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随笔:班上有个孩子天天嚷着要“结婚”,我该说什么?
发布时间:2020-01-09 班教育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笔记托班最近我们班有对“小麻烦”可出了名,整天嚷嚷“要结婚”。一开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我们并未在意,渐渐地,他们的父母每天接园的时候都忍不住和老师“抱怨”几句,“老师,我家馨馨(浩浩)现在每天回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念叨浩浩(馨馨)小朋友,还说要和他结婚,这也太“早熟”了!怎么不知道羞羞呢?您可一定要说说他们。”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去“说”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罕见,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成人的处理方式也千差万别,有的老师会“命令”孩子,不许再一起玩耍,有的父母会给孩子办理转学,因为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行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正常的,是早熟的一种表现,必须“一刀切”,将萌芽扼杀在摇篮,可是这样做,效果真的好吗?也许在短时间内,孩子确实有所“收敛”,然而长久来看,你抹杀了孩子学习爱和被爱的机会。
因为当孩子说“我要和XX结婚”或者“我要嫁给爸爸”这类语言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正在经历“婚姻敏感期”,而非成人定义的“早熟”,这是个体对性别、自我、异性初步建立感觉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成长的诸多敏感期中最可爱的一个,是儿童认知社会关系一个必经的过程,他们的喜欢,是一种纯粹情感体验,并不掺杂性。Yjs21.Com
如果一个老师知道这些,她必定会巧妙的引导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关键期,耐心倾听,默默关注,让孩子体会成人的理解,反之,严厉呵斥,故意回避,只会让孩子错失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在今后的生活,他们即使心中存有情感,也不敢合理表达。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做呢?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有四个字“顺其自然”,注意这里所说,并非是忽视问题,置之不理,而是不动声色的出来问题。首先当孩子表露出什么喜欢某个小朋友的时候,作为成人,我们不应该嘲讽,甚至是批评,要很自然的告诉他,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很喜欢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呢!和孩子这样平等的交流,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其次,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喜欢他,发现这个小朋友身上的优点,鼓励孩子向他学习,引导孩子朝跟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孩子很讨厌吃蔬菜,我们可以说,如果不吃蔬菜,我们就没力气跑步了,那某某小朋友可能就不愿和你做游戏了哟;最后,还记得咱们小时候,最爱玩的“过家家”游戏吗?如果有机会,就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在游戏中,释放了他们的“渴望”,他们就会发现,结婚也不过如此,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也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家庭是幼儿社会发展的第一场所,学校次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有必要去了解每个孩子,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在弄清楚他们行为产生的原因之后,再制定对策,切忌盲目和冲动的给幼儿贴“标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今天下午的美术小组活动是幼儿自由绘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小鸟,有的画白云,还有的画太阳。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也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当部分幼儿拿着完成的作品来到我身边时,我指着宇航的画随口问道:“天空呢?画上天空吧?鸟儿在美丽的天空飞翔该是多美的画面呀?”毛毛指着白色的底纸说:“这就是天空。”“嗯?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着眼睛反问道。我刚想把“天空是蔚蓝的”答案告诉他时,突然一种意识告诉我,应该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为什么说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他,他拉着我跑到教室外面说:“老师,你说要注意观察,那一天我放风筝我就发现天是白的。”听到他的回答,同桌的思宇说:“天是透明的,”“不对!是蓝蓝的,”一缘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鸣惊人!望着争论已多时的孩子们,我不再按常规“让他们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去做,而是及时地从资料室借来了有关VCD,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让他们看到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观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蓝、内港海水的混浊、不同海域交汇处海水的颜色变化。
这件事让我深感欣慰。当时如果我粗暴的打断宇航的话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听不到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议论,也就不能生成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经验积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机需要老师从实际入手,我庆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领会并落实。
教育随笔:今天你学什么了?
教育随笔:今天你学什么了?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川川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而且口齿也不清楚。他妈妈也总是喜欢说说:“怎么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川川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
今天,拿什么教育孩子
上周是我值周,我照例站在幼儿园大门口微笑地迎接着每位幼儿来园。这时,有一位爷爷带着小女孩边走边吃地来到幼儿园大门口,小女孩吃完手中的饮料就顺手一丢。我忙说:“请不要乱丢哦,把它捡起来丢在垃圾桶里吧”。小女孩看看我,没有作出回应,就跑去排队晨检了。这时,爷爷看了看我,过了一会儿就用脚把饮料罐踢到路边,一点都没有要去捡的想法。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小事背后的幼儿教育问题。有一本书叫《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的确,从上述这个小事例可以充分反映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在我们许多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行却与我们的幼儿教育不相符合。教师已经对此行为提出要请他们不要乱丢垃圾了,可是家长的反映却毫不在乎。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拿什么教育孩子呢?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一个坏习惯孩子不学一看就会,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在《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又如: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写字,妈妈就把孩子关到门外治他,让他在门外受冻。孩子嘴里嘟囔着:“你是个坏妈妈。”通过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国实行了教育改革,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教育观点、理论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也有一些“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呢?是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了吗?我认为:不是,是现在的家长自身做的不够好。看看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如何诠释教育。泰戈尔老先生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飞过。”我想:“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父母,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不仅没有把铁炼成钢,反而让孩子很小就产生逆反心理,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实吗?
