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矛盾论读后感11篇

发布时间:2023-05-14

矛盾论读后感。

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突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呢?当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和文学的魅力和威力,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份深入浅出的“矛盾论读后感”学习资料。

矛盾论读后感【篇1】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正因为毛老对唯物辩证法理解的如此深刻,才能够说出这样本质的道理,才能够在唯物辩证法引导下,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新中国。以下浅要谈谈我读《矛盾论》的感想,主要结合我的大学生活展开。

在书中,毛老主要运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总结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两种宇宙观、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阐述了哲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指出并发挥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分析事物,认识事物有很大的作用性。

文章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步入大学的我们,心中怀抱大大的理想,内心充满激情,棱角分明。所以也恰恰意味着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个人情感与理智、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矛盾时,就应该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好这些矛盾。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但同时又需要我们用理想现实来指引和推动我们的社会活动。我们要懂得趋利避害,做自己,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矛盾论读后感【篇2】

最近很想拜读《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矛盾的。

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作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有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矛盾论读后感【篇3】

读毛主席的《矛盾论》有感

以往的时候不是特别关注这类的文学作品,《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1937年初稿,1952年修改稿)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这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目的,为了克服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在学习过了《矛盾论》后颇有感慨。

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著。”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谈谈我的感受: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比较简略,因为作者对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普遍性的问题。”作者对于客观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对全局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开头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见,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就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联结到了一起。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最后,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起来说几句。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他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著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著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矛盾论读后感【篇4】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尙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茖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茖侧面各侑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侑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茖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侑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一样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尙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侑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我的经验,使之带尙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持续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这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矛盾论读后感【篇5】

有些书让你认识一件新事物,有些书让你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再进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最后达到改变你整个人的目的。现是《矛盾论》的读后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细微的原子、分子范围内考虑差异,有人会说,两个铁原子,原子核是一样的,电子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在两个完整的铁原子,倘若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两个铁原子,原子核一样,那么他们的电子一直绕原子核运动,两者的电子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绕固定方向运动。任何两个同种元素的在假想状态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异,可知在微粒范围内说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也是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证。

以上是客观物体存在差异,其实差异也是存在于抽象的人的思想内的。现扩充讨论差异的范围,差异包含实际存在的物体的差异和抽象的人类思想的差异。

现实物体的差异,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那怎么样的物体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并促进事物的发展,须得这种差异是在事物内部的。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例如,两片颜色不一样的叶子,存在差异,却不会产生矛盾,也不会促进叶子的发展。(但两种事物的差异会在人类的认知里产生矛盾,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在人的大脑中能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为人的大脑将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此时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便变成了人内部的矛盾,促进人的认知。)两杯盐分不同的水,盐分不同就是差异,盐分相互渗透,两杯水变成一杯水,最终这杯水每个部分盐分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两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终温度传导,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两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产生矛盾,开始温度的传导。

客观事物的差异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在化学和物理中已经见识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下进行分析。

人与人思想有差异,会有冲突,冲突产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可以克制自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是因为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亲密关系。但人存在一种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对方偏离,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亲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会频繁产生冲突,矛盾的发展会改变两人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最终两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扬镳(这里在生命无限且两人频繁的相处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考虑)。

现实物体的差异在人思想上的反应,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产生矛盾。有的物体颜色、味道、形状……你喜欢,他人不喜欢,便有了矛盾。这种矛盾只在两人对物体偏好存在差异且两人都面对这个事物时产生。苛刻的条件使得这种矛盾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产生的影响较小。

具体事物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人可以见证的。但抽象的思想的发展,是很混乱的,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发生错误,也就是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本质属性内根深蒂固的东西做对抗。但思想的发展应该是总体往好的方面,因为思想上坏的方面经过实际检验后会被人摒弃掉。

事物的变化皆有其规律。只要事物出现的次数够多,加上仔细地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就算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其规律就是:分子的无规律运动。矛盾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很小的事情发现规律。(观察的低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得到客观事实,高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并经过大脑思考得出规律,人最难的是善于观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间的矛盾。你的室友经常做清洁,很爱干净。你没有那么爱干净。这便是你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时间的增加,他越爱干净,你越不爱干净。他将房子的卫生打扫很干净,而你享受着舒适的环境。你不会有负面情绪。你的室友会有负面情绪。

表象上的爱干净和不爱干净的矛盾,转化为了你室友劳动付出后的负面情绪和你不劳动却享受舒适环境的愉悦情绪之间的矛盾。情绪在生活中会进行表达,可能是在言语之中,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之中。你的室友会在语言上批评你,或在行为上让你感觉不舒适。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怎样化解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缓解这样一个矛盾?你要让你的室友知道你也为房子的清洁做过卫生。以前有一种观点,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无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时要做好表面功夫。当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洁,去倒垃圾。此时,他知道你也为你们的生活环境做了贡献,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会减少。就达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由于爱干净与不爱干净的矛盾。这一过程发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关系,同时发展的还有你的卫生习惯。

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例子,我们从中发现一定的道理。人是希望自己发展的,而矛盾能促进人的发展。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制造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我们自身。通过和爱干净的室友生活,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如果我们和不爱干净的人相处,那我们就形成不了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交的朋友很重要。这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形成的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那我们怎么去主动形成或制造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呢?

