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

发布时间:2021-10-01

幼儿成长故事。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今,不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矛盾与挫折,传统与现代交织,“房奴”、“卡奴”早已不算新鲜事,而“孩奴”一词目前已悄然上位,要不要做“孩奴”,最近在国内引起热议。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一百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一百多块钱,进出都要钱,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去年底电视剧《蜗居》在国内引起热映,其中上述台词概括了现代“孩奴”的生存现象。

而今越来越多的八0后夫妇呼吁,“孩奴”是一个挑战性的活。许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却瞄准了高消费,出手特别大方,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记者今天连续走访了梅城几家超市和婴幼儿专卖店了解到,现在八O后的家长们越来越舍得给孩子花钱,也催生了一批幼儿用品商店。消息人士透露,越是进口昂贵的商品,卖的越好。而有些夫妇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专程前往港澳甚至海外分批抢购原装进口商品,有的家长痛下血本一年为孩子花钱最高达三、四万元人民币,最少的也要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人均月收入仅一千元人民币左右的梅城市民来说,确实是一个负担。

据网易去年十二月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家长们感到扶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是不愿生育的首要因素。还有网友留帖形容,“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眼下,中国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持续呈上升趋势。据统计,二十年前,中国育龄人群中的不孕不育比例只占到不到百分之五,但当前竟然增长了三倍,其中大都市的现状更为严峻。

有心理专家指出,现代社会中生活环境变化,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竞争加剧,增大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许多八O后因此而推迟婚育年龄,并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期。同时“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家住广州的小洁从澳洲一大学毕业回国后在一外资企业上班。新年伊始,她与在南方航空公司的男友完婚。然而小洁最近患上了“孩奴”恐惧症。一听到孩子嬉戏的声音,她就头晕。她觉得生了孩子会丢掉工作,会引起离婚,担心孩子将来啃老。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是困扰现在八0后夫妇的一大问题。不过,也有不少夫妇并不惧怕做“孩奴”。

来自茂名的小唐嫁到梅州后,如今和老公一起在梅州创业奋斗了两年。去年她刚添了一个儿子。她认为,“孩奴恐惧症”在梅州不算严重。“有许多朋友陆续走向婚姻,第一心愿就是希望有孩子。”小唐觉得,有些年轻人可能会有当“丁克”一族的念头,但在客家山区,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浓厚,家族的压力会让他们放弃这样的想法。

面对“孩奴恐惧症”偷袭八0后,有心理专家指出家长应理性。多注重和孩子沟通交流,把精力和经济更多放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激发自信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

有专家呼吁,优化孩子抚育成本的结构,提升单位成本的效用,或许是一个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多回报的理性选择。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近八成智障儿家长心理需减压


5月18日为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13日,德州市智协举办“天使快乐营”、“家长论坛”等系列活动,记者了解到,近八成智障孩子家长需要心理减压。

13日上午,德州市智协在德城区特教中心举办“天使快乐营”、“家长论坛”等系列活动。“一想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就经常感到焦虑。”活动现场,家长赵女士说,由于孩子智障,普通的家庭教育方式经常无法奏效,自己也感到无所适从。

孟女士的儿子小庆今年18岁,1岁左右被诊断为“唐氏综合症”,目前就读于德城区特教中心,自8岁来到学校在这里整整待了10年。“学校以孩子智力进行班级划分,他的智力仍处于下游。”孟女士说,小庆属于严重智障儿童,喜欢玩火,她曾因孩子三次搬家,10年间孩子四次烧毁房子,最严重的一次将平房的屋顶烧透。小庆24小时身边不能离人,只要半夜醒来就会往外跑。让她欣慰的是,来学校的10年间孩子学会了40多个字。“最初的10年最难熬,心理压力大到想自杀。”孟女士说。

“因为觉得自卑,我从来不带儿子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吃完晚饭也不敢带儿子上街散步,就怕别人发现他智力有障碍,会指指点点。”家长张先生道出了一连串的担忧,“我们担心的是,孩子18岁以后,不能在学校了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办?”

