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报纸做朋友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报纸鱼说课稿 幼儿园我的朋友说课稿 朋友幼儿园教案大班健康活动:我和报纸做朋友
如东县袁庄镇沿南幼儿园丁春燕邮政编码:226405
【课题(大班健康活动)】
【教材简析】
大班主题活动“朋友”的开展使幼儿理解了朋友的含义,知道了怎么样和朋友进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认知能力也有了新的发展,交往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可以和动物,植物交朋友,也可以和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交朋友,做游戏。本次的活动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报纸,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尝试过和报纸做游戏时的多种玩法,体验和报纸做朋友的快乐,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目标预设】
1.探索、尝试和报纸做游戏时的多种玩法,锻炼幼儿走、跑、跳、平衡、跨越、挥臂投掷、抛接高球等多种技能;
2.乐于和同伴合作,体验与报纸做朋友,参与游戏的快乐;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探索尝试和报纸做游戏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设计理念】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为了让幼儿能了解报纸,愿意和报纸做朋友,让报纸也交上朋友。我以幼儿喜欢的朋友-——报纸来吸引幼儿的眼球,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玩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
【设计思路】
活动开始以“找朋友”的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出示我们的朋友--报纸,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用卷的方法变出了“魔术棒”,接着让幼儿自主地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最后鼓励幼儿将报纸叠好,整理活动区,爱护我们的环境,轻松地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准备】
废报纸人手一份,大灰狼、小白兔的头饰若干,大筐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找朋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游戏“找朋友”,在结束时叫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我的好朋友是……”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我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希望它能成为你们的好朋友,出示报纸。
师:你们知道报纸为什么会成为我的好朋友吗?(可以学习知识,了解信息……)小朋友都说的很对,还有一个秘密,你们一会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我和报纸做朋友
1.引导幼儿探索报纸变“魔术棒”。
师:孙悟空本事大,是因为他有一个神奇的金箍棒,小朋友我们今天也来用报纸变一个神奇的“魔术棒”,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开始变变变。
2.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利用“魔术棒”进行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魔术棒可以做什么?“魔术棒、魔术棒、变变变变成高人走(上肢运动);放下魔术棒,变成矮人走(下蹲运动);立起魔术棒,变成拐杖(腹背运动);握紧魔术棒,变成小汽车(体侧运动);骑上魔术棒,变成小竹马(跳跃运动);摆动魔术棒,向着圆心走(整理运动)。
三、自由探索,大胆尝试
师:我们和报纸朋友一起做游戏,谁能想出特别的方法,和报纸怎么样玩的最开心?
1.鼓励幼儿探索单人玩法。(前跳,后跳)
2.探索两个或多个幼儿一起玩的方法,对合作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积极组织幼儿尝试模仿不同的玩法,交流经验,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调节运动的强度和练习的密度)
3.尝试集体游戏的方法,提醒幼儿保持合适的活动空间,注意安全。
四、游戏“大灰狼和小兔子”:合作升华
1.介绍游戏,鼓励幼儿躲避“大灰狼”的追捕。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有一群非常可爱的小白兔,它们天天一起游戏玩耍,可是森林里面有一只可恶的大灰狼,总来捣乱,一不留神,小白兔就被大灰狼抓走了。于是,小白兔妈妈做了一些魔毯,当大灰狼来的时候,只要小白兔躲到魔毯上,就不会被大灰狼发现,也就不会被大灰狼抓走,那么,没有躲到魔毯上的小白兔,还是会被大灰狼给抓走,去大灰狼家里劳动。
2.出示报纸——“魔毯”,介绍游戏的玩法。
游戏玩法:出示报纸,这就是小白兔妈妈做的魔毯。在音乐伴奏声中,小白兔自由地在草地上跳来跳去。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大灰狼就会走出来抓小白兔,小白兔要迅速地跳到魔毯上,大灰狼就抓不到它了,否则小白兔就有被大灰狼抓走的危险。
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白兔,报纸当作魔毯。
游戏规则:第一次游戏时,每张报纸上站一只“小白兔”;第二次游戏时,拿走一半数量的报纸,这时每张报纸上要站两只“小白兔”;第三次游戏时,再拿走一半数量的报纸,这时报纸上站四只“小白兔”,以次类推。
五、结束部分:整理放松
1.在“小星星”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行身体的放松活动。
2.帮助小灰兔——送魔毯。
师:大灰狼抓不到小白兔,就打起了小灰兔的主意,我们大家一起把“魔毯”叠好,一会送给小灰兔,好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尝试报纸的各种玩法或将报纸设计成不同的器械,带到幼儿园进行分享。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8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做朋友教案”,敬请访问。
十年寒窗,老师带给学子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上课前,老师必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整理的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正确的交通规则。
2.让幼儿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标志行走。
活动准备
1.各种色彩的鲜艳的交通标志,视频短片。
2.背景音乐、彩色卡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以视频短片《上学的路上》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明明要上幼儿园,看他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请幼儿仔细观看并回答问题。
师:明明在路上遇到了红绿灯,他做的对不对?
