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中班教案《火柴棍拼图》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27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火柴棍拼图》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在拼摆图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1、范例若干,1-7的数卡;
2、火柴棍人手7根,幼儿画册,幼儿操作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火柴,提问: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生活中我们能不能用它来玩火?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火柴棍是用来点火的,玩火很危险,小朋友们在家千万不能玩火。今天老师跟火柴棍玩了个游戏,用它拼出了许多好玩的图形,请大家来看一看。
二、学拼火柴棍图。WwW.YJs21.cOM
1、尝试拼拼图。
(1)教师一一出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提问:这像什么,请你用自己的火柴棍试试拼一拼。
(2)分别说出用了几根火柴棍。
提问:你拼出来了吗你用了几根火柴拼了什么图形???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教师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师:今天数字宝宝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出示数字4,提问:这是几?请你们为数字4拍手。
师:4可以表示4根火柴,请你数出4根火柴。
请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摆一摆,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集体介绍。
提问: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数字5,6,7,让幼儿拼一拼,摆一摆。
三、教师小结。
1、今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用火柴棍拼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哥哥姐姐用火柴棍拼出的东西呢,你们看。(打开课件)
2、老师会把火柴棍放在区域游戏角里,请小朋友们下次玩游戏时用更多的火柴棍去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还能拼出什么!
四、幼儿操作练习。
1、出示操作纸,讲解。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操作纸,要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谁既能干又聪明。
2、请幼儿完成操作纸“拼拼数数。”
先请幼儿按图拼摆出图形,再用点子标出用了几根火柴棍的数量。
3、展示幼儿操作结果,集体点评。
【课后反思】
火柴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也是现在小朋友很少见到的东西,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火柴。活动开始,幼儿一看到火柴时,感到又新奇又兴奋,在老师一一的提问中,幼儿知道了不能用火柴棍玩火,玩火是很危险的。当看到老师示范用火柴棒拼出各种形状时,幼儿很开心,都想试一试。在尝试用火柴棍拼图过程中,幼儿也能拼出各种形状,但创新不多。在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时,先出示数字4、5、6、7,让幼儿练习点数,再为数字拍手,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再引导幼儿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自己玩一玩,在实际的拼搭过程中,幼儿都能用许多的火柴,创造不同的形状,比如:拼出了小蝴蝶、小鱼、房子、小汽车,飞机、太阳等等,幼儿都十分有创意,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料。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看到同伴的创意,我让搭班老师用手机给造型拍了照,在评价时幼儿不仅欣赏了独特的拼图造型,还学到了同伴的本领。在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操作、学习,独立地用火柴棍拼出不同的形状,体验了用火柴棍拼图的乐趣,也体验了“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从而获取多方面的新知识。最后让幼儿看PPT,感受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火柴拼图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以后在区域游戏中玩火柴棍的兴趣。相信在以后的操作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聪明!
幼儿百科: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教案《火柴棍拼图》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火柴棍拼图
活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
2、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盒火柴(或塑料小棉签),教师事先拼好的范例 《有趣的数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拼火柴棍图。
(1)教师用展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2)请幼儿说说用了几根火柴棍。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2)说说自己拼出了什么?如用4根火柴棍,你拼出了什么?用6根火柴棍呢?
3、练习《有趣的数学》中的"数一数,连一连"。
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相同数量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二、活动重难点:
在拼摆图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范例若干,1——7的数卡2、火柴棍人手7根,幼儿画册,铅笔、橡皮。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火柴,提问: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生活中你能不能用它来玩火?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火柴棒是用来点火的,玩火很危险,小朋友们在家不能玩火。但是,今天老师用它拼出了许多好玩的图形,请大家来看一看。
二、学拼火柴棍图。
1、尝试拼拼图。
1)教师一一出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提问:这像什么,请你用自己的火柴棒试试拼一拼。
2)分别说出用了几根火柴棍。
提问:你拼出来了吗?你用了几根火柴?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教师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教师出示数字4,提问:这是几?请你们为数字4拍手。
师:4可以表示4根火柴,请你数出4跟火柴。
请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摆一摆,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集体介绍。
提问:你用4 根火柴棍拼出了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数字5、6、7,让幼儿拼一拼、摆一摆。
三、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中“拼拼数数”。
先请幼儿按图拼摆出图形,再用点子标出用了几根火柴棍的数量。
2)展示幼儿操作结果,集体点评。
四、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很能干,用火柴棒拼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老师会把火柴棒放在游戏角里,请小朋友们下次玩游戏时用更多的火柴棒去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还能拼出什么!
