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虫虫观察记
发布时间:2020-01-09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幼儿园游戏观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主动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积极的引导,促进孩子们主动性学习。
一次户外分散活动时,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做游戏。突然,李嘉欣大叫起来原来他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发现了小虫子。孩子们闻声围了过来。“是多脚虫,湿的土地里就有。”文雨萌大模大样的讲解。一下子孩子们对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在院子里寻找虫子的行动。多脚虫可真多呀,有的蜷成了园球,有的在爬行,还有的两条黏在了一起……
就在孩子们认真观察时,一条大虫子悄悄的爬上了运动场地,被正在捡石子的马天野发现了。他放声大喊:“这是什么虫子呀?好大!”孩子们都被他的喊声吸引围过来看这条大虫。我请孩子们围坐在大虫的周围观察它。为了不让它爬出规定的范围,我用手指触碰了它头上的大黑钩子,“它的钩子比我想象的要硬很多。”大虫子立即停止了爬行蜷成了圆形。孩子们多为我的勇敢欢呼起来。几个胆子大的男孩子也过来摸摸大虫子,我们得出:它爬行的时候身体很柔软,钩子很坚硬,蜷缩起来身体也变硬了。张云扬说:“好大,像彩笔一样粗。”杨若宣说:“这是豆虫吧,我在奶奶家见过。”池明瑶说:“它头上有钩子。”我就池明瑶的观点进行乐提问:“有钩子的一边是它的头吗?”大多数幼儿认为是,也有个别幼儿认为不带钩子的一边是头。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观察和实验,首先我们认真的观察了大虫子的爬行。我们提出:“想一想虫子们在爬行的时候头在前还是身体在前?”孩子们一致认为头在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虫子在爬行的时候没有钩子的一边在前面。然后,我用小木棒轻轻的触碰了大虫子的身体并请孩子们观察虫子的反应,孩子们发现大虫子急速的将身体蜷缩起来。我请孩子们观察“大虫子那一边在里面那一边外边,为什么?”张云扬恍然大悟的抢着说:“我看见是没有钩子的一边在里面,有钩子的一边在外面。”我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蜷缩起来呢?”张云扬拍拍脑袋说:“我想是为了用大钩子保护头呗。”……
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找到了毛毛虫,小青虫,螳螂等。回到教室里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于豆虫的资料,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和实验。孩子们也和爸爸妈妈搜集了有关小虫子的各种材料,我们还在自然角创设了“虫虫总动员”的墙饰,孩子们主动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
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保护。让孩子们在自我尝试、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和语言表达力。[笔稿范文网 gx86.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我是小书虫
教育随笔:我是小书虫
我的名字叫“沈伊睿”,“睿”是家人希望我聪明睿智,“伊”则是想让我文静淑女,但我一向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孩,所以……“睿”没做到,而“伊”却在看书时做到了!
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小小的蚂蚁到庞大的恐龙……学到的全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
妈妈叫我”小书虫”,这话可没胡说。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就赶紧从书架里找出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真实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小豆豆上小学的趣事。里边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电车教室。还有小林宗作校长、牧羊犬洛基、阿泰、豆豆的好朋友朔子等一个个可爱又有趣的小伙伴!
我沉浸在故事当中,一会儿模仿人物的动作。一会儿唱起书中的歌谣,一会儿为故事中搞笑的情节笑的前仰后翻!就在我看着最起劲的时候。“啪”的一下!妈妈把灯关了!我抬头一看,天呐,九点啦!一坐下来就是整整两个小时!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书,心里在想:明天我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结果又“砰”的一声撞在门把手上,摇摇晃晃走进了房间。
听了我的故事,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书虫?你愿意和这样子的女孩子交朋友吗?