(幼儿回答意见各异,教师讲解正确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3.明明通过十字路口时是怎么做的,他做的对吗?请幼儿分组讨论。
4.教师总结并告诉幼儿正确的交通规则。
(二)以“小小交警”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标志以及交通规则的认识
1.教师出示各种色彩鲜艳的交通标志,让幼儿说出名称(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请一名幼儿手拿交通标志,其他幼儿根据小小交警出示的标志,依据正确的交通规则进行。
活动结束
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制作各种交通标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首先以视频短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孩子们看到明明的做法后,意见各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很活跃。在给幼儿讲解了正确的交通规则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小小交警。幼儿首次玩这样的游戏兴致很高,他们通过自己亲手指挥交通,制作交通标志找到了乐趣,加深了对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的认识。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吹泡泡是孩子们平常生活中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泡泡导入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感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唤起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的圆形物体的相关经验,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维想象活动和创作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分为“圆圆找朋友”和“圆圆变变变”两个大环节,“圆圆找朋友”游戏环节看似内容很多,其实它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从提供实物泡泡、棒棒糖入手,让幼儿感知、辨别它的形状,让幼儿对圆形的物体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在让幼儿在自己身边看得到的地方去找一找圆圆的物体,图案,最后再唤起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说出自己平时见到过的圆圆的东西有哪些,整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也为后面的添画环节做好铺垫。“圆圆变变变”环节分为一个圆形和两个、多个圆形进行,充分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中去运用自己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并进行创新,所以“圆形变变变”添画活动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小平台,添画的目标不在于要求小班的幼儿要画得线条怎么流畅,颜色要涂得怎么好,而在此活动中主要启发幼儿的思维,让孩子在添画活动中将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整合、提升。延伸活动中幼儿对圆形进行组合、想象、拼贴,则为更高层次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对圆形有更高、更丰富的认识。活动中运用了游戏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看、听、说、画,整个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思维,获得经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圆的,初步整合幼儿对圆形物体的相关经验,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乐于观察的好习惯。
2、引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初步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3、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游戏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哪些物体是圆圆的,对圆形有一定的认识。
难点:引导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各种物体,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游戏材料:泡泡水、圆圆宝宝、橙子、棒棒糖、
圆形物体的图片:花朵、游泳圈、苹果、西瓜等
音乐:《找朋友》《吹泡泡》、轻音乐
幼儿操作材料:画有圆形的纸(有一个、两个、多个圆的轮廓线)、彩笔每人一套;圆形玩具若干、白纸、彩色圆片
幼儿经验准备:提前在生活中观察哪些物体是圆圆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圆形泡泡激发幼儿对圆形物体的关注。
播放儿歌《吹泡泡》,儿歌中的小朋友咕噜噜在干什么?出示泡泡水,请小朋友观察泡泡,玩泡泡。你喜欢泡泡吗?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圆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出示圆圆宝宝,让幼儿说一下它的名字。(圆圆)
二、圆圆找朋友,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丰富、整合幼儿对圆形物体的相关经验。
1、圆圆今天是来找朋友的,它说,圆圆的东西就是他的朋友,出示棒棒糖,橙子等,启发幼儿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辨别他们是不是圆圆的朋友。
小朋友,你是圆圆的好朋友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身体或身上哪些地方是圆圆的?
