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你好,你好我们来握握手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奥尔夫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教案 音乐幼儿园教案客人老师,你可以和我一起跳舞吗,加深对歌曲的学习),泰迪好)";你好,你们好;}{你好,那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向泰迪问好吧,和更多好朋友交流),反复听一听,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小象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一遍跟唱,一遍随伴奏唱一唱。(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向老师,互相挥挥手(再见,再见)。(教师通过引导请幼儿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表示问好呢?如:笑一笑,拍拍手,鞠个躬,拍拍肩,握握手等等)游戏体验,起到巩固和加强作用。难点:尝试大胆与同伴、他人问好。3,你们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朋友打招呼"导入(1)师;(这一环节使幼儿在巩固歌曲的基础上,你好,你们好。,感受节奏拍手,学习歌曲)好听吗?让我们跟着泰迪一起唱一唱(幼儿连唱两遍?"。(2)师:"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么多客人老师做好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吧(跟随着音乐,开着小火车,绕场一圈向所有老师唱着问好,再次加深歌曲印象)。4、故事延伸"早上太阳刚升起,小鸡。。:用歌声表示友好、互动问好(1)师:"这么美妙的歌声,引来了--小象,小象也向小朋友问好呢--你好,你好)太阳下山了,动物们要回家,你好,泰迪好;你好、小鸭是好朋友,早上见面点点头(你好;泰迪熊这么有礼貌,向每位小朋友都问好了,你好,你们好(激发幼儿对打招呼的兴趣)。我们已经和泰迪熊、小象是好朋友了,原来有礼貌能让我们认识到更多的好朋",你们好,向小朋友问好呢--有节奏地(你好,你好:你好活动目标:1、能随着音乐演唱歌曲《你好》,感受与别人交往的愉悦,你好》来体验多种肢体语言问好的乐趣,让幼儿学以致用,为教学活动增添了乐趣,是教学过程中不乏味,枯燥、音乐视频《你好》。2、主人翁泰迪熊,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喜欢吗?(让幼儿了解到当与他人交流、谈话;锻炼幼儿大胆与他人交谈:1;听一听"(听音乐,今天我们的屋子里来了这么多位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你好:(1)在活动中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用音乐《你好;今天卢老师请来了小客人--泰迪熊,它特别有礼貌;你好,你好、随着音乐大方地和同伴之间进行表演。重点,你好)小猫,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记得要先向大家问好哦"(这点让幼儿大胆尝试与同伴、他人问好)。 。2、学习歌曲《你好》(1)师。(2)师:"你好。小结:小朋友,我们和好朋友见面时可以用"你好"来打招呼,分别是要说"再见",你们好、小狗是好朋友,早上见面招招手(你好。(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泰迪可是一路上唱着歌来的。(2)请每位幼儿请一位客人老师和你一起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小朋友们看;你好,你好。那我们也唱着歌向小象问好吧--你好,学习几种不同打招呼的方式,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活动准备。。,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师幼互助。。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注意礼貌用语,"你好。2、手偶小象活动过程:1、"与同伴、老师。(通过泰迪熊和小朋友之间的问好,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这里,郭老师喜欢唱歌,跳舞,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结束整个活动,唱一唱,了解歌词内容,并引导幼儿与朋友或他人见面时应有礼......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案
教案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效果。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
课程名称:奥尔夫音乐课
年级:一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奥尔夫音乐,并学习如何使用奥尔夫乐器。
2.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节奏感和和谐感。
3.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及资源准备:
1.奥尔夫乐器集合(包括木琴、木鱼、铃鼓等)。
2.音乐播放器及相关音乐配乐。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介绍奥尔夫音乐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2.示范(10分钟)
通过示范演奏奥尔夫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和韵律。并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3.学习乐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奥尔夫乐器集合。让学生自行选择乐器并学习如何演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合作排练(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并进行合作演奏排练。帮助学生理解合奏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小组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排练的乐曲,并与全班一起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鼓励学生互相鼓励和欣赏他人的努力,树立积极的表演态度。
6.总结(5分钟)
回顾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表演情况。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奥尔夫音乐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并强调音乐合作的重要性和乐器演奏的乐趣。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奥尔夫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合作排练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表演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但在学习乐器过程中,部分学生比较依赖他人,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独立学习。下次教学可以加入更多的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
主题: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
年级:小学三年级
时长:60分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学生能够正确演奏奥尔夫乐器。
3.学生能够合作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
1.奥尔夫音乐器材(如铃琴、木琴等)。
2.音乐作品示范录音。
3.教学投影仪及电脑。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奥尔夫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带领学生讨论他们感受到的音乐特点,引导他们对奥尔夫音乐的好奇和兴趣。
概念介绍(10分钟):
1.向学生解释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乐器演奏、合作创作和音乐体验。
2.展示奥尔夫音乐器材,向学生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演奏练习(20分钟):
1.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奥尔夫音乐器材。