“在关注智障孩子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实际上,他们是陪伴智障儿童时间最长的人,承受着一般家庭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压力。”德州市智协主席李俊荣称,德州市共有智力残疾17500人,占全市残疾人数5.36%,近八成智障孩子家长需要心理减压。她建议学校、社区等应建一些家长互助组织及心理疏导机构,帮助这类特殊家长心理减压。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支“大头”

林泉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丈夫在一家单位开车,孩子今年才4岁,在小区幼儿园上学。每个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总有一半以上花在孩子的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计3000余元。“除去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几百元的开销,还得让他学点什么呀,还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买好一点的……”林泉说,儿子现在在学滚轴滑冰、绘画;孩子最喜欢玩玩具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长得快,衣服也得买,还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说,凡是给儿子买的东西,都会尽量挑最好的,他们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这样,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每个月都会超过1500元。

本来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销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时过得特别节俭:中午吃的饭是前晚的剩菜饭,有了孩子后,两人平时很少买衣服。只有这样,每个月才能有点节余,而存下的钱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读书。

今年30岁的林泉曾经看到过报道,说是把孩子养到大学毕业,要花费40多万元,想到这里,自己只有将一切美好的购物设想一一打消,埋头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长愿为孩子“牺牲”

记者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7个家庭将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60名家长表示,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是值得的;75名家长表示,孩子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回访中,该校学生家长表示,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工作不稳定,害怕收入减少,因为收入减少就意味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环境打折扣。

孩子就读于中学的甘女士自嘲称,孩子上学七年以来,自己就没有再去过电影院了,也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甚至没有完整地听过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头垢面地围着孩子打转,送孩子去培优、跳舞,在等待的过程中,则匆匆地去买菜,盘算着下一顿让孩子吃什么。

“孩奴”称谓有人认同有人烦

对于“孩奴”这样的称谓,不少家长并不抗拒,他们坦言,确实有这样的意味,但他们同时表示,这种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爱孩子,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将来孩子会用成绩回报。一名家长说:“父母为子女全身心付出投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采访中,也有家长不赞同“孩奴”的说法。在电力公司工作的程工程师说,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为他牺牲太多,高考期间,父母忙得不着家。现在想起来,他很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不包办、不牺牲,给了他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练就各种本领,一步步从小村庄拼到了大都市。

如今,程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他无疑是爱的,但他表示自己绝对不当“孩奴”。他会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但不会因为孩子的额外需求,而放弃自己所有的爱好和兴趣,“孩子做作业时,我在一旁伺待着,他肯定会瞧不起我;但如果这时我去看我的书或球赛,他也许会觉得我有追求。”

受访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孩奴”这一称谓,在他们看来,不希望父母为了他们沦为“奴”。就读于东湖中学的曹同学说,如果父母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是娱乐活动,会让他更有压力。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尹邓安,多年来研究家庭教育。他称,现在的家庭多半是一个孩子,加之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给予孩子过多关爱,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忽略了自身的价值。尹邓安说,现在的“孩奴”队伍有扩大的趋势。

“做父母的要有一定的牺牲,但必须掌握好度。”尹邓安说,当父母沦为“孩奴”,就会过得非常辛苦,凡事包办代替,这样会滋生孩子的惰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会缺失,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反而缺乏竞争力。此外,家长追求自己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对孩子也是一种正面引导。

当“孩奴”不如当“孩农”,尹邓安说,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试想,农民一整天围着农作物,不停地浇灌施肥,农作物能长得好吗?

“孩奴”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题,参加投票和辩论的已有37000多名网友,目前反方占绝对优势,主张不要孩子的有23000多人,主张要孩子的只有13000多人。很多网友留言说:“养活自己都难,再养个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对不起下一代;第三忒没社会责任感。”“自己觉得负担不了那么重的责任,给不了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经济实力充足的生活,所以不要孩子。”“成本太高生活太累。”“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自身素养,没能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样将会让自己一生辛苦劳累连心理安慰也没有一丝,也误了孩子。”

这场网上辩论其实也正是很多80后真实心态的反映,因不愿当“孩奴”而自愿丁克以及因为错过最佳生育机会等原因“被丁克”的80后正在递增。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妇女平均的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在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孩子的总数不到1.5个,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生育率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口会以平均每30年减少四分之一的速度下降。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这真成了一个问题,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撰文发帖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而心理专家则针对80后的“孩奴恐惧症”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桂英则表示,对于在是否生育问题上有犹豫的夫妻而言,他们会有顾虑:如果生,那就会好好养。正因为一定要好好养,所以才会有顾虑,怕让下一代受苦。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得靠政府。由政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务。

