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教案《荷兰的室内》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06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荷兰的室内》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欣赏活动,体验作品热闹、欢快气氛所带来的快乐。

2、能大胆想象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了解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色画纸、线条笔。

2、《荷兰的室内》课件。

3、在活动室内展示“米罗”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找“哈哈镜”,丰富幼儿对夸张、变形的情感体验。

师:老师发现每天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有许多小朋友喜欢去照哈哈镜,在照哈哈镜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照哈哈镜,看你发现哪些有趣的事。(集中幼儿)

提问:刚才你照哈哈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我的头变大了,腿变长了……)

师:哦!你的……变了!……

小结:原来照哈哈镜时候,镜中的小朋友都“变形”了。

二、欣赏《荷兰的室内》。

1、分组欣赏作品(小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画面,大胆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老师准备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名画,欣赏时你可以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一说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当音乐停了,请你把手中的画轻轻地交给老师,好吗?

(出示完整图)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欣赏画中的主体,感受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提问:

(1)在这幅画中,最显眼、最突出的是什么地方?(最大的/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哪里?)

师: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最显眼的东西吧!

(局部出示)

(2)你觉得它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为什么说它是……?

(3)刚才有些小朋友说它是……,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4)结合“照哈哈镜”的体验环节进行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照哈哈镜的时候,镜中的小朋友“变形”了,画中的这个东西也变形了,有小朋友说它是……,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原来同一个变形的东西,大家想到的都会不一样。

(出示完整画)

师:在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变形了?

幼:……变形了。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画中的东西都“变形”了。

3、色彩上的分析,提问:

(1)这幅画有哪些颜色?(集体回答)

(2)画面中最突出、最明亮的是哪里?它是什么颜色的?

(3)背景是什么颜色的?

(4)这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和绿色、褐色的背景色搭配一起,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画面变得更明亮、欢快,充满动感,洋溢着快乐和热闹的气氛。

4、出示PPT,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

师: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猜猜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随音乐逐一出示动画)

故事:这是lala的房间,每天lala都喜欢趴在窗台眺望远处的景色。窗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房子耸立在绿绿葱葱的树林中,小鱼、小天鹅在河里嬉戏着,多么美丽的景色呀!YJS21.coM

这天,lala睡着了,房间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乐师拿着一把琴弹奏着动听的音乐,身子也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起来;在一边,一只小狗正滋味地啃着骨头;小猫正在玩线球;小蛤蟆真追逐着一条小虫;瞧!就连餐刀也会自己动起来,为苹果削皮呢!它们在房间里快乐地跳舞、游戏,热闹极了!

三、鼓励幼儿给作品起名字。

师:你们觉得这幅画有趣吗?请小朋友为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师:

1、你是根据画的内容来起名字的。

2、你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起名字的。

3、你是根据画中的东西来起名字的。

四、介绍作品名称和画家。

师:小朋友起的名字都很好听,其实这幅画的名字叫《荷兰的室内》。

(出示作品名称)

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得吗?

(出示作者照片)

师:这幅画是一位西班牙画家“米罗爷爷”画的。同时,“米罗爷爷”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这幅画就是他在荷兰居住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五、介绍画家的绘画风格。

(出示完整画)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幼:这幅画很漂亮、感觉很高兴、很热闹、画中的东西都变形了……)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幅画,因为米罗爷爷用了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作画,他的作品总会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六、请幼儿欣赏米罗的作品。

师:米罗爷爷还用了这种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了许多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吧!

(出示米罗的作品)

七、幼儿创作。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小米罗”,向米罗爷爷学习,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一幅画,让别人看到你的作品,也会感受好玩和有趣。

八、评价幼儿的作品。

1、请个别幼儿出来介绍自己组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哪里也像米罗爷爷那样,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小朋友都很棒,能向米罗爷爷那样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画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米罗爷爷那样敢于想象、敢于创作、敢于表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更美好!

活动反思:

在日常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知道了以往从“线——色——形”三方面进行对作品形式分析,缺乏了启发性的语言提问,出现了一个“牵着孩子走”的现象,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整个活动变得“机械化”,缺乏灵活性。

因此,我们吸取了以往的活动经验,通过借助“多媒体”和电脑剪接技术的运用,把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局部图像出现的形式,突出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与孩子一同走进《荷兰的室内》的意境中,并用大量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或提问,引导孩子大胆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想法进行表现、表达。如:“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在这幅画中,最显眼、最突出的是什么地方?你觉得它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在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变形了?”通过提问与小结,把“体验”与“欣赏”相结合。如:“刚才有些小朋友说它是……,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刚才我们在照哈哈镜的时候,镜中的小朋友‘变形’了,画中的这个东西也变形了,有小朋友说它是……,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原来同一个变形的东西,大家想到的都会不一样。”

另外,在解释阶段中,为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感受《荷兰的室内》这幅作品和画家的绘画风格,我们又一次运用电脑多媒体丰富的动画和音响效果和创编优美、动听的故事内容相结合,使孩子走进了富有幻想的意识境界,给予了孩子充满想象的空间,从而从多方面更好地感受作品,欣赏作品。

通过本次美术欣赏活动,我们知道:没有“实践”,就谈不上“反思”;没有“反思”,又怎能获得“发展”!其实,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研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也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我作为一名“研究型”的老师,不断地在别人的反馈意见中吸取她人的宝贵意见,并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方法,特别表现在语言简练、及时捕捉孩子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等方面,使我从这个“教研活动的真实实习场”上得到磨练,促进成长。同时,通过这次的美术欣赏活动,让我感受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帮助孩子从多个层面上感受作品,理解作品及画家的绘画风格大大地提高美术欣赏活动的质量。

幼儿百科:胡安·米罗(Joan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荷兰的室内》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荷叶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述连贯的图意。

2、激发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表达欲望。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及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及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放大的图片、喷壶、雨伞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歌、师幼互相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出本课主题。

1、请几名幼儿与老师玩游戏,突然下雨了(喷壶喷点水),我们怎么办呢?我有一把伞,请小朋友们一起躲雨。

2、问:你们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呢?(帮助别人,被别人帮助)

三、观看多媒体课件,宏观了解图意。

1、我这有一部动画片,想请小朋友们看一看,看完后要告诉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哟!

