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生活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1-10-08

怎样教育孩子。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生活面面观”,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到了这个月龄,有的宝宝开始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的却仍然喜欢独自玩耍。有的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可能还会对小朋友发起攻击,面对受到攻击而哭泣的小朋友,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宝宝有攻击性且内心冷漠呢?宝宝与小朋友最初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着玩具和某样东西展开的,对小朋友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的宝宝仍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把父母当作最好的伙伴。宝宝和哪个小朋友玩耍,不是主观选择的,其他小朋友和宝宝玩耍也不是主观选择的,吸引双方在一起玩耍的媒介,往往是某个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玩具。既然宝宝不把小朋友作为交往的主体,当然对小朋友就不会关心了,甚至还会因为小朋友占有他喜欢的玩具而发起进攻。这么大的宝宝对东西的归属权还不理解,在宝宝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

如何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

一岁多的宝宝,常常会有无理要求,或者是无理行为。妈妈们认为,最好不要轻易答应宝宝的无理要求,不要受到宝宝的要挟,否则就等于纵容宝宝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任性、不可理喻的坏宝宝。如宝宝有想去月球上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宝宝,宇航员能够到月亮上去,等宝宝长大了,做一名宇航员就可以飞到月球上去了。宝宝或许听不懂妈妈的话,但这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打下烙印,慢慢地,“当宇航员能登上月球”就可能成为宝宝的梦想。妈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和宝宝的对峙就会少很多,宝宝的好奇心也就不会被压抑下去,宝宝们就会成为有巨大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自我与分享

当宝宝意识到“自我”时,说得最多的是“我的”。不能认为这是宝宝自私的表现,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妈妈要知道,分享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分享,让宝宝从分享中得到快乐。比如,爸爸给妈妈削一个苹果,妈妈说我们一起吃吧,爸爸把苹果一分为三。妈妈说苹果好甜呀,爸爸说你买的苹果真好,宝宝也一同快乐品尝,三个人共同分享吃苹果的快乐。还有很多这样的分享,爸爸妈妈给宝宝做出示范,让宝宝体会到快乐。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人是自私的。但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容易产生怨气的人。所以,妈妈既不要打击宝宝的自我意识,又要积极地引导宝宝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快乐。分享不是宝宝自发的行为,需要父母去引导。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爸爸妈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发脾气的宝宝

宝宝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有了最初的内心感受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因受自身行为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不能够实现某些想法感到沮丧。宝宝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会体味到挫败感。当宝宝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比如宝宝要用积木搭建一栋他想象中的大楼,但由于技巧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搭成,所以宝宝就会把积木扔得满地,并发出愤怒的喊叫。

宝宝发脾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等宝宝脾气过了,再耐心地询问宝宝发脾气的原因。用宝宝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劝导,并明确地告诉宝宝,发脾气本身是错误的。培养宝宝遇到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应对处于执拗期的宝宝。

与宝宝建立沟通的桥梁

宝宝有了自我主张,越来越有主意了,开始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能够独立行走和自由运动,给宝宝创造了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利条件。而另一方面,随着宝宝的长大,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提高了,开始不能容忍宝宝犯错,这就使得父母和宝宝之间产生矛盾。因此,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对流动着的水感兴趣,宝宝在水龙头下没完没了地洗手,袖子湿了,水洒满一地,宝宝全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玩水的快乐之中。这时,如果妈妈试图用语言来阻止宝宝玩水,恐怕没有任何效果。如果硬是把宝宝抱离现场,可能会导致宝宝哭闹。如何与宝宝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转移宝宝的兴趣点,用宝宝更感兴趣的事物把宝宝引离现场。当宝宝能够放弃玩水时,再和宝宝进行交流,告诉宝宝不能让水这样白白地流走,否则,没有水了,还怎么给宝宝洗澡、烧水做饭呢。

尊重但不溺爱不放纵

宝宝就像小树苗,是需要修剪的。我并不反对对宝宝施以适当的教育,我所反对的是对宝宝施以不适当的教育,是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对宝宝施以强制性的教育。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不需要理解宝宝、尊重宝宝了。小树之所以能够长成大树,靠的是土地提供的营养和水分,还有太阳提供的光照,而不仅仅是靠修剪。如果修剪不当,也会伤害小树。因此,当你决定“修剪”宝宝时,首先要思考一下:你理解宝宝吗?你是否了解此年龄段宝宝的特点?你是否试图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只有先去了解宝宝,才能有资格教育宝宝。否则,你与宝宝的距离将拉得越来越远。当你发现这个距离时,可能为时已晚,一切都不可从头再来,因为宝宝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有些父母可能认为,3岁以内的宝宝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的,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在给宝宝们做心理辅导时,我发现,很多宝宝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时的养育经历。如果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问题。但爸爸妈妈大都表现出无奈,更觉得自己无辜:为宝宝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到头来换取的是心理不健康的宝宝,真是有冤无处申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面面谈--资深妈 妈谈成长


