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好听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9-12-12 声音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声音的教案 幼儿园综合教案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歌曲: 大鼓和小鼓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及图标四张。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yjS21.COm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各一
3.每人一个空饮料瓶,小盆5个,豆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早上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1.(ppt娃娃笑声)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谁的笑声啊?
2.天亮了,听听妈妈会叫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ppt大公鸡叫)还有哪个小动物也会叫的啊?
3.你听听,宝宝现在在干什么?(ppt水的声音)
4.(ppt马路上)你看,宝宝乘着爸爸的车要上幼儿园了,这个车在马路上是会发出什么声音的啊?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摩托车,自行车)
小结:马路上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以后可以慢慢去听哦。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到了幼儿园看到老师要说什么啊?(老师早)听听这是男孩在说还是女孩在说。
2.到了幼儿园问过早之后呀,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看房老师今天要请你们玩什么?(瓶子)
3.看看,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吗?
4.如果我们在瓶子里放点东西会有声音吗?瞧,这是什么啊?(豆子) 豆子放在瓶子里面会有声音吗?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都有声音了是吧,房老师让我们的瓶子宝宝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
6.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7.哦,大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啊?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力气用的小)
8. 刚才我们知道了力气用的大一点会发出大鼓的声音,力气用的小一点会发出小鼓的声音。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再来看一看什么样的情况下声音会有大有小。(教师操作一个瓶子装几颗豆子,另个瓶子装多点豆子。摇一摇让幼儿听听哪个声音大)
小结: 原来豆子放的要多一些,不能满,力气要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教师弹奏歌曲大鼓小鼓,幼儿摇晃瓶子为歌曲配乐。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平时还听到过许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到教室外面找一找,好吗?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教案:听声音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脚,小手拍一拍,小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这些简单的身体动作都会发出的不同声音,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本次活动主要以身体发出的声音为主线,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各种声音,初步感知游戏活动中声音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倾听、发现、辨别各种声音。
2、能比较、区别声音的大小,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拍一拍。
1、倾听,感知发现大雨与小雨声音的不同。
师:宝宝们好!
幼: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师放大雨、小雨声)
师:听出来了吗?
幼:下雨。
师:下大雨啦,声音……下小雨呢,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
2、幼儿拍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大小。
师:你会用小手拍出大雨、小雨的声音吗?宝宝们,试一试!
幼儿自由拍。
师:宝宝们,雨停了,我们的小手就不能发出声音了,谁来拍一拍大雨声,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拍的?(用力地拍)小雨声该怎样拍呢?(轻轻地拍)
师: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老师说:下大雨啦,宝宝们就拍出大雨的声音,下小雨啦,宝宝们就拍出小雨的声音,准备好了吗?
3、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大雨与小雨”的拍手游戏。
二、听一听,说一说。(探索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
1、引导幼儿探究不同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的小手真能干,能拍出不同的声音,想一想,除了小手,我们身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发出声音?
幼:脚。
师:宝宝的脚能发出哪些不同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找个空位置来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师:宝宝们,让我们的小脚休息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小脚会发出哪些声音?
幼:跳、跑、跺、走……
师: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走的声音小,跳、跑、跺的声音大)
2、教师和幼儿一起感受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3、倾听哭、笑两种声音,说出其它声音。
师: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小手拍一拍。小脚动一动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哭声,笑声……(师放声音)
师:你会哭吗?你会笑吗?我们的哭声和笑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嘴巴)嘴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说)
小结:听到咳嗽声,爸爸妈妈就知道宝宝生病了。听到笑声、歌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们很高兴、很开心,听到打哈欠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们累了,要休息了。听到哭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伤心了。
三、辨听声音。
1、欣赏故事,倾听故事里的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不同声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呀也有好多声音,请宝宝仔细听。听听故事里有哪些声音?
2、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听到故事中的不同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听清楚了吗?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来说一说。
“踢踏”“嗵嗵” “啦啦啦”“淅淅沥沥”“哗啦啦”“呜呜”“呵呵”。
四、迁移经验。
宝宝们,我们的小手、小脚、嘴巴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发出声音,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找一找,听一听吧!
