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交朋友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会你的宝宝如何交朋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宝宝的模仿能力非常强,6岁前他的是非观念还很弱,不懂得分辨对错和好坏,因此如果宝宝结交了品质上有问题的小伙伴时,也很容易跟着学“坏”。比如不经过同意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回家、到别人家做客乱翻乱吃、说谎骗父母买玩具。在宝宝看来,他们不过是在满足自己需要,没有意识到这是种错误的做法。尤其他看到别的宝宝也这么做的时候,就更加没有罪恶感了。如果家长不加注意,长此以往,就应了那句老话: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但是,宝宝需要和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起在游戏中成长的,我们不能把他圈在狭窄的空间,让他闭门不出。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明智之举。wWw.yjS21.COM

如果宝宝还没有沾染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就为宝宝选择固定的两三个好朋友。不管是邻居还是宝宝幼儿园的同班同学,总有几个宝宝是比较乖巧或者遵守纪律的。在父母接送宝宝时,可以在宝宝放学留园玩耍的时候多和其他父母交谈,认识一些真诚、质朴的父母,让宝宝和他们的宝宝玩在一起。宝宝的好朋友可以来自任何家庭,但是最好不是横行霸道的、仔细观察后也没有喜欢说脏话、谎话或者带着孩子们去做危险活动等等即可。宝宝的小朋友可以有点任性有点娇弱,这样可以让宝宝锻炼他保护他人和迁就他人的宽容之心。

在其他的活动场合,让宝宝自己决定和谁玩,家长在一边观察即可,要给予宝宝自己结交朋友的权力。当这些临时的玩伴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结束玩耍后向宝宝指出,并且和宝宝共同讨论错对,让宝宝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念。

在和宝宝一起阅读和看动画片的时候,当看到和好朋友或者坏朋友有关的情节时,要强调“这样的朋友真好”,“这样的朋友真危险,要离他远一点”,进一步让宝宝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宝宝人生路很长,家长无法限制他交朋友的范围,教会他如何选择朋友,才是保护他的长远之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我们现代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课程,让孩子学会感激给予生命并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教师;感激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基本品德。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掌上明珠。吃不了一点点苦,受不了一点点委屈。每次遇到家长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谁都不怕。”我发现很多的家庭都是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管,父母亲管得甚少,更谈不上沟通了。而爷爷奶奶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以自我为中心,好吃的是自己的,好玩的是自己的,顺着他们便是好,不顺着他们的便是不疼爱了。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别人的辛苦,想不到别人。

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和孩子沟通,打骂孩子是最愚蠢的办法。既然孩子不能发现你们对他的爱,那么就从身边的细小事情挖掘,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的爱。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幸福!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将有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如何教会孩子感恩呢?

首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要心存感激,对人体恤,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他人,使他小小的心灵中存有一份真与善,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富足和美好。

其次,从身边小事培养感恩之心。对于同学之间的帮助,要教孩子诚心地说:“谢谢”。通过生活小事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有温暖,要温柔相待;如果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激;要懂得亲人的爱,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从而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给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当孩子为我们做事,我们也要真心地表示感谢,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更加珍惜眼前这美好、幸福、温馨的生活,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甜蜜和喜悦,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笑口常开的人,也必将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和不凡作为的人!

家长必知:不同气质的孩子如何交朋友


孩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他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建立安全稳定的信任关系,对孩子一生的人际互动都有长远的影响。幼儿的气质会影响身边大人对待他的态度,人们总是会花较多时间和注意力在比较友善的孩子身上,所以,个性随和、爱笑的孩子,比较常有人抱、有人逗他玩。

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这么甜美。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敏感、焦虑、爱哭闹,或是酷酷的、有个性、脾气暴躁、爱唱反调,或是太害羞、不善与人互动。面对这样的孩子,往往让父母感到精疲力竭,失去耐性,或是容易被激怒,很难有好脸色,甚至造成过度处罚。

