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课件(合集8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动物课件。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件(合集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课件 篇1

【设计简说】

本文是一个《等待戈多》式的戏剧小品.对剧中象征意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进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过程:感知、朗读、体悟.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教学过程】

一、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熟悉小品剧情:

(学生读课文、用概括性文字梳理剧情。)

2、师组织交流活动:学生们表达见解

即:全剧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述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

二、解读

1、分组表演剧中剧情:

⑴理清情节顺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活动。

⑵揣摩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内心情感:

师讲解: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温和”“清清嗓子”“楞住”“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等等都是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她在与男孩交流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⑴学生分组准备(人物、道具、台词。)

⑵学生分组表演各自的情节。

2、教师组织课堂评议活动:同学们对各组表演表达见解。

三、品析

1、怎样认识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体现人物性格精神的词概括)

明确:老人最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长者的形象:满怀心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男孩测量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好奇而懂事、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2、“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自己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明确: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四、体悟

出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想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五、课堂交流

六、师生评议

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课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进一步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一、看到《春天的雨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篇课文是写春天的雨点吗?)(我预习了课文,是写达丽玛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不知为什么课题是《春天的雨点》?)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春雨绵绵的春天,看看达丽玛和老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起讨论课题《春天的雨点》是不是合适?

二、自读探究。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一下部分。(交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6-14;第三部分15-20;第四部分21-22。)

2、请用精练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这篇文章哪一些部分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生:22段并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是体会到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此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真挚、淳朴、深厚的师生情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师生的心田,使人感到温暖、感动,并为拥有这样的爱感到欣慰、幸福……。)此时,让我们一起吟颂《春夜喜雨》再次体会春雨的珍贵。

三、借着达丽玛和老师的浓浓深情,我们也谈谈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吧!(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四、再读课文,升华感悟。带着我们感受的爱再读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那一部分,读出浓浓的师生情谊,读出春雨的甜美和珍贵。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收集有关《师生情》的故事,并讲给组内同学听。

3、给老师写写悄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多音字的运用和易错字的识记。

教学难点:易错字的识记。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积累本。

一、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师鼓励大家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啄木鸟工作室:

1、读音易错的字。

2、字形易错的字。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四、积累好词、好句。

五、回顾课文:

1、春天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2、课文讲述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哪几件事?谁是主要人物?(生回顾再次感悟师生之间的情谊)

六、扩展:与达丽玛相比想想自己今后该如何努力?

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1、视频《戈壁风光》。

2、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讲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过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内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白杨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的1~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爸爸绍白杨的话,然后认真读读这几句,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2、全班交流:

⑴ 找生读句子。

⑵ 交流:

① 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都是这样。

②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

师过渡:现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下面我们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课件:戈壁风光。)

师引导:目睹了白杨的生活环境,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想你们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使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③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同学们,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无闻地舒枝展叶,绿化城市;农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风挡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为铁路线上的卫士。看,风沙刮来了,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雨雪打来了,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干旱袭来了,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洪水涌来了,白杨像磐石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崇敬)

现在,你就放开声朗读这段,把自己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14、15自然段。

2、交流:

师: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话里有着深刻的含义,而 此时孩子们还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生结合课文回答。

3、师导:课文中用了三个只知道,实际上暗含着孩子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念书;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4、师: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弄明白:

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5、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四、“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1、自己读16自然段,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五、总结升华,进行练笔

1、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2、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3、交流练笔。

4、小结: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我想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课件 篇6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篇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观,非常形象准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势。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会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

1.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 潮的雷霆之势。

第二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

一.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课件 篇7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课件 篇8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 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YJS21.COM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课件(合集8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动物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流程课件(合集8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的工具,如果没有完成,老师就必须赶紧完成。精心编制教案是规范教师教学表现的重要方法,那么应如何制作好教案和课件呢?“流程课件”是一篇极优秀的网络文章,大家一定不能错过,相信你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
    2023-05-21 阅读全文
  • 三字经课件(合集8篇) 以下是编辑从网络上归纳整理的“三字经课件”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老师在授课前必须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认真制作教案和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
    2023-06-22 阅读全文
  • 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
    2023-06-04 阅读全文
  • 加速度课件(合集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备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日常必做的事项。教案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灵魂,而制作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将为你带来关于“加速度课件”这个话题的一些信息,或许这篇文章能给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2023-05-31 阅读全文
  • 重力课件教案合集8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重力课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教学质量。...
    2023-04-30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教师需要认真准备的工具,如果没有完成,老师就必须赶紧完成。精心编制教案是规范教师教学表现的重要方法,那么应如何制作好教案和课件呢?“流程课件”是一篇极优秀的网络文章,大家一定不能错过,相信你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

2023-05-21 阅读全文

以下是编辑从网络上归纳整理的“三字经课件”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老师在授课前必须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认真制作教案和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

2023-06-22 阅读全文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3篮球课件集合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

2023-06-04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备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日常必做的事项。教案扮演着课堂教学的灵魂,而制作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将为你带来关于“加速度课件”这个话题的一些信息,或许这篇文章能给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2023-05-3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重力课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教学质量。...

2023-04-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