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着宝宝在公园玩,宝宝走在前面“踢踏” ,爸爸走在后面“嗵嗵”。宝宝玩得可高兴啦,他还“啦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
忽然,天上飘起了小雨,小雨“淅淅沥沥”,爸爸抱着宝宝往回跑,雨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
下午,宝宝发烧了,爸爸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打针的时候,宝宝“呜呜…….”哭得可伤心了,爸爸为了安慰宝宝,买了好多玩具送给他,宝宝看见玩具“哈哈”
地笑了起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你听!(播放宝宝笑声)这是什么声音啊?(笑声)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在梦里笑出声来啦。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猜猜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幼儿自由猜)(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小狗,小猫等)小狗怎么叫的?(幼儿模仿)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对吗?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可能在干什么?(洗手、小便、洗脸)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你听听宝宝坐的什么车去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在宝宝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一个瓶子,瓶子有声音吗?(没有)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2、用瓶子装黄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请宝宝们装些黄豆进去,装完要将瓶盖压压紧喔,不然黄豆宝宝会掉出来的。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下面老师想请宝宝们来模仿这两种东西的声音,是什么呀?(大鼓、小鼓),我们一起用嘴巴来模仿一下,下面我们用黄豆宝宝来模仿一下把。(师幼一起唱)大鼓小鼓发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啊?这次我们再来听听清楚喔。(继续再一次)大鼓小鼓发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啊?(大鼓要用力大,小鼓用力小)5、探索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响声。
老师这里有个空瓶子,看看老师装几颗黄豆进去(2颗)刚刚宝宝们说力气用的大就是打鼓的声音,我来试一试喔,是大鼓的声音吗?(不是,装的太少了)那我装多一点(装满)是大鼓的声音吗?(不是,装的太满了)喔,那我倒掉一点,(剩半瓶的时候摇一摇)这样是大鼓的声音了吗?原来太少声音小,太满没声音,要不多不少,不多不少就是半瓶,这时候才会像大鼓的声音喔,现在金老师想请宝宝们去看一看你的瓶子里装了多少豆子,请宝宝们也装到不多不少的样子。老师看到宝宝们的瓶子里都装了半瓶黄豆,我想你们的黄豆宝宝一定都想来表演一下啦,我们开始啦。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老师还想给你们看一样好东西(出示糖果)这个糖果如果放在瓶子里你觉得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幼儿猜)这样吧,我们来尝一尝,怎么尝呢?请宝宝从这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都拿一颗糖放到嘴巴里用牙齿咬一咬,咬一咬你就知道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啦。(幼儿品尝且自由说)现在告诉老师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请宝宝们为自己喜欢吃的糖果伴唱吧。
四、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回去尝一尝棉花糖,听听到底是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自制声音
活动目标: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白纸、塑料纸、餐巾纸、纸杯、玻璃杯、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录音,让幼儿听一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二、声音可以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现在老师可以将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将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沙沙沙”的声音了吗?
3、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只要动动脑筋,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来。
三、分组制造声音1、教师介绍三个区域内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区域指导。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可引导幼儿听听挥动纸、搓揉纸发出的声音;“杯子区”,引导幼儿敲敲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材料的杯子口说话,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四、说说自己的发现1、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几种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一种物体,由于数量、材质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听的声音》。
2、图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软硬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师:(1)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教室做客,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那我们来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图片宝宝)
(2)天亮了,听听看妈妈叫了哪个小动物去叫醒宝宝呢?(大公鸡)(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大公鸡)还有哪些动物是会叫的啊?(幼儿模仿)会叫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请它们帮忙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洗手图片)
(4)洗好手,吃好饭,宝宝准备坐车去上幼儿园啦,这个车子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
2、小结: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马路上也还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听。
二、把黄豆装进瓶子里,根据装豆子的数量区分声音的不同。
(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3)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摇有声音吗?如果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声音很大,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气小)
小结:原来,大鼓要用大一点的力气,小鼓要用小一点的力气。
(7)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宝宝,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少的豆子,我们来听听看像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另外一个里面装了很多的豆子,我们也来听听看。
小结:原来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满,力气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3、尝试把糖果装进瓶子,根据糖果的软硬不同区分声音的不同。
(1)现在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看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呢?(糖)有硬糖和软糖,糖放在瓶子里会有声音吗?猜猜看哪种糖装在瓶子里会像大鼓的声音呢?
(2)我来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把糖果装进瓶子里试试看,听听哪种糖果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小结:硬糖装在瓶子里能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放在瓶子里能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了各种声音,我们也自己动手让瓶子宝宝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原来我们的小耳朵能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但是有小朋友不爱惜自己的小耳朵,让自己的耳朵很受伤。以后小朋友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耳朵,也不要大声的喊叫,这样我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各种好听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