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一样的小熊在哪里》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在哪里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者分析中班幼儿是4-5岁年龄段,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所以这节课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与其中。
教学目标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提高注意力并仔细的观察事物;
难点:让幼儿找到事物的相同点,学会初步的分类。
教学资源1.挂图:《视觉辨认》;
2.小熊卡片,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
3.彩笔、粉笔。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教学活动2教学具体步骤:
(1)提问:"猜猜我是谁"。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2)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3)小组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4)集体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教学活动3活动总结:教师做一个简短的活动总结,让小朋友们学会观察事物的相同点。
教学活动4活动延伸: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
【活动思路】
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猫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猫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猫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活动流程】
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猫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走丢了,小猫哥哥找不着小猫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猫哥哥找到小猫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猫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猫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猫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猫卡片一样的小猫,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猫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猫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猫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
设计思路:在《一样的小熊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熊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的小猫在哪里》
【活动设计】
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猫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猫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猫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走丢了,小猫哥哥找不着小猫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猫哥哥找到小猫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四张不同衣着的小猫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猫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猫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猫卡片一样的小猫,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猫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猫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猫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梯形在哪里》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感知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布置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没涂色)梯形的图画若干张、含有梯形的操作材料、不同的梯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张含有几何图形的图画,让幼儿把图中自己不认识的图形涂上颜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中间距离是一样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通过比较,简单的告知幼儿: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直角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等腰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活动室来了一些小客人,你知道这些客人那些是梯形娃娃吗?教师出示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幼儿从中找到梯形娃娃。
(2)小客人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3)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4)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梯形娃娃,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5)让幼儿找一找画册8页中的梯形宝宝,指一指,并说一说。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梯形,跟同伴和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