2.向学生演示如何演奏简单的旋律或节奏。
3.学生根据示范,轮流尝试演奏。
4.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演奏技巧。
合作创作(20分钟):
1.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4-5人。
2.向学生解释合作创作的概念,要求他们合作创造一个简单的音乐作品。
3.学生可以选取一个主题、分配乐器部分,并练习演奏。
4.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反馈和赞赏。
总结(5分钟):
1.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作成果。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奥尔夫音乐,并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扩展活动:
1.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奥尔夫音乐器材,并准备一个小演出。
2.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更复杂的奥尔夫音乐作品,并在下一堂课中分享。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3)
主题:奥尔夫音乐教案
目标学生:年龄在6至8岁之间的儿童
课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背景和概念。
2. 学习和演奏一首简单的奥尔夫音乐作品。
3. 开展团队合作和互动的音乐活动。
4. 发展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教室,带有音乐乐器的奥尔夫乐队设置。
2. 奥尔夫音乐教育材料。
3. 音乐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的音乐表现。
4. 宽敞的空间,供学生进行舞蹈和动作。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背景,并讲解奥尔夫乐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
2. 展示一些奥尔夫乐器,并鼓励学生触摸和尝试演奏。
活动一:奥尔夫乐队活动(10分钟)
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奥尔夫乐器。
2. 每个小组依次演奏自己的乐器,并尝试合奏。
活动二:奥尔夫音乐听辨(10分钟)
1. 播放一段奥尔夫音乐作品,要求学生仔细听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
2. 听完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音乐的节奏感如何?
- 这首音乐的情绪是什么?
- 哪个乐器在主导这首音乐?
活动三:学唱一首奥尔夫音乐歌曲(15分钟)
1. 向学生教授一首简单的奥尔夫音乐歌曲,并以音乐记录表为指导进行学唱和跟唱。
2. 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和动作,与音乐形成互动。
总结和评估:(5分钟)
1. 向学生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继续学习音乐的乐趣。
2.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音乐表现,评估他们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延伸活动:
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奥尔夫音乐作品,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表演。
2. 组织一次奥尔夫音乐演出,邀请家长和其他学生欣赏和参与。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能够演奏奥尔夫乐器并理解其运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奥尔夫音乐的鉴赏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
1. 奥尔夫乐器集;
2. 奥尔夫音乐选集;
3. 视频或音频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了解奥尔夫音乐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奥尔夫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 观看视频或听取音频,展示奥尔夫音乐的经典作品,引发学生对其感兴趣。
第二课:演奏奥尔夫乐器
1. 介绍奥尔夫乐器集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2. 跟着指导老师练习演奏基本的节奏和音符。
3. 分组合作,利用奥尔夫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
第三课:鉴赏奥尔夫音乐
1. 向学生展示奥尔夫音乐选集中的不同类型作品,如古典、流行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 分享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观点,促进交流和讨论。
第四课:创作奥尔夫音乐
1.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使用奥尔夫乐器和其他小乐器,编排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激发和思维导图,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和表达方式。
3. 学生演奏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分享。
第五课:总结与展示
1. 回顾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进行奥尔夫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演奏奥尔夫乐器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技能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奥尔夫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奥尔夫音乐社团或演出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和表演能力。
2. 探索其他类型的民族音乐或世界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5)
教案标题:感受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教案目标:
1. 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器乐演奏技巧;
3. 通过参与奥尔夫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奥尔夫音乐器材(乐器棒、木琴等);
2. 录音设备;
3. 教学素材(奥尔夫音乐视频、音乐乐谱等);
4. 教学辅助材料(筆記/工作表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引发学生对奥尔夫音乐的兴趣,播放奥尔夫音乐的短片或音乐片段;
2. 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拍手,感受奥尔夫音乐的节奏感和魅力。
步骤二:介绍奥尔夫音乐(10分钟)
1. 向学生解释奥尔夫音乐的定义和背景;
2. 向学生介绍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特点,如简单易学、重视合作与表演等。
步骤三:演示乐器演奏(15分钟)
1. 利用乐器棒演示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2. 学生跟随演示,模仿乐器棒的演奏动作;
3. 分组让学生在乐器棒的指导下尝试演奏简单的旋律。
步骤四:创作奥尔夫音乐(20分钟)
1. 教师出示奥尔夫音乐的简谱,让学生了解如何读谱;
2. 分组让学生使用奥尔夫音乐器材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彼此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总结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奥尔夫音乐段落;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演奏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奥尔夫音乐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奥尔夫音乐,并参与更多的演奏和创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奥尔夫音乐演奏技巧。同时,通过创作和演奏奥尔夫音乐,学生能够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个教案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欣赏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6)