总之,聪明的父母老师们,今天,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育孩子!“教育,是无言的爱,也是无声的行动”。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需要家长和教师们用“爱”、行动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随笔: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班上有一个叫鑫燚的小朋友,他非常聪明。不知怎么,最近几天,孩子们都来告鑫燚的状。
“老师鑫燚拧了我的胳膊”宝元说。
“老师鑫燚抓了我的小辫子”冰洁说。
“老师鑫燚踩了我的脚”。对鑫燚我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对此,我找了鑫燚的妈妈,向家长反映了鑫燚在幼儿园的行为,妈妈告诉我,鑫燚从小就调皮、好动,希望老师多操心教育。我和鑫燚的妈妈说:“希望你们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根据鑫燚好动的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为小朋友发图书,接下来又安排他做卫生检查小组长,结果他忙碌着并快乐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鑫燚有了很大进步。我向家长反映了鑫燚在园的表现,家长满意地笑了。
但有一天,鑫燚又拧了小朋友的胳膊。我就在鑫燚的旁边轻轻地蹲下,对他说:“鑫燚,你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吗?今天是怎么啦?”这时,鑫燚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孩子的多动与调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家长和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忙”起来,把他们多余的精力转成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
教育随笔:孩子要怎么说普通话
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一、努力为幼儿创设标准、规范、自由宽松的普通话语言环境,让孩子“敢说”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只有在环境中才能习得,包括在自然、交往、讨论、生活等环境。如:让孩子们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必须在一个生活环境下进行,这样有利于他们理解和运用,并且还要让他们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复运用。
1、幼儿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的,老师是孩子语言发展引导者,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模仿榜样,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他们说话。刚开始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话,那么教师通过语言与动作、表情结合,边说边做,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语言。如:我们一起玩玩具,玩完后收拾好,把玩具送回去。
2、利用来园、离园,活动间隙等时间与幼儿说话,问问孩子:“刚才你玩的什么玩具,喜欢吗?”“晚饭吃的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菜?”等,在谈话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听说普通话的能力。
3、睡前故事,蒙台梭利认为:“动听的故事、优秀的图书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直观性。儿童在文学知识和精彩图片的耳濡目染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增强儿童表达思想、表现世界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故事是孩子探知未知世界的窗口,是我们训练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每天午睡前10分钟播放一些优美的、经典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及中国优秀的民间故事等,或有针对性的讲故事,孩子们在良好的语言刺激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4、游戏。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言语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表达能力在与同伴等交往中、在与环境等相互作用下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并从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电话超市、小舞台、故事王国等丰富多彩的语言超市,让孩子们津津乐道,因为这里是他们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快乐天地。
5、通过手指游戏学说普通话,手指游戏的儿歌短小朗朗上口,借助动作理解儿歌内容,幼儿会很容易学会,在学习中丰富语言,发展语言。
二、丰富词汇,让幼儿有话可说“想说”
词汇是语言的能源,要掌握词汇,还要重在理解,理解了才会运用。
1、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得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部分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讲述等都是叙事性的具有不同的背景、人物及情节,教学中我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使活动内容富有童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在情境中展开简单的对话练习。
2、把握机会,循循善诱。“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户外活动是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语言的大好时机,成人一定要好好抓住并加以利用。如:结合课程我们带孩子参观水果店,告诉孩子们回去后讲给爸爸妈妈,参观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告诉孩子一些新鲜事情。如:一串特别大的葡萄,一粒一粒紧紧的包裹在一起,品尝到的柚子酸酸甜甜,多种水果,多种颜色,路上的看到的景物等,教师帮助孩子清理思路,示范讲解,这样孩子回家后就有内容可将,同时请家长配合倾听记录孩子的讲述,帮助孩子说完整话,分享孩子的快乐。
3、幼儿生活中随机丰富词汇,利用幼儿的三餐两点丰富有关食品的词汇,见到什么说什么,因此孩子能学到很多词汇,开始是名词,逐渐是量词、形容词等,词汇的丰富为孩子运用普通话表达意愿打下基础。
三、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会说”
要使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自然地交往,就必须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和一定的听、说技能,因此帮助幼儿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使幼儿知道说什么、如何说显得很重要。
1、耐心倾听。教师的倾听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它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其所说的“倾听孩子的心语”。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耐心倾听需要我们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孩子,这种了解应贯穿于我们教育过程的始终,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听懂孩子的“百种语言”,你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语言是如此真诚有趣,如此真实朴素。
