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羊
发布时间:2019-12-12 小班语言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三只蝴蝶说课稿 幼儿园三只小熊说课稿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三只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2、感知阅读汉字:大中小,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的基本结构。
3、积极参与讲述活动,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团结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
2、课件:三只羊3、汉字卡片:小、中,大。
活动过程:
1、出示三只羊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小(1)班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三只大小不同的羊)是谁呢?这里有几只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认识知道大羊、中羊、小羊。
2、引导幼儿重点感知阅读汉字,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汉字。
出示汉字卡片:大中小,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启发幼儿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示汉字的结构,自主练习做动作。
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示范动作,教师可做适当调整,并带领幼儿模仿,学习表演汉字。
大--身体的双臂侧平举,两腿分开,像"大"字的撇和捺;中--身体做立正动作,双手叉腰,像"中"字的中间的口;小--身体做立正稍息的动作,双臂在上体两侧微微张开,像"小"字的两个点。
3、教师演示课件讲述故事《三只羊》,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三只羊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故事里有谁?他们住在哪里?小羊和中羊到哪里吃草了?小羊、中羊去吃草碰到了谁?他们是怎样跟大灰狼说话的?(请幼儿学一学小羊和中羊说的话,提醒幼儿小羊的声音是细细的、中羊比小羊的声音稍微大一点)灰狼恶狠狠地对他说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大灰狼说的话,提醒幼儿大灰狼的声音是粗粗的。)小羊和中羊听了大灰狼的话后,怎么样了?(学学小羊、中羊害怕的样子。)教师:小羊和中羊一起,他们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故事结尾,并请几位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述。
教师继续播放课件讲述故事的结尾。
启发幼儿说说:三只羊被吃掉了吗?大羊带着中羊和小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
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师:这三只羊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三只羊》。
4、师幼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播放课件,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以及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以及重复的语句。
引导幼儿思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大灰狼还是喜欢三只羊?为什么?
(2) 教师:一只羊能战胜大灰狼吗?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使幼儿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5、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羊、中羊、大羊以及大灰狼的角色,教师念旁白,师生一同表演故事,在对话部分,教师可以用动作暗示幼儿大胆讲述和表演。
活动延伸:
附: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中羊也上去吃草,它"踢托、踢托"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中羊的脚步声,就问:"谁呀?"中羊说:"我是中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中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小羊、中羊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他。"三只羊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大羊带着中羊和小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大灰狼发现了,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们!"说完,从洞了蹿出来,向三只羊扑去。三只羊一起对付大灰狼,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他们一起把大灰狼撞倒,大灰狼滚下山摔死了。
三只羊高高兴兴地在山上吃青草。
活动反思:
最近在小班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发现有大部分幼儿没办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在平时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戏当中引导幼儿要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小班语言教案:三只羊
一.设计意图
最近在小班开展了“冬天到”的活动,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发现有大部分幼儿没办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在平时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戏当中引导幼儿要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自编故事题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3.理解词语“顶”、“撞”。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四.活动预设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二)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现了几只羊啊?(三只)
3.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到山上吃草、一起对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重点)
引导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六大要素给故事取名字。
(三)教师出示故事情景来复述故事,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
2.请小朋友来做动作(做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的动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们会怎么样对付大灰狼。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五)结束活动
让小朋友学小动物的脚步来走路去小便、喝水。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三只羊》及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三只羊》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感知理解故事《三只羊》内容,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三只羊》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三只羊》内容。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为感受了解表演游戏内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2、难点为能大胆参与表演游戏,乐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角色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羊来了。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幼儿:“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儿:是《三只羊》的故事。
老师出示字卡《三只羊》
2、故事里有谁?