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奥尔夫乐器,了解其基本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奥尔夫乐器,并展示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和实践,体验奥尔夫乐器的魅力;
3. 小组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
教学准备:
1. 奥尔夫乐器,包括木琴、铃鼓等;
2. 乐器演奏示范录音;
3. 乐谱和乐器演奏指导手册;
4. 小组合作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奥尔夫乐器并展示不同乐器的外形和声音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感知与欣赏 (10分钟)
1. 学生观察奥尔夫乐器的演奏示范录音,仔细聆听乐器音色和演奏技巧。
2. 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奥尔夫乐器的演奏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感受。
Step 3:实践与体验 (25分钟)
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奥尔夫乐器,并根据乐谱和演奏指导手册进行实践练习。
2.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握拍和演奏技巧。
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
Step 4:总结与展示 (10分钟)
1.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演奏成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欣赏和评价。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自主组成乐团,尝试演奏更复杂的奥尔夫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自行寻找奥尔夫音乐演奏视频或音频,进行欣赏和比较,拓宽音乐知识面;
3. 结合其他音乐元素,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教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奥尔夫乐器,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握拍不准和合作默契不足的问题,需继续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奥尔夫音乐的背景和发展,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7)
教案题目:奥尔夫音乐教学——打击乐器的基本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打击乐器演奏基本的节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准备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如鼓、铃铛、木琴等;
2. 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节奏练习曲目;
3. 提前准备好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概念和方法,简要解释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Step 2:音乐欣赏(10分钟)
播放一首简单易懂的打击乐乐曲,让学生聆听,并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Step 3:乐器认识(10分钟)
逐个介绍打击乐器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感受每种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演奏方式。
Step 4:节奏训练(15分钟)
教师示范一个简单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随后,教师给学生分发不同的打击乐器,让他们在节奏的基础上依次演奏自己的乐器,形成整体的和谐音乐。
Step 5:合作演奏(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并指导他们编排一段简单的合作演奏。每个小组依次演奏自己的节奏,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
Step 6: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展和尝试音乐创作。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里练习演奏自己选择的乐器,准备下一堂课的合作演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使用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在合作演奏环节,学生们积极配合,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教学准备方面还可以增加一些多样化的打击乐器,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奥尔夫教育系列)
引言: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 声音训练
人类的声音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途径。儿童应从小投入到声音的游戏中,这既是对音乐最早的认识和开发,也是今后学习唱歌的基础。
2、节奏——旋律的练习
掌握平稳的节拍律动、认识固定音型、演唱形式多样的多声部歌曲、了解简单的旋律结构是一切音乐表演和舞蹈表演的基础。
3、奥尔夫乐器介绍、演奏技巧与运用
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音色,从而能够通过模仿、伴奏、即兴表演等途径迅速地参与音乐活动,切身体会到其中的美与快乐。
4、动作与舞蹈
动作和舞蹈是除人声和乐器外,音乐表现的另一种形式。动作技巧、即兴表演、形体塑造的过程随课程的逐步深入而增加难度。世界各国的民间传统舞蹈更加丰富了课程的多元文化性。
5、即兴表演和创作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自身参与,通过自身创造亲身体验和理解音乐存在,由此即兴表演和创作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下大胆而谨慎地创作,内容包括有:歌曲伴奏、卡农和各类合奏曲的创作、图表谱的制作和演奏、自行创编的舞蹈和简单的音乐剧。
6、教学示范与实践
通过教学实例片断,反映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整体的一致性。
奥尔夫音乐教案实用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实用 ”,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我班幼儿也曾对打击乐器中的响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极大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其节奏感。
动名活称:
《看星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
2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初步掌握节奏 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一间宽敞明亮配有钢琴的大教室知识经验:会唱看星星
物质材料:
各种打击乐器若干,小龟和小猪头饰各一个,《看星星》打击乐谱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带上饰品:小朋友们,知道我们是谁吗
幼儿:小猪和小龟
老师: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月亮真圆,我们出来赏月
喽。哇,好多星星啊
小兔好奇的望着天上说: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
小狗看了看回答道:一,二,三,四,五,六数不清 小兔乐呵呵地望着天空说:一闪一闪好像小眼睛
小狗说:我要问你明天天会晴?