因此,天生气质较难相处的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容易让父母伤脑筋。如果父母不够有自觉,就比较难和这样的孩子建立正向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响应,更加深孩子对人的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父母必须自我觉察,了解孩子做出令人不舒服的反应,是他天生气质使然,并非故意使坏。有了这些觉察和了解,才能让自己维持稳定的情绪,建立正向的亲子依附关系。

活动量大的孩子

这种孩子很容易进入一种人来疯的状态,所以适合小团体的活动。最好多安排几位安静稳定的孩子一起玩,可以藉由团体的安定力,让好动的孩子可以稳定自己。孩子太疯狂时,要适度的提醒他休息。

活动量大的孩子用身体说话,看到喜欢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过去抱住他。有时候因为动作较大,游戏的方式也比较粗鲁。孩子因为无聊又闲不下来,会一直逗弄别人,像是搔痒、拉别人的头发、捏别人的脸。自己以为这是一个好玩的方式,却让同伴很不舒服。孩子常常不知道人际的界限在哪里,会很突兀的介入一个团体,或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而不自知。

父母最好能观察孩子和同伴相处的方式,然后和他讨论,告诉他哪些行为已经侵犯了别人,让别人不舒服,别人的哪些反应和表情已经透露不高兴的讯息。最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别人也能接受的互动方式。

情绪反应强的孩子

常会因为小事情反应强烈,容易成为同学逗弄的对象,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和平静自己的方法。首先,要教孩子辨识出那些容易引发他情绪失控的对象,尽量减少和他们在一起互动的时间。接着,孩子可以在觉察到情绪爆炸的警讯时立刻离开被激怒的现场,在心里从一数到二十,帮助自己平静;或是学习把激怒他的同伴想象成一只好笑的恐龙,就不会受别人影响而生气。

害羞退缩的孩子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如果要他同时面对很多个小朋友,他会不知所措。所以,他最好先从和一个小朋友的互动开始,等熟悉自在之后,再慢慢增加新的朋友。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人际模式也不同。有的人外向开朗,喜欢交很多朋友;有的人内向安静,喜欢和少数的朋友维持深入稳定的关系。这两种方式都很好,重要的是心里是不是感到满足。

坚持度高的孩子

在和同伴相处时容易坚持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这类孩子在团体中喜欢当老大,希望别人都听他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会想和他一起玩了。坚持度高的孩子一定得学会“协商”的技巧,提出自己看法,也听听别人的意见,尽量想出能够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例如先采用方案一,再采用方案二,或是用定时器来轮流。

中班教育知识:帮助宝宝交朋友的5条建议


中班教育知识:帮助宝宝交朋友的5条建议

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怎么办?有了孩子,年轻爸妈会不会丢失了自己的社交圈?近日,在沪上金融行业工作的胡海敏在朋友里发起了一个“亲子互助同乐会”,每周都会定期聚会“拼养”孩子。在朋友圈里,胡海敏被称为“小呼妈妈”,她说,参与同乐会的爸爸妈妈都是80后父母。“在分享中,不仅孩子可以找到玩伴,父母也能保持自己的社交圈。”据了解,“亲子互助同乐会”已经组织过了博物馆奇妙夜、地球村主题日、家庭电影节等亲子阅读和亲子烹饪时间。

现在,“拼养”孩子的育儿模式越来越受到现在家长的欢迎。晔子妈妈是同乐会成员之一,也是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提醒说,拼养孩子也有注意事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即使是在拼养过程中,也需要家长注意力和持续陪护。”

■让孩子自由发展“社交圈”

“和小哥哥一起玩吧!”“过来一起做游戏。”拼养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常这样招呼自己的宝宝。其实,同龄孩子聚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小社会。“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家长不需要特意指引,孩子会自行发展自己的‘社交圈’。”

■孩子纠纷家长少掺和

孩子们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然后就是“告状”。争夺玩具时,孩子会向大人告状:“他打我。”晔子妈妈说,这个时候,成年人最好不要插手,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引导小朋友学会分享

同时,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在“孩子社会”里与他人分享。“父母不要急吼吼地把好的玩具和好吃的食物堆到自家孩子面前,而是等待孩子们自行分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在小纷争和讨论中找出分享的方法。”

