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风波
发布时间:2020-07-01 幼儿园游戏棋 五月教育笔记 幼儿园五大领域说课稿模板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五子棋风波”,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场景:
最近,孩子们迷上了五于棋,--有空就结伴下棋。
这天,承承和舆舰-一-起下棋,走了儿个回合,总是黄舰赢,承承急了,在第三回合时,移动了一粒已经走好的棋子,硬说门己连起来是五个棋子赢了。
棚舰不搬,两人争了起来,舰舰说:"你赖皮,刚才这杭棋明明足放在这儿的,不可以再移过去的!"承承争辩说,"我刚才放钳了,我是想放花这儿的呀。
"舰舰说:"放好了就不可以动来动去,不能后悔的!"承承说:"你刚才又没说不可以动!"舰舰生气地来向我告状。
其实,我一直在旁边看若他们,见舰舰来搬救兵了,就问他:"你们刚才有没有说好下好的棋子不能动?"他摇摇头,又连忙说:"李强上次说的,下好竹棋不能再动酌。
"我又问:"那是李强在你们下棋前就说好的,对吗?"舰韧点点头,我又问承承:"如果黄棚下好的棋也动来动去,你同意吗?"承承想了想摇摇头,"那怎么办呢?"我问他们。
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舰舰说:"那我们说好,谁也不能动,怎么样?"承承点头答应:"好的。
"两人又高兴地下起棋来,边走边说:"刚才那次不算,我们重新来……"YJS21.CoM
分析:
争吵足幼儿交往中不可避免竹现象,足幼儿交往的一种万式,《纲要》中指啪:"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礼会生活必须的基本行为规范。
"幼儿正是在争吵中学会保扩自己,学会收敛门已,学会巧人交往的必要经验。
当孩予在争吵申无法说服对万,往往会找老师做自己的"靠山",希望通过老师"权威"性的话语,帮助自己反败为胜,从而达到自已的目的。
而如果老师经常充当幼儿的靠山,那就剥夺了幼儿参与交往的权利,也阻碍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幼儿学习交往的过程,同时孩子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又会以"争斗---失败---找靠山"的方式来解决,这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方法:
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为,竞赛性的游戏增多了。
当孩子游戏初期,往往会忽视游戏规则的建立,而在游戏过程中产生间题矛盾,引起争吵。
作为教师,肖看到幼儿发生争吵时,最好作个旁观存,不要注重争吵的"胜"与"败"的结果,而应该注意解决争吵的过程,帮助幼儿分析争吵中的是巧非,对巧错,同时帮幼儿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这样既可以使游戏顺利进行,又可避免"战争"的发生,让幼儿体验"和平共处"的愉快。
二、树立自信,友好交往
当孩子跑来告状时,老师应该鼓励他,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已,靠内已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日的。
当然这种努力,不是靠争吵去解决问题,不足靠武力去占有,去取胜,而足让幼儿去寻找更好的方式逃行交往,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不川争吵也能解决许多问题。
老师可教幼儿-"柴与人交往的技巧,让幼儿对同伴要学会谦让,学会宽容,教幼儿学习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用协商的万法来解决纠纷等,使幼儿花与同伴的交往申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幼儿花经过多次"战争"交往后,就会逐步学习和掌握--些办法,这就是幼儿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纲要》申指出:"教育活动胸中心任务是,充分鼓励儿童参与活动,与同伴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内在意志巧同他人的人同活动的外在要素柏互作用的产物。
"所以作为教师,应多为幼儿刨造-,些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去交往去实践去锻炼,别在乎幼儿胸"输"和"赢",重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做一个"赢得了"又"输得起"的人。
不知道本文“五子棋风波”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椅子风波
家镇妈妈笑着对我说:“老师,家镇这段时间上幼儿园特别积极,总是说晚了,就没有小熊了。”我有些不解。和家镇妈妈再见后,看到家镇很快搬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位子上,玩起了活动材料。孩子们陆续走进了教室。“这把椅子是我的,这把椅子是我的。”聪聪和紫诺争了起来,两人紧紧抓住一把小椅子不放手,我赶紧跑过去说:“放下,这不是有两把吗?一人一把。”紫诺大哭说:“这是我的小椅子,他抢我的,我的小椅子上有一个小熊。”我仔细看看两把小椅子的区别,看似一样的小椅子上多了一个小熊。我走到家镇旁边,看到家镇的小椅子上也有个小熊。我也明白了家镇为什么这段时间来的这么早,原来他在抢带小熊的椅子。
我稍加思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把带小熊的椅子摆放到了前面,一共有四把。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小熊喜欢干净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的小主人。怎样才能让小熊喜欢你呢?孩子们讨论后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告诉孩子们明天谁做得好,我就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谁。第二天来教室后,我先端来一盆水,放到安全的地方,我认真观察着孩子们的举动。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洪轩用抹布认真地擦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轻轻的把小椅子放在桌子旁边。这一天下来,洪轩做得最好。我把带小熊的小椅子分给了洪轩,孩子们投去了羡慕的眼神。第三天,第四天,孩子们变化着,乱摆乱放乱踩小椅子的现象没有了,小椅子变干净了,摆放也整齐了许多。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和进步,我和搭班老师笑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时简单的说教未必有效,教师应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加以引导,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洗盘子风波