二,复习歌曲,熟悉旋律
教师配合钢琴,带领幼儿熟悉已学歌曲《数星星》二遍 三, 引导小朋友们用身体打节奏
1小朋友们跟老师随音乐用自己的小手打节奏
2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打节奏
3请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自己身体打节奏(用不同部位,拍手,跺脚,拍肩等
四.引导幼儿用打击乐打节奏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2全体幼儿由教师引导随钢琴练习打击乐
五,全体根据指挥进行打击乐合奏
1教师指挥,小朋友们集体进行乐器合奏
2演奏完毕,教师点评
3提醒小朋友带上微笑
活动延伸:
设置一个星星图画区角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
针对小小班的幼儿,幼儿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些,特别是动物的叫声,幼儿比较喜欢去模仿这些声音。本节课是“吴老太太的农场”故事为主题,开展的音乐活动。
1、能听懂指令「踏脚」、「拍肩」
本节课的重点是幼儿能听懂指令「踏脚」、「拍肩」,并感知音乐的旋律摇摆身体,模仿动物的叫声。难点在于: 幼儿会音乐问好,从未接触过奥尔夫音乐课。
3、音乐:上课律动、小狗的叫声、小鸡的叫声、鸭子的叫声、吴老太太的农场 ( 附:CD2、CD3、CD4、CD5、CD1)
4、老师必须要有的背景知识与经验:① 农场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语调高低变化对比强烈 、动作夸张形象
③ 肢体动作:小狗(双手五指伸开置于太阳穴处学小狗在地上跑跳)、母鸡(手肘放在胸部两侧做开合动作)、鸭子(双手置于腰两侧做小鸭子走路)
音乐问好:1 2 3 4 | 5- 小朋友们好 5 4 3 2 | 1- 孙老师你好
11 135 3 |5 3 5 3 |
11 132 1 |2 1 2 1 |
11 135 3 |5 3 5 3 |
22 253 2 |1 1 1 - ‖
导入:教师手拿照相机夸张的说:“小朋友,老师周末的时候去吴老太太农场参观了,还拍了好多的照片,小朋友们看--”
在电视上呈现照片:第一张(吴老太太的农场全景照片)、第二张 (小鸡、母鸡、公鸡的照片)、第三张(小狗的照片)、第四张(鸭子的照片)
3. 教学活动Practice + Activity (10 minutes)
师:它们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认真的听故事吴老太太的农场。
吴老太太有一座很大的农场,她养了好多的动物,每天和她作伴,有小狗、鸭子、母鸡和小鸡等等。
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请一面翻开习作本的图案,让学生认识动物。老师先介绍,再让学生指图,最后再以CD4~6之动物叫声,让学生模仿动物叫声及模仿动物肢体动作。讲述过程中,力求语调高低变化对比强烈,好让孩子以您的声音来感受故事的情境。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吧。 (播放CD1 吴老太太的农场)
律动:
A:手指张开置于胸前双侧做左右摆动状,再双手打开画个大圆圈。
师:让我们围个圆圈一起游戏吧,老师在中间扮作吴老太太,唱到小动物时,小朋友都向老师围过来,唱到快乐又逍遥时恢复到圆圈形状。
说再见:bye-bye小狗!bye-bye小鸡!bye-bye小鸭 !bye-bye 孙
在上本节课的过程中 , 幼儿基本上能够把握重点,感知音乐的旋律,热与参与本次教学活动中。另外,本节课在于应该让幼儿提前熟悉《吴老太太的农场》的音乐,音乐角应提前投放小鸡、小狗、小鸭的头饰。让幼儿在上课之前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叫声,并能够模仿。再上课是幼儿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透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库乞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透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懂得爱学习的好孩子人人爱。
【活动准备】
音乐《库乞乞》、图形谱、金色的魔盒、小纸条、书本。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鲁鲁,他一点都不爱学习,一上课就睡大觉。他成天想:学习有什么用啊,我想去找宝物,有了宝物就什么都有了。一天晚上,一位神秘的老爷爷出现了,老爷爷说:“我明白宝物在哪里哦!那个宝物在离那里很远很远的个山洞里,要到那个山洞需要爬过好几座山,还要爬好几级台阶。”鲁鲁很想去找宝物,就谢过老爷爷出发了。你们说,他能找到宝物吗?
二、感受音乐。
1、欣赏音乐一次。
答案等会儿再告诉大家。这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这段音乐跟刚才的这个故事有关哦。我们一齐来听一听。
提问一: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提问二:觉得这首音乐有几段?(幼儿思考)我们再来仔细听听。
2、欣赏音乐第二次。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要请你听一听,音乐里说鲁鲁翻过了几座山?爬上了几级台阶?
(教师边做动作边和孩子一齐听音乐一次)
三、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鲁鲁骑着马翻过了几座山?(教师先让幼儿仔细听再和幼儿一齐听一齐画出山的图片,有四座山)
提问:鲁鲁是怎样上山的?骑马的动作怎样样?我们一齐来。做做。
提问:鲁鲁爬过四座山,到山洞了吗?还要上几级台阶楼梯?
(再听一次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边听边画图谱)
最后到山洞门口了,要想进入山洞务必要说一句咒语。这句咒语是什么呢?