儿童节调查:八成孩子过节希望父母陪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最想要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您会陪孩子过节吗?近日,本报在多所小学开展“儿童节,你快乐吗”随机调查,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卷100份。本次调查共10个题目,涉及到孩子们的平日状态、对节日的感觉、过节的方式、节日快乐感评价等。结果显示,8成孩子表示有“节日快乐感”,2成孩子表示“无快乐感”,“过多的家庭作业”是影响快乐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8成孩子希望儿童节有父母陪伴。学校活动热衷度有限

调查显示,94%的孩子对六一儿童节表示“期待”,其中:29%表示“强烈期待”、65%表示“期待每天都快乐不只是儿童节”。只有6%的孩子表示“无所谓”,没有孩子对儿童节表示“不期待”、“厌恶”。对于儿童节最想过的方式,选择“和伙伴一起玩”的孩子比例最高占44%,其他依次是“参加学校活动”、“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等。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节前后不少孩子被各种活动所累。“我这一周要准备三个活动,一个是学校里的演讲活动,一个是区里组织的汇演,还有一个是辅导班组织的舞蹈汇演。大约从周五就开始忙,一直忙到下周一,只有周日下午会有自己的时间。”市北区上三年级的露露(化名)告诉记者,她其实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过,时间都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好了。

某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梅告诉记者,其实儿童节没有固定的庆祝方式,传统的展演活动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但随着社会意识的改变,现在过节方式也已多元化了,比如说,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过节方式之一,而且多元化的过节方式带给孩子的好处更多。锻炼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提升孩子以后适应环境的能力及阳光健康的心态。

八成孩子望父母陪伴

你希望儿童节爸爸妈妈陪你过吗?调查显示,76%的孩子表示“强烈希望”,20%的孩子表示“无所谓”,4%的孩子表示“不希望”。对儿童节最希望收到的礼物,24%的孩子表示想要“文具、书籍或者影碟”,19%的孩子表示“可以不要礼物,期待每天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班少些”。

“我爸爸工作太忙了,平时都是妈妈陪我,儿童节我最希望爸爸妈妈一起陪我过节。”调查中,家住宁国路的遥遥告诉记者她儿童节的心愿。但像遥遥这样的心愿对不少职场中的“爸妈”很难做到,尤其是男性。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小学生家长,有家长表示6月1日当天晚上有应酬,不能保证下班后按时回家陪孩子。

某家庭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王茹表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孩子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父母的陪伴就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现在有一些情况是,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压力大抽不出陪伴的时间,还有些父母特别是父亲为了减少家庭责任而主动逃避,这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功课多影响快乐感

调查显示,81%的孩子表示“儿童节有快乐感”,19%的孩子表示“一般”、“没快乐感”,没有孩子选择“厌恶过六一”。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节日的快乐感,“过多的家庭作业”、“节日过后仍要面对无休止的考试”、“不能做想做的事”、“不能和好朋友一起玩”排在前列。

调查中,一名四年级孩子告诉记者,她不喜欢儿童节和妈妈一起过,因为妈妈天天让她写作业上辅导班。两天周末有一天半的时间在上辅导班,她共有数学、英语、舞蹈、钢琴四个班,一天下来挺累的。

某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刘启辉表示,现在社会有竞争的压力,父母希望孩子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力,认为孩子学了特长总比没学强。不过,有的家长在给孩子报班前没有做好与孩子的沟通,有的带上强加的意味,孩子因为不喜欢表现出消极抵抗。父母想让孩子学东西可以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引导刺激孩子学习的主动愿望,这是最理想的。

想通过好成绩获认可

调查还涉及到孩子们日常心理状态。让你感到最开心的事是什么?选择最多的是“考试取得好成绩”,占比57%。让你感到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28%的孩子会因为“被老师家长批评”不开心,还有17%的孩子因为“被人误解”、16%的孩子因为“作业和补习班太多”、12%的孩子因为“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感到不开心。

家长王凯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级,孩子成绩考好了他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考不好愿望就会被推迟,孩子为了实现愿望学习起来也挺有劲儿。

王国梅表示,孩子有一种被认可被承认被关注的天性,很多家庭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绩,在孩子的心里,也存在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换得父母的爱,为了不失去这种爱,只能好好学习不然就会感到不安。“我们不能把评价和肯定孩子的方式过多地集中在一种取向上,这会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功利,难以获得健全的人格。”王国梅认为,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元化的评价孩子,才会让孩子全面发展,以后有自信和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

