝的镇定剂当宝宝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有些爸妈会让宝宝抱柔软的填充玩具帮助宝宝把原本兴奋的情绪逐渐松弛下来,其实爸妈完全可以替代这些填充玩具,因为有体温有心跳的“大玩具”对宝宝来说才是最佳的镇定剂。

作为宝宝合格的“玩具”陪宝宝玩耍要做到哪几点呢?

1、帮助宝宝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动作。

2、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

3、引发并培养宝宝的好奇心、探险性。

4、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

5、帮助宝宝用言语表达意思或发泄情绪。

6、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记者调查:今年,你的孩子就近上学了吗?


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新学期开学,新华社记者在一些地方走访:一系列遏止“择校”的利好政策严格落实,孩子们是否能就近上学?

[告别择校的躁动与奔走]

“想都没想过,我们这种工薪阶层能把孩子送入史家小学。”接受记者采访时,家长刘长松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根据北京市今年严格执行的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一批原计划入读遂安伯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全部进了史家小学。这两所小学,前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校,而后者则是全市属一属二的名校,也是过去择校的重点对象。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达到93.7%和76.82%。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区“小升初”采取电脑派位,就近入学比例首次突破80%。

今年初,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19个重点大城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各地纷纷“出重拳、下猛药”,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告别择校的躁动与奔走。

在河北,就近入学不是笼统概念,而是量化指标: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划片就近入学”的新生比例不得低于本校当年招生人数的90%,择校生招生比例必须减少到10%及以下。

“一旦成为符合条件的片内适龄儿童少年,公办学校就要100%保证就近入学,不得拒绝。”石家庄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

北京、山东、河北等地不少家长表示,今年管理比较严格,只要在片区内,即使是热点名校,家长不托关系、不找门路、不送钱送物,都能比较便捷地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

[“就近入学”不等于“最近入学”]

“山东师大附属小学雅居园校区就在我住的小区对面,一条马路之隔,但是我家小孩不能到这个学校上学,只能到4公里外的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上学。”济南市黄金时代小区一名刘姓业主向记者反映。

济 南市高新区社会事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山师附小与雅居园小区开发商签署入区办学合同,招生范围系雅居园小区购房业主的直系适龄入学儿童,合同终止日 期为2019年。目前山师附小雅园居校区教学资源紧张,仅能接受雅园居小区的适龄儿童。黄金时代小区是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的学区氛围,所以黄金时代小区的 适龄儿童应到这所学校就读。

这名工作人员还解释说,“就近”不等于“最近”,不是因为黄金时代小区离山师附小雅园居校区最近,就一定要到这所学校就读。除了距离,还要考虑到学校教学资源是否允许。所以,“就近”的准确含义是“相对就近”。

“就近入学应是以步行距离为标准,孩子可以比较轻松的上学,非要坐车,也应有直接的安全的公交线路,站数不宜太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政府大力倡导“就近入学”值得称道,但还要细化工作,进一步界定“就近”概念,避免产生误解,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新学期开学,山东省济阳县经商的外来务工人员刘金才有了意外之喜:“我家小孩今年该上一年级,本来只能到定点学校就读,离最近的济北小学也有三四里地。现在孩子就在县实验小学上学,接送起来方便多了。”

今 年济阳县试点取消外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制度,实行划片招生,按照城区居民子女的划片招生范围就近入学。在济阳十中、县第二实验小学、济北小学、济阳街道中 心小学原4所定点学校的基础上,将城区内的公办学校全部对外来人员子女开放。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将根据居住地,按城区居民子女的划片招生范围免试就 近入学,达到城区学校服务全覆盖。

“阳光入学对所有孩子都应一视同仁。”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教育局局长鲁性瑜说,今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率之所以达到100%,靠的就是在属地政府密切配合下,严格执行了国家政策。

其中,该市青山区成立了由区委组织部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教育局长等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布局、各学区学生分布人数等实际,按照“房户统 一”原则,公开招生指标、名单等办法,使得户籍地适龄儿童青少年全部实现就近入学。同时,根据各校空余学位,相对就近安置了学区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赢得社会好评。

孩子,你是可以的


孩子,你是可以的“孩子,你是可以的”,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赏,是孩子最大的满足和骄傲。