育儿面面谈资深妈妈谈成长貌似最近身边很多准妈妈要临盆了,都在求教喂奶的事情。还有不少准妈妈都在担心如何教宝宝喝奶。作为过来人,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经验吧。

首先要说的是,虽然宝宝很小什么都不懂,但是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你真正抱宝宝,让他吸奶时,多数宝宝都会顺其自然的自己喝起来,而且喝得很好。像我当时,乳头有点内陷,可我们家宝宝照样乖乖的喝到饱饱,个子长得很快,这就是宝宝的自身的力量所在。另外,如果奶水确实不够的妈妈,要提前做好准备,买一些奶粉做后备,个人推荐配方贴近母乳的奶粉感觉会比较好些。我当时奶水比较足,到了断奶期开始用爱尔兰原装进口的惠氏启赋奶粉,奶源地好,也更放心,宝宝非常爱喝,不上火、不抗拒,也没有之前担心的便秘现象。断奶后也照样继续白白胖胖的长着,现在很聪明,而且个子也比同龄小孩来的高。尤其是个子高这一点,我想肯定和启赋里面有OPO结构脂关系很大,因为这种成分据说不仅贴近母乳,而且让钙质和其他营养成分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有助于骨骼发育。

还有就是妈妈们最关心的宝宝学说话和学走路的事情。不少妈妈可能会很焦急的问其他大孩子的母亲,孩子大概什么时候说话,如果自己的孩子学说话稍晚些,家长就会格外紧张。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当时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宝宝特别早就会说话了,我的心里就很有压力,还一直抱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反被医生批评了一顿。其实,每个孩子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早一个月,有的孩子迟一个月,差距不是很大,要放轻松,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宝宝。我当时听了医生的话,每天回家后都会抽出很多时间和孩子说话,孩子虽然学发音比较慢,但是之后语言能力却发展的非常快,甚至比同龄孩子好很多。所以,切忌操之过急,保持寻常心最重要。

此外,关于学走路,坛里很多相关帖子已经详细提到过,我就不多说了。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太急着让宝宝学走。因为,太早的话,宝宝足弓尚未完全形成,若勉强练习走路,则全身重量压在足部,易使足弓过重而甚至逐渐导致扁平足。我的宝宝当时我们就很刻意控制他不要太早走,先多鼓励他爬行,现在脚长得不错。

至于营养方面,每天的奶是一定要保证的,在这基础上,除了米糊以外,我还会变了花样的给些虾泥、鱼泥、蛋羹之类的,自己也经常榨些果汁给宝宝喝等。我家宝宝尤其爱吃鱼泥,所以做的会多一点,各家孩子不同,建议妈妈们根据宝宝口味来。关于兴趣,我们家宝宝比较爱画画,我就给他买了很多看图说话的书还有画笔,随他画去,从来不怕他弄脏衣服。后来上了幼儿园,宝宝的老师都夸宝宝画画有天赋,鼓励我们培养。所以,兴趣这件事,一定也和营养一样要根据孩子来。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


跟孩子聊聊金钱观上次用了xx的四元钱,回到家他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要我还钱。并且最近还发现,xx老念叨着,等什么时候存够多少钱就要去买什么玩具了。可能到了xx这个年龄段会越来越关注钱了吧!我想应该给他一些金钱观的引导和认识了。

这几天正好晚上的时间多些,于是在今晚利用在睡前的时间,我对xx说:“妈妈想跟你聊会天,你看怎样?”xx听了问:“想聊那方面的呢?不过有时间,可以的。”我问xx:“你对钱有什么评价,是不是感觉它是万能的?”xx思索了一下回道,不是,有许多东西钱也是买不到的。我听了心里有点乐,心想这小不点能这样想不错,那我得考考他,于是对他说:“xx这个说的真好,那你能否举例跟妈妈说说,什么样的东西是金钱都买不到的?”xx回道:“你想想,若一个人晚上作不了梦,那他想要有梦,用钱是不是就买不到了?”我听了想起这是三年前跟xx说的一些小故事,没想到他却记得这么牢。看来育儿真的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我不忘表扬xx,说得不错,不但梦买不到,身体的健康,人的愉快心情等等都是用钱买不到的。xx听了忙说:“是哦,若一个人若病得无法医冶了,那他有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回生命的。”我的一个小提示,xx就能举出一个例子来,看来他是真的理解这个问题了。