让孩子做回孩子

“从一个月前,孩子就嚷嚷着什么时候过儿童节,我很奇怪今年孩子怎么这么期待?”从事心理教育的刘启辉近期和上三年级的孩子交流发现,原来今年孩子所在学校要过一个“大大”的儿童节,节日要狂欢一周,怪不得孩子这么期待。

刘启辉告诉记者,不管儿童节设置的本意是什么,但给孩子们快乐是儿童节不变的主题,一直以来社会经常是以成人的视角去给孩子们过儿童节,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忽视了孩子们本来的心智水平。让孩子回归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是六一节传递给人们的现代理念,“如果每位家长都能理解这种理念,那么对孩子而言每天都是儿童节。”

三类“孩奴”族群特征分析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

这类父母自身和父辈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随着孩子出生,原本窘迫的经济状况在高物价、高房价挤压下更捉襟见肘。

案例:1981年出生的广州天河某高校化学专业二年级女硕士小李来自湖南某县,老公小何在天河一家小型贸易公司谋得一个小职位。一家三口一起居住在石牌村一间5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小李吐苦水道:“现在一家三口靠老公一个月4000元的工资过日子,3岁的女儿打算送到村里的幼儿园,省钱。”

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

夫妻收入颇高,也很注重个人生活质量,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的消费空间正在被不断“挤压”。

案例:同样生于1981年的澳洲麦考利大学会计专业留学归来的凯迪2005年一回国就和男友阿林“奉子成婚”了。随着儿子马达的逐渐长大,平时喜爱度假、热衷名牌的CANDY夫妇也不甘于教育上落在人后,精英早教、钢琴班、国际幼儿园……收费不菲的教育投入两人一个也没舍得为马达落下。“我们两个人的月收入至少也有两万来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花钱就只能围着孩子转了!”凯迪说。

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

随着80后独生子女成为父母,不少拥有不仅一个孩子的家庭也不断涌现,加之坊间准妈妈中不乏靠“多仔丸”生出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案例,催生了不少时代特质鲜明、为多个子女奔波劳碌的“孩奴”族。

案例:“两个孩子好像不知道互相是兄妹,整天打架,一个保姆根本不够用,天天照顾孩子,我只好把工作也辞掉了。”1982年出生的沙沙说,“打算把一个孩子送回老家养,要不我还不成了”孩奴“?”沙沙是独生女,从小是家里的小公主,自从生了双胞胎,她感慨自己严重“降级”了,看到“孩奴”这词特感慨。

再穷不能穷教育 “孩奴”更需财务规


【摘要】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以至于一旦为人父母,就沦为“孩奴”。

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硬成本,指的是家里实打实的现金支出。软成本,指的是父母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生娃容易,养娃不易,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感慨。养,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以及没有止境的开销。

一岁以前,养娃的成本,大概由奶粉、尿片和保姆组成。孩子渐渐长大,开销就更大。画画、钢琴、游泳,一个都不能少。早教、英语、学前识字,一样不能缺。

上了小学,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轻松点了吧。忽然发现,同学、邻居家的孩子都已经送去学奥数、上小记者培训班、迪士尼英语……各个费用不菲。一想,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点投资,还是值得的。于是,孩子们的课后和周末也排得满满的,爸爸妈妈们也忙得不可开交。

之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往往是因为事先估计不足,临时变化太多,以至于一旦为人父母,就沦为“孩奴”。

软硬成本都要考量

家庭要有财务规划,养娃也需要作财务规划。无论这笔规划是硬成本,还是软成本。

硬成本,指的是家里实打实的现金支出。软成本,指的是父母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硬成本方面,主要指的是衣食住行和教育成本。大多数家庭关注的养儿成本中,比较多的关注衣食住行的开销,而往往忽略教育成本。

对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孩子所带来的额外的生活成本基本可控。借助于快销服饰品牌的进入和电商的普及,大多数家庭在孩子的“衣”上花费并不多。如果不刻意追求进口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话,“食”所增加的成本也不多。儿童房的布置,儿童床、儿童家具的购置,也只会略微增加“住”的成本,尤其对房价高企的一二线城市而言。

