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长高黄金季是什么时候,这5个误区家长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3-04-08

孩子长高黄金季。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怎么比同龄的孩子矮一截。因此家长表示想知道孩子长高黄金期是什么时候?

孩子长高黄金季是什么时候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春季3月-5月是儿童生长最快的季节,身高增加值是9月-11月3个月身高增长的2-2、5倍!

孩子长高黄金季家长要注意的五个误区

1、想长高就得多补钙?

人体长高主要是靠骨骼长度增加,骨骼生长需要钙,但是钙绝对不是使骨骼生长的主要动力。骨骼生长靠的是生长激素和从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和营养素。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即使有足够的钙,他们的个头一样长不高,而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者只补钙也不会长个子。部分家长在没有医生指导下就将钙片、鱼肝油丸当补药给孩子服用,以致孩子患上高钙血症而不知。钙的摄入与吸收与身高无直接相关,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适量补充才是有益的。

2、父母长得矮,子女肯定高不了?

一般来说,遗传身高对孩子成年身高影响占到70%,但还有30%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比如营养、运动、饮食、睡眠、情绪、疾病等其它因素。所以通过父母的身高肯定孩子的身高是个误区。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家庭父母身高矮小,但是孩子身高很好。当然父母身材高大,孩子也不一定长得很高。

3、“二十三,窜一窜”

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现在矮不要紧,自认为是“晚长”(甚至已经早发育还盲目认为是晚长)不用急。晚长有可能,但不代表个子矮就一定是晚长。晚长也叫做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这类孩子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只是比同龄孩子慢一些,且不伴有其他疾病,且具有家族史。若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身高矮于同龄人,需及时到专业门诊进行科学评估。

4、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不算发育

其实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我们在发现身高增长缓慢时不要盲目等待。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早发育,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我们可以用药物干预,减缓骨龄提前,会改善性早熟患儿的身高。

5、要长高,就打“增高针”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非常焦虑,担心孩子长不高,一直要求医生给用生长激素,俗称增高针。我们要知道任何药物都有适应症和副作用。生长激素使用的适应证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宫内生长迟缓(SGA)、特纳综合征、努南综合征等。我们还是要经过专业医生的,再决定是否适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身高增长,同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1、营养均衡

要合理搭配饮食,做到营养均衡,不要盲目为孩子补充各类营养。营养过剩的话可能造成小朋友肥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睡眠充足

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深睡眠下的21:00-1:00,5:00-7:00,不要打扰孩子睡觉,以免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3、适当运动

有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主要有三类(建议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左右):

跳跃类运动:跳高、跳绳、摸高等;

伸展类运动:体操、游泳等;

全身性运动:慢跑、打篮球、排球等。

4、预防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发育,比如:慢性胃肠炎、长期消化不良等,这些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使孩子的身体营养获取不够,无法正常长高。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孩子学说话时要注意的4个点


整理了孩子学说话时要注意的4个点,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学会说话是很重要的,我们既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来交朋友,还能够通过语言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事实上,从孩子出生后,我们就应该做好教宝宝说话的准备,让孩子能够更快学会说话。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跟别人交流。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就可以经常跟孩子说说话,“今天说的好吗”“现在要不要吃东西?”

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宝宝读一些故事书、给宝宝唱儿歌,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这样潜意识中可以让孩子开始模仿,背景噪音会使宝宝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困难,因此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下和宝宝交流。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在孩子练习说话的时候,说错了,不要严厉要批评孩子,不然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在我们与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是用短一些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比方说,“你想要一个苹果还是一根香蕉?”平时可以让孩子多说说。

让孩子经常提问

在学习的时候,除了让孩子多听,还要对孩子提问。对于孩子比较难学会的词语,爸爸妈妈可以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多问问孩子。比方说到公园玩耍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问问他“小草在哪里”“看到这只蝴蝶了吗”。

多鼓励孩子

孩子学习语言需要慢慢来,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以鼓励为主。

有时候孩子说话的时候发音不正确,比方说把“小狗”说成“小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很好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重复说“小朵”,你要纠正孩子,这样孩子的表达能力才能够提高。

孩子学会说话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爸爸妈妈要耐心一点,平时尽量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能够多说说。

不要小看小朋友的懂事,出现这几点家长要注意!


作为家长,比起孩子调皮捣蛋,当然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少让自己操点心,但孩子早早懂事真的好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不要小看小朋友的懂事相关内容,以供参考,让大家更了解孩子心理变化。

教育孩子要懂得退让,遇事不要和别人争吵,吃亏是福。然后让孩子按照家长的设定一步步成长,看着孩子听话懂事的样子,这些家长们很是欣慰。

但家长们不知道,过早让孩子懂事其实不尽然全是好处。孩子们都是小孩子脾气的,但每当孩子想吃一根棒棒糖,家长不给买而闹小脾气时家长都会严肃教育孩子。虽然孩子可能是会妥协,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想法失去孩子的天性。

孩子有着超乎这个年龄阶层的懂事,性格大多都是很会忍耐和退让的。明明是自己受委屈,但是也会舍去自己的利益换来他人的开心。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在第一位,时间长了,容易对事情缺少自己的见解。

孩子听话懂事当然是需要的,但是过于懂事就不是很好了。家长的一些教育也是有点问题的,孩子太懂事也是性格特点的一种缺失。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肯定会因为太为别人着想而吃亏的,不利于跟他人的相处。