圆圆还告诉我,生活中圆圆的东西都是它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太阳、气球、球、呼啦圈、铁环、蛋糕、月饼、饼干、轮胎、葡萄……)教师提供相应的实物或图片供幼儿观察。对说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圆圆找到了很多新朋友,非常高兴,谢谢小朋友。
三、圆圆变变变,引导幼儿用添画的方式,充分展开想象,画出各种喜欢的圆形物体。
(1)教师:圆圆不仅喜欢交朋友,还喜欢变魔术,变成各种各样的有趣的东西。
(出示绘有圆形轮廓线的画纸)猜一猜,圆圆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想象,教师在画纸上示范添画2至3个。一个圆圆变变变,变成XXX(苹果、蝌蚪、皮球、太阳、西瓜),两个圆圆变变变,变成XXX(小鸡、小鸭、),多个圆圆变变变,变成XXX(糖葫芦、毛毛虫)。
(2)幼儿想象,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圆圆想请小朋友也来当神奇的魔术师,帮助圆圆变变变,变成更多更可爱的的东西。
教师提出作画要求:1、用画笔在圆形上面添画,把它变成你喜欢的东西,还可以涂上美丽的颜色。2、开动小脑筋,尽量和其他的小朋友变得不一样。
让我们瞧瞧哪个魔术师最厉害,变的东西最特别。(轻音乐)
(3)展评幼儿作品。选择几名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总结。幼儿互相讲述,把圆圆变成了谁?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把变的作品送到圆圆家里。
四、结束部分:
宝贝们,今天我们和圆圆做朋友,还当魔术师,帮助圆圆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样子,小朋友,你们喜欢和圆圆玩游戏吗?我们教室里面和外面走廊上也有很多圆圆的玩具,你们选择一个去玩吧!
(音乐《找朋友》)老师带孩子们离开活动室。
五、延伸活动:我给圆圆变魔术:为幼儿提供白纸、圆形彩纸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将圆形组合,粘贴,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丰富幼儿的想象和有关生活中圆形物体的经验。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北极狼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有自己的动物朋友吗?你们是怎样和他们成为朋友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标明自然段,找出要求认识的字,以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
3、同桌拼读要求认识的字,互相帮助,说识字方法。
4、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7、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和要注意的地方。
3、你发现了什么?
4、学生在小组内说词,看谁说的多。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6、作业展评。
作业:
1、写字。
2、读课文。
3、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绘画工具蜡笔,尝试对几种熟悉的颜色进行命名。
2、学习涂染的涂色方法,体验通过涂色完成作品的快乐。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认识一些常见的颜色和水果
(材料准备)蜡笔、画纸
重点:从小到大地进行圆形涂染
难点:坚持涂染
教学过程:
一、找朋友
1、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水果,他是什么颜色的?
2、在蜡笔框里找找水果的好朋友(即:找一样的颜色)
3、说出自己找到的蜡笔朋友是什么颜色的?
二、从小到大
1、教师示范:从画纸中心不断用画圆的方法涂染,从小到大涂染出一个大大地圆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巡回中重点提醒幼儿反复涂染,从小到大地朝一个方向涂染。尽可能不留白色。
三、水果朋友变变变
1、教师即兴根据幼儿使用的颜色和喜欢的水果在幼儿涂染的圆形基础上剪出相应的水果外形。
2、用相同的颜色将水果颜色填满。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2.能表述蔬菜的主要外形特征。
3.懂得要多吃蔬菜,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胡萝卜、白萝卜、青椒、土豆、冬瓜、西红柿、蘑菇、黄瓜、茄子、苦瓜
2.切好的黄瓜、西红柿、青椒、胡萝卜、白萝卜、苦瓜分别装在盘子里,盘子边放牙签及相应的蔬菜小纸贴。
3.冬瓜一个(扮成冬瓜阿姨)篮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猜猜、找找、产生活动兴趣
1.师(抱着用围巾包裹的冬瓜):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自由回答)他说是xx瓜,谁还有不同意见?哦,你们都猜错了!它呀,是冬瓜,咱们吃的冬瓜丸子汤就是用它做的。
2.师:冬瓜阿姨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她还带了许多的好朋友呢,他们都藏在教室里,请大家去把他们找出来。但你们要记住,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谁?(幼儿寻找蔬菜)
二、认认、说说、说出蔬菜的名称
(一)认识黄瓜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如我在桌子上找到了黄瓜)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黄瓜?举起黄瓜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黄瓜?
