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学反思:春娃娃
发布时间:2020-03-05 幼儿园语言教学说课稿 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散文《春娃娃》充满着温馨的情感色调,春娃娃调皮可爱的形象让人眼前不由一亮,正是在这个小精灵的带动下,布谷鸟放声歌唱,柳树姐姐的头发由短变长、变绿,桃花姐姐展开了笑脸,连小朋友们也一起欢声歌唱,迎接春天的来到。这篇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春娃娃”以其细腻的情感基调,如同山泉缓缓流淌,向我们展现了春天的优美画镜。在实施这个活动时,我从以下几步实施的。
其一、情境之美 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因此,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从创设散文的一种情境之美入手,将散文的几个关键元素——春娃娃、布谷鸟、柳树、桃花先行引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有意无意间感受到一种情境之美,从而拨动孩子的心弦,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励起他们的积极思维。
其二、语言之美 增进师生互动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语言活动,教师的语言就更显得至置关重要,这是架起课堂中“教”与“学”的桥梁。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注重了语言的处理,突出了教学中的语言之美。
1、追求语言的“精”
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少而精的提问让幼儿对春娃娃的形象有直接深刻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提问,增进了师幼互动。
2、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幼儿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幼儿专心听课,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对幼儿的表扬,鼓励、肯定的话对幼儿而言是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其三、演示之美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这个课堂中,多媒体是好帮手。多媒体的运用,适时适度,通过展示春天布谷鸟鸣叫、垂柳舒展、桃花斗艳的图片,让幼儿直觉地感到这些事物的美好。演示多媒体之美,让幼儿也得到实实在在的美的陶冶,对春天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意境也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情感上的升华,无形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孩子们通过散文的学习,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春天真是太美好了,太令人向往了!
通过这个活动的实施,我感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细微之处,如果我们能细心地去揣摩,深入地去钻研,精心地去设计,我们就会在实施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这种快乐了!而对孩子而言,他们也能更好地走进活动中,更好地得到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教随笔:粗脖子娃娃与细脖子娃娃
通过这篇童话故事表演,孩子们不但不贪吃不挑食了,文明礼貌也有了很大进步。
今天区角活动时,捏橡皮泥的幼儿们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参加本组活动的小男孩们捏出的橡皮泥娃娃脖子都粗粗的,而小女孩们捏的橡皮泥娃娃的脖子却都细细的。孩子们为此争论起来:你们男孩就是胖,吃的多,脖子粗粗的;你们女孩就是瘦,象小猫一样吃的少,脖子细细的,一个个的身体像细竹竿。孩子们争论的脸红脖子粗的。我细细的观察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再想想日常的午餐情况,可不,女孩们就是不爱吃这不爱吃那的,经常让老师们哄着吃,而有的小男孩却吃肉吃不够。何不借此机会再教育孩子们不贪吃不挑食呢?于是,我就编了个小童话边指导幼儿表演边讲给孩子们听:
今天,我们班的李帅小朋友用橡皮泥捏了一个粗脖子的红脸娃娃,放在了桌子上,咦?粗脖子的红脸娃娃活了,蹦在了地上说:“好朋友,我出去玩啦!”“这么大的嗓门!”李帅捂住了耳朵。粗脖子娃娃来到美工区的孩子们中间,向他们打招呼,。“红脸娃娃的声音太大了。”美工区的孩子们说。接着,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唱起了歌。“他唱歌把我们的画纸吹跑了,课桌也被震坏了。”美工区的孩子们对李帅小朋友说。李帅小朋友连忙说:“对不起,吓着你们了,我赔!”“不用赔,治娃娃的嗓门要紧。”不一会儿,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回来了,“好朋友,我回来了。”“轻声点行吗?”“脖子粗,嗓门大呀!”“不准再说话!”李帅小朋友用绿色橡皮泥堵住了它的嘴。
这时,文哲小朋友把她捏的细脖子的绿脸娃娃也放在桌子上说:“绿脸娃娃,你也走走吧!”细脖子的绿脸娃娃蹦蹦跳跳地走了。“咦!没听见娃说话呀?”文哲小朋友觉得很奇怪。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来到小超市,超市里的小朋友们都说:“怎么?他是个哑巴?”“只见他的嘴唇动。”绿脸娃娃见了小朋友们没礼貌。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文哲小朋友跟前说:“要好好教育娃,教绿脸娃娃学乖些!”“是!是!”这会儿,细脖子的绿脸娃娃回来了,他向文哲小朋友打招呼说:“好朋友,我回来了!”文哲小朋友看见绿脸娃娃坐在小椅子上,说:“这娃,不声不响,太没礼貌了。”“我脖子细,嗓门小。怎么?连你也听不到我的声音?”这时,老师把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和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放在了一起说:“你们把他俩的脖子揉起来,再平均分成两半,再捏。”捏完后一看:“这回脖子不粗也不细。”俩个泥娃娃一起向老师和全班小朋友们说:“大家下午好!”“这回娃娃的声音真好听!”