■为宝宝扫清危险隐患

“上幼儿园的孩子还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父母陪护时需要格外小心。”晔子妈妈说,家长需要及时扫清安全隐患,比如,电器、插座等。

■家长不要总打断孩子

晔子妈妈也建议,成年人的陪护也不要过度,别因为“太啰嗦”而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她发现,孩子在玩玩具或参与某项游戏时,陪护的大人们总不肯闲着。“父母一会儿问‘要喝奶吗’,一会儿又问‘要不要上厕所’。其实,孩子注意力就在这种不停的打断中分散了。”

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看点 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突然哭闹,大发脾气,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时却找不到问题所在和沟通方式,只能强令禁止,甚至“威逼利诱”。同样身为家长,74届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认为,孩子的情绪实际上就是他表达沟通的一种途径。父母应帮助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理由,学会应对情绪背后的问题,这才是解决情绪爆发问题的关键。

带孩子的过程中,可能最容易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孩子的情绪爆发。孩子动不动为一点小事大哭起来,要么悲痛不已,要么尖叫愤怒与父母发脾气。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也往往是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太着急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之前,先要理解问题。为什么孩子这么容易情绪爆发?孩子的强烈情绪意味着什么?

孩子的情绪其实是一座桥,让我们能抵达他/她心底的那片大陆。

情绪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相当大一部分沟通是无法用语言体现的,尤其是孩子,语言表达远远不能反映他们的内心思想,因此情绪是他们的沟通方式。

实际上,对人类和动物物种的研究显示,情绪情感和表情所传达出的信号往往是准确和共通的,比语言沟通的交流效果更好。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不带情绪、理智交流,但实际上,孩子的情绪本身,就是他们的交流方式。孩子的情绪不是坏毛病,而是他们特有的沟通方式。想要抛开情绪谈“理智的做法”,很多时候就像抛弃胳膊,用意念拿杯子。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的情绪缓和(不发脾气),更应该的办法不是制止表层(不许发脾气),而是找到深层原因(为什么发脾气),并引导孩子学会解决深层问题,这样下次才不会重复爆发(不需要发脾气)。

父母的情绪从何而来

带小孩是非常容易让父母情绪大爆发的,有的时候突然很悲伤、有时候会很烦躁、焦虑,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与其纠结于怎么样能够保持菩萨般的温柔耐心,不如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情绪是由何而来。

我们情绪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过去形成的经验模式。过去不能当作“不存在”,它们以非常强大的方式存在着。学习育儿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就是只看应该怎样,不管历史和现状。这是很多道理无法实施的重要理由。

对于那些经常性的与孩子的冲突,可以观察一下我们情绪的来源。很多时候,源于基础信念,又源于幼年经历。带小孩子的情景会勾起很多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记忆,我们再经历这些情境时会一下子勾起当时的情绪。

比如,有的父母,孩子有一点没守秩序就很焦躁。潜意识的基础认知是:失控很危险。而更早的来源是父母自己的童年:稍不规矩就被严厉责罚。由于自己儿时的自由洒脱没有被温柔以对,于是负面看待自由洒脱,不能温柔以对。

我们尽量每次在寻找对策之前先要问自己:让我情绪有巨大反应的到底是哪一点?这代表了我什么样的基础认知?这样的认知是合理的吗?孩子不愿意循规蹈矩真的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吗?

也许,什么糟糕的结果都没有,只是我们的恐惧来源于童年被责备的经历。

这是育儿中最重要的一步——育己。通过观察自己和孩子的互动反应,观察自己的情绪,能够让我们自己达到更好的自我认知。

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塑造记忆。科学家认为:回忆是一种主动构建。记忆是一个过程,它每次被重新回忆的时候都会被重新建构。

无论过去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可以积极重建过往经历,相信过去的一切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成熟稳定、为自己负责的自我。从记忆中走出来,对孩子也会少一点焦虑。

孩子的情绪,是他拼尽全力

捍卫自己的小小意愿

对于人脑而言,情绪是一种信号,就像电脑的警示,提醒我们去注意有什么地方有问题。许多冲突并不是谁的错,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孩子的情绪语言。

