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参考]范仲淹的故事1000字

发布时间:2023-02-05

范仲淹故事。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推荐你阅读“范仲淹故事”等专题内容。

文档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门学问,我们要培养经常阅读范文的日常习惯。仔细思考范文的写作逻辑得出自己的结论。下面是栏目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范仲淹的故事 篇1

范仲淹看风水:益智故事

范仲淹幼年是家境贫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有一次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实践了年青穷苦时念念利益众生的宿愿。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达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八百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是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行善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所以,世人若要为子孙谋福利的话,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范仲淹的故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ppt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贫寒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范仲淹的故事 篇3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1)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从“累了……”从“划粥割齑……从五年未解衣……

(2)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3)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品读句子: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2.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爱国爱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范仲淹的故事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简介范仲淹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大夫(1)齐读(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范仲淹“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读句子

范仲淹的故事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3、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质疑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交流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范仲淹又了解了多少呢?

二、学习第三部份

1、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有范仲淹实现他的抱负吗?

(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再读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提问范仲淹还有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呢?

(3)品读、感悟:“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三、学习第二部份

过渡:文章举了哪些事例讲范仲淹要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而刻苦学习的?

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一)品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只身苦学”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能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2、指名反馈。

3、出示重点句

范仲淹的故事 篇6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闭门不出贫寒

划粥割齑于心不忍千载难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用”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的故事 篇7

我觉得,全人类都应该向范仲淹学习。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划成四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抹一起使用。范仲淹每天差不多凌晨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

范仲淹虽然家境贫寒,不像我们吃好的,穿好的,正因为他读书十分刻苦,终于有了回报。

“有了苦上苦,才有甜上甜”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这句话。

范仲淹的故事 篇8

窖金苦读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读书时,两只老鼠跳进粥锅吱吱乱叫,他抬头一看,是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将老鼠驱赶出去。两鼠慌忙逃出洞外,钻到荆树两侧。范仲淹追到树下,见一侧鼠洞闪着黄光,一侧鼠洞闪着白光,他很惊奇,取来铁锹挖开一侧鼠洞,下头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土石,却是满满一窖黄金,他随手埋好。又挖开另一侧鼠洞,见是一窖白银,仍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

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我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边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询问了寺庙的情景,热情款待来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庙的事情,临走时修书一封并赠送了两包上好的茶叶,让来人回复慧通大师。庙中和尚听说范仲淹闭口不提修庙一事,心中愤然。

一天,慧通大师展信见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慧通等人对范仲淹不贪财货、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苦读”、“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三年,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范仲淹的故事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范仲淹的故事 篇11

历史故事:为何先儒论宋朝人 以范仲淹为第一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使范仲淹(989年-1052年)万古留名,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更使得他成为后世士大夫政治所追求标榜的楷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繁星璀璨如壁上警世恒言,多少带有了理想主义的情怀;也透露了范仲淹这个千古名臣的耿直、真性情的性格。

范仲淹是苏州人,早年的生活经历是典型的奋斗型代表人物。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根据《宋史》传记记载,他在考取进士的学习中,刻苦攻读,昼夜不歇,冬天疲惫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饮食上顿不接下顿,常常以稀粥裹腹。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进士后,范仲淹的仕途也是多有大起大落,但无论在地方抑或在庙堂朝廷,他都是最锐意进取的那个人,敢于直指时弊,为民请命,多有善政。所得官俸,都用来招待慕名前来的问学之士,而自家弟子寒酸到只有一套像样的衣服可穿,出门时需要轮换。即使后来做到副宰相,他的饮食也是多以素食为主,肉菜最多也就一样,节省下来的俸禄薪水全部捐给家乡族人,购买义庄,扶植族中后人。就是这样的仁人志士,只是因为秉公直言,却多次受到诬陷排挤,两度被排挤出朝。

范仲淹戍边抗御西夏

如果说《岳阳楼记》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的胸襟抱负和政治理念,那么他存世的仅有的几首词,则让我们可以细致入微地把握他的真实经历和感触,更为生动地认识他这个人的豪放胸襟和家国情怀,以及他身处的仁宗朝的国情。

范仲淹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词今只有五首传世。有一首《渔家傲》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同时在慷慨雄放之声中,把国家、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反映其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大概作于1041年四月前后。1041年是庆历元年。四月,范仲淹被调到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的耀州已经算是边疆地带了。在此之前的一年,即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守边的目的在于抗击西夏。

