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哪里变了》
发布时间:2019-12-2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知空间,数量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变化。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新增加玩具若干种,活动室桌椅,玩具柜等摆设有所变化。
学具: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一页“哪里变了”,笔。wwW.YjS21.cOM
教学过程:
一,教室变了。
1,开学了,我们的活动室变了,换了一个新的教室,你们有什么感觉?
能说说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喜欢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发现活动室里黑板,座位排放方向,位置的改变。
3,请你说说,怎样放更好?
二,活动室里的玩具变了。
1,活动室里的玩具也有新变化,请你们把新玩具找出来,数一数多了几种。
2,教师呈现其中一种新玩具(数量为10个),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目测玩具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数玩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4,如果改变玩具的摆放方式,是不是能更快地数出总数?
5,幼儿将数量为10个的玩具按某种方法摆放,并学习快速数出总数。如2个2个放在一起数,或5个一堆数。
6,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改变新玩具的排列顺序,请幼儿说说与原来相比哪里变了。
7,再次变换新玩具的排列顺序,引导幼儿说出哪里变了,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和判断方法。
三,哪里变了。
1,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数学”第一页“哪里变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上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不同的?引导幼儿上下对应看。
3,一共有几个地方变了?请幼儿将第二幅图中有变化的地方圈出来。!..!
4,说说这些不同点。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哪张牌不见了教案
这是大班数学哪张牌不见了教案,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运用分类、排序的经验进行猜扑克牌的活动。
2、有初步的协作、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扑克牌一套、现成扑克牌五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扑克牌排列规律
1、出示扑克牌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就用扑克牌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这儿有一些放大的扑克牌,牌上的数字宝宝已被我悄悄地藏起来了。你们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横着看,第一排是梅花,第二排是红心,第三排是……竖着看,第一排是3个点子的牌,第二排是4个点子的牌……每种图案的牌有几张呢?有几种图案?最少的是几个点子?最多的又是几个点子?
二、猜扑克牌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任意抽调一张扑克牌,你根据规律猜出是什么图案的、几个点子的扑克牌不见了。
1、老师拿,幼儿猜。
2、幼儿拿,另一幼儿猜。并让幼儿讲讲: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三、分组猜扑克牌
1、讲解游戏规则:四人为一组一起合作,人人动手,将老师藏掉的扑克牌找出来。并一起记录在老师的记录单上。
2、请客人老师藏掉两张扑克牌,幼儿找并进行比赛。要求大家一定要商量一下,怎样才会获胜。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与同伴或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出更多的扑克牌的玩法。
相关文章《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接龙》: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接龙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趣味接龙教案吧。
《大班数学:火眼金睛找相同》:大班数学活动火眼金睛找相同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火眼金睛找相同教案吧。
《大班教案:麻房子里的秘密》:大班数学活动麻房子里的秘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麻房子里的秘密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汽车停哪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箭头标记,了解它们表示的含义作用。
2、尝试通过纵横箭头来确定方位。
3、体验团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停车场,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
玩看方向开汽车的游戏。两遍。
二、讨论箭头
师:刚才我们在和谁玩游戏?你在哪里见过它?它告诉你什么意思?
师:我们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箭头。
出示箭头标记。师幼一起认识了解。
小结:学会看箭头标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认识了解→↑和数字表示的含义。
出示→5.
师:这是什么意思?还可能表示什么?
出示↑3
师:这是什么意思?还可能表示什么?
出示→5↑3
师:连起来又会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看见这样的数字和箭头,我们可以说像右走5步再向前走三步。
四、学习看停车卡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停车场,管理员给了我这样一张停车卡。看看,我的车应该从哪里进去?然后往哪里开?再往哪里开?
师:这张停车开的车应该停哪里?首先要想想应该从哪里进去?
小结:你们真棒,都学会了看停车卡来停小汽车。现在,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辆小汽车,拿出你们的停车卡。等会我们要去后面的停车场停车,谁来告诉我们,停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提停车要求:我们的小汽车要排好队一辆一辆停,停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碰撞到其他的车辆。让我们带着停车卡一起去停车场停车吧!
师:停好车之后,把你车位上绿色的停车卡翻出来,看看是否一样,一样的就是你停对了,拿着两张卡片走出停车场,把停车卡交给管理员。
幼儿开始操作。
五、幼儿操作
师:现在前面的桌子上还有很多小汽车要你们帮助它们停车呢!
教师展示操作材料。
师:每辆小汽车上面都有停车卡,(出示有三个数字的)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停车的时候要动动小脑筋。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帮这些小汽车都停到停车位上去,可以吗?
师:停好的小朋友可以请旁边的老师帮你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停对了。
师:都停好了吗?让我们带着小汽车再去班级交换停车吧!
幼儿百科: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
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
这是大班科学水到哪里去了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实物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做记录。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相关文章《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变变变俱乐部》:大班科学活动变变变俱乐部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延伸,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变变变俱乐部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广告》: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广告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反思,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发现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广告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让空气更干净》:大班科学活动让空气更干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延伸,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让空气更干净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