幼儿:有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还有大灰狼。
师总结: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3、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幼儿A:他们和大灰狼说要去吃草,大灰狼说要吃掉它们。
幼儿B:小羊是轻轻说话的,大灰狼的声音很凶。
师总结: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
这个部分老师放慢速度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孩子对故事对话部分的掌握,孩子也显得很有兴致,它可以对接下去要进行的环节提供经验。
4、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幼儿A:大灰狼摔死了,小羊用头撞它,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它的。
幼儿B:大羊叫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大灰狼就摔死了。
师:“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大灰狼死掉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借助图片,能激发小朋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幼儿共鸣,使小朋友不由自主的替小动物担心,并根据第一部分的对话经验,发挥想象,用动物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小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体验,使小朋友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老师.教案网出处>
评析:孩子们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讲述过程中,老师不再作为主角进行讲述,把主要任务交给小朋友,用各种暗示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们一起参与讲述,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小朋友讲述的兴趣很高。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至始至终地投入,兴趣非常浓厚,师幼互动频繁,师幼关系融洽。在第一个环节中,小朋友通过看看、说说,演演很快理解了三只羊的特征,第二个环节老师操作桌面教具并讲述这个故事,使小朋友顺利地理解这个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分段表演,并学习对话,老师采取了个别讲述,集体表演,师生对话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并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第四个环节是集体扮演角色表演这个故事,由于能力的差异,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时比较混淆,分布出角色,所以最好请能力强的幼儿先示范。
幼儿百科:羊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三只羊》
《三只羊》
一、设计意图
最近在小班开展了“冬天到”的活动,培养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发现有大部分幼儿没办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提倡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在平时日常生活或在玩游戏当中引导幼儿要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通过故事《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2、引导幼儿自编故事题目,了解故事主要角色与情节,感受不同角色语言的变化。
3、理解词语“顶” 、“撞”。
4、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假山、草地、三只羊、狼的教具。
四、活动预设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二)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
1、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羊和狼)
2、故事里出现了几只羊啊? (三只)
3、这三只羊在干什么呢? (到山上吃草、一起对付大灰狼)
4、小羊、中羊上山为什么没有吃到青草呢?(碰到大灰狼)
5、请小朋友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重点)
引导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六大要素给故事取名字。
(三)教师出示故事情景来复述故事,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理解故事。
1、三只羊想了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大灰狼?(合作——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
2、请小朋友来做动作(做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顶的动作。)
3、如果小朋友是那三只羊,你们会怎么样对付大灰狼。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五)结束活动
让小朋友学小动物的脚步来走路去小便、喝水。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小猪》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三只小猪团结友爱互助的美好情感。
2、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房屋材料的认识,让幼儿懂得我们的房屋不仅要美观大方,而且要结实牢固,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的防雷防震性。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难点:对房屋材料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相机收集各式各样的房屋画面。
2、《三只小猪》的故事课件。
3、纸、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放出拍摄的房屋画面让幼儿浏览,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看到了我们所居住的房屋,你们发现用什么材料可以建房子呢?
幼儿:木头、稻草、石头、泥、砖、竹子…
教师:今天我跟你们带来了三个朋友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画面,它们是谁啊?
幼儿:三只小猪。师:对啦,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三只小猪的故事。
2、出示课件,教师有表情地根据画面讲故事第一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第二遍,边讲边提问:三只小猪分别用了什么材料盖房子呢?谁的房子最结实呢,为什么?故事中谁最勤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自主讨论,师幼互动。
4、根据幼儿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教师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出示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小区画面,让幼儿观察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加深幼儿对自己居住房屋的认识。在师幼谈话中得出结论:我们居住的房屋用处可大了,不仅结实美观,而且还有防雷电、防地震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幼儿的生活经验。
5、活动延伸:小小设计师----让幼儿自己设计房屋,讲述自己设计房屋的功能,并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教学反思
本活动结合了辅助教具课件深深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幼儿能大胆的说,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动静搭配合理,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发展。本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连贯性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只小猪造房子的故事大部分孩子都有所了解,而通过故事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充分感受故事中三只小猪的可爱,并知道造房子是要付出辛勤劳动,分享了中班三只小猪的活动教案给大家参考!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在建筑区玩耍时,听到几个幼儿发生争执:有的说木头房子好,有的说纸箱房子好,有的说稻草房子好,还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好奇和议论。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为了让幼儿了解材料的用途,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再综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幼儿百科: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