教育随笔:小小设计师——毛毛虫
每次区域游戏,我们班的建构区总是人满为患。“怎样将设计图纸这一环节引入到幼儿的建构活动中使其完成STEM工程思维的第一步”是我近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设计图纸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非常难。今天上午的集体活动,我尝试让幼儿来画一画设计图。
首先出示一个已搭好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身体什么形状的?像半圆形的(圆环形)还是扭来扭去的?身体有几节?小班幼儿只要能正确点数1——5,所以毛毛虫的身体我只搭了5节。每一节是什么颜色?有几只眼睛?什么颜色的?颜色拼在身体的哪一节上?获取了这些信息,我示范画图纸并涂色,再请幼儿根据实物检查图纸画得是否正确。
接下来就是幼儿自己设计图纸,首次设计成功率达30%。邀请好朋友一起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拼搭毛毛虫,我一直提醒注意颜色、一节一节找、再数数身体对不对,这环节孩子完成的很漂亮。
教育随笔:鞋子里的虫子
中午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孩子们。电话是另外一个班级老师打来的,通知下午要进行拍球比赛,请做好准备。放下电话赶紧催孩子们起床,并一一给他们穿好衣服。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出寝室去拿球了,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活动室传来“嘭嘭嘭”的打球声。我开始给孩子们整理床铺,无意间转头却发现浩博、成浩、李正等几个小朋友你拥我挤地趴在地上围成一团不知在干什么。见此状况,我忍不住说道:“你们几个在干嘛,还不赶快去拍球。”原本以为孩子们会马上起身走开,可是他们却不为我所动,依旧趴在那里。我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你们不去拍球,趴在这里干嘛,刚才我和你们说话没听见吗?”只听浩博说:“老师,你快看,静如的鞋子里有虫子。”“净胡说,干净的屋子里,哪里有虫子?”我反驳着。“真的,不信你瞧瞧。”说完拿起鞋子让我看,顺着方向望去,果然里面有一只在动的“臭大姐”(地方方言)。“快,快把它倒出来踩死。”一旁的李正大声喊。“不行,它是好的,不能踩。”成浩急忙接过话来。“好的”“坏的”……两人争吵了起来。“老师你说是好的还是坏的?”旁边的浩博着急地问我。“它是害虫。”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那它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跑进我们的教室里?”“为什么它不睡觉?”……孩子们的问题一个一个接着而来,眼见比赛的时间到了,于是我对他们说:“我们先把它用瓶子装起来,比赛完拍球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
拍球比赛刚一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瓶子跟前,很显然他们对这个小东西产生了兴趣。看到他们如此感兴趣,我心想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它相关的材料,讲述了“臭大姐”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出现的季节等。对于他们提出的为什么会在小朋友的鞋子里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识的将问题抛给了他们:“你们说呢?”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的说:“它也想要一双新鞋。”还有的说:“天太冷了,它想到这里暖和一下。”……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的想法我都给与了肯定,同时借助于今天的活动我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许多的益虫跟害虫,使他们不知不觉的又掌握了许多书本上还没涉及到的知识,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今天这件小事让我再次的认识到教育无处不在,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都会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材料。生活中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和灵活的引导,及时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主动探索研究,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真正做到老师是指引者,孩子是探索者、创造者。
幼教随笔:昆虫大搜索
当然我们目前不要求活动太花哨,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活动的主题,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一切都要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在做好这些之余,也可以多多的尝试一些好的活动形式,以总结经验。
背景:正值搬入新园,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还不够熟悉,有时候经常会走错楼梯口,找不到教室,本周新园各个活动室的门牌刚刚挂上,我们再次带领孩子参观了各个教室和专用活动室。结合我们"微妙的昆虫之旅"的主题开展阶段,我们组织小朋友一起去康乐园和田地里去捉昆虫,在此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这种探索性的冒险活动很感兴趣。结合平时的游戏我也发现孩子对有挑战性的、神秘的事情都有特别的好奇心,于是我们也从外国一些教育节目中受到启发,设计了一节闯关大冒险的活动。我们将闯关的地点定在整个幼儿园,目的使孩子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能根据局部到整体的线索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激发孩子的冒险精神,能和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探险的乐趣和完成任务的成功感。我们也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各个关节,有寻图密码纸(加减法算式题),昆虫局部特征的图片、藏宝图(正面是昆虫整体,背面是昆虫藏身的地点示意图),昆虫标本及玩具都事先藏放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记录:1.神秘导入,引起幼儿兴趣(1)师:你们知道吗?我们幼儿园也藏了许多的宝藏,今天我们也来做小小探险家,去寻找宝藏好吗?(幼儿表现:孩子们都很开心地说"好"。连几个平时对集体活动不太积极的孩子也特感兴趣,纷纷地问我"老师在哪里呀?""老师是什么宝藏呀?"在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特别刺激的游戏。)2.介绍游戏规则(1)师:可是寻找宝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小小探险家要过关成功才可以找到宝藏的。你们要克服许多的困难,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幼儿表现:"有"。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2)幼儿自由分为六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我们是请孩子自由结合为六人小组,虽然有些混乱,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和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活动中要尊重孩子的选择)(3)介绍游戏规则:第一关:要正确完成密码纸上的加减法算式题,得到正确的寻宝密码第二关:根据密码找到相应的昆虫局部图第三关:有局部图推算出是什么昆虫,然后找到昆虫图片第四关:仔细研究昆虫图片背后的藏宝图,并根据图纸提供的线索推断是哪个活动室或教室,去幼儿园寻找宝藏(4)速度最快找到宝藏的为优胜小组(幼儿表现:六组孩子中,有几个听规则时有些声响,但立即就被其他孩子用手势或眼神制止了,这是因为孩子的兴趣点集中,有自主性。)