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他不懂得对事情进行全盘的综合考虑,也不知道要将事情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他不会深思熟虑,一旦有了情绪反应,就会立即受情绪控制而无法逃脱。哭泣、喊叫、颤抖都是他表达痛苦、缓解压力和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

孩子的头脑是全新的,他们缺少成人成熟的套路和逻辑,但是他们在头脑中会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成为一个大的图像。

天性使然,孩子倾向于赋予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一定的意义。这个意义他们自己未必说得出,也不是按照全世界的标准去衡量,而是在他们内心的小世界很重要。他们把每一件事当作自我的验证,把每一样失去当作失去全世界。如果满心期待的结果不能实现,对他们而言,是丢失了一个人生。他在随时随地探知自我和世界,探知自我的范围、世界的冷暖。

所以,孩子会为一点点小事痛哭,对他而言,那是整个世界的崩溃。他并不完全了解事物的因果,会用魔力的方式填补逻辑的缺失。他可能担心父母永远不再回来了,可能担心失去小东西会影响未来。

孩子也会为了争取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主权而大发脾气。发脾气固然是一件令大人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是考虑到孩子的心情,考虑到他是如何拼尽全力捍卫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意愿,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绪爆发也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孩子有他理解、解释世界的权利,也有尝试自己主导事情的权利。

虽然结果不一定好,逻辑不一定对,但这种尝试的过程还是很重要。孩子不可能生来就理解所有事,只有自我主导试错才能学会理解。重要的是,他尝试感知这个世界。这种尝试没有被嘲笑和批评压制。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对这个世界幼稚的想象,允许他肆意汪洋的情绪爆发,那只是不成熟,并不是故意耍赖。

也许有一天他学会现实的平庸,喜怒波澜不惊,事情见怪不怪,他会失去那些改变世界的渴望,也失去情绪力。

只有到那一天,才感到童年可贵。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孩子仍是孩子,一言不合就扑街,说明他们纯真,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情感和期待。

如何对待孩子的情绪

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是对行为妥协,对情绪大加管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情绪包容,对行为加以一部分约束。

情绪本无错,只是需要行为的转化。我们可以把愤怒变为动力,可以把嫉妒变为自我提升。对孩子也一样,需要一种升华。

父母最需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预设答案和轻易评价,任何品头论足都会把倾诉堵回去。

这样的沟通不容易,但是通过这样的沟通,孩子会从中学会表达,形成自我观察和自我概念。孩子用语言描述发现自我的形状,我们也通过他的表达看清孩子的心。语言是有魔力的,它让人学会思考。一旦对话开始了,双方调动思维,情绪的冲动也就容易被理智取代。能够启动对话,是智慧处理的开端。

而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诚实。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用语言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切莫为了让孩子听从指令,而迫使他说各种违心的话。一旦孩子发现言语上的欺骗能获得父母的认可,他就不再把对话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当作遮掩问题的方式。而这样固然能让一件事的争端看上去平息,但却给后面的整个人生埋下了问题的伏笔。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核心主张:

孩子争取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是合理的,孩子感受到痛苦悲伤也是合理的。不需要对孩子的情绪爆发太过紧张,应允许孩子争取自主、表达感受。

孩子的情绪爆发是他们沟通交流的方式,父母帮助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理由,学会应对情绪背后的问题,才是解决情绪爆发问题的关键。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聆听,只有沟通与协商,才能让孩子最终学会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自我理解是自我疏导情绪的最基础步骤。

如何教会宝宝与人分享,做一个大方的孩子


我的宝宝1岁2个月,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玩,他根本不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即使小朋友拿了他平常根本就不玩的玩具,他都要马上抢过来。平时我经常带他到外边玩,他不是那种不合群的孩子。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

专家回答:

这是一个社会行为问题。宝宝不愿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这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儿童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给”,宝宝出现这种意识,比较早一些。

家长看见孩子有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会把玩具枪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宝宝在这边,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长带领玩。

2、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种体验要长时间培养。

3、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4、一旦发现孩子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应该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妈妈舍不得拿出玩具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坏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很敏感,您的态度会给他暗示。