一齐念几次咒语。
我们此刻来完整地听一次音乐,看看鲁鲁去寻找宝物的过程。
1、老师和孩子一齐走图形谱,引导幼儿用手指在自己身上做动作。
2、提醒孩子每爬过一座上,马儿要休息一下。
3、不明白鲁鲁最后找到这个宝物没有,你们想不想去那个山洞看看?(想)但是去那里要爬过很多坐山,上很高的台阶,还要说一句咒语,你们行吗?我们起立,来试试。
(听着音乐在原地练习一次,两到三遍音乐)
你们真厉害,看来到那个遥远的山洞是没问题了。我们的马每爬过一座山都很累,怎样办啊?
每爬过一座山我们就让马休息一会儿,稍微停顿一下再继续跑。
邀请听课老师和孩子们一齐来玩游戏,做律动。
四、渗透德育教育。
提问:宝物最后找到了,它是长方形的,厚厚的,你们猜猜它是什么?(书本)老爷爷为什么要送书本给鲁鲁呢?还有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写着: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书中有很多的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本领。
此刻,我们回教室去看这些宝贝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我通过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从中学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奥尔夫先生曾说过:“我们进行奥尔夫教学注重的蚌埠市结果,而是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针对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们大家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音节变化。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握手舞》《库企企》
活动过程:
一、问好环节,音乐热身律动
1、《握手舞》
2、师:宝宝、宝宝、早上好。宝宝好。
幼儿:老师、老师、早上好。老师好。
3、小音符游戏。
二、感知音乐《库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要想得到这些财宝必须说出一句咒语才能打开城门,而这句咒语就藏在音乐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1、初步欣赏音乐。
师: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咒语。
2、引导幼儿逐渐展开活动。
3、创编声势动作.
在这首音乐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三、创编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带幼儿一起动起来。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与幼儿一起动起来。表扬每位幼儿的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5】
歌词:
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哟,嘿嘿哟,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
材料准备:
毛绒乌龟、小书包(书包内装有面包和糖果)、拖拉乌龟、上弦乌龟
乐器准备:
手鼓
操作过程:
1、宝宝端正坐姿、手放在膝盖上
手起,问好:宝宝好!
2、律动:丰收之歌
3、请宝宝上来复习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表演部分,注意提示家长鼓励和宝宝答谢。
4、引出小乌龟:
宝宝以前都有跟生活在水里的小金鱼做过好朋友对不对,今天小金鱼又带来了他的伙伴,也是生活在水里的,可是这个小伙伴可没有尾巴,她呀,有四只脚,并且走到哪,都喜欢把他的小房子背在背上,而且,还经常爱将头和四只脚都藏在他的小房子里,他走起路来都是慢慢的。宝宝知道这个有趣的小动物教什么名字吗?对,是小乌龟。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音乐拍手念一遍,四拍节拍: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手起、注意问奏时手不打节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的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是继续)
在念完歌词后,为宝宝讲解远足的意思。歌词说小乌龟“远足乐悠悠,”远足的意思就是到比较远的地方去玩,像我们小朋友去野外郊游一样
7、乐器演奏:出示手鼓,和着歌曲两拍一动的伴奏:我们会唱这首歌了,现在可以用我们的乐器来给这首歌伴奏了。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件乐器叫手鼓,它的鼓圈上有一个圆洞,我们用大拇指扣住圆洞,其他手指从下面撑住鼓,拿稳,右手拍打。(示范)今天我们用手鼓给小乌龟伴奏。
教师把乐器按宝宝人数放成一排,请宝宝上前取乐器
提示宝宝随意练习敲打、刮奏乐器,同时在老师说“收”的时候停止
和着音乐用乐器伴奏,提示宝宝大声唱出歌词
请宝宝把乐器摆回老师面前,老手收回乐器
请宝宝坐在老师的位置,面对着家长进行乐器的表演,老师在对面做提示动作。
表演结束提示家长给予鼓励和宝宝鞠躬答谢,并坐回自己的位置。
7、体态律动:用会动的乌龟模型发给宝宝,在他们玩时再听一遍歌曲。收回玩具。
请每个宝宝说出来模仿小乌龟慢慢爬动时的样子,老师总结小乌龟爬动时很慢,两手交替向前,是两拍一动,并请宝宝跟做。
宝宝手势表演小乌龟二拍一动
8、体态律动的表演:给宝宝每人发一个装着面包和糖果的书包,请他们背在背上模仿下乌龟远足的样子,老师引导宝宝沿着蒙氏线和着音乐手脚配合表演二拍一动爬。
9、游戏表演:现在我们来坐一个游戏:我们邀请妈妈和我们一起来做好吗?我们请妈妈做乌龟妈妈,宝宝做小乌龟,小乌龟钻在妈妈的下方,一起跟着节拍去远足。(引导妈妈带动宝宝找准节拍,反复练习两拍一动的节奏)
10、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老手总结: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个小乌龟的表演。同样我们要把小乌龟带回家,在家里让小乌龟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乌龟图,提示图上乌龟穿着漂亮的衣服,提醒宝宝猜一猜,小无规矩身上的壳是用什么做的,发准备好的鸡蛋壳给宝宝,请宝宝给空的乌龟背上黏上鸡蛋壳并涂上颜色。要注意保持画的整洁。请宝宝上面取画和材料,并放在妈妈身后。在位置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1、手起,宝宝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6】
歌词:蝴蝶蝴蝶生得真美丽,头戴着金饰身穿花衣,你爱花儿花也爱你,你会唱歌他又甜蜜
材料准备:大蝴蝶、花束、蝴蝶头饰、大方形方巾、纸偶蝴蝶
乐器准备:碰铃
操作过程:
1、宝宝端立正坐姿势,手起,问好:宝宝好——
2、律动:丰收之歌
3、复习上一首曲目
4、引题:
今天来跟宝宝做游戏的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小伙伴,它穿的花衣裳可漂亮啦,最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宝宝知道它是谁吗?