3.寻宝活动开始小组合作一关关完成任务,教师细致观察,适当时给以帮助与指导(幼儿表现:在小组中明显地发展较好的孩子充当了领导者,第一关他来执笔,写密码。也有的小组是大家一起来计算的,还有的小组推荐出算术最好的孩子做,然后大家一起检查。体现了小组合作方式的不同。到第二关时,小组成员之间发生了一些争执,我有些担心,但孩子们很快自己解决了问题,也让我们觉得要大胆放手,在破译藏宝地点环节,孩子们的推断能力还是很强的。可以从栏杆上看出是舞蹈房,从图上的男老师知道这画的是总务室……孩子们在去寻找时能正确找到,但路线的远近却没有比较,这也为我们下阶段的交流提供重点。整体上孩子们较为兴奋,十分投入。)(不足之处:但总体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规则介绍上,老师的表述要更加明确。也许是关卡太多,有些幼儿不能很快明白,目的性不强。一些孩子不能跟随教师的要求行动。不知道每一关的先后顺序,在时间上有所浪费。我想也许是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把孩子的能力看的太高了。)4.结束后交流:你们小组是在哪里找到宝藏的,是怎样找到宝藏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最后环节,请各个小组介绍自己是如何寻宝的全过程。在这个总结过程中,孩子们从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很自然的意识到,同伴如何更好的分配任务,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把以前学过的东西拿来用,以及如何与有关的老师相处。比如门锁了,我们到哪里去拿钥匙,要怎样说,怎样与门房叔叔打交道,这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的到的。在这个活动中,也加深了同伴之间的、孩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交融。)分析:首先,活动目标的定位是与主题目标相切合的,是在孩子原有的经验之上来进一步了解各种昆虫的特征,并结合幼儿园的新园特点来开展的,而且活动立足于孩子能力方面的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在活动的内容设计方面,过关的每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与设计的。如第一关的计算活动,是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第二关找相同的数字排列组合,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接下来从昆虫的局部特征来推断判断出是什么昆虫,考验孩子的观察力,也是孩子们前一阶段经验的积累。最后如何看图,如何顺利的找到宝藏,也要对幼儿园的环境特别熟悉。其中还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协商合作,集体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这样有趣的又有挑战性的自由探索活动是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也是适应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熟悉了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室,也对活动室的功能或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对四个楼梯口不同路线的远近比较。这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玩中学"的理念。活动的整合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在活动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建议:现在我们做活动,一般还是谈话较多,其实同样的教育内容,不一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出来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有时也要拓宽思路,不要怕失败,多多尝试各种不同的形式,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又是老师也觉得很好玩的。真正的作到玩中学。也可以多参考一些外国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在幼儿园阶段接受到更多有趣好玩的游戏。当然,活动最大的成功是要在活动中孩子有所发展,而不是为了玩而玩。也不是为了活动才活动,教师一切的一切,都要为孩子的发展而服务。在形式中要内容实在,把每一个目标在一个环节中要做实,做透。既不是孩子们简单的经验展示,也不是孩子无价值的玩乐,而是能够在原有经验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当然我们目前不要求活动太花哨,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活动的主题,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一切都要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在做好这些之余,也可以多多的尝试一些好的活动形式,以总结经验。
教育随笔:毛毛虫的故事
户外活动时候,孩子们都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
突然,孩子围在了一起,“你们在做什么?”“老师,一个毛毛虫。”只见一只黑褐色的毛毛虫在草地上不断地蠕动着。“哎呀,恶心死了,快踩死它。”云朵尖声叫嚷起来。“别,别,别……”子峰赶快拦住了其他小朋友,“你们看,毛毛虫已经‘死’了。”只见毛毛虫在孩子们手中青草的推动下,蜷缩着身体,一动也不动,好像真的死了一样。“它没有死,它在装死……”万子豪大声说道。“它为什么要装死?”看孩子们的兴趣那样高,我顺势问道。“它怕我们弄死它,所以要装死,等我们走了,它就又活过来赶快逃走。”“那好,我们谁也不碰它,看看它到底会怎样?”孩子们围在毛毛虫周围,一声也不吭,静静地看着毛毛虫。果然,过了一会儿,毛毛可能感觉到没有了危险,慢慢地把身体伸直,又继续向前蠕动。“活了,活了。”孩子们大声欢呼起来,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随着一个孩子手中青草的拨动,毛毛虫又蜷起身体,不动了。在我的引导下,子峰找了一个矿泉水瓶,在上面扎上气孔,把毛毛虫带回了教室。在幼儿的注视下,毛毛虫上演了、从不断蠕动到假死,又从假死到不断蠕动的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我又告诉幼儿,像西瓜虫、小刺猬、壁虎等都是用假死、断尾巴等方法来进行逃生的。
小小的毛毛虫,让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动的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可见,只要有心,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教师随笔:如何写观察记录
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教与学的起点。顺应孩子的脚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给孩子适当的帮助。你、并让他们享受自己的学习之旅。
观察与记录的态度:
1.从幼儿的角度观察幼儿
幼儿有属于他们年龄发展与个人特质的行为模式,要想了解幼儿,首先要学会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
2.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观察幼儿
观察的过程需要用眼睛随时观看、用耳朵仔细倾听、用嘴巴适时地问或说,然后用心去体会感受。观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记录是一个累积的轨迹,如此才能具体掌握幼儿成长的状态。
自己平时经常要写一些观察记录,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写才好。今天读了《新手老师上路啰》,有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的确,在做观察记录时,我们必须将观察结果客观、具体且忠实地写下来。虽然我有时候仍做不到。但是这样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在做教学计划工作时、设计、准备得更周详,也可以使幼儿的活动更有变化。以后在写观察记录时,要尽量记录得科学与客观。