当孩子松开你们扶持的双手,独自去尝试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时,他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时,父母的一句“孩子,你可以的”,就像给了孩子扶持的“手”一样,在激励着他们去走出第一步,然后是第二步,直到冲到父母的怀抱里。孩子是多么的高兴,不是因为他学会了走,而是父母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肯定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从未遇到的困难。

很多父母都明白,只有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走路,因为孩子需要靠自己的毅力去做这样的事,是父母所不能代替的,同时也说明了孩子从小就有克服困难,尝试去做的勇气。一次次的跌倒,并不能停止孩子前进的步伐,反而是父母的肯定,让孩子一次次的爬起来,重新踏上前进的道路。

孩子学会了走路,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父母对他们的能力的肯定,是父母的第一次放手,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无尽的安全和温暖。这样的放手,也让孩子看到了自己努力后的成果,同时,也更激发了孩子不断去尝试,去探索,去创造的一种能力。

孩子在不断的长大,他已不能满足只是能行走,他需要更多的去学习,去尝试,动手去做。不管孩子要做什么,这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许让父母生气,也许会受伤,也许会搞得家里一团糟,也许会失败,孩子就像是一个在黑夜里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样,什么事情都会发生。这时,父母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可以的”,就像给这个黑夜带来了光明,给孩子带来了指引,让孩子能更自信地趟过每一条河流。

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他一定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孩子,是能学会感恩的孩子,是有自信的孩子,是一个负责任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想得到这样的孩子,就多点跟孩子说:孩子,你是可以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个大姐,最近几天天天在跟大家诉苦,说儿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懒做了,娶了个儿媳妇也跟着儿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两口子不上班,还嫌婆婆不帮他们带小孩。她说:我那么的疼儿子,现在他却这个样子来对我,真的让我很心寒,儿媳妇也一样,儿媳妇刚过门的时候,对她比对自己的女儿还好,总以为可以对儿媳妇好了儿媳妇就会对她好,可是现在这样真的很难受。

她说我现在是不想管他们了,我付房租,生活费就让他们自己付,懒得管了,结婚生小孩了,还都在家呆着,什么都不做,花钱还大手大脚。我听了也就安慰她一下。也不做评论,可是另一个就不那么客气了,说:你儿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你惯的,是你自己没有教育好,什么事情都为他做好了,所以他才会是这个样子啊!那个大姐听了后非常的生气,不知道是因为恼羞成怒了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反正带着情绪说了几句,也没有人跟她搭腔了。

其实我觉得另一个其实说的真的没错,如果不是自己从小就惯着孩子也就不会有孩子好吃懒做的今天了。其实很多的父母都是这样,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们听话或者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家里的事情都可以包办了,总觉得这样是爱孩子,让孩子处处都在呵护当中,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的伤害和辛苦,可不知孩子却只是学会了享受,而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艰辛。

很多事情是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她能感受的,不光只是享受幸福的生活,也要让孩子适当的受到一些挫折和艰辛,如果只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而且好吃懒做,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如果等自己老了后,没有了劳动力的时候,如果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呢?等习惯已经养成了就不好改了,在此奉劝各位父母一下,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理解生活的各种不容易,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让孩子懂得珍惜,让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的怪父母没有给他安逸的生活。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成为这个大姐的儿子这样的人,一定要从小就教育好,教育真的很重要,并不是物质就可以换回来的。

你是“迷失”的家长吗?


处于“我执、惯性、迷乱”这几个阶段的家长能量比较小,执教能力也不够,心量也不够大,可以说是处于迷失状态。

所谓“我执”就是我们说的“常有理”,处在这个阶段的家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大事小事都是“我的观点最有道理,其他的都不行”,都得“按我的要求和标准来”。

他们普遍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对孩子要求往往十分严苛,见不得孩子的缺点和失误,对孩子吹毛求疵。当遇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他们不但不会轻易求助于人,而且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因为在他们眼中“我”肯定是对的。

处在“我执”这个阶段的家长,他们霸道地控制着孩子的一切,自以为是地付出所谓的“爱”,殊不知孩子已经快要窒息了。

要跨越“我执”阶梯,关键在转变爱的方式。每一个家长都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爱,只是有的家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表达爱子之情。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体验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

大多数惯性已经成为我们模式中最坚固的一部分,自己很难觉知。被惯性和模式控制着自己的思维、行为甚至是情绪。就好像自己被别人在大脑中植入了一套系统,自动化运转,而自己毫不知情,其实很可悲。