通过制定目标,你制定的目标跟你的现状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两者之间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我们自己。这种矛盾的发展依靠自己达到目标的决心,在现实中达到的效果根据个人的意志力、决心。这样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动缓解逃避的。

那么生活中一种你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并发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优秀比你强的人?这种矛盾会逼着你前进。所以每年高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学校优秀的人更多,促进你发展的矛盾也越多。

矛盾论读后感【篇6】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而是要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

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矛盾论读后感【篇7】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矛盾论读后感【篇8】

《矛盾论》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

2014级英语5班姓名:絮语无言学号:2014030205xx 曾读过一些毛泽东本人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每当读到这些往日的文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中华文化太博大精深,文字的力量极其强大吧;亦或是毛爷爷的事迹和思想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让我敬仰。读完《矛盾论》,更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得不对毛爷爷的思想感到深深的折服。在1837年就接受了如此先进的思想,并对其有读到的见解,只有伟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初见“矛盾”一词,大概是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知识有限,当时理解的矛盾就是关系不好,出现问题。再后来,渐渐知道了“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而且矛和盾是相互进攻相互对抗的。由此,我慢慢的了解到了“矛盾”的真正意义: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的确,事物不分大小确实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解决矛盾需要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曾形成了两种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另一种则是辩证法,这两种宇宙观相互对立。然而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支持者们却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并且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外部推动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这种观念存在,事物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打个比方,就拿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发展只有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科技发展是要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创新,然而如果只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感谢伟人们的正确的决策,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所以,用辩证法的思维看待问题,就是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运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16年的中国,变化无处不在,中国人用联系的、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每一次的考验,这都是在矛盾中求生存求进步而得来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矛盾无处不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恩格斯说过运动的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周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任何其他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我们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只有处理好矛盾,才能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之后,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比如对待学习,我们要知道学习上也是会有矛盾的,但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矛盾,并且承认在学习上做的不好的地方,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到底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怎样去改正;既要看到学习中做的好的地方,又要看到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好的建议要采纳,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忠告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这就决定了矛盾的特殊性。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事物所遇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决定了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对于学习来说,每个人在学习上所存在的矛盾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受天生的智力影响,也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等等;就算是矛盾一样的两个人,在学习的不同过程中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是他们接受的知识不一样也可能是兴趣不同;学生们在学习上的矛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解决学习中的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即薄弱的地方是哪一环节,然后在对症下药。解决了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此外,还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学习中,如果知道了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外语方面,那么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是在语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依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矛盾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的,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矛盾体,那么就有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都存在于学习中,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无法存在了。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一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不断改善学习的过程中,好和坏的学习进行着持续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真切的发生着。矛盾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比如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要通过斗争的形式进行解决。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主要用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但有时也指自然界中的某些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不是斗争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我国根据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多种改革,为人民谋利益,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读完《矛盾论》,对于矛盾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对于马列和毛爷爷的对矛盾的阐述和见解,我真的是很佩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总之,我们要学会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把解决矛盾的理论付诸实践,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相信这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我们受益终生。

矛盾论读后感【篇9】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矛盾论读后感【篇10】

读《矛盾论》有感

组长:林强

组员:李越峰、金佳伟、季如佳、黄国裕、贺迅、李奇、李朝彬、白煜锟、陈卫东 读后感编写:李越峰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很多时候矛盾不是不存在,只是不够明显而已。矛盾就隐藏在其中,我们只是没有去发现而已,例如学生学习就是一种矛盾的体现。同样的这次的思政实作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老师布置了读书、写信等作业,在还有好几个星期交作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却不紧不慢地把作业往后推。等到真正到了到了火烧眉毛之时,才猛然回想起来这一切,读书、写信。写作业与不写作业就是一种矛盾,而因条件的一点点改变,写作业就会替代不写作业,矛盾具有同一性,斗争性,还有其相互转化。《矛盾论》就对事物矛盾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而我们也从中受益很多。

在激烈的研读讨论中,不少同学都“炫耀”着:“快看完了!”“已经看完了!”其实这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成就感,毕竟我们已经把读《矛盾论》当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就算在读了《矛盾论》之后又是否可以写出来这篇论文?这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所以在这种矛盾的趋势下,每个人都必须把书读完。这样才可以让这虽然只有端端几千字的论文中包含进来我们每个人的想法,也才能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写好这篇读后感。

