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唠叨教育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21-09-25

什么是教育笔记。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唠叨教育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是否经常对孩子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地说教?其实说得越多,效果未必越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横加指责的唠叨——让孩子产生敌对情绪

上中班的贝贝,聪明又淘气。他非常喜欢玩打仗游戏,但每次玩后都会把“大将军”“小士兵”丢得到处都是而不主动去收拾。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很是生气,总是一边指责一边帮他收拾东西:“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就不长点记性呢?成心气我是不是?你这孩子……”尽管妈妈总是唠叨,但贝贝依然我行我素。

专家解析:唠叨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精神的“疲劳轰炸”。对孩子进行没完没了的、重复性的批评只会使他们厌烦,产生不满甚至敌对情绪。贝贝的妈妈没有站在贝贝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没有尝试其他的教育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只是对其一味的指责,致使贝贝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行为。

巧妈妈对策:因势利导

★及时指出,不能操之过急。日常生活中,孩子犯一些小错是正常的。作为家长,既要及时指出,帮其改正,也不能操之过急,允许孩子有一个改正的过程。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妨用平和的态度对其正确引导,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错在哪。如,当贝贝再次把“大将军”“小士兵”丢得到处都是,妈妈可以对他说:“贝贝,把你的将军、士兵集合起来,我们一起玩打仗游戏吧。”当贝贝东找西找也找不到玩具时,妈妈可以因势利导地问他:“贝贝,如果你不把‘部队’管理好,怎么当常胜将军呢?”短短的几句话,也许就能让贝贝的毛病改正。

催促的唠叨——让孩子身体产生“免疫力”

城城的性子有点慢,而妈妈是个急脾气,所以城城总是跟不上妈妈的节拍。就拿每天起床来说吧,不催个十遍八遍的,妈妈是不会罢休的。“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妈妈急得大声嚷嚷起来。但奇怪的是,尽管妈妈每天不停地“催催催”,可城城的慢性子一点也没变,而且反应更加迟缓了。

专家解析:当重复性的说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就会对这种刺激产生“免疫力”。使说教只能产生较小甚至负面影响。而在家长唠叨声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和行为惰性,导致一件事叫上十次八次,孩子压根置若罔闻,而这样的结果又促使家长再次唠叨、催促,从而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

巧妈妈对策:遇事冷静,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城城的妈妈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改用其他的教育方式。如当城城再次发生赖床时,妈妈可以先提醒一次,和他约好起床的时间,并告诉他“违约”后的处理结果。关键是,如果城城没有按时起床,那么说过的“处罚”一定要及时执行,不可妥协。相信几次下来,妈妈不再唠叨,城城也会按时起床了。

温馨提示:

唠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轻视,是一种最低级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结果也是往往是失败的。家长应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扮演着唠叨家长的角色。如果是,那么从现在起,对你的唠叨家教紧急刹车,改用更为适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爸爸妈妈两面夹击的唠叨——让孩子产生自卑心

阳阳为了看动画片拖延了洗澡时间。妈妈开始对着阳阳喋喋不休地“攻击”:“阳阳你怎么又不听话了?忘了上次老师在幼儿园为什么批评你了?就是因为你不遵守时间。老是这样犯错误,以后你该怎么办啊?”接着,爸爸也煽风点火:“阳阳,快去洗澡。昨天不好好画画,今天又不听话,想挨揍啊?”终于,阳阳,含着眼泪去洗澡了。

专家解析:阳阳的爸爸妈妈习惯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他们认为自己说得越多,尽得职责就越大,对孩子的教育成果就越好。因此,每当阳阳出了“小状况”,他们便会拿以往的过失教训他,并固执地认为这样会督促洋洋不断地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久而久之,阳阳的自信心会不断受到打击,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巧妈妈对策:宽容面对,切勿新帐旧帐一起算