5、另外也可以采用目标转移法,让宝宝玩一些别的玩具,不和小朋友抢。

育儿心得: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育儿心得: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一、感恩教育教什么

先谈谈,感恩教育教什么。我认为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孝悌,平等,博爱。

1、感恩教育的第一点,孝悌。

我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到孝,孝顺的孝。孔子就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孝悌是仁道的根本。“入则孝,出则弟”,孝就是孝顺父母,弟(“悌”)就是尊敬兄长,简而言之,每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爱戴家人。

那么我们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做到孝?谁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谁都是,孩子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家里的每一人都是她学习的对象。谁是孩子最亲最近的榜样?父母,尤其是妈妈。

你要教育孩子懂得孝顺,长大之后赡养父母,首先就是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孝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别以为小屁孩不懂事,孩子敏感聪颖,最善于观察和思考。说一则关于我朋友的故事,我朋友说自己从小敬重爷爷,而爷爷其实是一个只读过一两年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爷爷不曾饱读诗书,却懂得恪守孝道,非常非常孝顺。小时候家里穷苦,大家吃番薯,老母亲吃的是白米饭;大家吃的是咸菜,为老母亲准备一盘咸鱼。爷对他年迈的老母亲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家里的人都习惯了,觉得对待老人就应该是如此,自己将来也应该这样对待老人。有一天,年纪幼小的朋友随同妈妈去外公外婆家做客,外公的老母亲也还健在,是一个非常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老太太询问外公一点什么事,外公瞪着眼睛用很不耐烦的语气回答,朋友见此一幕,内心极为震撼!面对自己年迈的慈爱的老母,怎么可以是这种态度和语气!!外公在她心目中高大威猛的形象从此一去不复返。朋友那时年龄还很小,但这件事从此扎根于心。

孔子的学生子夏曾经问老师何为孝,孔子回答“色难。”颜色的“色”,困难的“难”,色难,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脸色最难也最重要,帮老人做事,给他们吃喝,难道就是孝了吗?保持和颜悦色才是最重要的。

前天在办公室聊天,大家也说起孝顺父母这个话题。一位同事说,自己老家的一对邻居,一对年老的夫妇,夫妻俩都老了病了,儿子儿媳在县城工作,儿媳妇呢竟然是几年来都没有到乡下看一眼年迈患病的公公婆婆,儿子也只是偶尔来看一下。大家听了,唏嘘不已,为之感到心寒。将来的某一天你们也会老了,你希望将来你的孩子如何对待你们?也许不幸,你的孩子也会这般对待你们,不管不顾,任凭你们孤独的老去。街坊领居看着,也许会感慨,老天开眼了他们遭报应了。其实细想,任何事情都是前有因才后有果,也许正是你们不忠不孝的坏行为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孝道需要传承,没有付出何来回报?

我和婆婆现在没有住在一起,但儿子还小的时候,婆婆过来照看了孩子几年,我经常会跟儿子一起回忆小时候奶奶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有些事孩子可能还记得,有些事孩子可能没什么印象,通过回忆,重温那些温暖的画面,让孩子感受长辈对他的的疼爱,铭记恩德,不忘回报。我儿子现在读高中,平时都住校,偶尔周末回家,我都叫孩子尽量去看看奶奶,我说你奶奶会想念你的,去看看奶奶是你的责任和义务。我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婆婆的不是,一个善良的淳朴的农村老人家也确实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就算我们对长辈有什么不满,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多多念叨长辈的好,多多表现对长辈的敬爱,孩子也会更加敬爱我们。孩子爱妈妈,不仅仅因为妈妈对他好,更因为妈妈爱着他所爱的所有亲人!