(二)认识茄子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茄子?举起茄子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茄子?
(三)认识土豆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土豆?举起土豆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土豆?
(四)认识蘑菇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蘑菇?举起蘑菇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蘑菇?
(五)认识胡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胡萝卜?举起胡萝卜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胡萝卜?
(六)认识西红柿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西红柿?举起西红柿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西红柿?
(七)认识苦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苦瓜?举起苦瓜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苦瓜?
(八)认识白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2.师:还有那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白萝卜?举起白萝卜给大家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的白萝卜?
三、看看、说说、了解蔬菜的外形特征
(一)说说黄瓜的外形特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手里拿的蔬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如黄瓜是长长的,是绿色的)
2.师:请你摸一摸,黄瓜身上有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其他蔬菜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小结
你们把做游戏的蔬菜朋友都找出来了,它们是黄瓜、萝卜、西红柿、茄子、蘑菇、青椒、苦瓜,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他们共同的名呀!叫“蔬菜”和老师一起说“蔬菜”。它们有的是弯弯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紫色的。
师:现在蔬菜朋友有点累了,请你们把他们送到篮子里,让他们休息休息。(出示篮子,幼儿将蔬菜放到篮子里。)
1.现在篮子里装满了什么呀?(幼儿回答蔬菜)
2.几篮蔬菜呢?(幼儿练习说一篮蔬菜)
四、尝尝、评评,萌发品尝蔬菜的愿望
1.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真不错!这些蔬菜不仅好看、还好吃呢。现在我们就来尝一尝。用牙签把蔬菜送到嘴里,你吃到了什么蔬菜,就取什么贴纸贴在手上。
2.师:你都吃了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回答)
3.师: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蔬菜呀有很多种味道、有酸甜的、苦苦的、有清香的、还有辣辣的,但是不管是什么蔬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让我们长的高高的,身体很强壮。所以呀!多吃蔬菜身体棒!
师:现在我们把蔬菜送到厨房,请厨房的阿姨给我们做又好吃、又有营养的午餐。
活动延伸:
午餐时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表扬、鼓励愿意吃蔬菜的幼儿。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2、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找朋友”的音乐游戏。
(2)猜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
“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
(3)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
2.学习使用筷子
(1)在幼儿第一次练习,自由使用筷子夹。
(2)教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
(3)再次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配上音乐,幼儿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1)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孩子们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1)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
(2)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7)
一、复习。
1、认读卡片,开火车。
2、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反馈。
(3)教师介绍北极狼。
(4)说话练习:
为了()。
(5)指导朗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毕莱恩是怎样和狼成为朋友的呢?
他几次救狼呢?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救的呢?怎么救的呢?结果怎样呢?
(2)分组讨论。
(3)学生反馈。
(4)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5)同桌说说两次救狼的经过。
4、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你认为毕莱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总结:
人和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你真诚的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我相信那些小动物们一定能成为好朋友,不信你试试吧!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和身边的小动物交朋友。
我想和你做朋友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初步了解使用筷子的安全及礼仪常识。
活动准备:
1、筷子人手一双,每组一盆豆子。
2、PPT:美丽的筷子、外国人进餐、筷子的发展,图片:握筷姿势图。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兴趣
1、猜谜:兄弟两个一样长,上下饭桌总成双,酸甜苦辣好滋味,都请它们先来尝。
2、幼儿学习正确表述:两只筷子,一双筷子。
二、欣赏筷子,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欣赏筷子。
(1)提问:谁家里有筷子?你家里的筷子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一下。
(2)看PPT美丽的筷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筷子。
2、了解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主要工具。
(1)提问:我们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那美国人、法国人这些西方人吃饭用的是什么呢?
(2)幼儿观看外国人进餐的PPT。
(3)游戏:餐厅游戏。
教师给小朋友看不同的进餐图片,幼儿觉得是中餐的。就模仿中国人吃饭,觉得是西餐的,就模仿西方人进餐。
3.了解筷子的起源。
(1)提问: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子,其实筷子就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你知道筷子是怎样发明的?