★当孩子犯一些小错误时,尽管家长很生气,但也应尽力克制情绪,做到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因为孩子犯错通常不是故意的,若家长一味地抱怨、训斥,甚至揪住以往的错误不放,对孩子的情绪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拿阳阳来说,他只不过是想看完动画片再去洗澡,却引来父母的“狂轰乱炸”。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把这件事当孩子一个简单的请求答应他。这样阳阳会非常感激父母的理解和信任,并使自己以后用实际行动来“将功补过”。但是,父母在答应孩子请求的同时,还应对孩子做出相应的提醒,告诉他,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这样好的机会,平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育孩子,最忌讳唠叨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过调查,主题是“说说你对父母有哪些不满”。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孩子都表示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太唠叨”。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非常忌讳唠叨这种行为。

“路上小心!放学了就赶紧回家!别在路上乱吃东西,要不然就会生病的!”正上小学六年级的诗诗已经走出家门口了,妈妈的叮嘱仍然还在耳边响起。

诗诗皱了皱眉头,回头说道:“妈妈,你别再啰嗦了,我已经知道了!”

下午放学后,诗诗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妈妈走过来说:“诗诗,今天上课怎么样?老师讲课都听懂了吗?要不要周末给你请个家教?”

诗诗听着妈妈的唠叨,无奈地趴在桌子上大喊:“妈妈,我求你了!你能不能不要每天都这么唠叨!听得我都烦死了!”

妈妈愣了下,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和妈妈说话?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呢?”

诗诗捂住了耳朵,喊道:“这种为我好,我可不想要,请你不要再唠叨了!”

诗诗妈妈的这种举动,在中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唠叨在中国父母身上非常普遍,它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顺畅沟通的最大障碍。

爸妈们总是不断地唠叨,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样的行为孩子并不领情,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们会觉得父母总是唠叨是因为对自己不信任,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要反复唠叨提醒,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因此,爸妈在和孩子交流时,还是少些唠叨为妙。否则,你将“收获”一个拒绝交流、喜欢和父母对抗的孩子。

想要避免唠叨,爸妈可以这样做:

1.叮嘱点到即止

孩子最怕像唐僧念经一样唠叨的人。所以,爸妈在叮嘱孩子某件事情时,应该做到点到即止,不要反复说教,没完没了。其实,很多时候,爸妈只要稍微提一下,孩子就会明白了,讲得太多了,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别太信口开河

有些父母之所以唠叨,很多时候是因为说话不考虑目的,只是为了“说”而说。例如,爸妈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是自己把话说出去了,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于是就会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要不要写完再吃?”这类自相矛盾的话。这些语言,会让孩子感觉这是父母“无聊”的表现,从而产生反感心理。

3.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很多爸妈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表现得高高在上,展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性,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是在孩子看来,父母的话语都是无用的、空泛的大道理,甚至很多时候同一件事要反复说上很多遍,明显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自然会产生排斥心理。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爸妈就应该改变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把“唠叨”变成互动式交流。比如,想教孩子如何整理房间,你们不妨一同动手,而不是站在一旁“指点江山”。只有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能听进去你的话,你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管教孩子最低的教育原则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会采用一定的规则的,家长认为最基本得就是要做到说话算话,仅仅是这样吗,那家长们应该通过上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教育孩子的最低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这也是对孩子负责。

如最常见父母欠原则管教的,就是原本说好出门不买东西,但当孩子在街边耍赖要求买玩具吃零食时,父母多半都是拗不过而答应所求,或是用“你不要哭我就买××给你”来做交换;或明明是孩子该收的玩具,妈妈一边骂一边动手帮忙收;常说的“你现在不乖乖吃饭,等一会儿肚子饿我不理你!”更是话去如风,只要孩子一喊饿,父母就立刻替他张罗吃喝……换位想想,如果换作你是孩子,如此没有原则底限的话你还可能会遵从吗?