我接着问xx,那你说说,人靠什么来取财?xx脱口而出:“劳动。”嗯!不错,要靠自己的劳动付出换取钱财。那现妈妈举例说件事你看看这种做法对不对,我跟xx说,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新闻,有个人去银行取钱,结果看到取款机上有张卡,并且不用密码就可以取钱,于是这个人就试取了一次,成功了。他又取了第二次又成功了。结果就这样,他取出了五十几万。你说这钱算不算他“劳动”取出归于他自己的呢?xx回道:“不算,那不属于他自己的钱,他应该把卡归还给失主或交给警察。”我说是的,但这人没有这样做,结果被警察捉捕了,后不但要归还所有的钱,还判了刑。所以说钱有时很诱人,但我们得分清是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若是别人的我们就不能去动。

那妈妈问问你,若你在路上捡到了一些钱,那这钱是不是归你自己的了?xx回道:“不能拿,因为别人掉了钱,心里一定很急,若我拿了心里就会不安。”我说,是的,说不定别人用这钱有急用,若我们偷偷收起,那就是花这钱买什么心里都不会快乐,还会不安,人的良心会受到谴责。xx听了,说,明白了。但他是否真的明白,那还得靠我以后多点引导。

最后我对xx说:“那你总结一下,自己对钱的价值观是怎样认识的?”xx回应道:“没钱是万万不能,像我们出门没钱就坐不了车,吃不了饭,喝不了水。但有时钱也不是万能的,因为生命,心情都是用钱买不到的。还有钱要靠自己挣,不能想到不劳而获。”我说是的,并且挣钱也不能做有损害他人之事。

这次和xx谈,他的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还以为他对钱的认识会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没想到xx没有这样想。想想xx应该是到了购物敏感期对钱多少有所关注,但不至于我想得这么糟,看来我是多虑了。当然引导是一定要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必须有让对这些有所认识。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反正如果耽误一会儿,父母会想办法(出租车是最好的选择)。致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

对策:应把责任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种类型:预留时间太短

现象: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直到最后时刻才叫醒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早干什么去了,要是迟到你和老师说去!”

后果:身体没有完全醒来,造成一天精神不好。同时,这样的孩子不会承担责任,致使责任心不强。

对策:用闹钟分清责任,把责任交还给孩子。

第三种类型:时间上欺骗

现象:7:00起床6:30开始叫孩子,孩子知道规律后会自己给自己留时间。明明是6。30,父母却说成已经6;50。这种欺骗没有一点儿作用。

后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

对策:实事求是,并且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给孩子“一杯清水”,而不是“一杯充满泡沫的啤酒”,逐步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第三种类型;恐吓唠叨制造噪音

现象:“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这么不懂事!”…………

后果:轻则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重则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提出质疑,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身心有极大伤害。

对策:多半这样的家长不是合格的家长,亲子关系比较糟糕。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叫孩子起床的正确步骤:

1.拉开窗帘,让阳光近来(光线刺激唤醒眼睛)

2.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降低温度唤醒身体)

3.坐在床边,盯孩子一分钟(享受人生幸福时刻孩子浅意识会知道享受“爱”

4.抚摩孩子(抚摩孩子头、后背、四肢“幸福感”+“爱心”唤醒皮肤)

5.语言表达(“早安,7点了,该起床了”时间要准确,不欺骗孩子)

6.允许讨价还价(“再睡5分钟”让孩子感到占便宜说话算数提前约定,有奖有罚)

7.自己承担后果(“再睡5分钟”违反约定,不再提醒,承担后果起床是责任心的培养)

8.随着孩子长大,逐步养成孩子自己起床的习惯

给起床——“上个高度”

很多孩子能自己起床,只是家长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不要把贫穷观带给你的孩子


人生有很多无奈,但最无奈的,可能就是贫富差距。

贫穷和富裕

有人认为,贫穷和富裕是可以改变的状态,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而很多穷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出人投地。

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才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过上好生活。

但想要改变贫富状态,只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吗?

大学教育可能改变了他所在的城市,但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生活状态。他也许比父母那一代过得稍微好一点,但从横向比较上看,富人依旧是富人,穷人依旧是穷人。

有人说,那是因为原始财富积累不同,穷人想要赶上富人的程度需要时间。

好吧,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个人是从同一条起跑线出发,一个人稳步地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而另外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逐年下降呢?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回头发现,别人的生活越过越富裕,而自己的生活越过越贫穷。同样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又有人归之为宿命论,逢人就说自己的命不好。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并没有比别人低,但机会总是轮不到他的头上。所以别人能够升官发财,是因为别人的机会好。

事实就是如此吗?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来自四线小城镇的两个孩子。两家离得很近,生活条件都属于不好也不坏的那一种,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A君的父亲为人家开车运输货物,母亲不工作,在家里带孩子。B君的父母都在一个小工厂里劳作,工作时间很长。

A君父亲每个月把工资收入交给她的母亲,母亲是个爱打扮的人,最大的乐趣是给家里人做好丰盛的早饭,把家里打理得紧紧有条,然后出去和邻居街坊聊天。家里除了日常的开销,其他都存在银行,当然A母亲还喜欢购置黄金。