通过这篇童话故事表演,孩子们不但不贪吃不挑食了,文明礼貌也有了很大进步。
幼儿园随笔娃娃家
娃娃家
今天,我去娃娃家做客,家里的人对我很热情。这时,我看见王梓霖趴在地上,我说:霖霖,快起来,不要趴在地上。爸爸黄天浩赶紧对我说:他是我们家养的猫。我一惊,不由地说了一声:啊,你们娃娃家养猫了。“是啊。”再看看霖霖,他还是趴在地上,还会爬来爬去,很开心。接下来,我就注意观察他们是如何养猫的:他们给猫吃东西、给猫理毛、让他在家里爬来爬去,有时还去抱抱他。游戏分享时,我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来介绍怎样养猫的。也请猫讲讲在他们家里是否快乐。再和孩子们说说养猫要注意卫生。
当我看到娃娃家养猫时,是有点吃惊的。但他们玩的很开心,特别是那个当猫的,也是很开心。我就观察他们怎么玩,然后帮助他们怎样去玩。猫趴在地上不是很好,我就让他们在地上铺块垫子,让猫呆在上面,给他吃、理毛都可以在垫子上。但是如果带猫去散步,适当的爬爬,也挺好的。
孩子自发的游戏情节,我们还是要支持、帮助的,要帮他们更好地去玩。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在儿歌的引领下,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捏着一个“胖娃娃”。
“老师,你看看。”耳边传来明明稚嫩的叫唤声,我跑过去一看,立刻傻眼了。只见凹凸不平的大块橡皮泥中间挖了一条深深的沟。我不禁脱口而出:“这是什么?”明明仰起小脸,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一个坑。”我不禁怒火上来了,冷冷地说:“大家都在捏胖娃娃,你为什么捏一个坑?”明明神秘地说:“小娃娃如果不好好吃饭,没力气,就会跨不过这坑,会掉进去的。”显然孩子的思维没有跟随着教师,行动也有违于活动的预设。怎样转化孩子的情感,让他的行为融于同伴之间呢?
