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学习整理小书包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社会活动设计意图:
整理物品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一种习惯,从平时幼儿的作业袋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尤其是男孩子对于整理物品是比较马虎的。而再过两个月,孩子们就要进小学了,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背书包,那么书包里到底放些什么,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晰的。因此生成了这个《整理小书包》活动。整个活动不是通过单纯的演示讲解使幼儿明白应该怎样整理书包,而是渗透"做中学"理念,先让孩子凭借原有的技能和经验进行整理,再通过"找东西"的游戏使幼儿意识到合理摆放物品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合理摆放学习用品,最后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模拟小学生课堂,体验合理摆放物品所带来的方便。通过这个活动,意在不仅使幼儿学会一种技能,更是希望幼儿在生活中养成不能依赖他人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也激发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小书包,学会分类整理物品的技能。
2、明确小书包的使用与管理是自己的事情,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3、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书包。
2、人手一份学习用品:八本书本,油画棒、水彩笔、卷笔刀、文具盒、铅笔、橡皮、直尺等活动过程:
1、观察书包,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师:小朋友快要幼儿园毕业了,升入小学后,你们知道每天都要带着什么去上课吗?(书包)书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带书包?
2、幼儿探索把许多学习用品放进书包,幼儿学习分类整理物品的技能,明确合理摆放物品的重要性。
(1)请幼儿认识学习用品,尝试把学习物品放进书包。
师:请你把这些学习物品放进小书包里,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摆放的方法。
小结:我们的小书包要放许多学习用品,小朋友要把这些学习用品放整齐,这样才会把书包收拾得很好。
(2)模拟小学课堂,进行"找东西"比赛游戏,幼儿学习分类摆放学习用品的技能。【wWw.jAB88.cOM 88教案网】
a、请幼儿找出三本《幼儿画册》。
b、请幼儿找出两本作业本。
c、请幼儿找出铅笔、尺和橡皮。
d、请幼儿找出卷笔刀。
引导幼儿讨论:像铅笔、橡皮、尺这些文具用品放在哪里比较好?这么多书本可以怎么放?卷笔刀放在哪比较好?
教师小结:小朋友要上小学了,每天都要带很多的学习用品,有书,作业本,还有文具用品,为了方便小朋友使用和保管,可以先将这些学习用品分类,然后再摆放整齐,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用起来就很方便,也不容易丢失。
3、幼儿体验归类摆放物品所带来的方便,明确小书包的使用和管理是自己的事。
(1)幼儿再次整理自己的书包。
(2)模拟小学生课堂读书,幼儿体验合理摆放学习用品所带来的方便。
教师小结: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希望你们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不能依赖别人来帮你整理,这样你才是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书包》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整理书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整理书包》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学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2、教具、学具准备
(1)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
3、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二、学看课程表
1.播放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讨论。
(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能看懂课程表吗?有什么问题?
(4)小结:小小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幼儿第一次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4)小结: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用品)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物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
活动反思:
《整理书包》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整理自己书包的要求,请同这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小组内说说是怎样整理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确定分类标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总是中感受到将物品分类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2.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生活中的分类是将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进行整理,是一个直观的过程,而数学中的分类则是将概念根据一定的特征进行重新归类,是一个抽象和过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分类的思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着手,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由于整理书包的物品都是具体,直观的,学生可将书包的学习用品按三类进行摆放,或者按四类进行摆放,并且说说这样分的理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整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分类,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分类的方法。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感受物体分类的方法。
幼儿百科:书包,是指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
大班社会:整理小书包
设计思路:
在参观小学后。孩子们对课程表上写着什么、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孩子了解上述内容,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预设活动有三个环节:第一部分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说说书包里该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学看课程表:第三部分是学习整理书包。
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2.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
准备:
1.活动前期准备(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2.教具、学具准备(1)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
过程:
一、产生兴趣1小学生的书包里有什么?(在问答中帮助幼儿归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2.小结:书包里要放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书本。
3.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二、学看课程表1.播放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2.讨论。
(1)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能看懂课程表吗?有什么问题?
(4)小结:小小课程表可以告诉我们每天有几节课,上什么课。有了课程表,我们就能按课程表来整理书包。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1.幼儿第一次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4)小结:晚上整理书包要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1)假如现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2)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jiaoan四、学习整理其他用品(出示水壶、玩具、蜡笔、绳子、毽子、饭盒、毛巾等用品)你觉得这些物品该如何整理?为什么?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物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
学习整理小书包(暑假幼儿园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学习整理小书包(暑假幼儿园活动教案)
活动前言:转眼之前我已经幼儿毕业了,妈妈告诉我说再开学的时候,我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妈妈为我整理书包,收拾东西。妈妈说,上了小学我就要学会自己整理东西,现在在妈妈的指导下,我能够独立完成好多自己的事情,很期待小学生活的开始,我相信在那里我又能够交到新朋友了!
活动目标:
1、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2、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播PPT1)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喜欢谁?为什么?
讨论: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先来放课本?你们知道小学里有哪些课吗?书都要带吗?
二、学看课程表
1、(播PPT2):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
分组讨论:
(1)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还有什么问题?
(4)小结:原来整理书包是有学问的,看懂了就知道准备几本书了。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做游戏: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小结:晚上整理书包时,说明这一天已经过去了,必须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整理。
(4)念念课程表,数数有几节课?你们准备了几本书?为什么7节课只有5本书?
(5)互相检查。
小结:有几节课不一定要带几本书,有的课是没有书的,相同的课只要带一套书,所以整理书包要看清楚课程表,不用多带也不能少带。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这次不是做游戏了,真的要请你们整理书包了。
(1)假如现在是星期六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星期一的书包什么时候要整理?
(3)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结:星期日晚上一定要整理书包了,而且要仔细检查一遍要带的书本,还要记得把星期一要交的作业本放进去。
小编总结:为小朋友们开展整理小书包活动,可以增强小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激发孩子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为孩子快乐入小学奠定的基础,同时也可锻炼小孩子们的独立性!
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教案《整理小书包》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课教案《整理小书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根据书包功能摆放学习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学习整理书包,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懂得爱护书包,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课《整理小书包》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懂得爱护书包。
2、尝试根据书包功能摆放学习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学习整理书包。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说出书包的外形、包内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能分类摆放书包中的物品。
活动准备:
每人自带书包一只,内装有书、本、铅笔盒、矿泉水、纸巾等。
活动过程:
1、了解书包的结构功能:
(1)以入小学的准备为话题导入:“要上小学了,书包准备好了吗?看看你和同伴的书包是什么样的?”
(2)幼儿6人一组,围桌而坐,个人将自己带来的书包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介绍个人书包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集体交流。选出几种类型的书包让幼儿观察,说说书包的外形、包内的结构和功能。
提问:“如果班里有相同的书包怎样识别?”(写名字、做标志)
2、整理书包:“上小学要带些什么?这些物品放在包的哪一层比较合适?”
(1)幼儿将各种物品放入书包:“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2)交流整理书包的经验。(放东西要归类,大小不同的东西,常用的东西尽可能放在外面的口袋里)
3、背书包上学
每人背上书包走一圈,模拟上学去。
活动反思:
总体来讲,幼儿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积极.主动的。不足点是,由于幼儿个别差异,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以后反复巩固训练。
幼儿百科:书包,是指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根据消费者审美品位的改变,书包发展出了一种更能减轻学生负担的书包——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