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30 幼儿园大班游戏反思 幼儿园游戏大班反思 幼儿园活动反思游戏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卷炮仗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卷炮仗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复习基本舞步,并合着音乐呈螺旋形走,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作出反应,不提前、不落后地发出嘭、啪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卷炮仗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合着音乐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作出反应,不提前、不落后地发出嘭、啪声。
3、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一块毛巾,一张画有螺旋线的纸,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过年的时候,放炮仗,真高兴!放炮仗前要做什么?(点炮仗)看老师来放一次炮仗!
提问:老师怎么放的?放了几声?(嘭、啪两声)一起来学一学。现在老师来点炮仗,你们来做小炮仗。
师幼玩放炮仗游戏。
2、复习歌曲《卷炮仗》,感受歌曲的节奏。
听说中(1)班小朋友已经会唱《卷炮仗》的歌,一起来唱给我听好吗?看,吕老师的小手还会跳舞呢!你们帮我唱,看好了!
提问:我的小手是怎样跳舞的?(有前、有后、跳起来的)哟,原来是这样跳的。好,一起学小手在腿上跳舞,再一起跳一遍。
3、感受螺旋形
(1)出示毛巾,用来干什么?请你用毛巾卷成一个大炮仗。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象什么?(蜗牛壳)老师还把它画下来了,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螺旋线)用小手画一画。(从外面往里面卷,越来越小)
(2)谁来动动小脑筋,把老师的手也卷成一个炮仗。你们会用小手卷成一个炮仗吗?教师点炮仗。
4、游戏《卷炮仗》。
(1)请小朋友手拉手也来卷成一个大炮仗,教师点火,提醒幼儿第二声的时候要跳起来。刚才是老师在第一个,现在请小朋友来做第一个。幼儿分组玩游戏。好,休息一下。
(2)提问:你们的小脚学过什么舞步?谁学过垫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还有谁学过踏跳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
(3)教师示范跳《卷炮仗》,一起学一学。你们有困难吗?有哪里不会?好,我们再学一次。
(4)听琴声玩《卷炮仗》游戏。(弹琴)游戏两次。替换第一个。
(5)听录音玩《卷炮仗》游戏。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卷炮仗》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卷炮仗教案
音乐游戏活动卷炮仗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卷炮仗教案吧。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之五
目前游戏为幼儿园最主要的授课方式和幼儿学习形式。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小朋友手眼脑协调能力更加和谐。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幼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实现“家园”互动。对于幼儿园游戏,你有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之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感受、表现乐句的起、止和过程。
感受、表现乐句的重复和变化。
感受、表现曲调中的节奏型(重点:附点八分音符)。
复习基本舞步,体验不同舞步的不同节奏特点。
2、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按乐句的重复、变化规律创作舞步组合。
用舞步表现曲调的节奏特点和情绪特点。
3、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团体。自己组织讨论探索方案。自选带头人,自己协商分工。
学会控制“人——我”空间距离。匀速前进,不挤、不断、不相互碰撞。争取小团队的良好合作气氛。为共同创造了最佳游戏效果而获得最快乐的体验。
教学过程:
1、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1)教师提供纸张,引导幼儿模拟卷炮仗的劳动:探索如何把一张纸卷成纸筒。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筒两端形成的螺纹形状,并要求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纸筒两端形成的螺纹形状、并要求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立体形状用平面的方式表现在纸上、地上或黑板上。
(3)请幼儿自己组成含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讨论和试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纹图形相符合的队形。
2、学习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集体讨论,制定与炮仗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2)教师组织幼儿完整的玩该游戏。卷(走螺旋队形)——点放(指定的人做点放动作并发出导火线燃烧的声音)——爆炸(被点放者触到的幼儿跳起并发出第一声爆炸声,紧接着全体跳起并发出第二声爆炸声)——纸片飞散四处飘落(全体模仿纸片飞舞的样子“飞”回座位坐好)。
(3)教师用击鼓的方式伴奏,要求幼儿在玩游戏时能按鼓声的节奏和轻重、快慢变化走螺旋队形的步伐。
3、创编舞步的组合:
(1)教师组织幼儿复习各种学过的舞步。
(2)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学唱时应引导幼儿主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3)听音动作练习。先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等)来反映音乐的拍子,然后是反映乐句的起止。
(4)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为音乐创编舞步组合。要求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乐句要用相同的舞步;附点八分音符处要使用“踏跳步”;教师还应在创编练习中引导幼儿体验各种舞步是如何与音乐的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
(5)组织幼儿跟随音乐练熟已编好的舞步组合。
4、完整的做游戏。
(1)组织幼儿用编好的舞步组合练习走螺旋队形。
(2)组织幼儿用编好的舞步组合来玩游戏。
(3)请幼儿自己组成含15人左右的小组,自己协商角色,自己跟随音乐玩游戏。
(4)教师组织各组幼儿相互观摩其他组的游戏过程,看那一组唱、做、走得好;“卷的紧”;“炸得响”;“飞得轻松优美”;自我控制好;相互配合好。