2、观看课件。(配音乐的图片)

3、幼儿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四、观看放大的图片,引导幼儿按顺序讲述出每一幅图片的内容。

五、再次对照多媒体画面,完整、连贯的讲述。

六、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与人分享,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爱。我也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一个传播爱的使者。

七、播放《让爱传出去》的音乐,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环节,我运用直观法,提问法,结合挂图讲述故事,让幼大胆讲述,加深他们对图画的理解,从而深入体验图画内涵。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结合课件,完整、连贯、详细的讲述。本环节,以课件为指引,幼儿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把故事讲完整、具体。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学会与人分享。

幼儿百科: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莲花最大直径可达20厘米。

幼儿园中班教案《一张荷叶》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较清楚地讲述小鸡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

2.感受编讲图片故事的乐趣。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结合亲子手册《荷》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幼儿认识荷花、荷叶、藕和莲子。

2.物质准备:荷叶或荷叶图片。

3.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一张荷叶》,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荷》。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荷叶或荷叶图片,引发联想。

提问:这是一张又大又软的荷叶。这张荷叶可以做什么呢?

二、组织幼儿打开操作材料《一张荷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片内容。

(一)请幼儿看看、说说:小鸡把荷叶当作什么?可以做什么用?

(二)小结:小鸡把荷叶当成阳伞、雨伞、小船和花篮。荷叶可以在太阳下遮阳光,在下雨时遮雨,过河时当船用,还可以编成花篮插上五颜六色的鲜花。荷叶的用处很多。

三、引导幼儿分组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你最喜欢哪幅图?图上小鸡把荷叶当作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用法?

请幼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将图片内容介绍给本组伙伴听。

四、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完整欣赏。

将四幅图片的内容联系起来,完整地讲述给幼儿听,然后请幼儿给图片取名。

五、启发幼儿扩展想象。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谈一谈:荷叶还能做什么用?你想用荷叶做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简要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看图讲述活动较于前几次的活动来说已经有所进步,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挂图来说一句话,这是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比较明显的一个进步。但是还是不够,孩子明显词汇量不足。

幼儿百科: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莲荷的叶。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幼儿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中班教案《荷花姐姐的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听散文的兴趣,能感受散文语句和内容的美。

2、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理解词语:翠绿、躲、鹭鸶。

3、能注意地听,根据散文的节奏和意境用语言和体态动作表现散文。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散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感知夏天明显的季节特点。

(2)观察池塘中荷花、荷叶的形态和雨点(水珠)落到荷叶上的情景。

(3)终点认识鹭鸶、观察翠绿的物品。

2、材料准备

(1)根据散文内容制作课件一套。

(2)情景布置:池塘。

(3)荷花、荷叶、动物头饰若干;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优美的音乐响起,幼儿围坐在“池塘边”,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进行简单提问:“散文里讲到了什么季节?有谁?荷花姐姐打着一把翠绿的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展开部分:课件演示,了解散文内容。

1、,分段播放课件,以递进方式提问。第一段时,老师问:“夏天,荷花姐姐打着一把什么样的伞站在池塘边?翠绿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你见过什么样的东西是翠绿色的?”第二段时老师问:“荷叶姐姐打着一把翠绿的伞,有谁过来了?是怎么来的?它们来了之后是怎么样在荷花姐姐的伞下的呢?”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幼儿听散文的兴趣,让幼儿有美的享受。最后,老师以:“它们都躲在了荷花姐姐的伞下,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将幼儿引入了散文的第三段。

教师巧妙地借助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并散文内容,突破活动中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同时,也为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做了铺垫。

2、教师配乐朗诵,请幼儿闭眼欣赏。

老师问:“听了这篇散文你感觉怎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内容美,从而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联想夏天的意境。

1、幼儿在情景中,站在“池塘边”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幼儿用动作表现。

2、自主选择角色(头饰),用体态动作和语言自由表现。

教学反思

上本次活动时因正值夏季来临,结合到季节特征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目标都基本达到,因活动准备充分,同时过程中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采用视听讲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到散文的内容,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为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游戏中又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所以孩子的参与性非常的高,如果再上一次,我将在幼儿感受散文意境美的方面进一步做好启发,让孩子们能真正的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幼儿百科: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教案《荷叶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述连贯的图意。 2、激发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表达欲望。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及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2020-12-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一张荷叶》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较清楚地讲述小鸡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 2.感受编讲图片故事的乐趣。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
    2020-12-14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
    2020-07-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荷花姐姐的伞》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听散文的兴趣,能感受散文语句和内容的美。 2、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理解词语:翠绿、躲、鹭鸶。 3、能注意地听,根据散文的节奏和意境用语言和体态动作表现散文。...
    2020-12-2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20以内的加法》及教学反思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
    2020-11-3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表述连贯的图意。 2、激发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表达欲望。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及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2020-12-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较清楚地讲述小鸡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 2.感受编讲图片故事的乐趣。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

2020-12-14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

2020-07-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有听散文的兴趣,能感受散文语句和内容的美。 2、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理解散文的意境美并能进行联想;理解词语:翠绿、躲、鹭鸶。 3、能注意地听,根据散文的节奏和意境用语言和体态动作表现散文。...

2020-12-28 阅读全文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

2020-11-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