第一,小孩子太过懂事会有影响

1、太懂事的孩子没有自我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大人却往往忽略他的感受。

尤其是家里有二胎三胎的,如果其中有个孩子特别懂事,父母特别容易忽视他。孩子省心的背后,应该多看一看懂事孩子的内心世界。

长期下来,这样的孩子因为从小根植于内心的信念就是:只有懂事,才能在这个家庭里更好的生存,父母才能爱自己。

他们不敢袒露真实的自我。他们努力压制住了内心的渴望,让出自己的利益。默默地忍下了那些无助和委屈。

2、太懂事的孩子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很多小时候太懂事的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也是因为长期形成的观念已经扎根在她心底了,不知不觉就想讨好周围的人。

懂事的孩子,小的时候忙着取悦父母,长大了讨好世界。却唯独忘了好好爱自己。

3、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得不幸福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

太懂事的孩子其实是一种假成熟,努力像大人一样要求自己。长期下来就没有真的自己了。真正的开心,快乐,埋没在大人的表扬里。越来越无法自拔。

第二,孩子太懂事的3个表现

1、有零食总是先让给弟弟妹妹

很多孩子还没有弟弟妹妹的时候,会独享家人的宠爱。但是有了弟弟妹妹后,不仅家长的爱会分给他们,而且家长总是会教育哥哥姐姐处处让着点小的。好像,大孩子天生就应该忍让小孩子。但孩子就是孩子,肯定在相处中会有矛盾的产生,尤其是在好吃的上。

长期相处下来,其实会影响亲子关系,也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很少跟家长任性撒娇。

有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随和,所以孩子们和父母关系融洽,能轻松自如在家长面前撒娇。

但是有的孩子就做不到,当他们想坚持自己的想法时,家长总是会一本正经批评他们。孩子明明很难过,觉得很委屈,但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又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错的。

这种迫不得已的懂事会让孩子闷闷不乐,害怕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就会隐忍自己的需求。

3、习惯性去讨好他人。

孩子懂事还会体现在一个地方,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选择性去讨好别人。因为长时间没有人照顾到自己的情绪,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是很重要。

为了能得到他人的关注,孩子们反而会先照顾他人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就会有“讨好型”人格。

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淘气的天性所致。

中国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3%,目前医学还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环境与教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影响,如早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环境压力过大、带养人教育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首都儿研所心理专家王贺茹说,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焦点,一个孩子身边至少会围着4位家长。被关注度太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当孩子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不同的家长给予不同的意见,或者当孩子在做这个家长吩咐的事时,又会有另一位家长让他做另一件事。更有甚者,对于孩子做的一件事,家长们有的会批评,有的则赞同,如此种种,都会让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无所适从当中。

例如第一种现象,孩子做一件事家长给予不同意见,会使孩子无法对事物形成独立的概念和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对的。

而第二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又吩咐另一件事,会使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第三种现象,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同,则造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混乱,难以统一,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除了这些,大人常常在孩子玩耍时“寓教于乐”也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玩耍时往往是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而大人经常打扰孩子,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相关文章请见健康时报407期12版《“寓教于乐”别太频繁》)。其实要想避免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入小学之前,就应杜绝以上

现象的发生,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已经出现注意力障碍苗头的孩子,家长正可利用假期与孩子共处的机会,在长辈内部达成一致,尽量不在孩子做一件事时打扰他,慢慢地改变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使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孩子是凭着感觉过日子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家长不要在无意中使孩子的思维茫然找不到方向,可以使用奖赏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

喜欢《孩子长高黄金季是什么时候,这5个误区家长要注意》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长高黄金季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注意:孩子早教的八个误区 幼儿早期教育是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幼儿。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
    2021-02-08 阅读全文
  • 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两个黄金时间睡觉,才能长高! 据研究数据显示,在晚上21:00—凌晨01:00,早晨05:00—07:00,生长激素分泌会达到最高峰! 1 放寒假了,考完试的孩子会突然松懈下来,白天玩得嗨,晚上睡得晚,生物钟完全被打乱。 如果是在...
    2020-12-23 阅读全文
  •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
    2020-11-25 阅读全文
  • 家长需要注意的十二大早教误区 一、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
    2021-07-25 阅读全文
  • 在这两个黄金时间睡觉,孩子才能长得更高! 爸爸妈妈们,每天晚上,你的孩子是十一二点才睡觉,还是八九点呢?听说早睡可以长高是真的吗?小编带你看看科学是怎么说的吧!孩子究竟要睡多少时间? 我们看下面这张表。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
    2020-12-08 阅读全文

幼儿早期教育是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幼儿。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

2021-02-08 阅读全文

据研究数据显示,在晚上21:00—凌晨01:00,早晨05:00—07:00,生长激素分泌会达到最高峰! 1 放寒假了,考完试的孩子会突然松懈下来,白天玩得嗨,晚上睡得晚,生物钟完全被打乱。 如果是在...

2020-12-23 阅读全文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

2020-11-25 阅读全文

一、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

2021-07-25 阅读全文

爸爸妈妈们,每天晚上,你的孩子是十一二点才睡觉,还是八九点呢?听说早睡可以长高是真的吗?小编带你看看科学是怎么说的吧!孩子究竟要睡多少时间? 我们看下面这张表。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

2020-12-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