现在天气热了,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平时用来放馒头的餐盘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洗,孩子们对与这件“新鲜事”也都乐此不疲。但是就在前两天,园里为了让孩子洗手时洗得更干净,在水龙头的两边放了肥皂。中午我照常找了两位小朋友去洗餐盘,没一会,一位小朋友跑来说:“老师,她们都在用肥皂洗盘子呢“。我一听马上就跑了过去,很生气的就问:”你们怎么能用肥皂去洗盘子呢,不知道肥皂只是用来洗手的吗,不用你们洗了,快回去吧“!亚茹和嘉怡都低着头默默的走了。我便把盘子重新用清水洗了很多遍,又用开水烫。我边做边想,孩子们为什么会想到用肥皂去洗盘子呢?或许她们只是想把盘子洗的更干净呢。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真的是错怪了她们。我回去就把他们两个叫到跟前问:“你们为什么要用肥皂洗盘子呢?”她们小声的说:“肥皂可以把手洗干净,不就可以把盘子洗的更干净了!”我听到这里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只是把她们搂在怀里说:“对不起,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了你们”。她们却仰着天真的小脸对我说:“没关系的,老师”。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很简单的,有时我们真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事情发生了多问一下原因,不要那么武断的判断孩子的对与错,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电视风波
中午,看电视的时候,我总是习惯的要求孩子们,要安静,要静悄悄的,就算有很好笑的画面也只能小声笑笑就可以了。这天中午,我正忙着准备其他的事情,让孩子们走着看电视,即便有些声音我也没有去管他们,接着声音开始慢慢变大,我听到孩子们子在学习说动画片的对话。
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当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时,一个班级孩子讲话的声音分贝更是高,我们总想着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如何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却忽视了“动”的效果。学习的环境不同,所学习的到的知识内容也不同。
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也不可能是一句话也不讲的,孩子喜欢模仿电视角色中的对话,在没有对话的时候,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当前画面的重要内容,这不正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吗,或许我们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要求孩子学会安静是对的,但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安静。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讲话的就是纪律好,常规好。就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我想我不会再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点声音也不能发出来,而是要求他们认真观看,小声地说话,也要注意到后面的小朋友可能听不到电视机的声音,或者是会影响到他人!
发型风波
我们班的涵钰小朋友是个孩子王,各方面能力都非常强,也非常有“领导”才能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可今天,涵钰却撅起了小嘴,不愿意走进教室,“这是怎么了?”我急切的问道,可这些小调皮们却不知声,立刻跑开了,只剩涵钰怯怯的站在门外,不肯迈进活动室。我更纳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昔日的“小公主”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我急切的走到她的面前不停的询问,问来问去,涵钰的眼泪扑簌扑簌的流了下来,抽泣着说着她不高兴的原因,最后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涵钰的妈妈和涵钰理发了,理了个流行的沙宣头,本来高高兴兴来园的涵钰,遭到小朋友的嬉闹,好胜心特别强地她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大班的孩子已经特别爱美了,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呢?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到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呢?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美丽与否,是一个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你觉得这个沙宣头很漂亮但别人却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其次,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集体教育,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随声附和,要有自己的主见,让所有的孩子明白,针对同一件事,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对于别人说出的不同的意见我们不要太在意的去深入内心,影响我们的心情。再次,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主见,现在的孩子随波逐流,不去思考,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教师和家长要一起努力,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这样孩子长大后会受益终生。
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这场发型风波终于过去了,我们的努力也将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巨大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更加努力吧!