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 【精】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有关于幼儿园教育笔记记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篇一】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几十张不一样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一样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务必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齐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齐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务必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务必及时教育。而应对老师的质问,一圣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
其实,老师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我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我的情绪。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应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篇二】
每天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如厕的如厕,脱衣服的脱衣服,赖在活动区不肯离去的仍在玩耍。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谁推人了,谁还不肯睡了,谁又在讲话了,谁手里还拿着小玩意儿了。老师帮着这个,劝着那个,就这样,那几个磨磨蹭蹭的还在挤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讲话、活动的自由,所以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以后,老师在午睡前五分钟会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这五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五分钟,小朋友就必须上床睡觉了。有了这“睡前五分钟”的提醒,到了午睡时小朋友不再那么忙乱。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太烦、太吵、大闹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
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篇三】
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这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本事发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样能够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
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必须的障碍。
孩子的年龄仅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拿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此刻看看不是都会了吗。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能够试着回忆一下: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仅有两、三年的时间,孩子不是什么都会说了吗?并且说得十分好!就用等待孩子开口说话的耐心等待孩子能够正确握笔,并且写出漂亮的字吧!
爸爸、妈妈,请别急,您的孩子必须会很出色的!
幼儿园中班教师观察教育笔记【篇四】
怎样表达能使听者感到高兴,怎样说话能使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乐意和你交往。除了说话,我们还有很多方式。主题活动“我对你说”就是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用各种方式表达,下面我就说说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的反思。
说说教材
“问答歌”是一个歌唱活动,它以非常独特的形式“一问一答”进行演示。歌曲中的歌词都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而该小动物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的耳朵长”小朋友对于这样轻松的方式非常的喜爱,而小朋友也学的很高兴、开心。即学会了歌曲,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说准备
由于歌曲非常的简单,我就匆匆的在网上下载了几只特征很明显的动物(袋鼠、小鸭、孔雀等等)供幼儿在创编中使用,由于幼儿了解了图片,对于创编非常的干兴趣,而且都创编的非常好,很激动,一直要编,我在想,以后无论什么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
说说教法
本堂课,我采用了简单教学、集体演唱以及幼儿创编等几个方法。孩子们很喜欢问答句,于是就采用了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简单的说就是无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幼儿都表现出了对该活动的`极大热忱,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说说感悟
音乐这是我一直不敢涉足的领域,自生的能力阻碍了我对它的热情,一直不敢碰,就是碰了也是硬着头皮上,此次的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只要对自己又信心,勇于尝试,相信一定会行的,希望就在前方!
教育随笔:屁股上没有“小虫子”
过程:午餐后,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聊天。旁边的杨马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又转到别处。想到这一段时间他一直这个样子,我便开玩笑地说:“杨马斐,你的小屁股上是不是有小虫子啊?”“张老师,他屁股上没有小虫子。”对面的杨文昊突然插话。“你怎么知道他屁股上没有小虫子呢?”“早上做操弯腰的时候我看见的,真的没有小虫子。”杨文昊一本正经地说着。“那他为什么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呢?只有小虫子才会扭来扭去的呀。”“那是他自己不会坐好。”“噢,原来是这样!”我故作惊讶地说。“杨马斐,你自己觉得呢?”“我的屁股上没有小虫子,是我自己没坐好。”杨马斐有点难为情地回答。“我说对了吧!”杨文昊开心地举起双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感悟:千万不要小瞧小班的孩子,对于每件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不管是对是错。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尊重孩子的想法,错误的加以引导,正确的加以鼓励。有些时候,教师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态,故作惊讶,不仅能够满足孩子表达的欲望,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妨试试成为一名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