但是教育支出,往往会成为一种新的不能承受之重。往往一开始没预算,或者预算不足,但是后来因为父母的焦虑,甚至是攀比,于是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笔者曾经认识一个小朋友,直到上小学时,还在上某早教机构的课。原因是父母在其还尚未上幼儿园时,被该早教机构说动,又因为一次性买5年的课程单价比较低,所以从1岁一直上到了小学阶段。其实,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这个早教机构的课程就已经意义不大,上了小学还来上课,纯属为了“不浪费钱”,而这不浪费钱的背后,正是“浪费钱”。

无可否认,教育是最大的事情。但是每个家庭,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多少,准备投入多少?对于孩子兴趣课程的购买,有没有影响家庭的现金流,乃至影响家庭的正常开支?这些话题,需要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考虑。

笔者的建议是,对于学龄前孩子,父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远远比金钱的投入更重要。带孩子上一年的早教课程,不如花一节早教课程的钱,来陪孩子读读书,说说话,逛逛公园。

对于上了学的孩子,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究竟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来额外购买学校外的课程,当然这过程中,还要考虑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不是说越多越好,或者越贵越好,平衡的才是合适的。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家孩子的课外课程基本由父母承担的。天气许可的话,每周六上午的节目是父亲带着儿子去跑步。周六晚上的“电影之夜”,只看英文原版电影。从最初简单的动画片开始,到现在的迪士尼电影。周六晚上既是亲子时光,也是英语学习时间。唯一例外的是钢琴课,请了老师来家里。只不过,妈妈和孩子一起零起点开始。对这个家庭来说,他们付出的金钱可能并不多,但付出的时间并不少。由于规划得比较好,因此财政上比较轻松,家庭氛围也比较好。

只不过,这样的家庭并不多。大多数的家庭,是焦虑的父母,盯着孩子学这学那,然后抱怨每一次荷包的付出。

养娃须防心理陷阱

投入了,花费了,为人父母仿佛就问心无愧了。

笔者见过一位家长一掷几万金,送孩子上了三个奥数班、名师辅导班,只为了小升初的时候能有些可以交给学校的证书。笔者更见过为了孩子上名校,孟母三迁,费劲周折,花费无数。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在孩子身上的花费,要谨防心理陷阱。有位妈妈,为孩子能够上一个当地的示范幼儿园,托了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这位妈妈认为,这笔钱虽然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还花得起。“现在这钱花了,我也就心安了”。其实,这位妈妈的潜台词是,假如孩子上了地段不好的幼儿园,以后学习不好,那就是她的责任;反之现在上了最好的幼儿园,假如孩子以后学习不好,那就不是她的责任。

很明显,这位妈妈掉入了自己的心理陷阱:给孩子花钱了花得愈多,愈对孩子负责,愈爱孩子。不花钱,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无法交代。

“孩奴”恐惧症侵袭年轻夫妇


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了近50对年轻夫妇和即将结婚的准新人,其中有约85%的夫妇准备怀孕要孩子,还有约3%的夫妇“想要没要成”,另外5%的夫妇是因各种原因推迟要孩子,其余的夫妇大多是典型的“丁克一族”。家住宣庆小区的付女士在东北林业大学任教,虽然结婚已4年,她和丈夫仍不打算要孩子。她的理由是在大学里工作压力大,备课教学已经很累,去年她又开始读博士学位,如果有孩子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势必影响学业和工作。她明确地说,将来老了可以去养老院。在哈铁路局工作的程女士则有“恐婴症”,一想到要孩子便觉得可怕。她说,自己和先生的感情很好,双方都有稳定收入,他们只希望保持浪漫的二人世界,不想被孩子打扰。据了解,还有一些年轻夫妇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等原因而放弃要孩子,他们觉得有了孩子便意味着终生的责任,不光要哺育孩子成长,还要让培养孩子成材,这些累加起来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而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孩奴”———挑战性的“活儿”

现在,80初的正徘徊在30岁的门外,80末的也跨进20岁的门槛,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开始扮演起为人父母的角色,其实他们中很多人自己还是个孩子,要为人父母,确实是一个大挑战。刘言今年10月迈进了婚姻的殿堂,为了买新房,贷款20多万元,从此成为“房奴”。现在双方父母都催着他们夫妻要孩子,他们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养孩子开销那么大,除了还房贷,还要准备好孩子的奶粉钱,当了“房奴”又要当“孩奴”,一下就觉得担子重了那么多,心中几多惆怅。

