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后一课教案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3-18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最后一课教案十二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最后一课教案(篇1)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先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文学的教材。但这又是一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的文章,由于时代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原因,学生无法真正走进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的世界。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也能说出小说的主题等等,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相关的背景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这就使得提高有效阅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真实的阅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去迎合老师的体验,围着老师的心理感受转,而应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自己去发现。所以,有时候课前的导引,未必是好事,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如在这堂课上,讲背景,讲作者,讲历史,给学生的阅读设好了樊笼,只会让课堂成为老师思维的再现,效果不好。倒不如,让学生将作品认真细致地阅读,学生可能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这样压力小,学生反而容易被作品本身吸引,达到真实阅读的目的。

其次,要引导学生的阅读动机,要让学生产生直接阅读的意念,这个意念最好不要是外界压力下的阅读愿望,而应该是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下,由自己的主观要求(如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产生的读书热情。变阅读的某种刺激为自我要求。如教读《最后一课》,我作了如下设计。课文中的小弗郎士和同学们年龄相近,然而他却不能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课文写他上“最后一课”的感受,重点写了他的所见、所想,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小弗郎士的眼睛具有很大的穿透力,透视出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同以前上课的许多变化,你能找出这些变化吗?②小弗郎士的心理具有神奇的折射作用,折射出最后一课和往常上课教师、学生的 不同感受,文中究竟写了哪些不同的感受呢?这样以设疑作为阅读的导语,通过激发求知欲,很快将学生阅读内动机激发出来,成为推动阅读的内驱力。

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共感,激发共鸣。七年级学生与小弗郎士年龄相仿,班上不少同学就像最后一课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样:天真幼稚不懂事,学习不认真自觉,甚至有厌学情绪。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或许你与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样,也有过厌学的时候。讨厌学校,讨厌课本,害怕被老师提问。现在老师问你:假如有一天,外敌入侵,家园沦丧,不再允许你学祖国的语言,也不再允许你说母语,那么,你将如何面对?

全面参与,动脑动笔。中我发现现在的这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当差,不少同学没办法用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把心中想说的话描述出来,鉴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了为课文做旁批,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这些既动脑又动笔的环节。

水到渠成,畅谈感想。中国自古讲究“文以载道”,所以,当学生通过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最后一课,不仅使小弗郎士变懂事了,更唤醒了他的爱国热情。那么,你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东西”,“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祖国的语言”等体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最后一课教案(篇2)

一、导入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背景。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部剧本。1866年写了第一篇小说《磨房书简》,1868年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

二、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了解小说的要素: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郞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

情节:小学路上、上课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小说开头写普鲁士兵在操练和两年一直有坏消息、暗示时代背景、交代社会环境。

三、深入探究

问题:小弗郎士尽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

明确: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国的语言,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感情。

指名读:18~20。

四、讨论

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

五、拓展

与课外“最后一课”对比,说说异同。

六、小结

学生从内容主题、手法等方面全面小结。

最后一课教案(篇3)

针对作品的特点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我把教学流程设计成“初读──精读──迁移”三步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课上“选点突破”,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内容,赏析语言,课后进一步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写一写内心的感受。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过反复的导读,了解小说的细小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⑵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写法。

2、情感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的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是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四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以说,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我们从以上四个角度来学习和欣赏小说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在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如果对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就此和他们谈谈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那么这篇课文只不过是一段法国史而已,很难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责任感和学好母语的使命感。那么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抓住作者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加以体会,引导学生探究主人翁形象、情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得以真切感受到:母语被剥夺,文化被侵占所带来的民族创痛,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只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走近小弗郎士,走进他的心灵,为他的心声代言。对于韩麦尔老师的分析,则从韩麦尔老师的言、行着手,来感悟一个形象高大内心充满激愤的爱国者在民族危亡时所表现出来的震憾人心的力量。

再由发掘本文资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像韩麦尔老师那样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尊重本民族语言,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信念,自觉的抵御网络语言、外来文化、港台影片对民族语言肆意曲用、淡化的行为。

作为这一群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被侵占的痛苦岁月,更没有太多的关注过别国的历史,怎样从内心呼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对民族、对语言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本课的关键。

根据学生学情,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将本文的教学重点放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上,以此为突破,紧扣文本,理解作者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与之产生思想共鸣。

本文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用以培养孩子们爱国情感的传统教材,作者的叙述角度十分巧妙,紧扣“不寻常”三个字构筑情节,使小说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还有暗示着小说背景的场景描写也恰到好处。全文多次重复“最后一课”这句话,意义一次比一次深刻,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根据这些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感知标题。“最后”两字所渲染的氛围,展开对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分析,挖掘这些描写场景的文字的潜台词,从中理解小说背景。