有些家长,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更没有认真想过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干嘛操这个闲心!”或者是:“等到长大自然就会好了。”

仔细想想,他们也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是没有考虑作为父母应该在过程中做点什么。没有因、没有过程如何结出果来啊!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家长身上,一是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二是不在乎孩子生命的走向。这样的家长其实是一种无意识性的责任逃避,就像一些事业型爸爸,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孩子的事情你问他妈,我只管挣钱,教育是他妈妈的事情。”

如果你细心观察,处在这一阶段的家长,往往缺乏感受力,离孩子的心很远,孩子也离他的心很远。可往往当事人却没有痛苦感,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也没有想法。

反观自己的教育段位,如果你是正处于这些状态的家长,那就真的需要跳出原来的模式,积极充电、进阶了!

妈妈们,不是你脾气差,是你太累了


很多时候,对着孩子发飙你是不是很在行呢?

你把满腔怒气都发泄在这个小可怜身上,你总是有道理的,错的都是别人,你毫无节制,直到把孩子说的无地自容,自尊、信心皆失,你才痛快地打住。

但看到孩子的泪水,你又心疼的不行。但自责并不能阻止你再次的发飙。怎么办?!你真的是脾气差吗?

也许,是你太累了!

1做勤劳的妈妈,累!

中国妈妈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形象地表达了养孩子的操劳辛苦。为孩子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下班后给孩子辅导作业,深更半夜洗衣服。勤劳朴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良母的优秀品质,怎能不累?

2做最无私的妈妈,累!

养房有房奴,养车有车奴,养孩子你是不是成了“孩奴”?有了孩子,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

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当妈后没了自我,变成了一颗只围绕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的联系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少了,业余的兴趣少了。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单位组织的大多数聚餐和旅游活动,甚至放弃原本辉煌的事业,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似乎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称得上称职的好妈妈。

3无时无刻不在保护孩子,累!

为什么在国际上总认为中国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西方养孩子以生存技能为本,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所以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妈妈们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信赖的呢?奶粉、护肤品、疫苗、校园……啥都不安全。不信任社会,所以,也不信任孩子。

4中国妈妈最担心孩子,累!

中国妈妈随时精神紧张。比如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常常不停地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在家里宝宝睡觉妈妈不放心,着凉怎么办?出汗怎么办?……

咱们小时候背着书包自己上下学的场景,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都是校门前拥堵的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和车流。对孩子的担心,是妈妈脑子里永远无法摆脱的绷得最紧的一根弦,身心俱疲。

5被责任心绑架,累!

中国妈妈为孩子付出的最多,把养育孩子当做人生最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并不注重享受孩子的天真童稚带来的欣喜和乐趣。中国人看孩子是“环绕伺候”,大人们被小孩左右着,一会向东,一会往西,吃饭追着喂,穿衣哄着穿,吃个饭等于长征两万里,能不累吗?

6控制欲强,累!

有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最大错误在于,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自认为美丽的图案。所以,很多人会给孩子规划人生,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龙的努力中。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7喜欢攀比,累!

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中国妈妈”有段时间却成了贬义词,令不少华裔学生烦恼,因为中国妈妈爱攀比。从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国妈妈总是要和朋友同事比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去;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孩子下次超过他。总是以别人为标杆,要子女去跟人攀比。

中国妈妈是世界上对自己最苛刻、对孩子最愧疚的妈妈!

西方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中国的父母总是自责。如果孩子外出忘了带某个东西,孩子常常会埋怨父母:“都怪你忘了给我带。”受到谴责的家长通常也会连声道歉:“对不起,妈妈一急就忘了,下次一定记得。”因为母乳时间不够长,妈妈愧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孩子,妈妈愧疚;偶尔对孩子发脾气,妈妈愧疚……

妈妈们,你能不累吗?

今日话题:你觉得爸爸妈妈应该“陪读”吗?


最近经常听说孩子在上课外班的时候后面有一些爸爸妈妈在旁听,有些爸爸或者妈妈还会认真的记笔记,晚上回家如果孩子不会了再给孩子讲一遍!感叹爸爸妈妈认真负责的同时也会反思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呢?

