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日本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04-2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给孩子自然有机的饮食、让他们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相对于中国的幼儿园强调才艺训练的特色,日本这家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实在值得家长们细细品味。

宝宝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家长尽量在8点10分前送到,因为要养成孩子“早起早睡(8点睡、6点起床)”的生活习惯,“晚睡晚起的孩子,来幼儿园以后,常常没精打彩,发呆好半天,人的大脑在起床三个小时以后才开始运转。”

早上老师们会带着小朋友做韵律体操、圆垫滚转运动——要小朋友俯卧或仰躺在一个圆滚滚像汽油桶的运动垫子上,轻轻推动,让小朋友伸展四肢,还有一种叫做“震动”的全身放松运动,老师坐在小椅子上,要小朋友横趴在老师的腿上,老师一面哼着歌用手按摩小朋友的全身,一面晃着腿上的孩子,“全身放松,对小孩子的身心发展很有帮助,”老师说。

天气好的日子,老师们就带着小朋友们外出散步,或在大庭园里面玩泥巴、玩水,园长说,她办幼儿园注重两件事——“体能和饮食”,所以这里满三岁的孩子,都要学会用抹布擦地板,还要在菜园里种青菜,“在阳光下种菜,是很好的体能训练,小朋友从中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而且吃自己种的青菜,味道特别好。”

在饮食方面,园长坚持不用三白——精制的白砂糖、盐和米,而以黑糖、蔗糖、粗盐(从海水中萃取)和糙米取代。所有的糙米、青菜、水果都从附近不用农药的农家购买的,例如糙米就从邻村一家不用除草剂,而在田里放“独角仙虾子”除草的农家购买。幼儿园不用冷冻食品,也不买进口食品。

辅佐园长策划健康食谱的主任说:“小孩子满三岁前,消化能力比较差,面条或面包等由面粉制成的食品,容易黏着在肠壁上,造成便秘,引发其他疾病,而且会钝化我们的咀嚼能力,所以我们都用糙米为主食或做成点心。”为了避免幼儿发生过敏现象,幼儿园也不用乳制品、肉类或油分多的食物作为副食,整体原则是给小朋友“帮助消化、排便的食物”,排便顺畅才会“神清气爽、血液干净、精神集中。”

这里的老师常给孩子换衣服,一天至少三套内外衣,睡午觉前还给每个孩子刷牙、换睡衣,有小感冒的时候,还帮忙在中饭后给孩子吃药,这就是日本的幼儿园。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看电视会影响宝宝身心健康


宝宝爱看电视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大多数父母认为宝宝电视看多了,一是损害眼睛,二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电视对宝宝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一、爱看电视的宝宝身体发育异常

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一旦迷上电视后,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1~2个小时,这不仅对眼睛,还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消化功能不好的宝宝,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产生厌食,不利于生长发育;而消化能力很强的宝宝,吃饱后坐着不动,久而久之就会发胖。据研究人员经过近3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33例肥胖症儿童发现:10%的儿童肥胖症是由疾病引起,10%是家庭遗传,剩下的80%中绝大多数属单纯性肥胖,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看电视。

二、爱看电视的宝宝不爱读书

电视对宝宝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其鲜艳的色彩,变化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不断地刺激、兴奋宝宝的大脑,所以爱看电视的宝宝对有着单调的画面、枯燥的文字的书本就失去了兴趣。但是,电视所传播的信息大多是片断式、跳跃式的,宝宝从中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不系统的知识。而且,任何学习过程都要伴随着一个思考过程,而电视不可能给人留下可以进行思考的时间,长期这样,宝宝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必然会受到约束,最终导致宝宝对读书、学习不感兴趣。

一名教育专家曾说:“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源于良好的阅读。”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打下基础的,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而宝宝迷上电视也是在最初成长的几年里形成的,因此父母要尽量不让婴幼儿看电视,尽早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三、爱看电视的宝宝兴趣单调

宝宝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外界事物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带他们去学画画、学弹琴、学下棋,他们的兴趣都不高,往往是半途而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看电视却是娱乐消遣的过程,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宝宝处在一种松散的状态下,自然会对一些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排斥。

四、爱看电视的宝宝社会交往能力差

宝宝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那么他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就大大减少。长时间独处,终日与电视为伴,会使宝宝的心理发育产生障碍,他们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看电视就会焦躁不安,看电视时讨厌别人打扰。由于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和行为可塑性大,而宝宝的模仿能力又强,对形形色色的电视信息大多是囫囵吞枣,影响了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这对儿童心理发育也会起到负面效应。

五、爱看电视的宝宝难教育

宝宝对电视节目往往是“照单全收”,而很多的节目是“少儿不宜”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过多过早地接触不良信息,将会给家长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带来难度,影响宝宝做人的原则,严重的还会造成宝宝以后走上犯罪道路。

温馨提示:

父母千万不要小看电视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一旦迷上电视,玩乐将成为宝宝生活的中心,这将会影响宝宝的一生。爱看电视对宝宝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好问题,它是造成宝宝不爱读书、厌学,甚至享乐主义生活态度的罪魁祸首。

为了宝宝的前途,父母尽量不要让0~4岁的婴幼儿看电视,而对眼睛发育已经成熟的儿童,父母要设法引导他们看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节目,这既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中,父母也应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尽量少看电视,多陪宝宝读书、锻炼、郊游、会友,给宝宝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日本重视孩子的“厨房教育”


当很多中国妈妈为孩子细心准备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把厨房当成最热门的“游戏场所”。厨房教育越来越受到日本年轻一代家长的青睐。

在日本,儿童料理食谱竟然成了畅销书,这类图书图文并茂,是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是那种孩子一看就能明白的食谱书。而且会有一种立刻想冲进厨房跃跃欲试成为小厨师的愿望。

家电市场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正在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幼儿园开设了“烹饪实习课”。

日本人认为,“做家务事”是每个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进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儿童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分男性或女性。

日本年轻的妈妈认为,家务事能处理得好的男人,人际关系绝对不会太差。对他们来说,劳动,并不意味着辛苦,令人难耐。相反,洗车、除草、晒衣服,共做家务成为增加亲情的快乐时光。

山口理惠子是一家宾馆的财务主任,她有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她正在把厨房开辟成双胞胎的“娱乐天地”。她对朋友说:“他们在读书之余,为什么不能以‘家务事为娱乐?”当然,她并非漫无章法任由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她阅读有关厨房育儿的书籍,也到幼儿园开办的“烹饪实习”课里见习。在烹饪前,她还会将食物的营养、厨具的使用方法向孩子做一番说明,尤其是菜刀和火的危险性。

理惠子主张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从头到尾完全由孩子作主。

很欣赏这种让孩子走进厨房的教育。

能做家务事、做好家务事,是一门需要从小培养、学习的生活艺术。运用到身体和五官的家务劳动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经常做可以得到令人惊喜的成果。孩子用双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也等于是在经历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等各种不同而丰富的情绪,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凡此种种,真的可以让孩子“成龙”“成凤”?

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坦言,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对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这份调查同时还显示,上述三类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父母们过度热衷于所谓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

关颖说,过度启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可以说,当父母们为孩子的早慧及他们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特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求。

其实,很多父母也在为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抱怨,但与此同时,却又给孩子层层加码而乐此不疲。

关颖分析说,首先,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育儿风险大、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考试的“指挥棒”始终左右着人的培养的现实分不开,在我国,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范围,而那些来自现实生活表现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潜能的发挥则不受重视。

关颖特别指出,“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限制。从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有某些特长的孩子往往在分数上拔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被作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样。一些父母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孩子的学习一再提前,以致破坏了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打乱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这样扭曲的教育也给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压力。

专家们真诚告诫“望子成才”的父母:过度的启蒙教育,就当下来看,可能会让孩子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和为孩子社会适应所制造的障碍则贻害无穷。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1、切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不是家庭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庭劳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巨大意义上。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有时孩子的劳动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2、让孩子明确: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义务。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等家务劳动,是他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而不是帮父母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活时,就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会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而有的家长在让孩子干活时总爱说:“你帮我干点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也就不愿意干家务活了。也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3、让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时是好奇和好模仿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菜等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你洗衣,他就在旁边玩肥皂;你包饺子和面,他就伸手去揪一块面玩。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拾起娃娃,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

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家务劳动,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4、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安排一些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的家务。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等。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请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乐意去做。在劳动中增加竞赛性,如你在家务劳动中和孩子玩“比比看谁做得好做得快”的游戏,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帮忙。

5、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不喜欢做家务。如果父母做家务时放点音乐、哼哼歌,就不会使孩子对家务产生反感。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父母的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6、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还美其名为“劳动改造”。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育儿心得;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且记勿拔苗助长


育儿心得;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且记勿拔苗助长

首很感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说实话,赵老师的讲座真的让我出乎意料,不得不刮目相看。

赵老师在讲座中,傍征博引,苦口婆心,甚至亲身例证,可谓用心良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赵老师一再告诫在座各位家长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教育重在身心健康,不要拔苗助长。赵老师以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总纲,指出家长对幼儿教育上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循序渐进;不可过早进入学龄段的学校内容学习,而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推给老师和学校了之,而是以身做则、言传身教。

对于早教甚至教育,一直说法不一。虽然有个别有胆有识者,呼吁不能对孩子过分施压,但是大多数人以“社会竞争”激烈为由争先恐后地给孩子设计好了长长的学习表,课外时间被各种学习辅导占满,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就像有的家长所说的“周围的人都这样,我们不那样,怕对不起孩子”,所以孰对孰错,做为家长,我也模糊了。