为了养成孩子了解、遵从父母“原则底限”的习惯,父母必须将自己当成“语言学习机”,去费时、费力地坚持。有些妈妈因为无法忍耐孩子的拖拉和需要自己一再的教导,觉得干脆自己收一收比较快。其实为了孩子长远打算,这些辛苦都是必须付出的,因为若贪求一时的“便利与快速”,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就是孩子几十年所带给你的“不便利”与痛苦。

当然在坚持“原则底限”时最难处理的,就是面对孩子的求饶与眼泪。看着孩子因为违反规定而必须放弃那些能让他快乐、享受的事,难免会心生动摇。但父母必须明白,孩子可以不打不骂,可以用民主方式来对待,但在管教上的“原则底限”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否则,他将会变成一个蛮横娇纵、不负责任的孩子。长大成人,又会成为一个没有“原则底限”的人,不但别人受害,自己也会受苦。

只有是有原则的家长再教育孩子的时候才能帮助孩子才能让孩子根据一些规则,家长可以了解一下我们上面的内容相信可以帮助到家长教育孩子的。让孩子可以成为一遵守原则的人是要从小做起的。

不做“唠叨”妈 教育孩子效果好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风靡网络的以妈妈的各种唠叨为歌词的《妈妈之歌》,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个“唠叨妈”,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你也是一个唠叨妈吗?

唠叨妈觉得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领情,早已经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厌烦和反抗心理。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不唠叨又效果好呢?

孩子心声:妈妈,别唠叨了好吗?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中学生对妈妈唠叨的感受:

小龙:

我的妈妈是个“唠叨”妈。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做人做事,她都唠叨:起床晚了她要唠叨,吃饭少了他唠叨,看会儿电视他唠叨,写作业稍迟一会儿他唠叨;放学回家晚一会儿她唠叨,不知道她哪儿来得那么多话、那么多担心,唠叨简直成了她的“爱好”,我特烦,真受不了。以前,我常跟妈妈吵,家里充满了火药味。后来,我懒得和妈妈吵了,她一“唠叨”,我就“屏蔽”,就是说,她说的时候,我就想别的事,根本听不见。

阿雅:

“早晨,闹钟声刚响,妈妈就准时开始唠叨起来: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又在唠叨:快去洗脸,别忘记刷牙。还没等我从洗手间走出来,妈妈的唠叨声就又钻进了耳朵:别磨蹭了,快吃早饭。下午放学,刚回到家,妈妈的唠叨再次响起:快写作业,不写完作业就别想玩。终于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妈妈又唠叨上了:看电视坐远点,少吃零食……”我每天被她的唠叨轰炸,弄得头昏脑涨的,烦死了!

欣欣:

“每天我一回家,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先是催促我赶紧写作业,我开始写作业了,她又说坐姿要正、做作业要认真、写完好好检查、别忘了预习明天的功课,一会儿提醒我多喝水……整天重复强调的就那几件事,我早就都明白了。现在,一听妈妈说话,我就脑袋大。”

小利:

上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妈妈很不高兴,每次我想多玩会的时候,妈妈就说:光知道玩,看看你的成绩,考得那么差,还好意思玩?

……

从孩子们的心声中可以看出,妈妈们的唠叨涉及孩子们看电视、学习、玩、上学出门、放学回家、穿衣、吃饭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没看上面几个“样本”之前,你或许不认为自己是个“唠叨妈”,看了“样本”是不是发现原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唠叨”着孩子?

原因分析:妈妈到底为何爱唠叨

妈妈们“唠叨”不止,是觉得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好,其实不然。专家们给出了唠叨的 “实质”。

香港心理专家李维榕认为,父母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一种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父母不断的训话,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对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

亲子专家将“唠叨”概括为四种情况:关心式、命令式、习惯式、发泄式。

关心式: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总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管教方式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习惯式: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不习惯,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你的唠叨属于哪一种呢?