2、紧扣本文,把握主人公形象。教学以“变”为切入点,探寻小弗郎士有哪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等等,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出对韩麦尔先生举止言行的分析,由此逐层剥笋,归结核心。

3、感人细节,拓展延伸:

《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文中韩麦尔先生几个定格的动作,因情绪极度悲愤而说不出话来的细节,还有课文那余音绕梁的结尾都留有可以发挥学生想像的空间,因此教学过程中,设计揣摩心声、续写情节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想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九十几个年头,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

2、小说题目是《最后一课》,那为什么取名“最后一课”,请你结合小说的故事背景谈一谈。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二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3、课文里有没有交代这一背景的文字?

有,第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改教德语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很明显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做总体评价?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无形中“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指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10小节教室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受气氛的沉重、悲伤)

表现依恋、惜别在22小节。

1、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再读课文,请同学们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样的变化?

想逃学、画眉鸟的歌声 旷课找鸟窝、溜冰 愿花任何代价……

2、在这一过程中,小弗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⑴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⑵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⑶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⑷ 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总结: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节,行动24~29小节。

11小节主要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产生悲伤、沉重、依意、惜别等感情,下面我们着重分18、19小节(请一个同学朗读)。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请同学朗读24~29小节:

的确,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在韩先生最后的言行里,韩先生有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感情?

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手势……

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老师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大家联想一下,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设身处地的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手势有什么含义?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失去教授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的学生和镇上人的脑海中。

6、同学们,面对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或者其他人,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紧承文末一句话,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情节(三、五句话说行)。

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起法语课……

(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全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

1、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爱国首先必须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结语: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19世纪黑非洲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规范地运用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国的体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奋斗。

学完这一课,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感受,我们大家齐读它,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眼里全是眷恋。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

最后一课,

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请大家在课后以“读后感”或“随想”的形式来写一写自己学完这一课后的感悟。

最后一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最后”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有情朗读,揣摩“最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看图复述课文。

①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②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③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最后一课教案(篇5)

1、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生: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颗螺丝和对应的螺丝刀,拧在泡沫板上。2、填写“活动2”报告单。3、轻声、认真、快速、准确,小组成员都完成后,整理器材,坐端正。

3、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能力最后一个没涂题号,机器阅卷不会有分数。

4、生1:我们组的结果和他们组一样,我觉得他们组说的挺清楚的,找到了选择工具的关键点。

5、生:我们组十字螺丝连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连一字螺丝刀,六角螺丝用尖嘴钳,内六角螺丝用六角扳手。我们组这样连线,是根据螺丝头上面的形状。

6、四、教学重难点:

7、能对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进行判断,在使用过程中用事实验证猜想。

8、教学重点:

9、师:可以看的出这些同学平时喜欢动手操作,也注意观察生活。拧螺丝的工具除了同学们介绍到的,还有其他的,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PPT展示工具图片)

10、六、教学过程:

11、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拧螺丝的基本方法,下面进入第二关:组装小能手。

12、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只靠单一的渠道和单一的方式,一个人埋头苦想,就会使自己的设计受到局限,思路打不开,创新就更谈不上。因此我们要靠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感知教学设计。我们在设计前分析教材后除了参考教参外,还可以通过观察优秀的新课程视频案例,学习和揣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选择性地将好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拓宽设计思路,力争创新。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课堂观察,网络反思或者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指明方向,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13、师:我们开始第一关:旋转小螺丝。请一位同学念一下规则。

14、师:谁来说一说重要分为那三步?

15、二、学情分析:

16、生:是十字螺丝,它的螺杆是尖头的,其他是平头的。

17、能通过观察螺丝的外形特征,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固定螺丝。

18、师:螺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里面成员众多(PPT展示多种螺丝)。里面有一种螺丝跟其他螺丝不一样,你找到它了吗?

19、生1:需要用到螺丝刀(改锥)。

20、师:活动结束,刚才看大家做的都很不错,哪个小组汇报一下自己的报告单。

21、教学设计的环节要保证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整体效应。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设计前合理分析教情、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到合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可以改变一些方式来合理分析教情和学情,真正做到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22、(二)讨论探究,动手实践

23、认识螺丝并了解其功能。

24、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及策略。

25、师:这也是螺丝的一种,我们也可以叫它螺丝钉。

26、能说出正确使用工具固定螺丝的方法,要求动作规范、安全。

27、生:固定的作用。

28、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从激发认知兴趣、提高阅读分析技能、加强情感互动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

29、二、总结各方面的方法及经验

30、师:下面进入第三关:玩具总动员

最后一课教案(篇6)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 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 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 点拨讲解:

1、 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 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最后一课教案(篇7)

角度之一: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作者在文章中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位燃烧着爱国热情的老教师。上课前,他挟着大铁戒尺,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穿着节日的礼服,称学生们为孩子们,这一切蕴含了一个教师对即将分别的工作、即将分别的学生的深情。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他责备阿尔萨斯人不珍惜“今日”,责备做父母的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责备自己工作不负责,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啊!上课,他全身心投入,教语法课、教习字课、教历史课,最后还教初级班拼音,他简直是一架不会疲倦的机器。上课结束时,他惨白的脸色、被哽住的语言以及那写字和挥手的动作,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情。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的语句;

二、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肖像的语句(穿着、神情);

三、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动作的语句。

角度之二:小弗郎士的变化

小弗郎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全文以他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穿起了一串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珠子”。文章对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工笔细描;

a.对普鲁士兵:(操练有趣)幼稚→→(知道布告牌上的内容)坏家伙→→(强迫鸽子说德语)仇恨、轻蔑;

b.对老师:(迟到)怕骂→→可怜→→崇高;

C.对学习法语:讨厌(想逃学、画眉的歌唱,普鲁士兵的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懊悔(旷课找鸟窝、溜冰)→→难受(愿花任何代价换得熟练地背分词)→→细心听课。

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提示三个方面,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而用词语概括,显示出小弗郎士思维变化的过程。

角度之三:主题的表现

文章的主题是表现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最后一课,这个小小的生活侧面是怎样表现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呢?

一是社会背景的巧妙安排,把小的事情置身于大的背景中。这样老师严肃认真地教课,下面的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就闪射出了爱国主义的光芒,

二是人物的精心安排,以点带面、以实衬虚。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读者可以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的其他爱国义举。在最后一课中,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物”,这样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就有了一定的代表性,由一鳞半爪可以想见全龙。

三是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郝叟的大眼镜,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同学们上习字课时安静的气氛。另外还有一些描写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典型细节。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找出交待社会环境的语句,提问:不要这些语句行不行?

二、不写郝叟等镇上的人行不行?

三、读罢全文,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

四、指导学生朗读感人的细节描写部分。

最后一课教案(篇8)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觉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

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队伍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 字帖tiè

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è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格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格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5、看来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呢?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谈时提醒:自己思考准备回答的同时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教师调控为三种理解。

a、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格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b、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注意最后一部分,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语言: “我的朋友们啊”、“我——我——”;神态: “脸色惨白”“呆在那里”;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合讨论,有感情的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

6、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

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

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先作思考。

最后一课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占领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教学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2、难点: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1、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最后一课》。(板书课题、作者,并简介作者)

2、 这篇文章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3、 补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绍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写的是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次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也率军向普鲁士投降了。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割让给普鲁士了,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最后一课”。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复述故事。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6段。

阅读1—6段,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讨论交流、明确: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能管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表现在经常迟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韩麦尔先生骂他,因为分词连一个也说不上来。他想就别上学了。不懂事表现在他听到画眉在唱歌,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现在急忙向学校跑去,对布告栏内贴出的布告也无心去看。

四、指导学生学习第7—10段,思考问题。

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1、学校一反常态地寂静;2、老师不同一般地温和;3、教师意外地穿着礼服;4、教室里竟然坐着许多镇上的人,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最后一课”。

五、指导学生学习第11——16段。

提问: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上“最后”,这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又愤慨的心情,他为再不能教法语课而沉痛,他为侵略者不准法国人学本国语言而愤慨。“最后”二字要读出沉重的证据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里的“最后”二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却又充满希望的心情,他为再不能上法语课而沉痛,他又为上好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而充满希望。

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他为再不能学法语而感到“心里万分难过”,他知道恨“那些坏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这“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其次,他为过去没有认真学习而懊悔。过去对课本、对老师,他觉得“那么讨厌”,现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师穿礼服和镇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对老师产生了同情和敬意。总之,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这是因为这时他把自己与“祖”联系在一起了,是由于爱国的激情促成了他这些变化。

六、布置作业

最后一课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 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 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 )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 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 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 点拨讲解:

1、 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 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1、 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六自测评估、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可查工具书)

挟( )着 踱( )来踱去 诧( )异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国人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3、精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① 选文中画线句子“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从选文看,作者对韩麦尔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

③小弗朗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是因为:( )

A。韩麦尔先生站起来了,所以显得高大。

B。韩麦尔先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自然显得高大。

C。小弗朗士可怜他,出于同情,觉得他高大。

D。小弗朗士受到老师爱中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老师无比崇敬,所以觉得老师的形象高大起来。

④“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下面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麦尔先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其内心极度的愤怒。

B、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C、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愤怒到极点,难以说出话来。

D、韩麦尔先生用手势表达了强烈的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极度的悲愤

老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检查预习

合作展示

归纳总结

2、 板书:

最后一课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1、学习方法指导:运用比喻、多种描写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描写手法: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最后一课教案(篇11)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①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②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________持hǎo________叟chà________异

qí________祷gěng________咽ào________悔

3、解释词语

①喧闹________②诧异________

③思量________④宛转________

4、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课堂学习

导入

了解本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思考:本文标题“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

这“最后一课”与平时的课有何不同?