2、教会孩子在唱歌中学习说话。唱歌是一门音乐艺术,是旋律美的一种表现,也是带有情感性质的活动,很适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教唱歌曲不仅能让孩子从中陶冶情操,欣赏艺术,还能让他们学习语言。不少儿童歌曲内容健康,曲调轻松活泼,歌词优美易懂是很好的学习资料。如:打电话、数星星等。我国的幼儿民歌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音域不宽,适合孩子学唱。如:王老先生有块地、泥娃娃等。而《小兔乖乖》、《叮叮当》则韵味十足,生动有趣,不仅能让孩子从小就受到语言美、音域美的熏陶,更能提高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3、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为幼儿词汇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语言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教师根据幼儿情况寻找热点话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在看中玩看中学,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练习了说话。
4、对于敢用普通话表达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如发现不正确的发音要给予及时的纠正,不强化错误,不重复错误,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在交往中学习语言,以强带弱。鼓励幼儿大胆说话,树立信心。
四、家园共同配合,树立家教新理念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普通话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不仅在幼儿园加强实施对幼儿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并争取多种方法,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普通话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亲子语言游戏活动,围绕课题计划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既了解我们的具体过程,又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配合,帮助幼儿在家复习巩固;同时鼓励家长每天与幼儿交谈15至20分钟,既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又能促进幼儿口语表达的提高和加强亲子沟通;在此基础上还举办各类有关口语表达方面的讲座、语言游戏观摩活动、家园联欢、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促使家长能步调一致地与园共同配合进行培养。
总之,教幼儿说话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使孩子个个敢说、爱说、会说。
教育随笔:试着对孩子说“不”
教育随笔:试着对孩子说“不”
数学操作活动时,学会和理解操作要求和规则尤其重要,可总有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等到开始操作时,他们就一遍遍的叫老师:“我不会,帮帮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耐心地再为他们讲解示范,在老师的口干舌燥中幼儿草草完成作业,而那种优越的心理逐渐升温,渐渐的我意识到,这样做只能滋长他们不专心听讲的习惯。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对这些孩子说“不”。
组织活动之前,我先提醒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请几个特别好动的孩子坐在前面,并严肃声明老师只讲两遍操作要求或两遍操作规则。待到操作时,我只帮助理解力和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当没认真听讲的幼儿又问该怎么办时,我便对他们说:“今天老师不帮你的忙,刚才我讲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而你不会呢?一定是你没注意听,现在只能请你自己想办法。”没想到,还真管用,一两次以后,这一小部分其实聪明的孩子听讲时明显认真多了,作业效率和质量也提高了。
教育随笔:什么是最重要的?
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感叹道:“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提意见,要求我们多教孩子一些计算、多认识一些汉字。不知道对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
[思考与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幼儿园、家庭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往往对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优秀,希望孩子早点学习小学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小学知识的学习,早期是立竿见影,后期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一生社会性发展是隐性的,家长看不到早期社会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有多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性发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发挥。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家长这种教育态度可以理解,但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迎合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等家园联系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中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随笔:我要说我会说
“老师,早上好”陶文博小朋友早早的来到了幼儿园,开心的跟我们打招呼。瘦瘦小小的他让我很是心疼。“陶文博,今天的饭很好吃的,多吃一点,变得强壮,保护爸爸妈妈”,陶文博小朋友很乖巧,但是吃饭一直是个问题,导致他很瘦小,他的皮肤也因为缺少一些维生素,而变得十分干燥。小家伙在家都是奶奶带的,爸爸在北京上班,妈妈的工作也很忙,小朋友的语言发展相对于班级其他小朋友有点落后了,普通话较差。
陶文博小朋友瘦瘦小小,很让人心疼,但宝贝在幼儿园很乖巧,很听老师的话,不会惹出大问题。但在一些方面相对于班级其他小朋友,发展的速度较落后了,与小朋友沟通、自我表达方面、语言发展都有待提高。陶文博小朋友语言发展环境相对于其他小朋友一些差异,奶奶从小带大,有利有弊,缺少一个语言发展环境。
小朋友从小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奶奶对于小朋友生活上的照料,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非常的细心,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稍微有点不足。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们,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环境,例如:语言环境、沟通环境等,让小朋友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在家要与幼儿园的语言环境保持一致,让小朋友耳濡目染,对于语言表达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