再或者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学校留作业,爸爸妈妈晚上要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大家觉得爸爸妈妈应该“陪读”或者陪着孩子学习吗?如果需要监督娃们学习,大家又觉得怎么样的方法更合适呢?下面我们收集了一些家长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如如妈加油:要是陪读,父母做笔记,回家应该是孩子给父母再讲一遍效果才好。孩子听进去理解了,又能张开嘴讲,效果应该不一样的吧。

@zhangyi_cameo:低年级最好能陪读,可以适时纠正小朋友不好的学习习惯,督促他们能思想集中地完成作业/学习。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复习当天老师教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巩固加深。再有就是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个人感觉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陪读还是很重要的。

@童妈girl:我觉得在孩子比较小,不是很自觉的时候需要陪读,我本人也比较青睐有陪读的兴趣班,确实回家一旦有些题目不会还可以点拨一下,否则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有时候看了答案还是百思不解。

看来,各位家长也是各有不同的想法的。小编觉得,陪读不是不可行,但是要适度。家长们在孩子比较幼小的阶段都会比较担心孩子出现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的陪读势必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家长们切记:该放手时要学会放手哦!

你是"会"说话的家长吗?


当你和孩子其乐融融时,你一定是和颜悦色,可当孩子不听话,把你的话当耳旁风时,你的声调难免越来越高,嗓门越来越大,一阵暴风骤雨后,孩子哭着耍起了脾气,你也板着脸,既没有取得孩子的合作,也失去了教育他的最佳机会。

所以,当你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透过事件的表象,准确把握孩子心理,并且用语言循循善诱的家长。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会说话"的家长呢?

争分夺秒的早晨,冲突高发期

早晨,3岁的洋洋不肯起床,妈妈哄了好久也不行。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无论是用物质诱惑,还是讲道理,洋洋就是不为所动。于是妈妈只好硬从被窝里把洋洋抱出来,结果洋洋大哭起来。此时妈妈真的生气了,大声说:"就是因为你,妈妈每天上班都跟打仗一样,动不动就迟到!迟到要扣钱的,你知道不知道?没有钱,你还想要变形金刚玩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请你深呼吸:

3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走出"第一反抗期"。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家长常常感觉心力交瘁,难免认为孩子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带着这样的负面情绪去应对亲子关系,必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每天清晨的宝贵时光都被用来和孩子进行拉锯战,一天的开端是那么紧张、焦虑、不顺利!

试试这么做:

1、尽量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简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继续这么做的后果:"因为你不肯起床,让我感到很生气,这样我们两个人都会迟到。"

2、就事论事,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家长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无限联想、给孩子贴标签,从孩子赖床(事件)联系到孩子不懂事(个人品性)。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在结尾处加上"我不喜欢你了"这类威胁的话语。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尝试将语句的"你"都替代成"我"。 可以这样说:"我喜欢早晨按时起床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按时起床的小宝贝呢?"或者:"我希望你能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愿意上幼儿园迟到。"

4、功夫用在平时。晚上让孩子早点睡,尽早让孩子习惯用闹钟叫醒自己而不是妈妈,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迟到了,更难过的是自己而不是妈妈。

以上四条也许能在忙碌的早晨帮你降低冲突发生的概率。

吃晚饭前,妈妈说什么都没听见

4岁的苗苗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动画片。到吃饭时间了,妈妈叫她,结果她一动不动,妈妈提高嗓门又说了一遍,苗苗依然没动静。此时的妈妈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让苗苗自己关掉电视,可苗苗"不接招",说:"我不饿,我要看完这集,你别管我!"于是妈妈"啪"地把电视关掉,说:"我叫你吃饭,你就像没长耳朵一样,跟你讲道理也不管用,没见过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声大哭。

请你深呼吸:

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控力,但还只是处于低级阶段;面对喜欢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中,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那么善于批评孩子的父母会怎么做呢?那就是强制执行和事后讲道理。

试试这么做:

在提示无效后,建议用强硬执行的方式结束冲突。看着孩子的眼睛平静地说(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马上关掉电视,洗手吃饭。不然,你未来三天都不可以再看电视了。"当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说到做到。若是不喜欢这种强硬的姿态,也可以选择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钟电视,关掉电视洗手吃饭,吃完饭后再继续看。"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所以当你预感自己要发火时,不妨转过身冷静5分钟。也许等你再回过头来时,孩子已经明白自己的错误啦!其实,即便是小婴儿也知道哪些行为是许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强制执行之后,还要和孩子讲讲道理,不过需选择时机。当孩子的情绪还停留在看电视这个节点上时,跟他大谈保护视力、动静结合、按时吃饭等道理,无疑对牛弹琴。不妨选择晚上陪伴孩子睡觉的温馨时光,跟他说说之前的事,两个人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当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虽然妈妈批评了他,但他还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在公共场所,孩子不上台面