A母亲也是个对时尚商品很感兴趣的人,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衣服,常常带着A君出去逛街,也会细心地告诉孩子怎么比价怎么砍价。

A君也是个很有生活乐趣的人,常常喜欢和母亲一样在厨房里面倒腾出美味的早饭。同时他在常年累月的积累中对商品知识了如指掌,身上常穿着款式新颖的衣服,也是同学们非常喜欢聊天的对象。

B君白天晚上都看不到父母的影子,B君每天的早饭就是街对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能够吃到母亲做的饭。

B母亲是个性格非常要强的人,常和B父亲吵架,指责丈夫的种种不是。丈夫心思郁闷,工作更不思进取。家里的钱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没有影子。B母亲说父亲都花掉了,B父亲说就这么点钱,能花到哪里去。

家里经济不好,B母亲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仅要求孩子专心读书,不需要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不需要孩子应付亲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钱财事务。

B君从小听着父母相互的指责长大,也从中了解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自觉对开销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对女性商品一无所知,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当然也对外面的新鲜事情不甚了解。所以虽然她成绩不错,但不擅交际,人缘一般。

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

A君家存了点钱,在A母亲的建议下,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过去,几年后房价涨了好几倍,家里条件越来越好。

A君从小和母亲关系特别亲密,长大后在母亲的介绍下嫁给了一个市中心的青年,和父亲很像,每月生活费上交,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温和,甚至都不会大声说话。

B君家和过去一样,依旧是那一套老房子,家里没有任何储蓄。

B君和母亲一样都是性格要强的人,但是从小和父母关系一般,甚至很疏远。她虽然考入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毕业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议,自己选择了一个其他城市的青年结婚,但婚后却和父母一样常常陷入争吵。

“贫穷观”猛于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贫穷和富裕发展的两条不同的轨迹,而划出这条轨迹的,却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维方式。发家致富各凭本事,但是贫穷却有着一些特定的迹象可循。

1、贫穷的消费观

有贫穷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对商品经济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亲,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贪图便宜和方便,就近选择商品。

如果儿时的A君和B君对父母说:“我想要买这个,我想要买那个。”

他们的父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妈妈研究一下你想要什么。哦,这个商品是哪里出产的?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玩法?...(和导购员寒暄一番)宝贝,妈妈觉得这个不太适合你,它有点复杂,等你再长大一点才可以玩。我们去隔壁再看看,找一个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这个太贵了,我们买不起。别买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闹,父母可能恼羞成怒,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影响是什么呢?

对于A君,知道了要对商品进行合理地研究和分析,逐渐了解商品的价值来自哪里,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钱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对于B君,总是有种“我们很穷,买不起东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气”,甚至在很长时间里令他对高精尖或高大上的东西产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贫穷的生活方式

越有钱的人,越是精打细算,会估量每一分开销的价值,并且把钱花在有投资回报的事情上。

而没有钱的人,要么变成“守财奴”,要么就是穷大方。逻辑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逻辑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

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如果去B君的家里,总会发现某个角落堆满了玲琅满目的杂品,因为他们购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而坏掉了又舍不得丢掉,总想着哪一天还能用,或者可以送给别人,可是常常别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

3、贫穷的待人处事

在B君的故事里,可以发现她的母亲属于女强人的类型,性格好强,事事包办,然后又对丈夫诸多指责,而A君的母亲虽然不工作在家里休息,却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赖,懂得享受生活,也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穷人的观念是“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钱,所以我要多挣钱”,他把时间都花在挣钱上,但不懂真正让生活更为轻松和快乐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软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滋养,把挣钱的时间分出来去滋养周边人的人心,不会减少多少钱财,其投资回报却更加直接和明显。

把时间花在家人的相处上,给家人做一顿早饭,带孩子出去玩耍,和亲戚朋友聊天,为别人准备一份礼物……

宿命论者觉得自己的命不好,别人拥有很多机会。但机会其实是公平的,机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每一次交流,每一个感恩,都存在着机会。扪心自问,自己对此视而不见,怎能责怪命运?

贫穷对于孩子的影响

知乎上有人举了个例子,可以看到贫穷观如果植入到孩子的脑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穿衣打扮,行事寒酸

没有贫穷观的人,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行动磊落,因为他不在乎。而拥有贫穷的人,也许从小被人嘲笑太多次,总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外表,即使穿上西装领带,也总是有被人关注的不自在感,显得非常拘束。

2、拘束的狭隘心态

同学之间有好玩的东西,比如电脑,或者乐器,没有贫穷观的人,大大方方地借用,不觉得有什么,而没有贫穷观的人,对此却畏畏缩缩,不敢谈起,因为他害怕借用了自己万一弄坏了,还不起。

3、自卑却又有强烈的自尊心

贫穷感深植心中的人非常敏感,和朋友出去吃饭,不愿意接受别人请客、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怕别人觉得自己穷;甚至商场销售员一个无心的眼神,都能够刺激到心中那根穷的神经线和自尊心。