不良影响:唠叨的不良后果

妈妈们唠叨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但对孩子是否真爱,不能光看出发点,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唠叨会带来一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 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家教指导:家长切忌唠叨》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唠叨式说教与心理慢性症》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更加激化。——《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由此可见,“唠叨”的弊端多多,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不唠叨。

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不唠叨

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专家给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想作个好孩子,有向上求进之心。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有权利决定怎么做,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孩子犯了错误,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千万不要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随着长大,会自然改变。因此,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等。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6、学会等待。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有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妈妈经验: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梅子易:

我以前每天喋喋不休孩子书桌文具摆放紊乱,不利于写作业。说的多了,女儿也见怪不怪,不当回事。现在,我改为:先帮助孩子收拾一遍,然后神情严肃注视她一小会儿,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经给你示范了,请你按照这样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必劳我躬亲,文具摆放合理,做作业效率才高。孩子收到我的目光,她很惊奇,目光不敢与我长时间对接,主动游移了。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时,非常注重定置摆放。看到她如此,我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她的眼神高兴地迎接上来,我们会心一笑。“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接受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时,我是快乐的,她亦是快乐的。这和我歇斯底里的吼她改正,她却若无其事不改正相比,眼神交流更文雅和有效。

专家主张:换种方式督促孩子

家长们长期针对某一事例的重复强调,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属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累积。特别是当孩子认为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再三听到家长的唠叨时,他们就会认为爸妈对自己缺少信任,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叮嘱要适度,多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一事一讲”。即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不要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督促他。此外,父母在叮嘱孩子时,应该多用“对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我觉得这样做会好些……”等商量式语气,而少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式口吻,这样不但会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效果也事半功倍。

域外教育:日本妈妈以身作则不“唠叨”

日本东京附近有一个“母亲读书会”,容纳了远近4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妈妈。她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流心得。

原来,日本也有些孩子不爱学习,妈妈唠叨、催逼,喊破嗓子,却收效甚微。于是,妈妈们自发成立联合读书会,抓紧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既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妈妈潜心读书代替了以前“喊破嗓子”,言谈中的书卷气息代替了以前的“唠叨”,饭桌上常以谈论知识为话题代替了以前空泛的“催逼”。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方式也要时尚


假期是用来休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懒觉可以睡到中午,其余的时间则用来看电视和上网。有计划才有收获,孩子可以自己规划自己的假期,把每天的安排列出来,然后家长审核,一块执行。父母仍需为孩子进行整体上的安排和管理。年幼的孩子显然需要完全的监督,请人在家照看,或把孩子安全地寄放在别人家里,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不能放任自流。

学习绝对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除了看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学一门手艺也是很有必要的,长长的假期里,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学一种手艺,可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在家帮助父母买菜,然后动手学做几道菜,为父母减轻家务劳动的同时,还能成为家中的理财小管家。

作为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这叫“拜大自然为师”,利用暑期去一些平时想去而没有时间去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出门旅行,让孩子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出发前,学会尽可能地找些相关资料,了解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交通状况、历史传说及风土人情等,查找过程也就是扩大孩子知识面的过程,游玩时可与孩子一块儿收集旅游资料。将旅游看成培养孩子能力的一次机会,家庭成员共同准备,那些费心的单调之事也会变得有趣。孩子还可以在社区做个小义工,到社区里照顾老人,帮人带孩子,参加社区文艺演出、帮助社区做社会调查等等。一定的社会经历对于促进孩子的成熟与学习都有好处。专家:著名教育工作者、知心姐姐卢勤记者手记谁为孩子暑期买单

从接触的学生对暑假的态度看,暑假的兴奋劲没过几天,许多孩子已经开始觉得没意思了,究其原因,不外乎假期的生活安排单调,内容没什么新意,使孩子们提不起劲来。孩子的暑期活动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吃饭、睡觉、看看书、呆在家里看电视、到同学家里去玩,偶尔和同学去附近的广场和公园玩玩。

还有一部分孩子则觉得暑假比平日上学还辛苦,因为每逢暑期来临,各类补习班也就应运而生,如绘画、书法、舞蹈、声乐和乐器等等。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便将孩子暑假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难怪一些孩子大发感慨:“放假比上学还累!”