根据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写过多篇《渔家傲》,开始首句都是以塞下秋来起,在字里行间多是诉说边疆守卫的劳苦艰辛。边疆的荒凉秋景,就是那迁徙的大雁都无法多待一天,飞走的是那么毫无留恋之意。更何况背井离乡的官兵们。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细细研读来,似乎伴随着军中号角的连绵起伏,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所在的边城处在层层山岭的怀抱之中,孤零零的一座城池在落日荒凉中大门紧闭。为什么悲凉气氛中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孤城闭三个字,隐隐地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在于西夏的对抗中似乎没有多少招架之力。

中学历史课本中就灌输给我们一个印象,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趋势,正是在范仲淹时期的仁宗皇帝即位之后逐渐显露的。宋朝自太祖皇帝赵匡胤建立之后,采取的重内轻外的政策,也就是加紧对国内的控制,把皇家禁军分驻全国各地,巩固加强既有的统治,而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处理,则放弃了警戒,武备日渐松弛,疏于边疆守卫。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号为宋,建元建隆,都开封。北宋建立后,平定内部反抗势力(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后着手统一全国,先南后北、先从力量较弱的入手,平定两湖、出师伐蜀、讨伐南汉、灭亡李煜的南唐、收复吴越。至此,南方统一。北方的北汉政权随后两三年内也被灭亡。经宋太祖、太宗,终于结束了五代以来中原江南分裂割据的局面,但还远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北宋之外,有比宋版图还要大的辽朝,以及党项、吐蕃等几个较大的民族政权,北宋的统一与汉唐的统一不可同日而语。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格局,武人跋扈、君弱臣强。节度使割据一方,势力庞大,并且取得了地方的财政权,拥有重兵。可以想见,得来不易的政权,能够把国内稳定下来,已经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了,当务之急都忙于应付,哪里还有精力去处理边防,只能是先急后缓,见招拆招了。

边患也在岁月流逝中日益做大做强。就说这个范仲淹眼下需要应付的西夏。西夏是由党项族发展建立起来。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南北朝时期,党项族活动于今天的青海省东南部的黄河河曲一带。隋末唐初,党项各部落内迁。唐玄宗时,党项受到吐蕃压迫,大部分迁往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唐末,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节度使,统领封地,赐姓李。五代时期中原混乱,李氏党项族乘机扩大,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北宋建立后,宋太宗有心灭掉这支党项族势力。但是,党项族利用宋辽矛盾,不断生存发展,到了李元昊继位,称帝建国,国号大夏。西夏疆域包括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以及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对宋发动了一些列的掠夺战争,多次大败宋军。庆历三年(1043)宋夏议和,维持对峙局面。

回到这首词上来。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宋廷对于这种威胁自然要讨伐,事起仓促之际临时起兵,宋朝军队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必败。范仲淹此时调防边境,真是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构筑防御工事,一方面加强军队建设和训练,积贫积弱造成的状况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因此也就不敢轻易出兵再战,只能暂时稳定下来,徐图后计。孤城闭三字,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宋朝军队弱势。

一方面是抗击边患无法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所谓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方面是离家万里难免起乡关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边关的秋是异常荒凉的,大地上铺满了秋霜,深夜了飘入的羌笛之声,更是将自然肃杀的寒意与无助,深深地植入官兵的心里,也就无关乎将军白发征夫泪了。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范仲淹捱到了庆历三年(1043年)六月,与西夏议和成功之后,被调回朝廷,出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范仲淹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开启了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这份《答手诏条陈十事》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有人认为这份著名的奏折其实就说了两件事:抓权和搂钱。只能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见识。如果对北宋这段时期前后的历史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就知道,范仲淹的奏疏抓权抓钱不假,做大事没权没钱搁谁担子上能成事。其背后直指的是官场政治这一腐败重灾区。而造成政治停滞、腐败严重的直接原因,都是拜上一任宰相吕夷简主政时期所赐。而宋朝的财政则已经陷于危机之中,军队而言,拖欠军饷甚至无饷可发导致的地方驻军暴动频发,重文抑武导致官僚机构庞大,国库负担已经捉襟见肘,社会上逃避赋税和徭役的官僚特权阶级,使得普通百姓税赋加重,阶级矛盾激化。庆历改革,开始着手整顿官僚的纲纪,正是抓住重点作为突破口。无奈仁宗皇帝是个无能之辈,无法给予变法的范仲淹等人以有力支持,守旧的保守势力强大,一再做抵抗,终于在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范仲淹在1045年被贬出京之际,作了一首颇带戏谑风格的词。如下: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该词读来可以知道,都是用口语化语言写就,文字上没有晦涩难懂之处。特别就在于笔调诙谐,类似于俏皮话,语言戏谑上。这种词是范仲淹和好友欧阳修借酒消愁之后的醉话、牢骚话。二人两三年间,朝夕共事,欧阳修俨然成为了范仲淹的重要帮手和莫逆之交,共同经历了新政的始末。通过词中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数句,记录了词人因为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的心境,满腹牢骚只有借酒消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若云不健康,便失其中味!如此看来,范老夫子的满纸牢骚背后,有着太多的辛酸和无奈。

