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要投稿

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发布时间:2020-01-15 幼儿园油水分离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从以往举行妈妈训练营的活动中获悉,约有8成家长和孩子为分离焦虑烦恼。调查发现,孩子的焦虑体现为4大症状:宝宝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孩子早晨不愿意出家门、孩子入园后变瘦、孩子睡眠不佳。

开学了,怎样妥善应对“分离焦虑”,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浦东蒲公英幼儿园园长沈冠华和老师共商应对方案,最终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方案一:中班和大班老师当志愿者

面对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已经升班的岳莲老师主动向领导请愿去今年的小班充当志愿者,帮助新小班的教师共同安抚孩子,她的这一想法在QQ群上一发布,引来不少响应者。

开学两周来,中、大班的教师志愿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开学就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小班做助理,年轻的充当孩子的玩伴,年长的充当替身妈妈。一对一安抚那些情绪焦虑、进餐需要帮助、入睡特别困难的孩子,他们迅速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

与此同时,保教主任和保健老师也在午餐及午睡这几个特别需要安抚的环节进入班级,安抚特殊幼儿。一位在家只吃馒头和饭、不吃菜,一见荤菜就呕吐的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护理下终于从尝一口到吃下了碗里的蔬菜。开学两天,新小班里95%的孩子已经安然在幼儿园入睡。

方案二:烧菜四大绝招让孩子吃得舒心

新生入园,孩子是否吃得习惯、对于他是否能适应幼儿园很关键。怎样抓住孩子的心,幼儿园采用三大绝招来应对,第一招:增加品种、减少数量,让孩 子看着想吃。“鸳鸯蛋”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第二招:切配细软、烧法入味,让孩子爱吃。红烧鳝丝老菜成新宠;第三招:开发新品、模样诱人,让孩子吃得开 心,招牌菜是兔子馒头、自制蛋挞。开学两周来,这三招“吊起了孩子的胃口”。

方案三:不做规矩让孩子有依恋对象

考虑到新小班的孩子刚加入集体生活,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老师灵活设置离园时间,第一周15:30提前离园,第二周逐步过渡。在作息时间执行上给与了老师较大的弹性。

每天预设一个生活小练习、一个趣味小游戏、一次欢乐蹦蹦跳、让老师根据孩子的情绪状况灵活组织,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用欢乐的氛围感染孩子、 用亲切的微笑安抚孩子。小班孩子的活动则以松散的游戏与一些必要的生活小学习为主,根据家访时调查到的孩子在玩具上的最爱,幼儿园还专门为小班添置了一批 玩具。

[专家支招]

●关于孩子:不要常给孩子负面提醒

如何减轻分离焦虑,闵行区科技幼儿园园长李伟给出了秘诀:其一,要允许孩子哭。家长常常对孩子说 “你去幼儿园不能哭啊”,这反而给了孩子负面的提醒,幼儿园要允许孩子哭,还要给孩子提供餐巾纸,这样,孩子反而会觉得没意思了。其二,开学第一个月“不 做规矩”。让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不给孩子增添陌生环境的压力。

●关于家长:正确引导也应掌握技巧

入学前,先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但活动时,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独自参与,孩子就会习惯新的环境;孩子如有不适应,家长和他对话时要“自说自话”,不要聚焦于孩子的烦恼,而是多和他谈谈幼儿园的快乐。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则针对“3成孩子上幼儿园后变瘦”的调查结果建议:“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不适应而导致吃不多,这时家长应继续提供乳制品,补充营养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不再分离焦虑,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马上,又到了幼儿园入园的时候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长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遇到这种情况,按以下几点来做,可以解决问题:

1、必须坚持天天送去,态度要坚决。要说“明天该去幼儿园了”,不要说,“明天去幼儿园好不好?”也不要哄骗孩子或者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闹也不能动摇。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转身走,班里老师是有办法安慰孩子的。不要两眼泪汪汪,一步三回头,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独。实际上,孩子哭几天就会好的。

3、若有可能,开始几天您可以稍早一点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个人时,增加孩子孤单、想家之情。

4、如果您的孩子比较胆小、内向,可以先向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性格特点,请老师给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外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会更容易适应。

5、向老师了解孩子一天的表现,有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以表扬,这对孩子是一种精神安慰。

6、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生活,让他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舞蹈,从正面引导孩子对园里生活的美好回忆。

7、切记不要以送幼儿园托儿所作为对孩子的威胁,这样他会加深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反感。幼儿园对每个孩子都余悸犹存,只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看不到亲人的地方在妈咪离去时,疯狂地喊叫哭泣,无助地趴在地上,此种恐怖的记忆对孩子而言,有种被撕裂与割离的情愫。