6岁的咚咚,爸爸利用假期给他报了一个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课上,咚咚有点害怕,结果最后一个下水。下了课,爸爸立刻跑过去,当着小朋友的面说:"你看你,人家一节课下来,姿势都学得差不多了,你连下水都不敢,胆子怎么那么小?"咚咚很不服气地说:"人家有的都学过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点生气了:"那也有第一次来的,人家都会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脚的,还是教练把你拖下水的……"咚咚嘟着嘴走开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么大点的孩子居然都不听话了,你这是什么态度?"

请你深呼吸:

6~7岁的孩子正处于自尊心发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孩子的错误或失败,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当着小朋友、老师的面批评孩子,已是亲子沟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缩,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孩子胆怯,不能大方地表现自己;孩子内向,受了欺负也不敢吭声,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罗列很多,也许家长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不必强求孩子处处都表现得优秀,这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挫败感。

试试这么做:

用鼓励的语言而不是消极的指责来让孩子逐步提高。对于咚咚,爸爸可以说:"你今天第一次来,能带着板子游已经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点会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为咚咚听到爸爸这么说,是不是会更舒服呢?所以,每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家长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长处,将原本批评的话语用鼓励的方式说出来,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总结:跟孩子说话的4个要点

1、谨记对事不对人,一事一议,不要过多联想,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2、讲道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彼此都快情绪失控时,讲道理会演变成"到底应该听谁"的权威性的争执。

3、语言要明确,便于执行,例如孩子没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时,家长不要笼统地说:"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说:"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里面去。"

4、不要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也不应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喜欢《调查:你是哪种爸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来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之前我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文章的,一是因为我平时就像文中那个作为反面典型的妈妈,二来觉得文章给的方法也大多不实用或者坚持不下来。但是有个习惯,最近在家里坚持了一段时间,确实看见了效果,也就改变了我的偏见。...
    2021-05-26 阅读全文
  • 爸妈是宝宝最佳的“玩具” 市场上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与爸妈对宝宝的影响相比。 “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
    2022-04-20 阅读全文
  • 记者调查:今年,你的孩子就近上学了吗? 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新学期开学,新华社记者在一些地方走访:一系列遏止“择校”的利好政策严格落实,孩子们是否能就近上学? [告别择校的躁动与奔走] “想都没想过,我们这种工...
    2021-02-08 阅读全文
  • 你是蚂蚁小可 【教案】中班语言:你是小蚂蚁,小可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引导幼儿用句式“真希望我是——可以——”说话。 3、鼓励幼儿了解自己的优...
    2020-01-24 阅读全文
  • 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 今日午休,孩子们特别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说:"安静、安静!"孩子们也没啥子反映,仍然各说各的,这可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咬耳朵。没想到还挺好的呢。 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
    2020-12-03 阅读全文

之前我是很不喜欢这样的文章的,一是因为我平时就像文中那个作为反面典型的妈妈,二来觉得文章给的方法也大多不实用或者坚持不下来。但是有个习惯,最近在家里坚持了一段时间,确实看见了效果,也就改变了我的偏见。...

2021-05-26 阅读全文

市场上玩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可是任何人造玩具的功效都不能与爸妈对宝宝的影响相比。 “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

2022-04-20 阅读全文

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新学期开学,新华社记者在一些地方走访:一系列遏止“择校”的利好政策严格落实,孩子们是否能就近上学? [告别择校的躁动与奔走] “想都没想过,我们这种工...

2021-02-08 阅读全文

【教案】中班语言:你是小蚂蚁,小可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引导幼儿用句式“真希望我是——可以——”说话。 3、鼓励幼儿了解自己的优...

2020-01-24 阅读全文

今日午休,孩子们特别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说:"安静、安静!"孩子们也没啥子反映,仍然各说各的,这可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咬耳朵。没想到还挺好的呢。 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

2020-12-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