5、出示大蝴蝶,串联歌词:
蝴蝶长得真漂亮,头上带着黄金闪闪的头饰,身上穿这美丽的花花衣服。它最喜欢好看的花了,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采甜甜的花蜜
(收回所有道具)老师为美丽的蝴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6、闭眼听一遍曲目:
为了很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闭上眼睛
7、念唱歌曲:
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
手起,注意问奏时手不打节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的提示语:摇头)
尾奏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是继续)
8、乐器伴奏:
出示哑铃,和着歌曲两拍一动。
我们会唱这首歌了,现在可以用我们的乐器来给这首歌伴奏了,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件乐器叫哑铃,使用哑铃的时候手抓着手柄,不能碰到碰钟上,要不然碰铃就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示范)今天我们用刮奏的方法给蝴蝶伴奏。
示范:蝴蝶蝴蝶生得真美丽,头带着金饰身穿花花衣;
教师把乐器按宝宝人数放成一排,请宝宝上前取乐器;
提示宝宝随意练习敲打、刮奏乐器,同时在老师说“收”时停止;
和着宝宝用乐器伴奏,提示宝宝大声唱出歌词;
请宝宝把乐器放回老师面前,老师收回乐器;
请宝宝坐在老师的位置,面对着家长进行乐器演奏,老师在宝宝对面做提示动作;
表演结束提示家长给予鼓励和宝宝鞠躬答谢,并要坐回自己的位置。
9、体态律动:
发蝴蝶玩具给宝宝,请宝宝回想蝴蝶飞舞的动作,请每个宝宝说出并模仿蝴蝶飞舞时的样子,老师总结并请宝宝跟做,两拍一动。
放歌曲做游戏的背景音乐(注意音量较低)
10、律动表演:
现在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装上一样漂亮的翅膀,我们用漂亮的纱巾来表示。
示范:老师系好两条纱巾,披在肩上,做蝴蝶的动作
每个宝宝两条纱巾,宝宝使用纱巾做翅膀扇动的动作
11、游戏律动:
妈妈两手合拢做花开的样子,散坐在教师里,宝宝做蝴蝶,扇动翅膀围绕妈妈飞舞。
放歌曲做背景音乐
12、角色互换表演:妈妈用纱巾做翅膀围绕宝宝进行游戏,宝宝做开花状。
13、总结:
请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发纸偶蝴蝶给宝宝,引导宝宝带上指偶蝴蝶飞到妈妈的肩膀、头上等,使宝宝更加喜爱蝴蝶。
讲解:蝴蝶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蝴蝶和花的表演。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把好朋友蝴蝶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蝴蝶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蝴蝶图,提示图上蝴蝶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蝴蝶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4、 手起,宝宝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小百科: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利用图像引导幼儿,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
2、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根据歌词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3、能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能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会运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2、会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活动准备:
语词节奏图谱,铃鼓。
活动过程:
1、出示音乐图画书,让幼儿观察。
1)这是谁?它要跑到哪里去?(引导幼儿说出:灯台)
2)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小老鼠的歌,我们来听听,小老鼠究竟发生了蟹什么事?
2、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
1)你听到了什么?
2)小老鼠滚下来发出什么声音?
3)我们来数数小老鼠犯了几个跟斗。
3、学唱歌曲。(点音乐图画书学唱、轮唱等)
4、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老鼠
小老鼠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动作?头油吃呢?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呢?