把满腹牢骚的范仲淹,和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大形象联系起来,似乎使得范仲淹,这位历史书上评定的所谓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显得更为清晰具象起来,有血有肉,还有极其强烈的个性。

改革派的理想主义

日本学者小岛毅著《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就范仲淹及其改革派同仁身上具有的理想主义色彩有过分析:

从改革旗手们的年龄来看,改革领头人范仲淹那样的重要人物姑且不说,其他的,比如学术方面的指导者石介是景德二年(1005年)生、青壮年官僚精英欧阳修是景德四年(1007年)生、蔡襄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就是说,他们都是澶渊之盟以后出生的,都没有直接感受过契丹的威胁,他们属于不知道战争的年轻人。(编者加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他们的理想主义政策,与他们的经历有极大的关系。他们缺乏实现自己宏伟计划的战略战术。

其结果,使庆历改革最终成为一个以改革计划而告终的未完的政治运动。为什么后世却经常把这个当事者以自发停止而告终的运动当作开辟了理想的政治文化而回顾宣扬呢?

那时因为,这个运动,孕育了以后各种改革的所有萌芽。

范老夫子,就是这么一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理想主义改革派斗士,古往今来评说宋朝历史者,遂有感慨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范仲淹的故事 篇12

范仲淹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可悲的是当范仲淹刚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着家境的衰落,他的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更姓朱,名说,中进士后恢复本姓。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他曾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醴泉寺读书,因家庭贫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划作四块。早晚各两块,切一点荠菜,加一点盐来吃,这样苦学了三年。后来,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难过,哭着辞别了母亲,到南都(今属商邱)学舍读书。他这时学习更加刻苦,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受到贬谪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积极推行新政,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回到陕西防守边境,新政也就废止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参考]范仲淹的故事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故事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范仲淹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参考]儿童故事读后感1000字通用 想必,很多家长都给小孩子阅读过儿童故事,很多儿童故事都很活泼有趣。而且,它也有它教育孩子的方法,你觉得那些儿童故事值得收藏呢?为此,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儿童故事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2022-12-09 阅读全文
  • [参考]适合5岁宝宝听的睡前故事1000字 幼儿故事中的一些优良美德,是值得小孩子模仿学习的,父母与老师需要跟孩子做朋友,帮助并引导孩子,因为好的教育关系着幼儿的一生!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适合幼儿的故事书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适合5岁宝宝听的睡前故事10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小花狗生病了,大伙儿带来了最好的玩具,希望能够给小花...
    2022-12-10 阅读全文
  • [参考]关于好的故事教学反思1000字5篇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教师上课是一定要带着教案进课堂的,教案有助于保证教师教学的完成质量。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关于好的故事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2023-01-19 阅读全文
  • [参考]最新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000字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文档,想写好文档可以借鉴一下范文咯。借鉴是对好的东西的欣赏而不是抄袭,你对写范文是怎么看待的呢?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精心整理了最新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1-14 阅读全文
  • 关于范仲淹的作文通用 在每日的生活经历中,都会时不时写点东西,经常写作文有益于我们的灵魂变得充实而丰富。一篇优秀的作文,背后肯定会反复推敲和修改。您能很好地运用笔杆子写出好文章吗?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范仲淹的作文 ”,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2023-01-26 阅读全文

想必,很多家长都给小孩子阅读过儿童故事,很多儿童故事都很活泼有趣。而且,它也有它教育孩子的方法,你觉得那些儿童故事值得收藏呢?为此,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儿童故事读后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2022-12-09 阅读全文

幼儿故事中的一些优良美德,是值得小孩子模仿学习的,父母与老师需要跟孩子做朋友,帮助并引导孩子,因为好的教育关系着幼儿的一生!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适合幼儿的故事书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适合5岁宝宝听的睡前故事10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小花狗生病了,大伙儿带来了最好的玩具,希望能够给小花...

2022-12-10 阅读全文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教师上课是一定要带着教案进课堂的,教案有助于保证教师教学的完成质量。有哪些写好教案的技巧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关于好的故事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2023-01-19 阅读全文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文档,想写好文档可以借鉴一下范文咯。借鉴是对好的东西的欣赏而不是抄袭,你对写范文是怎么看待的呢?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精心整理了最新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3-01-14 阅读全文

在每日的生活经历中,都会时不时写点东西,经常写作文有益于我们的灵魂变得充实而丰富。一篇优秀的作文,背后肯定会反复推敲和修改。您能很好地运用笔杆子写出好文章吗?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范仲淹的作文 ”,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2023-01-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