指导建议:
1、活动程序可以在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中进行。
2、螺纹形状的平面表示应是
3、全曲一共有9句,每小节1句,第一,三句,第二、四、九句,第七、八句分别相同或相近。创编时,教师应唱一句旋律,引导幼儿编一种动作,遇到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出现,就交代有关编创的原则。而不是在创编开始之前交代原则。如果是有基础的班级,可以在创编前回顾已学过的原则,然后在开始创编。
4、在幼儿分小组自己组织游戏时,指导的重点应是分工时协商迅速、安静、能讲究机会均等的原则,手拉手走螺旋队形时能很好的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距离,保持队伍不挤、不松、不断,动作不发生相互制约和干扰;观摩时能认真注意吸取其他小组的长处,能客观积极的进行评价。
评价要点:
1、能较好的利用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来感受和表现乐句的起止和乐句的变化重复。
2、能较好的为音乐选择性质相近的舞步。
3、能积极的参加集体的探索、合作活动,并能通过学习、练习和玩这一游戏的过程,来巩固有关社会活动观念和技能。
[范例参考]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920字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幼儿园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果你是一名幼师,你会开展什么幼儿园游戏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范例参考]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92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合着音乐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作出反应,不提前、不落后地发出嘭、啪声。
3、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一块毛巾,一张画有螺旋线的纸,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过年的时候,放炮仗,真高兴!放炮仗前要做什么?(点炮仗)看老师来放一次炮仗!
提问:老师怎么放的?放了几声?(嘭、啪两声)一起来学一学。现在老师来点炮仗,你们来做小炮仗。
师幼玩放炮仗游戏。
2、复习歌曲《卷炮仗》,感受歌曲的节奏。
听说中(1)班小朋友已经会唱《卷炮仗》的歌,一起来唱给我听好吗?看,吕老师的.小手还会跳舞呢!你们帮我唱,看好了!
提问:我的小手是怎样跳舞的?(有前、有后、跳起来的)哟,原来是这样跳的。好,一起学小手在腿上跳舞,再一起跳一遍。
3、感受螺旋形
(1)出示毛巾,用来干什么?请你用毛巾卷成一个大炮仗。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象什么?(蜗牛壳)老师还把它画下来了,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螺旋线)用小手画一画。(从外面往里面卷,越来越小)
(2)谁来动动小脑筋,把老师的手也卷成一个炮仗。你们会用小手卷成一个炮仗吗?教师点炮仗。
4、游戏《卷炮仗》。
(1)请小朋友手拉手也来卷成一个大炮仗,教师点火,提醒幼儿第二声的时候要跳起来。刚才是老师在第一个,现在请小朋友来做第一个。幼儿分组玩游戏。好,休息一下。
(2)提问:你们的小脚学过什么舞步?谁学过垫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还有谁学过踏跳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起学一学。
(3)教师示范跳《卷炮仗》,一起学一学。你们有困难吗?有哪里不会?好,我们再学一次。
(4)听琴声玩《卷炮仗》游戏。(弹琴)游戏两次。替换第一个。
(5)听录音玩《卷炮仗》游戏。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编辑推荐: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精选
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情绪。
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师:就要放假了,寒假里小朋友可以玩卷炮仗的游戏,但不能真的去放炮仗,危险的。祝小朋友还有所有老师们龙年快乐,好运连连。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西瓜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西瓜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合着音乐节拍,两拍一下做切西瓜动作,并对歌曲的结尾有较强的终止感,能记住自己旁边的朋友是谁,并在绕一圈后回到原来的位置,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西瓜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着音乐节拍,两拍一下做切西瓜动作,并对歌曲的结尾有较强的终止感。
2、能记住自己旁边的朋友是谁,并在绕一圈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3、乐意与同伴快乐地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欣赏过歌曲《大西瓜》。幼儿座位排成圆形入坐。
活动过程:
1、在《剪羊毛》乐曲伴奏下,全体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拍出节奏型×-×-│×××-∣。
2、复习歌曲《夏》。
a) 齐唱歌曲。
b) 边唱歌曲边拍歌曲的节奏。
3、学玩游戏“大西瓜”。
◎边听歌曲边两拍一下地拍手。
◎边听歌曲边两拍一下做其他身体动作,如:拍腿、拍头等。
◎边听歌曲边两拍一下地用右手做切西瓜动作。
◎教师做切西瓜人,站在圈外。边唱歌曲,边从任何一个幼儿起,依次在两人之间做切西瓜动作,当唱到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被“切”到的两边的幼儿随即站起到圈外,分别向反方向绕一圈后再回原座位坐下。先回原位者,下次游戏时做切西瓜人。
◎全体幼儿唱《大西瓜》歌。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像音乐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另外要想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并从中得到陶冶。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因此,本堂课我们采用了以《大西瓜》为题。西瓜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所以幼儿们很快就能接受并投入到中来。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拉大锯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拉大锯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指导要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拉大锯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用肢体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知音乐节奏,玩拉大锯游戏