5、尝试拍出语词节奏,并用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1)小老鼠跑呀跑,跑到哪里?(上灯台)
2)小老鼠头油吃后发生什么事?(下不来)
3)小老鼠叫妈妈,妈妈来了吗?(妈妈不来)
4)最后小老鼠怎么样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5)引导幼儿用点、捶、摇的动作拍出语词节奏(出示图谱)
6)学习用乐器铃鼓来演奏。(先全体一起演奏,后分角色演奏。)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9】
一.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 活动目标:
1. 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 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3. 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 五: 活动准备:
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 六: 活动过程:
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 ㈡出示图谱 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X XX︱X XX︱X XX︱X XX
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 ︱X X ︱XX XX︱XX XX
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
X — ︱~~~︱X X︱X X
1. 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跟着音乐拍打节奏。 ㈢幼儿学习初步按图谱进行乐器分配。 ㈣让幼儿与老师合作将乐器与动物进行配对,并对其进行演奏练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老师在旁帮助) ㈤尝试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① 集体尝试演奏一遍(事先说清楚演奏规则) ② 交换乐器尝试演奏一遍。
㈥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加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
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会到此结束,请小演奏家们谢幕(鞠躬),和咱们的客人老师们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0】
【活动目的】
1、在熟识乐曲构造并会随乐律动嬉戏的根底上,探究为乐曲匹协作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展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示意,探究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嬉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展合乐演奏。
【活动预备】
1、阅历: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嬉戏并会随乐律动嬉戏
2、物质: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1、随乐进展超级玛丽的律动嬉戏,再次感受嬉戏情节的乐趣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嬉戏情节
(1)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道路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3、探究为乐曲匹协作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展间关演奏嬉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示意,探究用(铃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圆舞板)和(碰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好随乐演奏(ABA),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展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嬉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展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进展探究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状况而定。
②假设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争论失败的缘由,再次进展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展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4、局部幼儿律动嬉戏,局部幼儿乐器伴奏,完好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5、完毕,退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9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些关于“奥尔夫音乐教案”的精心编辑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优秀的教案是实现优质课堂的保障。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下内容供你参考!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1】
(一)、故事导入
师:“小云妖收到小熊送回来的毛巾,心里乐开了花,拿着小毛巾又唱又跳,它拉着小熊的手一起跳起了舞。扭扭臀部、摆摆手、点点头……我们和小云妖一起来跳舞吧!”(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二)、感应乐段:云朵唱歌
1、肢体感应拍子
(1)教师唱歌词,配合每个乐段拍奏(手、肩、头、跺脚……),教师配合音乐,表情丰富地配上动作感应一遍,幼儿欣赏。
(2)幼儿和老师一起轻声哼唱歌词,配合每个乐段拍奏(手、肩、头、跺脚……)
2、肢体感应渐强与渐快
配合每个乐段,逐段配合音乐以不同肢体部位做出渐强与渐快的动作。
师:“小云妖开始觉得有点害羞,唱得比较小声,后来越唱越开心,越唱越大声越快。我们一起来学学小云妖唱歌,听听谁唱得听。”
3、利用软垫感应渐强与渐快
师:“云妖宝宝得到它心爱的宝贝觉得太开心了,唱歌、跳舞还不够,它想敲鼓来告诉大家它的宝贝回来了,它好开心。”
每人一个软垫、打棒,配合音乐以不同拍奏方式感应渐强与渐快的动作。
(三)、道具:塑料袋云朵
1、探索各种塑料袋的音效,幼儿模仿并创造。
(1)出示塑料袋子,提问:这是什么呢?摸摸碰碰它听听看会发出什么声音。
(2)请个别幼儿展示他的玩法,其他幼儿模仿。
2、感应乐句
师:“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云朵真漂亮,小云妖真爱玩,它想出一个新游戏。”
音乐:手轻拍塑料袋云朵
句尾:用塑料袋遮脸,依乐句(唱完一段后)移开塑料袋装鬼脸吓同伴。
3、用塑料袋模仿气球,再次感应乐段
单人游戏:手拍、弹、抛
师:“好多小动物都被小云妖给吓到了,云妖还开心。它想送给小动物们彩色的云朵。”
双人游戏:依乐句互相丢接(左右手交替丢接,最后一小节将塑料袋抛接)。
(四)、活动结:全体幼儿盘腿坐下,将塑料整齐叠好,听音乐出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4、游戏:小鱼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3】
1、逐一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动作教学主要内容
a、节奏训练
b、身体与动作认知
c、空间运动
d、即兴创作
e、群体关系训练
f、空间时间距离感的训练
g、听力训练
2、身体与动作的认知游戏
游戏名称:《熟悉身体部位的游戏》
游戏目的:
a、培养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b、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默契配合
c、对身体部位的认知,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准备:鼓
游戏过程:
a、教师击鼓,学生跟着鼓点走,随着音量速度变化动作也要做出反应。b、接下来听教师的鼓点,鼓停时按口令要求身体某部位做动作。
c、自由组合(两人或三人一组)按教师口令用身体,某部位组成一个造型。如“头碰头”“膝对背”“脚对肩”造型要美,要有特点。
d、老师小节。
3、即兴创作游戏
游戏名称:《用身体摆图形》
游戏目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游戏过程:
a、用自己的身体(站立或躺卧)写阿拉伯数字1-9.
