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河边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语言教案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中幽默愉快的气氛。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3.能看懂画面,并复述故事内容。4.认读重点字词:小河边、小、乌龟、扑通、大。活动准备:教师用材料:教学读本1-3、大字卡第3张、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收集动物在水中游泳的场景图片。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1-3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看一看,说一说,引出故事主题。1.欣赏动物在水中游泳的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动物在做什么。2.介绍故事名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小河边》,在小河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二、自由阅读自主阅读,根据画面猜测故事内容。1、幼儿人手一册幼儿读本,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2、给幼儿充足的时间阅读,鼓励幼儿和同伴小声交流画面的内容。三、理解阅读集体阅读,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节。1.师翻开教学读本,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一遍。2阅读封二,遮住第1页,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画内容,想象并说出青跳入水中的“扑通”声。师:小河边来了谁?小青蛙跳下水会发出什么声音?师:又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在做什么?小河边会发出什么声音?4.采用遮盖法阅读第8~11页,感受阅读带来的惊喜和乐趣。师:小动物们呢?它们在哪儿,让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5.请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和哈哈笑的声音。师:我们把小动物都找出来了,它们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将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摆在黑板上,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大意,同时还可随机出示大字卡“小河边”“小”“乌龟”“扑通”“大”,带领幼儿认读。6.小结:小动物们一个个“扑通,扑通”地跳下水,又从小到大一个个地从水里冒出来,它们在小河边玩得真开心。四、创意阅读复述故事内容,学说反复句式。1.师带领幼儿翻阅教学读本,讲述故事一遍。2.逐一出示动物头饰,引导幼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句式进行讲述。如,师:谁来到了小河边,“扑通”一声跳下水?幼儿:一只小青蛙,来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跳下水。五、结束活动教师评价幼儿讲述情况,自然结束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2020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河边》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小河边》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阅读,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大胆说说故事,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河边》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阅读。
2.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大胆说说故事。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2、大胆说说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
活动过程
一.预备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来上班经过小河边,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小河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揭示课题。
二.大图书阅读
1.老师简要介绍故事,逐一阅读,并依次出示头饰。
2.看第1页,图上是哪个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青蛙跳入水中的声音“扑通”。
3.引导幼儿逐页看大图书第3~7页。
4.引导幼儿看第8页让幼儿猜测,小动物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见了?
5.继续看第9~11页,让幼儿对照猜测的结果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6.教师在幻灯上翻书,幼儿听录音故事。
三.自由阅读
1.提示幼儿看书及翻书的常规。注意姿势和动作是否规范。
2.给予充分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
四.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讨论分享
让幼儿谈谈自己读这个故事的感觉,如高兴,觉得有趣,都可以说一说。
五.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书,整理物品。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部分一定要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专注于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看书的常规,老师还要重点示范,以及如何翻书、如何收书,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还要孩子多说,善于表达。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胆量。
幼儿百科:河边是靠近河流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蒙氏阅读:小河边
内容与指导活动目标:
1、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3、认读重点词:一只、大、小、来到、小河边。
活动准备:
1、小图书人手一册。
2、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1、教师介绍故事《小河边》,让幼儿自己看书,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在干什么?
2、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
3、注意幼儿翻书、看书的姿势和动作是否规范。
4、让幼儿说一说在书中都看到了什么?猜猜书中是怎样说的。
5、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二、大图书阅读1、幼儿合上小图书,和教师一起看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看小图书,听录音,跟读故事。
3、找找字卡上的字都在故事中哪些地方?试着自己看图朗读这个故事。
三、讨论分享让幼儿谈谈自己读这个故事的感觉,如高兴、觉得有趣,都可以说一说。
反馈故事《小河边》是一节小班语言课程,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乐于惨叫表演,在表演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快乐。在情境创设方面,我自己首先就告诉幼儿哪里是小河边,给幼儿规定了界限,没有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不符合纲要要求,这个问题是值得我反思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设计意图:故事是幼儿最熟悉的读物之一,小马过河这个故事语言生动简洁,小马形象活泼可爱,故事情节幼儿感兴趣并易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因此选择设计了这节课。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3.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活动重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活动难点: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过小河的经验。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老牛、小松鼠和小马图片以及动物头饰。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老牛、小松鼠和小马同过一条小河,会发生什么事情?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一)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老师提问:1.妈妈让小马去做一件什么事?2.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3.老牛告诉小马什么?怎么说的?4.小松鼠告诉小马什么?怎么说的?5.小马是怎么做的?(二)出示故事图片,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老师提问:1.老牛说的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的对吗?为什么?3.我们来看一看三个小动物在水里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老牛在河里怎么样,水到它的哪里?小松鼠呢?小马呢?4.小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小结: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鼠因为比较矮小,所以它觉得水很深,所以老牛和小松鼠它们说的话对它们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小朋友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三、故事表演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故事呀?谁愿意来做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来做认真的小观众吧!活动延伸请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词汇:难为情、趟。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丰富有关马、磨坊的知识
经验物质准备:老牛、小马、小松鼠图片、动画课件
活动过程:
一、依次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依次出示老牛、小马、小松鼠,每次出示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儿,运用难点前置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老牛、小松鼠对很水深浅的理解)分析: 他们之中谁最高?谁最矮?小马呢?
过渡语:今天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请小朋友仔细的听。
二、 教师完整清讲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分析: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分析故事内容分析: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
(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
2、在送麦子去磨坊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牛是怎样说的?小松鼠是怎样说的?小马是怎样做的?
4、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
5、小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
6、老牛和小松鼠说得对吗?(解决难点,理解大与小,深于浅的相对性,无论是老牛还是小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体站到小河中感受河水的深浅,所以他们两个说的都对。)这说明了什么?(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小马难为情地说"中断,"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难为情)妈妈是怎样说的?小马最后过河了吗?"趟"是什么意思丰富词汇:趟
四、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五、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拓展: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分析: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当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