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
发布时间:2020-05-22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育儿知识: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
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看看有哪四大方法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尊敬老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
1。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2。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3。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4。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作为老人,也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怎样教孩子读绘本故事?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绘本”这个词来自于日文,与英文对应的是“picturebook”。一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画面漂亮,空白点多,给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
2.画面连续、完整,以画面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3.语言简洁,句式或段式经常采用反复的方式出现。
4.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
5.和传统意义上的童话故事不同,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绘本是国外的作家创作的,因而说教意味没有这么浓。
6.阅读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读绘本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任务。该怎么读?我以《月亮的味道》这本绘本做示范,告诉朋友可以怎么给孩子阅读。
第一步: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之前,最好自己先“备备课”。
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看看有哪些阅读点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阅读中加以注意。
比如顺顺的数字概念比较差,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就抓住故事中出现的9个小动物给他灌输“加法、减法”的概念渗透。可以先让他数数第一页出现的动物眼睛有几只?然后告诉他,眼睛可以一双一双的数,一双就是两只,让他再数数有几只小动物?出现了一个大海龟之后,让他算一算:一共有9只小动物,现在出现了一只大海龟,还有几只动物躲在下面?等到画面中出现了其他动物的时候,让他说一说:来了大海龟,来了长颈鹿,现在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
这样一来,绘本的故事特点就没有了,我把它变成了孩子的数学书了!
当然,最初讲这个故事可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顺顺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差不多都能背了。现在再和他一起阅读我就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顺顺还不到3岁。那时纯粹以我讲为主,记得那时只提了一个问题:猜一猜,月亮的味道是怎样的?
后来发现顺顺的语言不是很突出,我就有意识的利用绘本故事中语言反复的特点来和孩子一起阅读。
海龟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大象。
小海龟说:“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大象还是够不着,他叫来了长颈鹿。
……
从第一次出现这个语段开始,就让孩子关注它的语言特点,第二次妈妈讲的时候着重反复的部分。第三次第四次和孩子一起边想边说。第五个出场的动物开始,就可以让孩子模仿着说了。
利用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效果真的是特别好。
这些可都是妈妈在“备课”时要关注到的哦!
第二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要创造适合的时间、场合,妈妈可以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和顺顺一起阅读了几遍后,有一阵子他特别喜欢表演。我就让他模仿大海龟怎么爬,大象的鼻子怎么伸,长颈鹿的脖子怎么伸……边读边玩,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让他读一读、动一动,他的兴趣自然就高涨了。
第三步:充分利用绘本的画面。
跟我们承认阅读不同的是,首先吸引孩子目光的是绘本故事书中那生动有趣、夸张传神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无意注意,并由此入手和孩子一起进入奇妙的阅读之旅。家长不单单要读文字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去看画面,想象画面,补充一些合理的大胆的情节,这样,才是真正地体现的“绘本”的特点。
第四步:让孩子参与实践中来。
这一步其实也是孩子阅读绘本的一个延伸,也是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出发的。《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读了后,有很多次机会我都让顺顺观察月亮:
圆圆的月亮让他想想月亮的味道有多好?圆圆的月亮像什么?端个脸盆来让他看看水里的月亮;中秋的时候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一背写月亮的小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再来看看水中的弯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弯月;唱一唱“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每次观察月亮后,顺顺总是会想起《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来,他都会很开心地到书架上找到这本书,拿来让我带着他再次阅读的。
第五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同伴阅读”的活动。
就是说,让几个孩子一起来读这个绘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大家你说说我说说,绘本的质感就丰满起来了。
育儿知识:怎样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
这天中午孩子们在高兴的看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我来回的转着看,我发现大晗和小宇在争抢书,她们都想看同一本书,我没过去制止,看他们怎么处理,结果大晗抢过来了,小宇撅着嘴不高兴,过了一会,也许小宇不服气,就又去抢大晗手里的那本书,我想只要不打起来我看你们怎么办,小宇终于抢过大晗手里的书了,小宇抱着书扭转着身子,谁也看不成,大晗一看情况不对劲就赶紧缓和气氛,她说:“我们一起看还不行吗?”结果两人就一起看了起来。
其实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搞些摩擦是常有的事,有时很让人头疼,所以孩子发生摩擦时,先不过去参与,而是不动声色地在一旁观察,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就不再过问了。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不了,再帮助解决。这样以来,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老师也要留心事情的发展,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育儿知识: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育儿知识: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宝贝,也是社会的财富,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那么,我们大家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在平时玩耍时,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动及户外游戏中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么我们要对孩子进行哪些安全教育呢?
1、要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踢球、玩滑板车、奔跑、做游戏等,上街走路靠右边走。让人痛心的是,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少年儿童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的10%以上,且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2、要对孩子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要让孩子懂得玩火的危险性。知道如果发生火灾,不仅会损坏财物,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让孩子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孩子一旦发生火灾要马上逃离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当发生火灾,自己被烟雾包围时,要用防烟口罩或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进。
3、要对孩子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我们的孩子大多爱吃零食,因而,我们要教育孩子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不要误吃有毒物品,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方法和习惯。如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时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等。少吃不卫生,过酸、过甜、过辣的小食品。
4、要对孩子进行防触电,防溺水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对孩子进行防触电教育,一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玩电器,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等。二要告诉孩子,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触电的孩子,而应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线。
溺水在少年儿童意外死亡中所占比例最大,有些孩子喜欢到河里洗澡,很容易发生溺水。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一是要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到河边、井边玩耍;二是不能私自到河里游泳;三是当同伴失足落水时,要呼救,并及时就近找成人来抢救,不能自己下水去救。
5、要对孩子进行生活安全教育。
(1)、要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水果刀等。
(2)、要教育孩子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手不能放在门缝里。还要告诉孩子不要爬窗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伤等等。
(3)、教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姓名、校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4)、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诉大人,教给他们有区别的对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教育孩子,当他独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门时,不随便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不随意开启家中电器,特别是电熨斗、电取暖器等;不玩弄电线与插座;不玩煤气、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教育孩子在遇到突然停电等情况时,不慌不乱、不到处跑。
(5)教育孩子,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
(6)教育孩子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
(7)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底下等等。
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很多。希望家长多留心,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就会逐步树立安全意识,从而渐渐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最后,祝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安全、健康的成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