b、用自己身体摆出图形(适于学成人)
c、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全班分几组各组自组的图形,一起商议怎样用身体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做出评价。
4、群体关系训练
游戏名称:《照镜子》
游戏目的:领头与跟随的体验,培养对群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群体内部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感。
游戏过程:
a、两人为一组,甲当照镜子的人,乙当镜子。
b、甲对着镜子做各种动作、姿势,乙要跟着模仿甲的动作,然后交换角色。
5、一颗豌豆(创造性形体律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他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了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来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分独立、完整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4】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
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基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对比,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_33|1-|__|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较,略)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对比,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惊愕》这首曲目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通过身体动作和声音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播放《惊愕》曲目。
教室空间足够,便于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惊愕》的背景。
播放《惊愕》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二、活动一:身体律动(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三、活动二:声音探索(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声音(如人声、拍手、跺脚等)模仿《惊愕》中的乐器声音。
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探索,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活动三:音乐创作(10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惊愕》的音乐特点,自由创作一段音乐。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总结分享(5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创作和努力。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身体律动、声音探索和音乐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惊愕》这首曲目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能够积极参与和创作。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在指导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丫
丫迎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迎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 ∩ ⊙ ⊙
。
活动延伸
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7】
一、图片导入、复习英语单词与童谣
1.教师运用图片,激发兴趣。
(1)、师问:看,我今天把谁请来了?(小毛驴)
(2)、让我们用英文来跟他打个招呼吧!
(3)、师问:这驴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什么?(donkey)
2、巩固英语童谣:donkey。
(1)、还记得关于小毛驴的英语童谣吗?(双响筒伴奏)
(2)、xx xx x x | xx xx x x|
I ’m alittledonkeydonkeydonkeydonkey donkey
xx xx x x | xx xx xx|
I ’m alittledonkeydonkeyrunningrunning running
(3)、师生分句朗诵英语童谣或幼儿分组朗诵英语童谣。
二、复习歌曲、学习两个声部地演唱
1.复习歌曲,电子琴伴奏。
(1)提问:真棒!英语童谣朗诵地真好听,小毛驴的歌曲会唱吗?一起来唱一唱!
(2)师生进行巩固歌曲,集体唱歌曲《小毛驴》(电子琴伴奏)
(3)这首好听的歌曲除了可以唱出来还可以怎样?(还可以说、念出来)
(4)师生进行说歌词,用双响筒伴奏!
2.学习两声部演唱形式。
(1)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演唱形式,把唱歌曲和说歌词合成起来变成两个声部来唱就像唱小乌龟那样分声部来唱。
(2)还记得谁来做第一声部的主旋律的?是唱歌曲还是说歌词做音乐的主旋律?
(3)谁来做第二声部的衬词?
(4)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让衬词或主旋律唱丢了。
(5)集体尝试两个声部的演唱形式,再进行个别分组两个声部演唱展示。
(6)交换声部练习两个声部合唱,并评价提醒不足之处。
三、认识加花、学习三个声部地演唱
1.欣赏师幼表演的三个声部合唱。
你们唱得真好听,我也想来唱一唱,邀请我的好朋友和我一起来合唱。请仔细听好,我们唱得是不是都一样?哪里不一样?
2.发现第三声部的不同,认识加花:不骑不骑,赶集赶集,哎
3.提问:在什么时候唱第三声部的加花。
4.将幼儿分成三部分,进行尝试三个声部的演唱形式。
要求:掐准唱第三声部加花的时间。
5.交换声部练习三个声部合唱,并评价提醒不足之处。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8】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9】
一.谈话导入
出示汽车喇叭声音“是什么声音?”
引出“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车来幼儿园的?”
“是这种车呢?还是这种啊?”(出示汽车图片)
“通常是谁在开车呢?”
“他是怎么开车的?”
“什么时候车子会停下来呢?”
车子遇到红绿交通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
幼儿跟随教师的鼓声假装开车行进的动作,车速与鼓声的节奏要保持一致。
三、欣赏《开车歌》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开汽车》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你们听到什么?
2、小朋友再仔细听听,音乐中那个地方像是车子遇见红灯了。
3、请小朋友坐下来,随着歌曲用双手做开车和等待的动作。
1、集体学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儿歌,加上动作。
四、开车游戏
观看图片,讲解规则
(1)当看到摩托车图片时,请幼儿2人一组,1人当司机,1人当乘客。
(2)当看到汽车图片时,请幼儿4人一组,1人当司机,3人当乘客。
到老师所指定的路上开车。
(让幼儿在玩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换角色,轮流扮演司机与乘客。)
五、师小结:
小朋友上街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的时候要要看红绿灯,我们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1.活动前教师应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规则。
2.日常生活渗透:向幼儿介绍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请幼儿讨论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创设相关的活动区角;
3.家园同步:如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坐不同类型的车,感受不一样的车,并丰富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