这次的研讨,还是有那么点“辩论”的意味的。

在一个轻度污染的下午,所有人如约都空出了时间,聚在了一起,开始了这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活动,开始了一次心灵的旅途。

首先,在会议的最开始,首先我们经过大家的一致认同选出了我们的组长——林强,身为学习委员的他,成绩优异,以德服人,同时做事认真,组织能力强,具有权威性,由他发号施令,大家都会听从。随后就做更细致的分工:分配:记录员,PPT主讲人,最终将大家的读后感汇总合并的作者等。其实这里面也存在一些矛盾,就是选择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想过让自己轻松一点,让自己少做一点,但这种问题在一个团队中总是有解决办法的,于是这样的矛盾终究还是可以被圆满的解决。

《矛盾论》这本书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关于文中提到的两种宇宙观,该文章中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虽然作者对于第一种宇宙观进行了反驳,但是第一种宇宙观的人内容也不能完全否定。虽然我们同意作者从内部,从一切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去看待事物,找出其中的矛盾。但我想当一个事物的所有内在矛盾都已找到,那么后来要影响事物的发展就是外在因素,而且有些特定的时候,那种外部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量的变化。就像写作也,为什么作业越多,学生们反而会更加积极,当然对于作业的量一点还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否则的话就会令学生感觉反感了。这样看来,第一种宇宙观是否可以成为第二种宇宙观的一部分呢?或者,两种宇宙观本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提出第一种宇宙观的人只是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呢?不过话又说回来,第二种宇宙观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而且它有理由将内容发展到由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矛盾的发展变化。

作者推翻了只能解释极少数事物的部分阶段、而不能解释全部阶段的第一种宇宙观。比如写作业,他能解释为什么作业多一点反而忘了完成作业的学生会更少,却解释不了为什么有的作业老师没有布置还是会有学生完成。这就需要去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一种解释是,矛盾存在于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种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里,我们就能发现一些问题,两层意义中,前者指矛盾,而后者指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一直存在,切存在于变化的事物中,其自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为什么后者的表达方式与前者不同呢?“存在于”和“存在”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首位衔接的形式,意在贯通着三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另外在这一章中,有一段话:“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的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迹象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这段话写的比较抽象,而我自己认为,它意在表述一个生命对于其周围的其他事物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价值,生命没有了价值,也就是死亡。

矛盾的特殊性,由矛盾构成一个事物的特殊本质,注意到是特殊本质而不是单纯的本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有些事物是具有相似甚至是具有相同本质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些事物的时候,既要把握整体具有相似性的矛盾,还要分析每个事物自身的特殊矛盾,这样可使它得到本质上的区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全方面、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用主观的、片面的、表面的观点。这样就可以紧紧抓住矛盾的发展情况,有利于下一步的计划。作者举了很多革命时期的例子,如果应用到经济上,商家首先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提出共性,最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性。一件商品能否真正做到大众化,还是要从它自然的特殊矛盾做起。即便是一张纸巾,如果把它做到非常精致,也必定会吸引很多消费者的目光。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者提出一切事物发展中一定会有一个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则受其影响,并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找出这个主要矛盾就显得特别重要。但作者也提到,矛盾与主要矛盾之间也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变化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地位可能会发生互换。所以说,在解决眼前的矛盾时,首先要分析清楚当前的发展形势,在研究一个事物时,主要的矛盾变化可以理解为一个矛盾的逐渐解决和另一个矛盾的逐渐浮现。那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有时为了避免犯其他错误,还应该考虑矛盾解决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伴随着一个主要矛盾的解决,新出现的主要矛盾可能更加棘手,不得不防。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事物存在的意义就是发展许多的矛盾,需要我们一个个得去解决,找到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矛盾的主要属性,追溯到老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声音的高与低、前和后都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有区别,但是它们又“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说明它们还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山区别于平原、冬区别于夏、春不同于秋,但它们又共同联系组成大地,组成一年的四季;大和小、上和下、左和右、轻和重、黑和白、真和假等事例中同样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两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矛盾不会单方面地存在。也可以理解为矛盾存在的前提是有两个对立面,否则就不叫矛盾,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催势。然而作者真正要引出的是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的转化。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矛盾的两个物体会相互转化,相互交换位置,这是因为我的的思维只局限于物质上,而没有对范围进行扩充,然而作者将这一性质运用到一些思想和一些抽象的事物中去,也确实合情合理。例如战争转化为和平,这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结果。说完同一性,就不得不说斗争性。作者认为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存在于两种状态,一种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一种是显著变动的状态。当事物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当它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经在第一种状态上的数量达到了某个最高点,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呈现出显著变化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但第二种状态一定是由第一种状态发展来的吗?撇开这个问题不讲,作者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达到矛盾的解决。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当然,所谓的“静止”和“变化”并不能只从表面去看,这里的“静止”和“变化”也是一种抽象概念,它是以具体表示抽象,从而达到形象。总而言之,这种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的确存在的,也揭示了矛盾的两方面之间相互转化的本质过程。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生活中许多矛盾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不断积累,然后最终“爆发”是问题得到解决的。但这样的对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矛盾。我们已经明白“量变”影响“质变”。那么质变反过来会不会体现在量变上呢?即斗争过后,矛盾由第二种状态转化为第一种状态,那么我们的矛盾就没有得到解决,也就表明我们需要其他形式的矛盾斗争。依作者看,有些矛盾是由非对抗性发展成为对抗性的,或者相反。许多经典的例子都坚定地支持者这一点。