4、防备心重

有贫穷感的人通常也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对人都非常防备,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以及任何过去,与别人的交流也不会太深入。无论对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都保持着距离,不愿意别人探究自己。

尾声

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说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原始地带,却能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来自于父母的价值观,会通过每日的交流和相处,传递给下一代。日久天长,这一切就渐渐地根植于孩子心中,从此挥之不去。

育儿观:不要拿孩子做攀比


育儿观:不要拿孩子做攀比下班回到家就听到婆婆在训儿子:“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某某某现在在做什么,你就知道天天要去广场玩,不能做点有利于学习的事吗?”看到儿子小脸上是一脸的不服,回应着婆婆说:“广场上人多得去了,你就知道天天呆在家里,你怎么就不像别人的奶奶一样天天去广场呢?”听明白了,原来儿子又想到广场溜冰去,可奶奶不肯陪,就出现了这一幕。我不能说婆婆的不对,因为老人教育孩子是从攀比中走过来的,她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和存在性。我只能找个借口带儿子去广场玩玩。等儿子消气后,再跟儿子重谈了这个话题。我问:“奶奶跟你说的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儿子说:“我没错,奶奶不陪就算了,还老拿我跟别人比,哼!不理奶奶了。”说着,委屈的泪水还在眼里打起转来。我边把儿子拥到怀里,边激他说:“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妈妈告诉你,奶奶呢!也是为你好所以才这样说,但她也是有错不应该拿你和别人比,我家睿睿是很优秀听话的孩子,那能说比别人差呢!是不是?即然奶奶老说你作业没完成,不肯带你出去玩,那睿睿下次记得要把作业先完成后,再让奶奶陪你出去,若奶奶还是不肯陪,那你也不能跟奶奶吵,你要想办法说服奶奶,吵说明什么?儿子嘟着个嘴没回应,小家伙还在生气。我接着说,吵说明一个人怕自己理亏,那睿睿把作业都完成了再要求出去玩,那一定不会理亏了是不是?儿子听了点点头。我趁机又说那现在睿睿知道下次要出来玩,为能有理由说服奶奶,那要先把什么事做好?儿子轻声的回道,把作业完成。嗯!睿睿就是好样的,来,让妈妈亲一个,说着在儿子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儿子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许多天,但婆婆的攀比始终在儿子的心里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痕,从儿子的言语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得到,有时儿子做好某件事后,就会问我,“妈妈,你说像这件事某某小朋友会比我做得好吗?”又或者说:“这件事某某小朋友会做吗?”孩子在忧心着,他担心有人做得比他好,你更想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听得让我心酸,才多大个孩子,就承受着这般的压力。

我一直反对拿孩子做攀比,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每个孩子都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人孩子的复制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自己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我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孩子的基石。孩子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给他们方法,来帮他们“成长”的家长,而不是用攀比做鞭挞,攀比只会把自己的孩子越比越没。

育儿观:孩子受点罚无访


孩子受点罚无访昨天下午快下班时,xx同学的妈妈发来了群息信,说她去接放学的四个孩子,今有三个要留堂,xx是其中一个,说是课文背诵不来。我知道后想,这个留堂,留得真有火候。本来周未我就有提醒xx在家背诵下课文,但他贪玩不愿意。现老师就来惩罚了,应该会让他明白点,放假不但要玩,学习也不能放松。

晚上我下班把xx从他同学家接了回来,我心里还惦记着xx留堂的事。而xx却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写作业前吃点水果。说真的若不是xx同学妈妈说了这事,我还真看不出他在学校受过罚。等了半天,也没见xx主动要跟我说的样子。我心里还想,留堂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是正常不过的事,家长也不能想得太多,但我又不想失掉一个可以引导xx的机会。于是我没话找话说:“xx,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学习愉快吗?”xx漫不经心的说:“一般般呀!没什么特别。”哦!我听了故意说:“可妈妈今天就过得不怎么愉快了。”xx听了,身子立马向我*来问道:“妈妈为什么不愉快呢?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我说:“是的,因为我们之前经常一下班就都走人了,现老板就规定,从今天起,都要延迟一个小时才能回家。”xx听了问道:“是因为你们不听话,老板生气了吗?”我说是呀!若以前我们轮流值班时,都自觉点,现也不至于大家天天都要延迟了。xx:“那看来妈妈的工作跟我们学习一样。今天也因为我没提前把课文背熟,被老师留堂了。”小样,终于引蛇出洞了。于是我接着问,那你被留过堂后,是怎么想的?xx:“以后得改,把书本复习好,不能再受罚了。”是吗?那你想好具体要怎样做了吗?xx:“我们校长说了,玩时得先把学习做好,我以后就像校长说的那样做。”说完没得有我说话的机会,就自觉地要求去写作业,并且写作业时速度比往常快了点。看来受了点罚,还有点长进了。

xx近段时间学习上有点放松,做作业时,我几乎放手没陪。但孩子要适应这个状态,还需要一点时间,自觉学习对于xx来说,还意识不强,但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并且我认为孩子的学习不能全依赖家长的旁敲。所以我认为这次的留堂对xx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反会让xx明白,学习上虽然妈妈不怎么严管了,但若自己放松,学校那关过不了。