放暑假对孩子们来说可以比喻成“放羊”,可对于父母来说,去哪里找“牧羊人”和怎样“放羊”却成了最头疼的问题。以幼儿园为例,大多数公办幼儿园按照教育系统的统一规定放暑假,还有一部分幼儿园为了照顾双职工的孩子特设留园班,但是却将大中小班的孩子混班管理,老师只起看管作用;不想孩子留园的父母便将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管,有的干脆直接将孩子送进一些有托管性质的兴趣班,管吃管学。总之,爸爸妈妈想着只要有个“收容”宝宝的地方就行了。暑假还没过半,平日工作辛苦的家长都变得身心疲惫。孩子也觉得假期没什么意思。

谁能为孩子的暑假买单,谁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假期,虽然商家都不放过这个大好商机,推出了多种活动,但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活动对孩子有帮助,这是家长们永远想不清楚的问题,多和孩子商量沟通,在玩中能学到东西就是最好的结果了。(高晨)异域暑假新加坡学生利用假期掌握技能

新加坡当地学生享有长短不一的4个“暑假”,他们利用假期或出国游学开阔眼界,或参加公益及文体活动了解社会、掌握技能。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出国游学逐渐成为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其他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出国游学一般由学校组织,为期1至2周,目的地包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等,费用在1000新元(1新元约合0.64美元)至数千新元不等。为了让家境不富裕的学生也能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新加坡教育部和社会机构纷纷推出援助计划,资助这些学校的学生出国游学。

学校放假期间,新加坡街头的一道风景是一群群抱着募捐箱的学生。他们所在的学校和当地慈善机构大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利用假期筹集善款,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困难群体和回报社会的意识,也能为慈善机构增加资金来源。

新加坡中小学校都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在课外活动方面的得分在升学成绩中也占有一定比重。一些学校利用假期对喜欢音乐、舞蹈、科技、救护和球类运动的学生集中培训,例如组织学生野营,让学生在野外条件下学习救护技能,或是带领学音乐和舞蹈的学生排练和演出等。韩国学生暑假“修学旅行”

每年到了暑假,韩国各地大、中、小学生都会组团参加被称为“修学旅行”的各种海外考察、旅行和进修活动,以拓宽眼界,增加阅历。

韩国的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历来有在假期组织青少年到国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传统。韩国的大、中、小学也会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类似夏令营的“修学旅行团”,在国外边旅行边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适应能力。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观光和考察类型的“修学旅行”,韩国还出现了外语“修学旅行”、体育“修学旅行”、电脑“修学旅行”等全新的形式,在让学生们走出校门和家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于外语、体育、电脑等各方面的兴趣,寓教于乐,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1、从家庭生活做起,从自身做起

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例如说,当妈妈把苹果洗好之后,妈妈可以有意识的和爸爸分享,和孩子分享,并提醒孩子,他也可以把手中的苹果和爸爸妈妈分享,和爷爷奶奶分享,并要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移情手法引导孩子

有的孩子只愿意去分享别人的东西,而对于自己的东西则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家长们充分了解了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时候,可以利用移情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3、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教会孩子学会分享,首先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当孩子拿着饼干要和你分享时,家长要咬上一口并且夸奖孩子真乖真懂事。

4、不要强迫孩子

当孩子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或许是因为物品短缺,或许是因为这件东西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爱中教会了孩子分享,才是我们所能给与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打骂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相信《唠叨教育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孩子,最忌讳唠叨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
    2020-12-23 阅读全文
  • 管教孩子最低的教育原则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会采用一定的规则的,家长认为最基本得就是要做到说话算话,仅仅是这样吗,那家长们应该通过上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教育孩子的最低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这也是对孩子负责。 如最常见父母欠原则管...
    2021-03-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教育需要方式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推着椅子,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
    2021-06-16 阅读全文
  • 不做“唠叨”妈 教育孩子效果好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
    2021-09-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中午我在值午睡时,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
    2021-05-05 阅读全文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

2020-12-23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会采用一定的规则的,家长认为最基本得就是要做到说话算话,仅仅是这样吗,那家长们应该通过上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教育孩子的最低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这也是对孩子负责。 如最常见父母欠原则管...

2021-03-08 阅读全文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推着椅子,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

2021-06-16 阅读全文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

2021-09-0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中午我在值午睡时,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

2021-05-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