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而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此时期的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生另一种转变与蜕变。

别让孩子患上搬家焦虑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孩子对搬家的“知情权”。

有些家庭突然搬家后,特别是一家人由原来的一居室变为多居室,孩子与父母分室而居,有些敏感的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焦虑反应,比如,尿床等。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新地方,人们都会产生一些分离焦虑,这种焦虑有深有浅,也就是人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搬家后,有些孩子会有失落感、恐惧感,小朋友没有了,没人玩了,没地方玩了,所以容易出现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

人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生活才会稳定愉快,任何人失去安全感都会产生焦虑。比如,刚刚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一些幼儿为什么会大哭大闹呢?这其实是一种因为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反应。因为幼儿离开了亲密的父母,离开了熟悉的家,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地方,他没有了安全感。有经验的家长往往在这之前,先带幼儿去几次幼儿园,熟悉环境,见见老师,减少陌生感,以降低幼儿的焦虑感。

如何降低搬家焦虑呢?要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时,最好先收集一下新环境周围的信息,了解街坊邻居的情况,尽量熟悉新家的情况,最好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小伙伴,然后,主动跟孩子说一说搬家的事,告诉孩子搬家的原因。在搬家之前,带孩子先过去看看新房,给孩子介绍一下新家及周围环境的情况,这时再搬家过去,孩子已经有了熟悉感,就不至于彷徨无依了。

2岁女儿不让妈妈上班 解决分离焦虑别骗孩子


【频繁更换照顾人,2岁宝宝太黏人】

杜女士今年32岁,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大概在两个月前,孩子被送到平山县城,由孩子的姥姥带。因为姥姥有事,一个月前孩子被接回石家庄,奶奶从老家秦皇岛过来带孩子。虽然孩子之前奶奶也带过,但因为年龄小早就忘了,所以对奶奶十分认生。这次,自从奶奶接手带孩子,孩子就闹个不停,尤其每天早上上班,父母离开家时,孩子总是哭闹不停。小手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开,哭得实在叫人不忍心去上班。

如此哭闹发生了好几个早上,而且父母走了之后,孩子还不喜欢吃饭。无奈,杜女士只好请年休假,陪了孩子七八天。原以为这样,孩子便能和奶奶熟识了。没想到,杜女士休完年休假,早上再去上班,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孩子不停地念叨着,作为父母真是心酸。

但是又不能因此放弃工作,于是杜女士常常“欺骗”孩子,“妈妈去给你买酸奶喝,一会儿就回来好不好!”随后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摸摸地离开。

这样做虽然能顺利上班,但孩子哭闹得变本加厉了,每天早上不离开妈妈的怀抱,生怕妈妈突然之间又不见了。妈妈强行将孩子放下,但小家伙哭得更凶。如此这样有一个月了,早上上班成了杜女士的心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解决分离焦虑,千万别欺骗孩子】

记者询问了几位年轻妈妈,她们的孩子多数是两到四周岁,都发生过孩子“黏人”的情况。“我家孩子也是不让我去上班,有时候强行走开了,孩子甚至上火生病。”有的妈妈心肠软甚至选择辞职,专门照顾孩子。不过,大多数妈妈还得想办法应对,每天早上就像是在打仗,“因为不放心孩子,白天上班都没心思。”

在网络上许多父母发帖求助,“孩子还小心疼啊,但又不能不去上班,我到底该咋办才好?”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孩子缠着父母是正常的现象。而老缠着成人不放的孩子往往比较胆小,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提供逐步锻炼的机会,不要强行甩开或打骂他们。事实上,造成“依恋过度”的局面,往往与父母的照看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不提供让孩子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其结果必然会形成孩子的“依恋过度”。也就是说,孩子过度地缠着父母是由于父母过度地“缠”着孩子造成的。为了避免或克服这一状况,平时,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图书,并提供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当孩子独自游戏时,父母可逐步地拉大与孩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使孩子逐步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

此外,要注意别让孩子形成痛苦的分离经验,因为孩子一旦经历过痛苦分离,便会增强分离时的焦虑。最常见的痛苦经验来自父母的欺骗,这样的经验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结果,孩子变得更加缠人了。