你教育孩子的“三观”正确吗


你教育孩子的“三观”正确吗

家人总是对孩子很严格,孩子稍微犯错就开始责骂,逼着孩子纠正错误,导致孩子都不敢说话了,也总是畏首畏尾的。家长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如何做到恩威并重?

对于孩子,用恩威并重是不正确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过度的严格的要求孩子,过度追求完美,要求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定要孩子根据自己设计的路线,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去做,孩子其实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其实有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孩子想什么,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套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去做。很多家长并没有问过孩子喜欢与否,并不知道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但是作为家长更应该的是放下自己的身段,做孩子的朋友,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如果过度的强硬的要求孩子,就会让孩子变得缩手缩尾,什么时候都不愿意去做。又或者孩子会觉得反正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人去聆听,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干脆就放任自流,自暴自弃。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去努力,都是不行的,都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家长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下,他的自信就会逐渐的抹掉,难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当孩子缺乏了自信,那孩子的前途是堪忧的。

孩子在棍棒下真的能成才吗?

我们对教育有一个大的误解,就认为孩子天生没有进取心的。所以才会赶孩子,所有的动物其实都是有进取心的。例如:猫抓老鼠都是放在一边,老鼠会逃跑,猫又跑出来抓住老鼠。当猫玩的差不多了,才吃老鼠。这就是玩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玩。

育儿专家顾骁老师认为,如果学习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痛苦的肯定被淘汰。留下来都是爱学习的。人是高等动物,更应该把学习当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孩子不快乐?因为没兴趣。小孩子刚有行为能力,小孩都是模仿大人在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一个小孩来说就是学习生存能力。人的本能也是学习放手让孩子去自主学习。

到一定程度,小孩就不用大人操心了。自己吃饭,人其实是天生爱学习的,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小孩子喜欢乱爬乱走,都是在捣乱,其实小孩是在学习,不要遏制了小孩学习的权利,不要想小孩老是给自己闯祸,孩子其实都是在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

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孩子?

育儿专家王东华老师认为,尊重孩子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仅仅是尊重孩子千百万种方法中的一种。尊重孩子最核心的一个思想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一个人,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和我们大人一样平等的,从心里尊重他。

其实以我们跟孩子的接触和交往,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他都是讲道理的。中国的父母亲有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哄孩子。哄其实就等同于骗。当你骗了孩子三次或者更多,孩子就不会相信你了。所以对于孩子,我们一定要比对待一般的人要诚实。只有这样做到了,才是尊重孩子。

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


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家里有了孩子后,就变得非常热闹了,看到孩子的笑脸,你可能很多时候都觉得非常的幸福和开心,可是当你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心情呢?特别是孩子哭个不停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非常的烦躁呢?会不会禁止孩子哭闹呢?

面对孩子的哭泣声,我经常都听到大人的呵斥声:你给我闭嘴,别哭了行不行?再哭我就揍你........等等,其实我家也不列外,我家xx爸非常听不得孩子的哭声,每次孩子一哭了就立刻去哄,想方设法的去让孩子不哭,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会大声的呵斥,我跟xx爸说:她要哭你就让她哭会得了,你总是这样,不让孩子哭,大的小的都一样,这样会养成孩子什么东西要不到的时候就以哭来要挟的,再说了,孩子哭一下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干嘛每次孩子一哭你就这样啊。xx爸说,哭能有什么好啊,再说了,听的心烦的很。家里有人干嘛总让孩子哭啊,孩子就是要让她快快乐乐的才好。

听见他的说法,我真是无语,我告诉他,孩子哭泣不但可以增加肺活量,还可以把她觉得委屈的事情发泄出去,如果今天你不让她哭,想办法给她把事情解决了,她下次遇见事情了也哭,可是哭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你解决不了,你禁止她哭,她现在害怕了,她会更加的委屈,然后把事情憋在心里,等到哪一天突然爆发了,看你怎么收拾。再说了,难道她能哭一天啊。她哭够了自然就不哭了。

xx爸跟我的育儿观念不一样,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他可能小时候因为无人照看,无人关心,所以他的性格比较偏激,总是一味的对孩子好,总觉得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满足孩子就可了,孩子哭泣是因为大人没有照看好。为了这些事情,没少跟他吵架,不过既然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只能改变自己了。所以也造成了我家现在的状况,慧慧有什么委屈了总是不愿意说出来。自己就闷闷的。实在觉得委屈了也只是呜呜的哭声,并不像别的小孩那样的放声大哭。除非xx爸不在家。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孩子没完没了的哭泣的话,孩子要哭就让他哭吧,哭了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孩子的童年里不光只有欢笑,也同样有烦恼,有哭泣。你家会禁止孩子的哭泣吗??