孝便是一种回报,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如果你对至亲至爱的父母都不懂得回报,你面对大众又怎么会有最真最切的感恩之心;你连家人都不爱,何以爱天下苍生!所以感恩教育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到孝悌。

2、感恩教育的第二点,平等,每个人生而平等。

以前专制的家长居多,父母就像君王,父母说一孩子不敢说二,家庭过分的专制致使孩子唯唯诺诺,拘束胆怯,没有主见。现在呢,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里万千宠爱集于孩子一身,结果出现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变成孩子说一父母不敢说二,这样当然更不行,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认为获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根本不懂感恩。

所以必须引导我们的孩子建立平等的思想,在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父母不是君王,孩子不是小皇帝,彼此和谐相爱;在社会上,每一人都是平等的,工作没有尊卑之别,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彼此平等友爱。

我至今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我妈妈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苹果,她很仔细地把苹果切成均匀的四片,分给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妹妹看看自己的这片,轻声地嘀咕了一句:“我的这块好像小一点。”我妈妈就问:“你是嫌弃太小?”我妹妹点点头,她以为妈妈会为她换大一点的或者还有其它补偿方法。结果我妈妈是一把把妹妹手里的苹果拿过去没收了,然后非常严肃认真地跟妹妹分析事理:“好好想一想,今天为什么没收了你的苹果?爸爸妈妈自己舍不得吃,全分给了你们,切成四片,难免稍稍有大有小。你没有感谢父母没有谦让,反而与姐姐弟弟们如此斤斤计较。所以,今天你不能吃到苹果,好好反思自己有没有做错,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做。“当时教训的是妹妹,聆听的其实是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我们都因此受到了教育。这件事我们至今印象很深,父母以实际行动教训我们,家人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不能斤斤计较不能自私。我们现在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我把故事多次转述给我的孩子听,也是一种教育。

我觉得我儿子成长过程,最大的好处是一直有伙伴陪伴一起生活,我弟弟的两个儿子,我老公妹妹的女儿,都是年纪相仿的,有一段时间,他们都住在我家,我是生了一个,养了一群,我是妈妈,姑妈,还是舅妈。我儿子在他们没来之前是拒绝的,他怕他们分享了我对他的爱。我跟儿子说妈妈心里是最爱你的,妈妈的爱有很多很多,是分不完的,再者,他们来了,你有伴一起玩一起学习了,你肯定会喜欢的,但他们的父母不在这里,更希望得到大人的关爱,所以我不能对你特别好,你是他们之中平等的一员。

所以,从一开始,儿子有的其它孩子也有,其它孩子不允许的儿子也不允许,家规适用于所有孩子,大家平等友爱。渐渐地,彼此之间非常友好和谐,我发现在很多时候养一群孩子比养一个更加省事。

来我家的保姆阿姨一呆就是四五年,不是我有更高的工资,而是我家的氛围使她轻松愉悦。我跟孩子们说阿姨就是家庭一员的,平时对待阿姨要文明礼貌,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依赖阿姨。后来孩子们读高中住校了,也就不再需要阿姨,阿姨也去别人家做事了。去年冬天的一天,阿姨打电话很高兴地跟我说今天在街上碰见我儿子了,说我儿子很热情地跟她拥抱。我想象着那一幕:人来人往的街头,一米八的小伙子,脸带笑意,展开他大大的双臂,拥抱照顾他多年的阿姨。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所以我认为平等思想很重要,平等了,孩子们才会感谢每一个给予他帮助的人,才会感谢生活赐予他的每一个幸福时刻,才会懂得回报。英国理查德,曾经说过“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3、感恩教育的第三点,博爱,用宽广的心胸去容纳这个大千世界。

孟子曾教导我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仅仅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推己及人,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护人家的儿女。

如何引导孩子做到博爱?

爱老师,与孩子多多念叨老师教育孩子的辛勤和劳苦,任何时候不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不是。爱亲朋爱好友,与孩子每天分享结交朋友的快乐和幸福,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与邻家孩子交往,懂得付出,不贪求回报。爱生灵万物,告诉孩子每一种动物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呵护,不要轻易伤害任何一种小生命。

我们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你若对人对事怨声载道,孩子便学着与万事万物横眉冷对;走在大街上,你若随地吐痰丢垃圾,孩子便学着无视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你若乱闯红灯,孩子便学着无视交通规则;你若讲话粗俗鲁莽,脏话连篇,你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到文明礼貌!你乱摘花朵乱踩草坪,你的孩子又怎么能做到爱护一枝一叶。你今天捡起别人丢落的垃圾,你孩子明天就不好意思乱扔纸屑;你今天对着太阳微笑,你孩子明天就对着春风歌唱,身教胜于言传,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是孩子最鲜活的教材。