(2)教师出示筷子发明图,请幼儿给这些图排序。排序后教师结合PPT简单介绍筷子的发展历史。
三、学习使用筷子
1、幼儿第一次尝试使用筷子。
(1)提问:中国人发明了筷子,每个中国人都会用筷子,你们也想用筷子吗?
(2)幼儿拿着筷子尝试去夹豆豆。
2、教师结合图片介绍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幼儿拿着筷子练习。
3、幼儿再次尝试使用筷子夹豆豆。教师表扬不怕困难、坚持练习的孩子。
四、了解使用筷子的一些安全、礼仪知识
1、教师用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不正确的筷子用法,提醒孩子不玩筷子,吃饭时不用筷子乱翻菜肴、不敲打餐具。
2、引导幼儿收拾餐具,结束教学活动。
英语语言活动――我和蚂蚁做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听、说、读、练,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并掌握英语单词:“Ant”的正确发音及译意。
2、培养幼儿学说英语兴趣。
活动准备:
闪示卡、玻璃罐内装入蚂蚁实物、黑巾一条
活动过程
(A) Greetings:
“ Good morning ,everybody!”
“Good morning , Melody!”
(B) Warm up:
Sing a song: Come here and go there.
(C) Games:
(1)我看小蚂蚁: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蚂蚁放入透明的玻璃罐中,再用黑巾盖住,请小朋友说出蚂蚁的英文名字“Ant”,每说一次边给小朋友们看一下罐内的小蚂蚁。
(2)我和蚂蚁做朋友:教师将盖在玻璃罐上的黑巾揭开,让小朋友和小蚂蚁交朋友,要和小蚂蚁打招呼:“Hello,ant!”
(3)“好朋友”游戏:将幼儿分为两组,每组一瓶小蚂蚁,由教师说开始后导火线点燃,幼儿边说:“Hello Ant”边把瓶罐传给下一位, 最后一位幼儿拿到后瓶罐便大声说:“Good frends”,先说出的一组为优胜者。
小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子做朋友
小班综合活动:我和瓶子做朋友
一、活动创设
瓶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常看见幼儿抱瓶子、滚瓶子、踢瓶子,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十分开心。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其中渗透情感教育。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的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三、活动准备
1、各种透明瓶子人手一个,瓶子上贴1"5个圆点,瓶盖、花生豆若干。
2、音乐和歌曲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1)选瓶: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瓶子做朋友。
2)和瓶子跳舞:幼儿抱瓶子(没有瓶盖)随音乐舞蹈。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做各种游戏,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喂瓶宝宝吃豆。
引导幼儿正确点数瓶子上圆点的数量,然后根据圆点的数量往瓶子里投放相应数量的豆子。
2)盖瓶盖。
引导幼儿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瓶盖,盖好。并通过彩色的瓶盖认识基本的颜色。
3)瓶乐会。
鼓励幼儿自由摇晃瓶子,尝试用瓶子演奏乐曲,提高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3、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到户外大胆地尝试游戏,想出各种玩瓶的方法,最后把瓶宝宝送回他们的家里。
中班科学活动我和风儿做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我和风儿做朋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我和风儿做朋友教案吧。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2、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难点:风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和预防风灾的办法
活动准备
扇子 纸板 彩条 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闭眼教师用扇子在每个小朋友脸前扇一扇,使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教师拿出彩条让幼儿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环节
1、 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风的特征
2、 引发幼儿讨论风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崔在着,它是通过周围空气流动形成的,只有你周围有空气就会有风产生
3、教师通过扇子,纸板,彩条让幼儿亲自动手轻轻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幼儿说出风速大力量也大 解风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热气球飞上天、凉爽、衣服晾干、树叶摆动、放风筝、种子的传播等等让幼儿了解风对人类的害处 发大水、沙尘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渔船等等
4、风有时为人们做好事,有时做坏事,不过人们的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种树建防风林、提前预报减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你们了解风了吗?在知道了它的好处与坏处后,你们愿意和风成为好朋友吗?(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风,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还学会怎样制造风,请你们回家再找一找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将这些有害的风变成对我们有用的风,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四)、延伸环节
今天我们知道了风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给我们带来坏处。风还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在没张桌子上都有一个风车和一小筐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用的材料,让风车转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受风的大小、体验风的方向,由于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在活动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寻找风的踪迹,让他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获得风的初步概念,及相应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