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

对比点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环境

气氛

听者

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谁的视角来写的?(理出文章线索)

小弗朗士的老师韩麦尔先生有怎样的变化?

文中对他有哪些描写?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弗朗士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课堂小结

小说的三要素

课堂巩固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A]站起来,脸色惨白,[B]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A.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停顿。

D.表示递进转折,语音的延长。

(3)从情节上看,这部分是故事的________

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课后练习

外婆和鞋

席慕蓉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嚣张:______________②泪眼盈盈:_______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

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2分)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②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3、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2分)

①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②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最后一课教案(篇12)

教学目的

一、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学习(110)节。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检查预习)

1.分29节,根据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2.能正确地读课文,用几句话简要地讲出全文大意。

3.,为黑体字注拼音:

思量捂耳朵诧异哽住祈祷

二、导入新课

都德,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讲受新课:

(一)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

总结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宣布散学。

(二)解决重难点:

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宛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

教师归纳提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宛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士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习、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

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到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齐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宛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2.读讲(710节):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

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平静摊开操练视察肃静推开锻炼观察安静

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第1123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平常的事?

1.指名读第11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又又联系并列着的两件事,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答案: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

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学习第1216节(听了这样一个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指导朗读第12节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216节,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小结: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提问: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节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独语句)。它们比一般陈述句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举例:你这个坏蛋!与你是个坏蛋!多么灵巧的手啊!与这双手很灵巧!比较。)

(2)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习祖国语文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

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节。

3.提问引入下一段: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指名读第18、19节。讨论:

(1)为什么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单引号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4.串讲第20节: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这是一种又需要提又顺便带过的写法。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提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小结:这一层里韩麦尔先生责备了人们以及自己以前忽视孩子学习的过错,并说明学好祖国语言的意义。

5.串讲第21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和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了。

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教师归纳:抓住声音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提问: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归纳: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致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提问:第22节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中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5、小结:2123节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习的情况,从1123节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三、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结合思考练习五体会本文用词的确切。

2.联系思考练习题二,有感情地朗读第1116节。

3.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最后一课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一、读讲2429节。

二、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哪些语句表现了教师认真教与学生认真学?小弗郎士过去不爱学习,为什么现在这样认真?

二、讲受新课:

1、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2、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答案: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该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3、指示学生练习读第25、26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归纳答案:这两个字含有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串讲第29节。指出:他写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也没有勇气说出散学了三个字,因为这就是宣布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其他一些听课的镇上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学生自由练习轻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然后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作表情朗读。

三、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四、总结写作特点:(如果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只需要作简要的归纳、揭示或补充。)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就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装:表现了对这一课的珍重和特别严肃的态度。

(2)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的深厚的爱(柔和、温和)和无限的希望。

(3)动作、表情:表现了内心的十分激动以及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节)。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写:(1)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五、作业:

1.说说文中省略号和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3)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

(3)(4)两题的破折号都是注释的记号,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见以上备课。

2.设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最后一课教案十二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最后一课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最后一课教案精选 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一定要充分的体现,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最后一课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22-12-22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课程教师教案二十一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师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022-08-13 阅读全文
  • 中央第一课观后感(优选十二篇) 好的影视能够让人变得更加理性与善良,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有感悟,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怎样写观后感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感悟呢?经过精心的思考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中央第一课观后感”,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02-22 阅读全文
  •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通用(7篇) 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必要手段。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2023-05-04 阅读全文
  •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模板十二篇 讨论与“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相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您希望掌握更深入的了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课件如果写好,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2024-03-03 阅读全文

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一定要充分的体现,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最后一课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22-12-22 阅读全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师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022-08-13 阅读全文

好的影视能够让人变得更加理性与善良,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有感悟,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怎样写观后感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感悟呢?经过精心的思考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整理了“中央第一课观后感”,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02-22 阅读全文

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必要手段。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2023-05-04 阅读全文

讨论与“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相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您希望掌握更深入的了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课件如果写好,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2024-03-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