孝悌,平等,博爱三种思想具备,感恩之心便水到渠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思想教育需从基础做起。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

再简单谈一谈,感恩教育的意义。也许有人说,这个世界如此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教育我的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将来是不是会吃亏?当然不会,常怀感恩之心,其实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我们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就会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会逐渐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曾经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丰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因此我认为,感恩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当你的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察看这个世界,去爱护这个世界,他便是快乐的天使。心留善念,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精心经营我们的家园,每个妈妈在自己的孩子的心田里播撒善良的种子,并呵护茁壮成长,世界必将成为爱的森林!

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钱财


——读《决定孩子命运的八大关键问题》(五)

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许多年轻人正是因为不会理财,有钱就一直花的两手空空,才让这些人很难事业有成。让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如今的孩子,口袋里揣着几十元或十几元零花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孩子腰包鼓了,问题就出来了。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花钱如流水,把钱花在冷饮、零食上,花在打游戏上。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很多东西对孩子的诱惑太大,慢慢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一旦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或孩子手头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偷偷摸摸的不良行为。如何让孩子正确的支配零花钱呢?

记得小时候,我的口袋里总是空空如也,从来没有零花钱,也没有想过要给家里人要零花钱,我想爸妈可能是不想让我过早的接触钱币吧。书上写的“父母这样管教孩子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如何储蓄、合理使用钱财,以至于在生活上不会安排,理财能力一塌糊涂”。我认为这条观念有点过激,不如说是大部分,因为我认为我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能把自己的钱财安排妥当。

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孩子让他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锻炼理财能力呢?

(一)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

许多家长不让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经济状况,觉得这样容易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花费需求,即使家庭经济不景气时,也要有意隐藏,其实大可不必。家庭收入不好的就要及时告诉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攀比的心理,即使孩子想与别人攀比,做家长的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他:“我们家没有钱”。孩子的经济压力可以改变孩子的消费观,让他明白该如何花钱。

(二)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

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要有一定的数目,对孩子过分的要求要坚决回绝。就像小时候,每次我帮家里买完东西,爸爸总要要回剩余的钱。一方面锻炼我的数学计算能力,另一方面怕我乱花钱。不过后来,爸爸知道我养成了回家就上交零钱的习惯,也就对我管的不紧了。反而问我:有钱花吗?这钱你自己留着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吧!虽然钱不多,怎么说也是在家长信任的情况下,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三)帮助孩子建立零花钱账目

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给孩子一个帐目,让他把花的每一笔钱都记在账上。年幼的孩子不会写字,可以让孩子用简单的图形代替。家长根据孩子花费的合不合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鼓励孩子打工

鼓励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打工,让他们自己处理打工收入。或者鼓励孩子通过打工去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想买一件名牌服装、新潮的自行车等。一方面在打工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赚钱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再花钱方面更加珍惜了。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外出打工,家长一定是不放心的,这样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在家打工,比如说:去爷爷家干了一件什么事,受到大家的表扬,可以转挣角钱等。

宝宝吃手指时 你是如何应对的


很多宝宝在3-4个月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手指放在嘴里吧唧吸个不停,真那么好吃?显然不是。看起来还让人担心会不会是什么毛病,很多家长就粗暴制止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

宝宝为什么吃手指?

宝宝吸吮手指,是正常的生理需求,跟你用安抚奶嘴是一个道理,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太介怀,更不要粗暴的打断他。这个习惯会在宝宝周岁之后渐渐丢掉。

吃手指还有好处不成?

①宝宝心里苦:如果妈妈没有更多的母乳喂养,宝宝得不到吸吮带来的快感,心里就有空虚感,而长在自己身上又能够得到的手指,就是最好的安慰剂。

②宝宝紧张害怕:很多妈妈会发现,宝宝不分白天晚上,刚吃完奶也会莫名其妙啃手指,不必过分紧张。他就是在消除自己内心的焦虑感,尤其是晚上,黑暗是让人恐惧的,没有妈妈在的时候,吃手指就是最好的排遣方式。

该不该制止他?