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金钱观


定居荷兰的生物学博士魏蔻蔻从身边的案例入手,讲述了荷兰父母在引导孩子金钱观上的一些作法。

以“小国大业”而闻名的荷兰,其举国文化就是“通商和赚钱”,荷兰人绝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赚钱之道。那么,在荷兰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下,荷兰的孩子的金钱观念是怎样的呢?

“再给你42欧元?对不起,我做不到。”

中国有不少父母,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决不让孩子吃苦,甚至孩子闯祸了,也不惜用金钱和自己的关系网,以确保孩子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可在荷兰,父母都不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受挫折,也少有父母会用钱来帮孩子摆平问题。

我一个荷兰朋友18岁的女儿读大学一年级,荷兰大学的教科书不强制购买,学生可以选择向图书馆借阅。这女孩为了复习方便,还是花了42欧元买了这本书,可在考试前一周她把书弄丢了,于是她决定向图书馆借书应付考试。

她预约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前去图书馆拿书。考试季节需要借书的人很多,图书馆规定如果谁没有在约定时间取书,那么书会马上顺延给后一个预订者。而她偏偏在取书的前一晚参加一个派对疯到凌晨,第二天睡过头,误了取书的时间,赶去图书馆时,馆存的书已经全部被别人借阅了。

于是她回家后,向爸爸再要42欧元,否则她没书考试肯定过不了。她爸爸在听完事情经过之后,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顺便说一下,她爸爸可是个亿万级别的富豪,42欧元对于他来说完全不是事儿。他拒绝他女儿的理由是:“你把自己的书弄丢了,已经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该去借书的时间你又错过了,再一次不负责任,不遵守承诺。发生了两次这样的行为,你应该接受教训,承担后果。你还想指望别人帮你清理现场?”

当时我在边上为孩子说话:“可孩子没书考试就过不了,她已经知道错了,就给她买书吧。”结果他对我也对着他女儿大声表明态度:“她这次最坏的结果的只是过不了一次考试,可是她如果没有承担这个后果并且消化它,她以后就会过不了很多人生的关口。看起来只是一本42欧元的书,可是背后是比42欧元的书严重得多的责任感和规划性问题。她今天这样,觉得家人有能力为她承担这‘42欧元’,如果我们帮她,她今后可能因为缺乏责任感自律性,要承担‘4.2亿欧元’的问题时,谁来管她?”

结果当然是没有给孩子买书。孩子当晚哭了一场,但很快就振作起来。我想和少年商学院微信朋友们说的是,这姑娘很快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和另外一个有书的同学谈好,一起复习功课,当同学不用书而复习其他材料时,每天借给她看两小时的书。每天两小时的阅读,无法让她考到一个好成绩,但是她至少考试及格了。我想她应该一辈子都会记得这次经历。

孩子出生后就给办银行卡

和中国人一样,荷兰人喜欢存钱理财。荷兰父母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们共同储蓄理财,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办张银行卡和一些长期理财的基金计划,一般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教他们使用网络银行,和他们共同探讨理财的计划了。因此在荷兰的家家户户里,不难见到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梳理账目、讲解商议计划、探讨方案的情景。

当然在这个阶段,孩子关心最多的是他们的零用钱该如何处理,是全部存起来,还是分成几部分做不同用途?那么父母会和他们一起分析利弊。有时,父母也会带孩子一起去银行咨询理财计划。

荷兰的银行,有很多约见客户的小会议室,里面都放着很多让孩子一目了然的理财玩具和工具,比如很萌的分类存钱罐、卡通图解的理财玩具等,孩子可以像下棋一样做一些排列组合,然后得到理财得失的答案。

等孩子到十二到十四岁,这张卡基本上就能交给孩子了。因为荷兰的银行卡都是一卡两用,活期帐户和储蓄理财账户捆绑在一起,孩子可以自由使用活期账户提款或刷卡,可是储蓄理财账户的钱是无法擅自动用的,这样既保护了理财的延续性,又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一些钱。

总之,就是和孩子的钱有关的事情,他们很早就参与规划,而有了这些锻炼,孩子总会从似懂非懂逐渐形成一些金钱观念并学会对金钱的管理,另外父母通过几年和孩子的交流,对自己孩子的金钱处理和分配方式也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我想值得一提的是在荷兰家庭的交流里,家长不时把“慈善”理念灌输给孩子。孩子们都很有同情心,在他们账户的每月花费里,总有一部分是他们自愿定期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的,比如每月1欧元捐给非洲教育机构,让女孩子也可以读书;或50欧分捐给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驴不负重劳动等等。孩子们也会整理自己的玩具衣物捐献给宗教组织,用来帮助穷困的孩子。