看着孩子快乐的小脸,此刻他还在为他的杰作而得意洋洋呢!如果采用比较生硬的口气,断然地否定幼儿的行为,那么势必会打击幼儿的操作热情。孩子在不情不愿中,勉强按教师的要求捏橡皮泥,孩子不会体验到手工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于是,我又为明明拿来了一盒橡皮泥,对他说:“你让你的娃娃吃得胖胖的,看它还会不会掉进坑里。”明明说:“好!我的娃娃是最棒的!”说完,他开始了新的手工制作活动。
有时,面对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行为,轻轻一句鼓励的话,远胜于严肃的训斥。
教育随笔:图形娃娃
泽泽先拿了一个圆形当娃娃的头,然后拿了一块大一点的长方形当身体,然后在长方形的下面放了两个小长方形当腿,接着他又拿了两个小的长方形放在头(圆形)的两边,我正纳闷这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他又拿了两个小三角形放在这两个小长方形的旁边,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是手。原来,他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了。再看看其他几个小朋友,发现他们也是这样,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这时我对他们提问说:“你们看看你们的手臂长在什么地方?”他们看来看去,然后说:“在身上。”“对,那你们应该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泽泽犹豫了半天,拿着长方形一会儿在头上放放,一会儿在身上放放,最后试着在身上拼上,还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没有异议,才确定下来。最后拼完的时候,我问他:“现在是不是像个娃娃啦?”他点了点头。
在拼图的时候,在画人的时候,小朋友会把手臂画在头上,这是小班小朋友绘画的特点,可能对他们来说,手臂长在肩膀上这个方位,小朋友还是不能正确的辨别出具体方位才会表现出这种绘画特点。我们中班的孩子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原来没有学过绘画,所以绘画的水平还是在最原始的状态中。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的结构,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水平,当他们不会画的时候,也可以用拼图或者黏贴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因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会画,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这类的集体活动,帮助大多数孩子掌握这个技能。
教育随笔:熊猫娃娃
教育随笔:熊猫娃娃
开学第三天了,琪琪小朋友终于来上幼儿园了,她是在家过完元宵节才来的。早上她刚进入教室准备吃早饭时,琪琪妈妈便把我悄悄叫到一旁。琪琪妈妈说:“孙老师,琪琪这两天在可犯愁了,她想来上学又怕上学。”我问:“为什么呀?”她说:“琪琪想来幼儿园可是她怕吃饭和睡觉。”听到这里我立马明白了。琪琪妈妈接着又说:“孙老师,能不能让琪琪带个熊猫娃娃来幼儿园,中午她抱着娃娃睡觉可能会睡着。”我问:“为什么?”琪琪妈妈说:“她晚上在家睡觉就是抱着熊猫娃娃的。”于是我点头表示同意了。第二天,琪琪果然带着熊猫娃娃来上学了。到中午睡觉时,她心满意足地抱着娃娃早早地闭上眼睛,不在像以往翻来翻去的,最后终于睡着了。
这件事让我感慨颇多。琪琪是个乖巧、文静的女孩,平日在班级话语非常少,可是很懂事。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纪律很好。游戏和学习时表现也很不错,就是吃饭和睡觉一直是个难题。吃饭时太慢,睡觉时总是睡不着。虽然老师也提醒过或在旁督促着,就是很难入睡。后来了解到她平日在家白天也很少睡午觉,睡眠似乎就是比别人少,所以老师也不在强求她。但通过这次事件说明她还是很在意老师对她的看法,她的心思很细腻。作为教师我们平日可能并未关注到那么多,尤其是这类乖乖孩子。以后对于孩子们的观察,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与细致,要多关注大班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我认为虽然是大班幼儿了,对于每个存在个体差异与个性的孩子来说,对于每个孩子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不能认为是大班幼儿就不能怎么样,对于孩子的需要要实时满足,适当引导。
幼儿教育笔记: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
幼儿教育笔记: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
参观了胥口中心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后让我感触很深。其中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更是深受孩子喜爱。室内娃娃家游戏到了中班下学期孩子明显不感兴趣,往往成了孩子购买商品后的堆放处。而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孩子们可以从搭建围墙、灶台、桌椅开始,就像我们小时候去户外野餐一样。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准备从几个方面开始,1、场地的选择,我们准备放在我们中四班下楼那块草地上。2、材料的准备,我们尽量都用原始材料,为孩子准备一些搭建的砖头,收集几个废旧电饭锅、烧水壶,小床。3、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创作,大胆深入游戏丰富游戏情节。如烧的石材可以用草、树叶等进行替代。
