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鸭妈妈和苹果树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中班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说课稿1、乐于表达,学习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3、在猜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鸭妈妈和苹果树》。
2、自制一棵苹果树挂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画面上有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谁。
师:哎呀,原来房子里住的是鸭妈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1) 师:一天早晨,鸭妈妈醒来,推开窗户……
咦,鸭妈妈怎么了,是什么表情?(幼儿回答)
师:鸭妈妈妈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么感觉很惊讶,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那鸭妈妈到底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苹果树)
鸭妈妈说:“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那你们来猜猜看这棵苹果树是哪里来的呢?
那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2) 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看看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苹果树怎么会长耳朵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鸭妈妈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
哎,你们听苹果树也说话了:“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
那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呢?
(3) 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红红的什么?
那鸭妈妈看到红红的舌头会怎样?
它会怎么说?苹果树又怎么说呢?
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呢?
(4) 师: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鸭妈妈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尾巴又会怎么说呢?
苹果树怎么回答的?
(5) 师:你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觉得是谁假扮的?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鸭妈妈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鸭妈妈让苹果树学大树摇,苹果树摇啊摇,树上的叶子都掉下来了,看,到底是谁假扮的呀?”
那它为什么要装成苹果树呢?
(6) 师:原来大灰狼装扮成苹果树是想来吃鸭妈妈的,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鸭妈妈对付大灰狼?(幼儿自由讨论)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鸭妈妈是怎么做的?
3、完整讲述故事。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这个好听的故事的名字叫《鸭妈妈和苹果树》,那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4、表演故事。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现在我们来表演故事,你可以选择当鸭妈妈,也可以选择当苹果树。
四、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培养其对教学活动的兴趣。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苹果树》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苹果树》》
中班教案《苹果树》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小组间的初步分工协作,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在已会折“苹果”的基础上,用多种材料组合图形形成“苹果树”,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苹果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已会折“苹果”的基础上,用多种材料组合图形形成“苹果树”。
2、学会小组间的初步分工协作,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大白纸六张、方形红、绿、黄色纸若干、绿色纸片和绿色叶子若干、浆糊、抹布、报纸、牛皮纸、白卡纸、棕色卡纸等、油画棒、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树图片,了解苹果树的基本组成,知道苹果树分为树干、树枝和果实、树叶几部分。
(评析:对苹果树的形状构成,孩子们倒是再熟悉不过。本环节主要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为下环节活动做好铺垫)
二、扩展幼儿经验,发挥幼儿想象。
提问:如果用折纸的方法来表现苹果树,你可以怎么来表现?也可鼓励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
(评析:本环节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充分扩展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使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下环节的制作显得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幼儿在本环节中,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如苹果可以折叠,这样“就像长在上面一样”有立体感。“还要加上绿色树叶,才更好看”。树枝和树干可以用白纸画并涂上颜色,也可以用棕色的卡纸剪成树枝的形状,还可以用报纸卷,用牛皮纸撕贴。哈,办法又多又好)