两招高效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却依然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能够做到相对的自立?另外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呢?朝阳区教研中心学前教研室安平老师为您逐一解答。其实“分离焦虑”并不仅仅出现在幼儿园大班,很多孩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扮演“扶持者”的角色帮助宝宝尽快度过这样的特殊时期。为了让孩子能够消除这样的困扰,必要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家长在交流中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千万不要用极端的训斥方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老师家长齐作为可顺利消除“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伤心、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巨大变化。最为大家所知的就是发生在幼儿3岁上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成人、小朋友还有活动空间,周围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会让幼儿失去安全感,由此而产生了与亲人的分离焦虑。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发生的现象,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与孩子逐步建立的信任感而消除。其实不仅仅是大班的孩子,大多数幼儿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实践证明,一些在平时注重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家庭,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较短,适应力强,也很少出现情绪问题。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也就是说,分离焦虑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减少。随着孩子的长大,情绪的内隐性的增强,他不会太激烈地表达这种分离焦虑,所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幼儿一生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奠定基础。两招缓解焦虑:允许孩子表达个人情绪多抚摸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在任何一个阶段,交流都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他们情绪不稳定时的交流就要特别有方法。家长最好不要厉声训斥孩子,不硬性压制,更不能打骂孩子,等孩子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才是可以接受的。要知道,家长不冷静的做法对控制孩子不良情绪是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的,只能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甚至还暴躁。另外,鼓励家长使用身体抚摸的方式,这种方法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体的抚摸会使幼儿疏解紧张、焦躁的神经,逐渐安稳下来。提前适应小学模式培养探究欲望其实对于幼儿园大班到底应不应该先期进行有关小学知识的学习这个问题,教育部早就明确,确保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幼儿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所以不能用“学不学小学知识”来衡量。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整个世界、整个大自然都是他们的学习对象,都有他们的学习内容。而我们成人往往忽视了这些知识,和这些学知识的地方,让本该快乐成长的孩子背负上沉重的压力。

正确对待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


正确对待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

等情绪。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

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当孩子出现“分离性焦虑”时

,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正面引导,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顺利

渡过入园关。

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入园焦虑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家长们往往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

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再望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

门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

园情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

要求等等。殊不知,父母的这种难舍难分、焦虑的神态、情绪正通过微妙的亲子

互动传递给了孩子。我们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入园那天,全家先后有七人

来探望孩子。看到家人,孩子高兴,可家人一走孩子便大哭不止,家长反复来看

望,孩子就反复哭闹,哭闹后又呕吐。后来,老师几次三番做家长的工作:可说

服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却不放心,忍不住要来看孩子。这样,反反复复多次后

,家长每次送孩子,未到幼儿园门口,孩子就死死缠住家长。孩子上幼儿园也就

成了“三天捕鱼,两天晒网”。结果,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持续了整整一

个学期,后来还时有发生。因此,当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时,家长一定要理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孩子。同时,一定要坚持天天送

孩子,停停送送反而增加了孩子重新适应的焦虑。

二、注意审度自己的言行

有人说,孩子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之中,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少

数家长管不了孩子,就用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再不好好吃,把你送给幼

儿园的老师,让老师整整你”;“再哭,明天把你扔在幼儿园,不去接你”。家

长这样做,只能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老师很可怕,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思想

负担,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有时,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对孩子说:“

宝宝不哭,中午妈妈接你回家吃饭。”孩子信以为真,好不容易熬到吃饭的时候

,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只能用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家长应该注

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注重正面疏导和积极鼓励,尽可能帮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

状态。让孩子感到: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学到好多

本领,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是开心的事;我学会自己洗脸、洗手、吃饭、

穿衣了,我很能干;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喜欢我。孩子有了自信

心、自豪感,就很少会发生入园分离性焦虑了。

三、鼓励幼儿参与适应性活动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变化很大,入园前,整天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

到了幼儿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为了减小这种变化的坡度,孩子入园后

,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活动。可以带孩子去邻居家,让孩子和大

哥哥大姐姐一起玩;还可以把孩子送到亲戚家,让他在外面小住几天,培养他单

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可以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所玩的游

戏,陪着孩子再玩一会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带回家,给爷爷奶奶看,通过表

扬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在家里,想做什么,通常用一些动作来表

示,家长们也往往习以为常,所以到了幼儿园就不适应。有的孩子要撒尿,却不

善表达,结果弄湿了裤子;有的孩子与同伴发生了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针对

这些情况,家长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经常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

及的事,如:自己处理小便,拿自己的杯子接水喝,怎样拿小匙,怎样用筷子,

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他想要做的事。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还可让孩

子把家中的玩具拿到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其他孩子会谢谢他,乐意

和他一起玩,孩子自己也会感到很高兴,分离性焦虑就会减弱。

四、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

对孩子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人生旅途上第一次感受挫折,孩子心理、生理均会受

到一定的影响,家长要特别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要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他的感受。