语言区游戏的丰富和指导
进入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更加喜爱看书,书上的一些情节也能慢慢看懂。慢慢的孩子喜爱创编故事,于是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些白纸,鼓励孩子把自己想画的画下来,然后装订成一本书。一开始,孩子们画的时候很没有目的,我引导他们确定出一个故事中心,然后讨论故事里有些什么,并在墙面上展示了自制图书的一些步骤的示范。孩子们看到可以自己进行装订兴趣更加浓厚了,对于自己制作的故事书也更加喜爱阅读了。
幼儿观察记录:娃娃家里的趣闻
观察内容:娃娃家游戏现状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班级娃娃家
观察对象:娃娃家里游戏的幼儿(墨墨、小静、茜茜、乐乐和小宇)
观察目标:了解娃娃家幼儿游戏内容及玩具收归不整齐的原因。
观察描述:
今天小美家里有三名女孩,两名男孩在游戏,墨墨进入“家”里先去看了看洗衣机,准备洗衣服。乐乐直接走进灶台拿起铲子要炒菜,小宇也走进灶台,找了找玩具筐里的各种“食物”。小宇找着找着就把筐直接放在地上,“食物”也散落一地。茜茜则选择到娃娃的小床上躺躺,她直接把娃娃丢在一旁,自己躺着“睡觉”了。小静看到地上娃娃捡起来抱在怀里,在“家”里走来走去,一会儿,也将娃娃丢在地上不管了。墨墨洗好衣服在用衣架晾晒衣服,小静看到后也跑过来要晒衣服,小静直接从洗衣机里拿衣服晒。墨墨晒好两件衣服便又玩起娃娃的小推车。她找到娃娃“小美”,给娃娃穿上衣服。然后把“小美”放进小推车,说:“我们去逛逛。”墨墨推着小车在“家”里走,有些拥挤。我看到边说:“你怎么不出去逛逛?”她见我问话,高兴地穿上鞋推着小车出去“逛逛”了。乐乐和小宇把“食物”洒落一地,盘子和勺子也掉在地上。小宇看到乐乐离开灶台时,他立即抢到乐乐用的锅铲也要来炒菜,乐乐发现小宇来抢,两人便争吵起来……
分析反思: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每天区角游戏时里面都满员。从这五名幼儿的游戏内容来看,孩子们喜欢在“家”里炒菜、洗衣服或者“睡觉”等,幼儿对于生活的模仿很形象逼真,幼儿也乐在其中。但问题是当幼儿看到自己喜欢的材料如锅铲,就会直接拿过来玩甚至直接抢,说明幼儿对于游戏中的规则意识还不强,幼儿对于这类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其中也有部分模仿能力强的幼儿,如墨墨会去洗衣服、晒衣服,而原本不知玩什么的小静便模仿起墨墨的样子洗衣服、晒衣服,幼儿相互之间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当墨墨发想去“逛逛”时,教师发现在“家”逛不合理,提出让幼儿带着娃娃推车出去“逛”,让幼儿的游戏空间立即扩大,吸引幼儿的兴趣,有效推动游戏的进展。
解决策略:
关于游戏中争抢的问题,可在游戏前或游戏后总结时,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玩游戏时要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尝试轮流玩等解决方案。对于地面散落的玩具和娃娃,教师以角色口吻让幼儿明白乱扔玩具和娃娃它们会伤心的,情感方面引起幼儿的重视。关于游戏娃娃家游戏内容可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观察生活中家里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教育随笔:做客娃娃家
案例背景:
我班的娃娃家经过一学期来的不断开展和调整,最近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娃娃家布局的划分、材料的增添,孩子们出于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出于对新鲜的玩具的感兴趣,一有空就三三两两到娃娃家中玩。
案例描述:
今天,我上娃娃家做客,刚一入座,立刻娃娃家里的耀耀、萱萱、贝贝就将各自准备的三杯水送到我的嘴边,一定要我喝他们自己的那杯水,然后又开始忙乎着为我准备饭菜。我看见孩子们将菜放在了桌上,萱萱将掉在地上的菜捡起来送到了我面前。我没有马上指责她,而是不做声响地将掉在地上的菜假装吃了几口,就装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我现在疼地很厉害。”爸爸耀耀说:“你怎么会肚子疼的?”我说:“刚才你们把掉在地上的菜洗也没洗就拿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爸爸赶紧把菜端到厨房洗了一下,妈妈萱萱给我揉揉肚子,宝宝贝贝则给我端了一杯热开水。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娃娃家这下又变得整齐了。
评析与举措:
通过观察,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在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孩子们招待客人、给客人揉肚子,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并需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行为时,我们不需要马上指责,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引导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