三、表扬幼儿的创意,并总结经验,简单讲述制作要求
1、树干可以用报纸折叠或卷曲,也可以用牛皮纸直接撕贴,也可卷曲、折叠,卡纸可以剪出树干后粘贴。
2、苹果可以用提供的彩色纸折叠
3、树叶可以用提供的剪好的叶子粘贴,也可用提供好的绿色纸片画好树叶形状后剪下来粘贴
4、难点把握:树干的大小。针对平时幼儿多用16K纸绘画的情况,提醒幼儿剪贴、撕贴的树干看起来一定要粗壮,这样才可以承受满树的苹果。
(评析:本环节在材料的提供上充分显示了层次性。用白卡纸和棕色卡纸制作树枝,相对幼儿来说较为熟知。而报纸和牛皮纸是幼儿不常使用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用于折苹果的方形折纸有稍大的、中等的、也有较小的。有黄、绿、红等颜色,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现解和喜好来选择。而辅助材料则提供了有剪好的绿树叶,也有长方形纸片供幼儿剪贴树叶和撕贴树叶)
四、每组幼儿分工合作完成一棵苹果树,老师对分工有异议或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评析:在做好各种铺垫活动后,幼儿的制作终于开始。在一开始的商量和讨论中,有的组的幼儿对分工持有异议,如大部分人都抢着先去折苹果,而树干却无人问津。而有的组好多人先去撕扯牛皮纸,准备做树干,苹果却迟迟没有“上树”。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及时介入进行了引导,使孩子们的操作能有序进行。
在制作活动中,幼儿对常用的卡纸不屑一顾,对不常出现的牛皮纸和报纸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基本上是选择了这两种纸张来做苹果树的树干。
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撕牛皮纸不太熟悉,不能较好掌握牛皮纸的韧性。撕不出树干、树枝的形状。老师引导幼儿用手指捏紧纸张,控制手部肌肉,一点点一点点地往下撕,这样才能撕出想要的形状。
在苹果排列和色彩的搭配上,幼儿显现出平日里较强的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构图错落有致,主次鲜明,色彩红黄绿相间,让人爱不释手。)
五、展示并评价六个组制作的苹果树。
请幼儿评选最喜欢的那棵树,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并根据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因素进行评价
(评析:本环节充分给予幼儿展示和自我评价的机会。老师一句“你最喜欢哪颗苹果树”的提问拉开了作品评价的序幕。因为纸张较大,所以评价时幼儿都围成一个大圈,中间放着那六张鲜艳无比、夺人眼球的折纸苹果树。孩子们各抒己见,表达了对某颗苹果树的喜爱。当然也附带着说出各种理由。“看起来就很好看”、“苹果多”、“树像真的”……老师也在孩子们发表的感想基础上,根据构图平衡、色彩搭配、制作技巧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使幼儿在了解本组作品优势的基础上,了解其他组的作品优点,从而对下一次活动提供帮助)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较大的纸张和相应材料,继续制作苹果树。
2、学会折更多的水果,制作梨子树、桔子树等。
(评析:满足幼儿继续制作的愿望,并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使幼儿对这种组图折纸活动一直保持良好的兴趣和动力。)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鸭子找妈妈》
目标:
1、学习逐幅按顺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象声词。
2、能借助生活经验及图文线索图,辨认一组汉字,并能描述出“鸭子”的主要特征。
3、能大胆参与阅读讲述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性。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准备:
1、玩具小鸭一只;鸡、青蛙、白鹅、黄狗、老鼠、燕子、鸭子、猪的贴绒一张;相对应的字卡一张。
2、《东方娃娃》二十本。
过程:
1、游戏:谁的声音。
——教师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声,让幼儿猜测是谁的声音。
2、出示“小鸭”,引入阅读活动。
——春天到了,一只小鸭从蛋壳里钻出来,它呀,要去找妈妈。
——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
——介绍故事的名字,并指认“小鸭找妈妈”。
3、幼儿自由翻阅。
——按着页码逐页、逐幅的自由翻阅讲述。
4、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它都碰到了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动物小图片)
——小鸭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动物妈妈们对小鸭说了什么小鸭才找到自己妈妈的呢?
5、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按序翻阅倾听。
——教师按故事内容,逐一提问:小鸭碰见了谁?说了什么?妈妈们是怎么说的?(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和图示)
6、幼儿集体阅读。
——能按页码边指边阅读。
7、幼儿按图文线索图,讲述故事。
8、鸭妈妈是啥样?
——引导幼儿利用图文线索来描述出鸭子的特征。
幼儿百科: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中班优质语言教案《母鸡和苹果树》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懂得遇到事要善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母鸡和苹果树》、苹果树、母鸡道具。
2.音乐《不上你的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昨天董老师做了一个奇怪梦,梦见幼儿园变成了一座糖果屋。你们有没有遇到奇怪的事情呢?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师:你们遇到的事情真的是很奇怪呀。有一只母鸡也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过程:
1.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图一、二
师:母鸡住在美丽的树林里面。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发现门口长了一棵什么?