“成为‘孩奴’后,我们要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这是李想做了妈妈后的感悟。李想家宝宝现在已经5岁了,看着他从呱呱落地,到开口叫第一声妈妈,再到蹒跚学步,他的每个第一次都有母亲的见证,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这种感受恐怕只有当了“孩奴”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这几天全家正在一起商讨给宝宝选择哪所幼儿园,好像也正因为有了宝宝,李想和自家父母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了,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

专家评说

心理专家认为,因为恐慌将要成为“孩奴”而得了抑郁症,这样的准妈妈心理包袱背得太重。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一些准妈妈在产前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身边的家人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开导。也建议一些有工作的准妈妈,没必要过早地停下工作在家待产。在产前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做做胎教,听听舒缓情绪的音乐等,也可以经常和朋友及家人沟通和交流。

10年中国儿童:学习更自信但八成睡眠不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不过,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比例达78.1%,有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调查显示:10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少年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且十年间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少年儿童对学习状况满意程度提高幅度最大,增长了18个百分点,这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不无关系,近年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带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10省区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在我国,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的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应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中学生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但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24分钟,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8.1%,比2005年增加了32.4%;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49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12分钟,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1.8%,比2005年增加了41.5%。

10省区调查显示: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指出,近十年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现象仍有存在,数据显示,有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这份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教学关系从单向传递转向了双向交流,师生合作互动、平等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拥有了话语权,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更多的教师会给学生辩解的机会;二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三是教师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10省区调查显示:少年儿童个人存款10年间增长3倍以上

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财富数量快速增长,以千元以上个人存款为例,1999年我国只有14.8%的少年儿童拥有千元以上个人存款,而2005年达到39%,2010年则为49.8%。十年间增长3倍以上。

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十年来,我国儿童消费渐趋民主,完全听命于父母的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协商决定消费的接近六成,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我国少年儿童对主流消费观念比较认同,97%的少年儿童认同节约观念,80.6%赞同储蓄观念,93.7%不认为花钱多就意味着面子大,92.6%反对金钱万能思想。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发生着裂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既看重传统价值也认同现代价值;既注重个人幸福也不忘服务社会。

在幸福观上,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存有多样性,但多数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2010年调查显示:他们注重“个人小幸福”,“有温暖的家”(58.6%)和“有知心的朋友”(38.5%)成为最普遍认可的两项幸福指标;“为社会作贡献”(24.3%)、“健康”(21.4%)是认同度较高的两项人生幸福指标。由此可见,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在多样性中也有共同的一面,即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

我国儿童死亡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降低,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记者近日从卫生部获悉的消息。

同时,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负责人也指出,虽然我国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死亡儿童数量依然不小,而且儿童健康水平还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儿童卫生事业仍需继续推动。

喜欢《“孩奴”现象空袭80后 八成家长不堪经济压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成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近八成智障儿家长心理需减压 5月18日为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13日,德州市智协举办“天使快乐营”、“家长论坛”等系列活动,记者了解到,近八成智障孩子家长需要心理减压。 13日上午,德州市智协在德城区特教中心举办“天使快乐营”、...
    2021-12-07 阅读全文
  • 专家:做“孩奴”不如做“孩农”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
    2021-09-18 阅读全文
  • “孩奴”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
    2021-10-01 阅读全文
  • 儿童节调查:八成孩子过节希望父母陪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最想要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您会陪孩子过节吗?近日,本报在多所小学开展“儿童节,你快乐吗”随机调查,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卷100份。本次调查共10个题目,涉及到孩...
    2021-08-20 阅读全文
  • 三类“孩奴”族群特征分析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
    2021-10-01 阅读全文

5月18日为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13日,德州市智协举办“天使快乐营”、“家长论坛”等系列活动,记者了解到,近八成智障孩子家长需要心理减压。 13日上午,德州市智协在德城区特教中心举办“天使快乐营”、...

2021-12-07 阅读全文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花销成家庭开...

2021-09-18 阅读全文

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家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辩论区来讨论“孩奴”问...

2021-10-01 阅读全文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们最想要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您会陪孩子过节吗?近日,本报在多所小学开展“儿童节,你快乐吗”随机调查,共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卷100份。本次调查共10个题目,涉及到孩...

2021-08-20 阅读全文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真正经济窘...

2021-10-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