跳绳风波
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一年一次的体育竞赛了,这学期我们大班的孩子们是进行跳绳比赛。为了能让他们更好的练习,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班级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高兴得拥抱在一起欢呼,输的队神情黯然地坐在一边不作声了。输队中,有几个女孩子眼眶红红的,马上要流出泪来了。因为已到离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们几句,就忙着迎接家长。赢的小朋友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奖励,而输的小朋友则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走了,刚刚眼眶红红的女孩子看见自己的爸爸妈妈马上就哭了。我看了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心底有个声音告诉自己。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小朋友的到来,几个输了的小朋友还是和昨天一样无精打采的。我问:“怎么了?还在为昨天的比赛输了不高兴吗?咱们可是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了还会变赢的!……”
晨间谈话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畅所欲言,尽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输的小朋友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输了不能哭,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赢的!”“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面对挫折……
排队风波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饮水机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小旭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小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小旭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小旭继续大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小旭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小旭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小旭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愿意,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小旭,小朋友们对你真好!”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挂历风波
新年即将到了,班里为了创设新年环境,请家长协助带来各种废旧材料。宝宝带来了一本旧挂历,整本挂历都是活泼可爱的卡通小猴子形象。里面有小猴医生、小猴画家、小猴警察……尤其是封面,是两只正在拱手拜年的小猴子。画面热闹祥和,非常符合节日的气氛。于是我决定把它剪下来贴在活动室的门上,烘托节日的气氛。当我正在剪的时候,正巧让宝宝看见,宝宝着急地问:“剪下来干什么?”“把它贴在教室里,多漂亮呀。小朋友都在喝水,你也去吧。”“剪下来干什么?”宝宝边不情愿的重复着边去拿水杯。
下午当我把两只可爱的小猴子贴在门上的时候,宝宝又走过来说:“哼,把它剪下来了,这是宝宝的。”说完走开了。“这个小财迷。”我笑着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早晨宝宝的奶奶来送他入园,指着门上的小猴子对宝宝说:“宝宝,看,老师把它贴在这多漂亮。”“哼!这是宝宝的。”宝宝仍然气呼呼的说。“不许这样,宝宝。”宝宝的奶奶说。说完宝宝的奶奶又对我说:“昨天回家,宝宝对我说,老师把我的挂历剪了,我说,咱们带去就是让老师用的。”“我觉得这本挂历非常符合幼儿的特点,很适合在活动区使用,尤其是这张拜年的,非常可爱。”我对宝宝的奶奶说。宝宝的奶奶笑着说:“是呀,这本挂历挺好玩的,这是他自己留的,”“啊?怪不得宝宝这么舍不得。剪的时候我应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没关系,刘老师。不就是一本旧挂历吗,过两天他就忘了。”宝宝的奶奶说。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在每次的教育活动中我都是努力这样去做的,但是所有的教育环节我都能做到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吗?“挂历风波”不是就伤害了宝宝稚嫩的心了吗?我在剪挂历之前为什么不去征求宝宝的意见,听听宝宝的想法呢?因为我和宝宝奶奶的想法是一样的―――不就是一本旧挂历吗?既然孩子把它带到了幼儿园,就该由老师支配了。这件事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自由活动的时候,我蹲下对宝宝说:“对不起宝宝,老师不知道这本挂历是你最喜欢的,没有征求你的同意就剪了,请你原谅老师。”宝宝看了看我,笑了“嘻嘻,没关系老师,下次再剪你告诉我吧。”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我摸着宝宝的头说:“好的,下次再用的时候老师一定先和你商量。”
教师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幼儿,既是幼儿的权利与成长的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这是“挂历风波”留给我的重要启示。
quot;尿裤子quot;风波
童童是班上新转来的小女孩,性格很巧,不太爱说话。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她的身上发生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尿裤子!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却为何要头疼呢?一天中午起床后,保育员老师在叠被子的时候发现童童的褥子有些潮,但不像是尿床,经过仔细的调查后,原来她是在中午吃饭时憋不住尿裤子了。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偶然事件并没有再多想。但是接下来一连几个星期童童几乎每天都会尿裤子或是尿床,尽管我们如何叮嘱她小便,甚至告诉她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小便都可以去厕所,但是这样一来,她不但像以前一样尿裤子,而且小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们为此和她的妈妈谈过许多次,后来听说她是因为精神紧张才导致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专家说过的话:"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他是小偷,那么他就会失去判断力,认为自己就是小偷,结果他就真的去当小偷。"顿时间我忽然明白了,童童之所以经常小便,是因为她刚刚来到新的环境还不能适应,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经常因为她尿裤子的事而在她面前反复提起,促使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爱尿裤子的孩子。于是,为了帮助童童不再尿裤子,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下午,我悄悄地把她叫到了睡眠室,神秘的拿出了一罐圣诞老人形状的糖,并且神秘的告诉她这是一个魔法糖,小朋友吃了它能够改掉所有的缺点,你要是吃了它就不会再尿裤子了,你想不想尝一尝啊?她点点头高兴地拿起了一块咬了一口,不一会儿,一块糖果就没有了!回到活动室她显得轻松了许多,但是仍然频繁小便,于是我把她搂在怀里说:"咦,怎么圣诞老人的魔法糖果没起作用,不行,我得听听。"于是我轻轻的趴在她的小肚子上假装和圣诞老人说话!我对童童说:"你知道为什么魔法糖果没起作用吗?是因为圣诞老人说他饿了,想吃东西,可是你的小肚子里什么都没有,所以它得吃饱饭才会施魔法。他还说等你吃完饭要说三遍"我不会尿裤子了"。下午吃点心时,童童一下子吃完了,吃完后她搬着小椅子坐在一边自言自语。我问她:"说完了吗",她说:"说完了"。过了一会童童一脸兴奋的问我:"老师我能把这个秘密告诉妈妈么?"我说:"可以,但是只能告诉妈妈一个人!"放学后,童童高兴地告诉了妈妈这个秘密。而尿裤子风波也渐渐有了好转!这件事提醒了我,当孩子做错了事,成人不该只是一味的责怪,要找出问题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万不可将错就错,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