师:苹果树,看母鸡是什么表情?(可以请幼儿示范表情)
师:母鸡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感到很惊讶,很奇怪,母鸡说:这棵苹果树是哪儿的呢?昨天还没有这颗树呢?
②出示图三
师: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
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
师:你们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吗?
师:母鸡也觉得很奇怪,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听苹果树说话了。
③出示图四
师:吹来了一阵风,瞧,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嘴巴?这会是谁的尾巴?
师: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血红的大嘴。苹果树会说什么?是这样说的吗?我们听。
④出示图五
师:看,苹果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样说?
师:你们见过苹果树会长耳朵、嘴巴、尾巴吗?你们认为这是一棵真的苹果树吗?你有没有好办法让它现出原形?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母鸡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师:母鸡想了想说:嘻嘻,你们苹果树,到秋天都是要落叶的。
苹果树说到(PPT播放)
⑤出示图六、七
师:苹果树开始抖动和摇晃起来,树上的叶子纷纷向下飘落,苹果树露出了尖尖的耳朵、血红大嘴,又露出了身体和毛茸茸的尾巴。母鸡很快看清楚了,原来那棵苹果树是一只用苹果树枝伪装起来的狼。
师:苹果树是一只什么呀?想一想大灰狼为什么要伪装成苹果树?那它成功了吗?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吧,故事名字叫做《母鸡和苹果树》。
2.完成欣赏故事(播放教师教学资源)
师:大灰狼最后成功吃到母鸡了吗?母鸡是怎么识破大灰狼的诡计的?
提问:母鸡首先发现苹果树的什么变化?(结合PPT)
又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还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母鸡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是怎么说的?苹果树是怎么说的?
发现了是大灰狼,母鸡是怎么做的?
小结:小母鸡发现了奇怪的事情,它没有惊慌、没有害怕,通过观察、动脑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没有被大灰狼吃掉,没有上大灰狼的当。
3.表演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下这个故事吧。(选择角色表演故事。)
师:你们表演的太棒了,都是小小表演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也遇到了像大灰狼这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做?
师:可是我们这么小怎么能打败坏人呢?
4.结束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我们去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吧。(播放音乐《不上你的当》)
中班主题鸭妈妈和小鸭
中班主题鸭妈妈和小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材料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按图示步骤,初步了解折叠鸭子的方法,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鸭妈妈和小鸭教案吧。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精神。针对本学期的班级重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有意综合了美术、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愉悦的情境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制作。
本次美工活动“鸭妈妈和小鸭”内容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并与幼儿生活贴近。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的主要原因。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示步骤,初步了解折叠鸭子的方法。
2、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材料准备:
范例、手工材料、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入:母鸭带小鸭
今天谁来了?(出示范例)激发幼儿仔细观察
二、折叠:鸭妈妈
1.鸭子折叠图示步骤①-⑦,让幼儿观看,试试折叠方法。
“请小朋友看图示,从①看到⑦,这7幅图示告诉我们什么?”(鸭子的折叠方法)
2.(教师指导并伴随讲解帮助)“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图①图②将对角对折后打开,沿虚线向中心线叠,图③背后对折,图④从里面沿虚线叠上去,叠成鸭子颈。图⑤从里往下叠,叠成鸭嘴,图⑥同样的方法,把鸭子的尾巴折好,图⑦一只鸭子就折好了。”
3.鸭妈妈最喜欢住哪里? 我们就请鸭妈妈到池塘里去吧!
4.幼儿操作——添画小鸭
(1)能大胆作画
(2)背景添加合理
三、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说说你喜欢的作品
活动反思: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就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活动过程中,我应用了折纸步骤,启发幼儿学着步骤顺序折叠,在折叠鸭妈妈的头部环节,向幼儿提出可以改变头的折叠方向表现不同动态的鸭子。这样的"放手"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和想象的空间,尊重幼儿个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想象和创造。
整个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兴趣,在以后的活动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