指导要点:
带领幼儿通过用肢体动作的方式来玩音乐游戏----拉大锯,感知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拉大锯儿歌
2、经验准备:看过《伐木工》拉大锯视频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坐着玩拉大锯游戏
1、动作示范讲解。
动作示范:两人对坐,双腿自然盘曲,双方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2、听音乐进行双人游戏:幼儿坐着玩游戏。
指导和评价要点:幼儿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第二次游戏:站着玩拉大锯游戏
听音乐站着玩拉大锯。音乐结束时比力气。
指导和评价要点:观察幼儿站着做拉大锯游戏的动作,能否跟上音乐节奏,结束后比力气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游戏:多人玩拉大锯游戏。
尝试三人、四人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多人怎样更有趣地玩。
四、第四遍游戏:徒手创编拉大锯游戏
指导与评价要点:引导幼儿创造各种肢体玩拉大锯游戏的方法。
五、延伸活动:
用道具创编拉大锯游戏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会玩了拉大锯这个游戏,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来玩拉大锯的游戏,比如:丝巾、木棍、垫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妈妈,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活动反思:
童谣“拉大锯”是我开展课题首次尝试民间游戏儿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儿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算是给孩子缤纷的游戏世界里增添精彩的栏目。
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
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指导要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蛀牙教案吧。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
2.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
3.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蛀牙的危害。
2.材料准备:音乐《大蛀牙》、鼓、故事图片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等感应每个句末的“蛀牙”次数。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听辨每句末尾木鱼声的次数。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敲击鼓面,幼儿走各种步伐感应拍子。(指导幼儿根据鼓声的快慢变化,走出各种步伐如跑、跳、蹲走、弯腰走等。)
(2)教师敲击鼓边,幼儿原地拍手或两人互拍出教师敲揍的节拍。
2.观察图片,故事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师:你看见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故事讲述
3.欣赏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风趣。
(2)再次倾听,肢体感应歌曲节拍。(教师按三段歌词,随拍子拍肢体的三个部位,引导幼儿听蛀牙的次数。)
4.进行道具游戏,感应每句末“蛀牙”的次数。
(1)打棒敲击次数。(引导幼儿听辨句末的木鱼声,并用掌声拍出来。)
(2)点手心游戏,感应次数。
玩法:幼儿手一只手摊开,当唱到“有一颗大蛀牙”时用另外一只手在手心点一点,两颗,三颗大蛀牙则依照歌曲节奏快慢点上两点或三点。(注意提醒幼儿边唱边玩。)
5.做肢体造型,感应句末“蛀牙”次数。
(1)教师伴随音乐,在句末木鱼处做肢体造型。(注意提醒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创作,另一个模仿,合拍做造型。)
(2)幼儿两个人合作玩肢体造型游戏。(提醒幼儿随“蛀牙”的次数做肢体造型,之后请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几个幼儿站在中间按歌曲节拍做动作,其余幼儿模仿,每段间奏时换人)
6.小结评价。
提问:怎样保护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护牙齿身体好!
附:
【音乐分析】
1.句式。
前奏(一个八拍)-----念词一遍(有一颗大蛀牙)------间奏(一个8拍)------唱歌一遍(有两颗大蛀牙)-------间奏(1个8拍)-------唱歌一遍(有三颗大蛀牙)。
2.歌词。
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开开啊!
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两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三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活动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乐节奏简明、语词简单有趣的歌曲。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兴趣,第一遍倾听歌曲后,幼儿对语词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随音乐念唱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将大蛀牙出现的次数拍出来,很好的感受了音乐里的蛀牙次数。角色扮演“牙访所"的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但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没有强调好规则,幼儿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现了大家都想演医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现象,仓促的结束了表演,多数幼儿没有把角色扮演出来。认识键盘的游戏中幼儿兴趣非常浓烈,因为在钢琴键上玩游戏的情节非常吸引幼儿,幼儿对小山坡CDE,大山坡FGAB理解较好,能够在琴键上找出来,并能正确的用相应的手指触摸。不足之处就是此环节没有加入音乐,游戏时略显呆板。在造型记忆的环节中,幼儿能够模仿出老师的动作,但在结合音乐做出模仿这块幼儿还是把握不好音乐,需要老师提醒。有个别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动作,随音乐记忆表演。大多数幼儿还需要老师引导,只能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