2、尽量向老师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便回家后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

行教育。

3、注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对老师的不满情绪,不随意议论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

系;当孩子感到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4、家长要随时、尽量详细地与教师交流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

点、能力水平等,以便教师尽早地了解孩子,运用适当的教育措施。

刚入园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给

孩子带来了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角色上的变化。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后,

家长不能粗暴或专制地对待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只有设身处地去理解

孩子、关心孩子,家园互动、正确引导,才能化消极为积极,消除孩子的心理障

碍,孩子入园时绽放在我们面前的定将是张张笑脸。

如何才能够让宝宝走出分离焦虑


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症,这样的宝宝一般比较缺乏安全感,如果爸爸妈妈没有陪伴着自己的话,他们的心里就会非常紧张。

这是一种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宝宝没有办法克服的话,对他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的分离焦虑症呢?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1、提高生活技能

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觉得孩子什么也做不好。事实上,孩子身体中的潜在能力是你无法估计的。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自己拿起东西往嘴里放,所以这就证明孩子越早学习生活的技能对孩子的帮助越大。

孩子在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能够慢慢成长。如果宝宝独立能力不强,最好是从现在开始就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不要让孩子什么都不会。

2、寻找情感寄托

幼儿园和学前班有很多同龄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的话,会有很大的乐趣,还有很温柔的老师,在学校的时候会给宝宝讲好听的故事,也会陪着他们一起玩。

按照宝宝的年纪,很快就会被吸引的,这样一来,宝宝就会找到新的情感寄托,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候就算爸爸妈妈来接了,还是不想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学会了独立和朋友相处。

3、从小有个好习惯

许多宝宝粘人是有原因的,因为从孩子出生开始,妈妈一直围绕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以孩子为主,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过于依赖的性格。如果妈妈没有陪伴在他的身边的话,他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因此,妈妈要暂时离开一下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就会非常焦虑,又哭又闹。

为了让这样的情况不再发生,孩子要养成好的习惯,比方说,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要和孩子分房睡。孩子要有自己的房间,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通过慢慢尝试,宝宝渐渐地能够在妈妈离开的时间内自己玩玩具,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慢慢跟宝宝说明

宝宝在上学前班的时候差不多都是3-4岁的年纪了,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宝宝已经可以懂道理了,妈妈可以蹲下来,和宝宝保持一样的高度,用眼睛看着孩子,然后跟宝宝说,小朋友长大后就要学本领,然后就一定要去学校学习,不然会不认识字,会找不到好的工作。

还要跟宝宝说,妈妈以前也是这样的,也和他(她)一样去学前班,通过妈妈的教育之后,宝宝或多或少会听进去一些道理,然后大家再多鼓励宝宝,宝宝很快就能适应去学校的生活了。

以上就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减少分离焦虑的办法啦。

文章来源: //www.laolaishao.com/y/5059271.html
《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难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复制内容

相关推荐

  • 不再分离焦虑,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马上,又到了幼儿园入园的时候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
    2021-11-30 阅读全文
  • 别让孩子患上搬家焦虑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
    2022-03-24 阅读全文
  • 2岁女儿不让妈妈上班 解决分离焦虑别骗孩子 【频繁更换照顾人,2岁宝宝太黏人】 杜女士今年32岁,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大概在两个月前,孩子被送到平山县城,由孩子的姥姥带。因为姥姥有事,一个月前孩子被接回石家庄,奶奶从老家秦皇岛过来带孩子。虽然孩...
    2021-08-31 阅读全文
  • 用游戏让宝宝远离焦虑 导读: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焦虑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
    2021-08-27 阅读全文
  • 小游戏克服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子因分离时,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拨出时间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书、拥抱等,通过简单的亲子互动和游戏,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和爱,减...
    2019-12-16 阅读全文

马上,又到了幼儿园入园的时候了。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

2021-11-30 阅读全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搬家,迁入新居,人们忙这忙那,一旦房子装修好了,接下来是安排什么时候搬家,这些事情往往是由成年人参与决定的。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

2022-03-24 阅读全文

【频繁更换照顾人,2岁宝宝太黏人】 杜女士今年32岁,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大概在两个月前,孩子被送到平山县城,由孩子的姥姥带。因为姥姥有事,一个月前孩子被接回石家庄,奶奶从老家秦皇岛过来带孩子。虽然孩...

2021-08-31 阅读全文

导读: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焦虑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

2021-08-27 阅读全文

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子因分离时,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拨出时间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书、拥抱等,通过简单的亲子互动和游戏,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和爱,减...

2019-12-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
下载全文
拷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