让孩子自己做活动预算表

荷兰孩子对钱的态度是“务实和精细”的。我主要是指荷兰小孩并没有把从家人处取得经济支持当成理所应当。

比如,从小学开始,荷兰孩子的校庆活动都是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协助下自己组织,一般模式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活动的经费预算都是孩子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自己制定。

老师一般会指定3个小组来做预算,一个小组2-3个孩子,然后PK性价比最高的预算计划来执行。为了被选上,孩子会严格根据活动流程制定一个最划算的详尽计划。活动如果需要请人编排舞蹈,搬运东西,孩子一般会找亲友帮忙,但他们不会把家人给的钱当成“零成本”。对亲友投入的时间,车马费都会算成基本的成本投入。

有一回,因为我任职的营养公司有很多展会留下了不少饮料,我就赞助了老公侄儿校庆活动的所有饮品。后来我看到孩子在预算上清楚注明“所有饮品为xxx赞助,市值xxx欧元,请明年作预算的同学把这笔费用考虑在内。”

这种做法很理智,很现实,可想而知从小孩子们做预算的态度就是专业和明晰的。如果把亲人的投入完全当成无偿的,在经费预算上就会有偏颇,这种习惯和思维在成年后的职场上非常不利于实际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先自问拥有这件东西的三个理由

荷兰父母并不把金钱和物质占有进行直接关联。如果孩子看到一个很贵的东西想买,有些中国父母会很生硬地拒绝:“那么贵,没钱买。”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有一个弊端就是孩子很小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完全是钱的原因,这样的心态对以后的生活态度很不利。

而荷兰父母更多地是和孩子探讨对这件东西(如玩具,衣服)拥有的原因和必要性。他们会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啊?”“你给我三个想拥有它的理由。”

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分析交流中,孩子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事物,对购买它的必要性也会有更明确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和逻辑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和审视,分析和考量,对日后孩子做任何决定都有帮助。

一些童言无忌的孩子会看着广告说:“我以后要送我女朋友钻石戒指!”,国内的一些父母会马上说:“你要送女朋友钻石戒指,那你就要有钱,想挣钱你就要好好读书。”如此一来,还没有分析该愿望的实质和必要性,父母就把愿望,和钱与学习成绩简单的挂钩了,这样虽然没有全错,但逻辑不完全成立,会给孩子误导和压力。

荷兰的父母一般会这样说:“为什么是钻石呢?她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钻石呀。送女朋友东西最重要的是送她喜欢的,你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了解她,发现她喜欢什么再送。”

以谈判契约的方式来获取、分配和管理金钱是荷兰人的强项,也影响着荷兰人所有的日常生活模式、思维习惯和对孩子的教育。荷兰人看重钱,但不滥用钱,不夸大钱的力量,对金钱的态度是平和的,那么孩子对钱的态度自然就能是理性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生活面面观》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听话的孩子”面面观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听话是评价孩子懂事与不懂事的基本标准。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
  • 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 性教育先进国家面面观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2021-04-27 阅读全文
  • 生活中三观超正的心情句子 人性虽然难以揣摩,但他/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却为我们提供了评价的窗口,三观正,是我们和一个人交往的底线,你知道那些三观超正的文案?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生活中三观超正的心情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03-31 阅读全文
  • 孩子是非观的建立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人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随着一个人慢慢的成长,他的是非观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我认为童年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是非观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因...
    2021-09-14 阅读全文
  • 育儿面面谈--资深妈 妈谈成长 育儿面面谈资深妈妈谈成长貌似最近身边很多准妈妈要临盆了,都在求教喂奶的事情。还有不少准妈妈都在担心如何教宝宝喝奶。作为过来人,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经验吧。 首先要说的是,虽然宝宝很小什么都不懂,...
    2020-12-04 阅读全文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听话是评价孩子懂事与不懂事的基本标准。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

2020-11-23 阅读全文

日本:性知识从小学一直教到高中 日本文部科学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和性器官的图。小学里1年中有1-2个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2021-04-27 阅读全文

人性虽然难以揣摩,但他/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却为我们提供了评价的窗口,三观正,是我们和一个人交往的底线,你知道那些三观超正的文案?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生活中三观超正的心情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03-31 阅读全文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人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随着一个人慢慢的成长,他的是非观也慢慢的建立起来了。我认为童年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是非观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因...

2021-09-14 阅读全文

育儿面面谈资深妈妈谈成长貌似最近身边很多准妈妈要临盆了,都在求教喂奶的事情。还有不少准妈妈都在担心如何教宝宝喝奶。作为过来人,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经验吧。 首先要说的是,虽然宝宝很小什么都不懂,...

2020-12-0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