如果宝宝在半岁以内经常吃,大可不必太上心,这不仅不是坏习惯,恰恰证明了宝宝手、眼、口已经能够很协调的工作了,是智力发育走向更成熟化的表现,妈妈应该高兴才是。如果你粗暴打断,会伤害宝宝的心智!平时注意经常给他修理指甲和洗手就好。

如果宝宝1岁以上这个习惯不仅不丢掉,还变本加厉,甚至有的宝宝3-4岁还一直吃个不停,就要注意了:宝宝很可能长期焦虑,最明显的就是影响他语言功能不正常。应该及时纠正。

再者,宝宝越来越大,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界的细菌,吃手指会引起跑肚拉稀,同时呢,长期的吮吸动作,会让宝宝牙齿发育参差不齐,形成豁牙、龅牙。纠正牙齿事小,被人长期嘲笑伤了自尊就不好了。

如何正确有效的纠正宝宝?

①奖励有度,限制他吸吮:具体就是,跟宝宝协商好,每天吸吮手指的次数不得高于N次(低于平时的一半),如果吃一次就给他用画板画个红圈,达标就奖励好吃的或者玩具。

②玩点其他的,转移注意力:比如趁机培养1岁宝宝阅读绘本的习惯,既有好玩的色彩,还能讲故事,在用手来回翻阅的同时,既学了知识又转移了注意力,一举两得。

③指尖游戏,让手指不闲着:妈妈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关爱,让他知道不需要吃手指来排遣,比如带宝宝一起玩积木,学绘画,甚至做简单的数数(宝宝1岁左右已经有了数学的概念了),时间一久,吃手指他自己就会觉得无聊。

教会宝贝如何对自己情绪的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0-3岁孩子的情绪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够驾驭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听话的孩子。

家园共育《教会你的宝宝如何交朋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交朋友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和蔬菜宝宝交朋友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和蔬菜宝宝交朋友》 一、说设计思路: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乐意吃菜,有...
    2020-06-01 阅读全文
  • 宝宝社会化发展——交朋友 导读:交朋友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生下来到进入幼儿园之前,只能面对一个缺少伙伴的环境。虽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让孩子并不缺少智能、身体成长的条件,但是...
    2021-11-01 阅读全文
  • 宝宝学会交朋友的三个技巧 自己的宝宝有朋友吗?宝宝交朋友的时候该怎么做?家长要细心观察自己宝宝跟其他宝宝的关系,以给予正确的指导。 孩子交朋友发生困难,爸妈不是责备或代替他处理就能解决问题。唯有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才能提...
    2021-12-01 阅读全文
  • 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我们现代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课程,让孩子学会感激给予生命并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教师;感激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父母应...
    2022-01-14 阅读全文
  • 教会孩子如何交往 孩子们之间,是不是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田庆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韩宇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韩宇飞面前问道:“韩宇飞,你抢田庆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韩宇飞胆怯...
    2020-12-31 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和蔬菜宝宝交朋友》 一、说设计思路: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乐意吃菜,有...

2020-06-01 阅读全文

导读:交朋友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生下来到进入幼儿园之前,只能面对一个缺少伙伴的环境。虽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让孩子并不缺少智能、身体成长的条件,但是...

2021-11-01 阅读全文

自己的宝宝有朋友吗?宝宝交朋友的时候该怎么做?家长要细心观察自己宝宝跟其他宝宝的关系,以给予正确的指导。 孩子交朋友发生困难,爸妈不是责备或代替他处理就能解决问题。唯有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才能提...

2021-12-01 阅读全文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我们现代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课程,让孩子学会感激给予生命并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教师;感激给予他们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父母应...

2022-01-14 阅读全文

孩子们之间,是不是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田庆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韩宇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韩宇飞面前问道:“韩宇飞,你抢田庆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韩宇飞胆怯...

2020-12-3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