基于以上的论证,作者做出了以下结论:作者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特殊性和相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要注意到不同的斗争形势。

随着一篇约两万五千字的文章的读完,我们领略到了作者用丰富的例子阐述着一套引人深思,颇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由宇宙观到矛盾的整体,再到单独的矛盾,结构严谨缜密。面对这样的学术论文专著,不少同学还是感到有些吃力,这就像有的人读《时间简史》,虽然勉强的完成了阅读,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也不能正确的理解出作者想向我们传达的信息,但《矛盾论》观点论述鲜明,相对与其他书籍更加便于我们理解,再加上同组人员齐心的讨论,读懂《矛盾论》就没有什么大的困难了。其实我们认为讨论组的意义就在于此:如果一篇文章越晦涩难懂,那么一个人所能把握的信息就越少,而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但可以互相帮助着去理解,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观点,而观点之间的碰撞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别人的想法,同时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情,也正验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同样,在很多时候我们读一本书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个大概,并没有去考究其更深层次意义,也不会再去回去认真研读。但是讨论却让我们不得不多次回想,细细品味书的内容,认真分析书中言语,去寻找那些可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这样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会慢慢浮出水面,之前没有理解的话语也就可以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还能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对文章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开阔了个人的视野。对于这种读书方法大家都十分喜欢,从每个人的想法中吸收和学习,有时候还能发现文中的一些错误观点或瑕疵。

通过这次读书研讨活动,我们都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我们彼此相互学习,交流阅读经验,共同进步和成长,这次的阅读活动让我们明白了:“看待事物时应该用唯物辩证的方式,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时,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是如此。

矛盾论读后感【篇11】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所以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

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梦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梦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相关推荐

  • 《矛盾论》优秀读后感4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矛盾论》优秀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所看的书籍类型越来越多种多样,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自己想写文章确没有灵感的时候,就看书然后写读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矛盾论》优秀读后感”,供大...
    2023-01-25 阅读全文
  •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矛盾论》读后感”。书籍使我们心胸变得开阔,情操变得高尚。作品中有不少让自己感慨万千、感触颇多的情节值得分享,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怎么才能将作品的读后感写得优秀呢?以下“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为防遗忘,建议你收...
    2023-01-26 阅读全文
  • 最新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 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仿佛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只要是对图书原创内容的感受,我们都可以把它写成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矛盾论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1-16 阅读全文
  • 读矛盾论有感通用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写大篇幅的文章,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运用范文模板。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范文的帮助,怎样才能轻松写出范文?经过搜索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现“读矛盾论有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1-28 阅读全文
  • 读《矛盾论》有感2000字集锦 撰写相关文档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每天我们都会读到很多优秀的范文文章,范文对于我们们来说是一个写作的百宝箱。有哪些值得我们可以借鉴的范文呢?请阅读由我们为你编辑的读《矛盾论》有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1-28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矛盾论》优秀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所看的书籍类型越来越多种多样,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自己想写文章确没有灵感的时候,就看书然后写读后感。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矛盾论》优秀读后感”,供大...

2023-01-2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矛盾论》读后感”。书籍使我们心胸变得开阔,情操变得高尚。作品中有不少让自己感慨万千、感触颇多的情节值得分享,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将其用读后感表现出来。怎么才能将作品的读后感写得优秀呢?以下“最新《矛盾论》读后感”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为防遗忘,建议你收...

2023-01-26 阅读全文

在我们欣赏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仿佛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只要是对图书原创内容的感受,我们都可以把它写成读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整理的最新矛盾论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1-16 阅读全文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写大篇幅的文章,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运用范文模板。提高写作能力,离不开范文的帮助,怎样才能轻松写出范文?经过搜索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现“读矛盾论有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1-28 阅读全文

撰写相关文档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每天我们都会读到很多优秀的范文文章,范文对于我们们来说是一个写作的百宝箱。有哪些值得我们可以借鉴的范文呢?请阅读由我们为你编辑的读《矛盾论》有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1-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