和大家一样,我们都是一路考试考出来的,我深知应试学习之害。很多学校只强调纵向的应试学习,而忽略了横向才能拓展,毕业后身无长物,除了一纸空文凭。进入社会,面临的是重新学习和适应,无所适从,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不知道对自己有正确的规划,迷茫、彷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尤其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这样的情况更多,心理的挫败感更大,甚至会盲目地否定自己,一蹶不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从入学的那天开始,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高分。“高分”,多么玄而虚,确是莘莘学子从小到大日日疲于追求的东西。待到进入社会,不再有学分了,我们能会做什么?之前高分是目的地,那么现在的目的地在哪,有何本事去达到。

“知识改变命运”,但一直以来,学校教材被作为了知识的主要甚至全部载体。人们认为,到学校学的就是知识,教材是正是主,教材以外是偏是末,所以为了考高分,家长谨慎而小心地监督孩子好好学习、认真作业、努

力考出好成绩;同时不能贪玩、荒废于课外的游戏、书籍、活动。为了以后成绩好,家长更是急迫地在小学前开始了小学课程的学习。

至此,知识的学习变成了急功近利的竞赛,乏味、虚伪,毫无乐趣。有人会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就是吃苦的事,哪有什么乐趣。我想有这样的想法,必然是为学习而学习的人。苦,未尝不乐。学习之乐,就是在于对未知的好奇、对明了的渴求,在百思不解时的坚持不懈,在契而不舍后的豁然开朗,在苦尽甘来的充实和满足。

如果,学习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扮演、无力地忍耐,既无主动地因好奇心而生求知欲,也无自发地努力探索,那么学习真的是可恨致极、难受致极。而家长却以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一厢情愿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这岂不是压迫和剥削,难道不可气、可恶吗。

正如赵老师在讲座中所讲,家长最好放下自己高高的姿态,贴近孩子,尊重孩子,不要颐指气使地只是挑剔和命令。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和培养孩子对事物、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过早地牵着孩子奔赴于各种学习辅导班,剥夺他们的童真和快乐。当他们有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主动探索,那么,以后的学校课程学习还需要家长坐在傍边盯着吗。

当然,如何做到良性引导,这也是家长需要下的功夫。我想家长首先做的就是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多了解多学习,多发现多思考。

不能看到别人送孩子学这学那,我们这就坐不住,心急火燎地拉着孩子去报名;有时间看些儿童心理方面的书很有必要,有时间借鉴下成功的育儿经验很有必要,有时间蹲下身子与孩子玩玩说说很有必要。“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带着上天给它的独一无二的印记来到世上,那就是他们的天性秉赋,我们的孩子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人生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形形色色的角色都要有人去演绎,如果都做第一,那又哪来的第一;“此一时彼一时”,人生不足百,得失旦夕间,孩子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未来是什么样,很多非人力所能及,我们以岂敢以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去框架他们未来的道路。

作为母亲,我本能地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期望,但我又不得不克制自己的

期望。从孩子离开我身体的那一刻,我知道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崭新的生命,他不再是我身体的一部分,而是完全独立的新人,我要尽可能地保护和尊重他的个性,发现和培养他与生俱来的擅长。怎么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我还在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

作为母亲,我特别关注现在的学校教育。周围认识不认识的父母们已经用自己的殷切和盲从催发出了一种气候,在这种气候下,不合大众的执扭坚持或许有一天被瓦解。所以,今天特别感谢赵老师的这次讲座,我没有想到讲座的中心是这样,现在我完全可以确定并且很清晰,孩子的教育顺其自然、适时适度,量力而行。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这次表述的机会,其中我的某些想法和观点未必中肯,或许偏激,表达未必清楚准确,如有不合时宜,请多多包涵。谢谢!

喜欢《日本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游戏教育及身心健康的关系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主要就幼儿游戏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身心发展;关系 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 看电视会影响宝宝身心健康 宝宝爱看电视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大多数父母认为宝宝电视看多了,一是损害眼睛,二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电视对宝宝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一、爱看电视的宝宝身体发育异常 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一旦...
    2022-01-21 阅读全文
  • 日本重视孩子的“厨房教育” 当很多中国妈妈为孩子细心准备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把厨房当成最热门的“游戏场所”。厨房教育越来越受到日本年轻一代家长的青睐。 在日本,儿童料理食谱竟然成了畅销书,这类图书...
    2021-04-28 阅读全文
  •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
    2021-09-11 阅读全文
  •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
    2020-07-29 阅读全文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主要就幼儿游戏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身心发展;关系 幼儿...

2019-12-19 阅读全文

宝宝爱看电视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大多数父母认为宝宝电视看多了,一是损害眼睛,二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电视对宝宝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一、爱看电视的宝宝身体发育异常 原本活泼好动的宝宝,一旦...

2022-01-21 阅读全文

当很多中国妈妈为孩子细心准备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把厨房当成最热门的“游戏场所”。厨房教育越来越受到日本年轻一代家长的青睐。 在日本,儿童料理食谱竟然成了畅销书,这类图书...

2021-04-28 阅读全文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

2021-09-11 阅读全文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

2020-07-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