幼儿园中班教案《拼图》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拼图》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形的浓厚兴趣。
2、幼儿能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形活动,会用简单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3、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
2、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都有哪些图形,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个别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形。如5个红色正方形、8个白颜色的圆形、7个蓝色梯形、7个绿色正方形等。
(评:采用直观的方式直接将图形出示给幼儿,直接引入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加深对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一个印象,为下个活动环节做好准备。)
二、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1、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拼造型。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此环节要特别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允许孩子存在个体差异)
3、分享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所拼的造型,个别幼儿观察后加以补充。(评: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这一活动环节,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参与活动的主题性很强。在这个活动环节中,任由幼儿自由想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尽快确定自己的主题,让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三、记录表达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每一种图形所用的数量,然后用原点或短线的方式在记录单上表示出来。
2、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一种图形用的最多。
(评:幼儿的点数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加强,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相应的标记将所用图形的数量表示出来,提高了幼儿点数物体的能力。)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幼儿百科:拼图游戏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智力游戏,它的变化多端,难度不一,让人百玩不厌。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中班教案《拼图》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中班教案《拼图形》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形的浓厚兴趣。
2、幼儿能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形活动,会用简单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3、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
2、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都有哪些图形,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个别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形。如5个红色正方形、8个白颜色的圆形、7个蓝色梯形、7个绿色正方形等。
(评:采用直观的方式直接将图形出示给幼儿,直接引入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加深对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一个印象,为下个活动环节做好准备。)
二、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1、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拼造型。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此环节要特别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允许孩子存在个体差异)
3、分享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所拼的造型,个别幼儿观察后加以补充。(评: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这一活动环节,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参与活动的主题性很强。在这个活动环节中,任由幼儿自由想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尽快确定自己的主题,让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三、记录表达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每一种图形所用的数量,然后用原点或短线的方式在记录单上表示出来。
2、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一种图形用的最多。
(评:幼儿的点数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加强,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相应的标记将所用图形的数量表示出来,提高了幼儿点数物体的能力。)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幼儿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拼拼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纸、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小动物头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动物新村要装修外墙,小熊维尼是墙砖设计师,走我们一起和去看看维尼设计的墙砖吧!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房子的外墙要贴墙砖,瞧,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们都运来哪些漂亮的墙砖?(出示各种图形)
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组合关系
师: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u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墙砖呢?(幻灯演示两个三角形拼贴)
u幼儿向小动物提问:花牛、花牛,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的墙砖呢?(幻灯演示拼贴)
u羊羊的演示方式同上。
3、小结:原来2个一样大的三角形、2个一样大的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探索感知四个小正方形月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交代要求
师:维尼给你灰兔、花牛、羊羊家贴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铺墙砖
,这次小动物们会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幼儿探索
师:看到4个小图形,维尼犯难了,小朋友先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
(幼儿动手拼摆探索)
3、集体拼摆
投影仪上打出:大房子,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结果。
4、总结规律
小结: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维尼吧!
(幻灯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组合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师: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要马上回到了自己家,决定把自己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1、出示图形,幼儿拼摆
出示三块墙砖:1个长方形、2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
师:维尼想用这三块墙砖铺到正方形的墙上吗,请小朋友们先摆一摆能
不能用这三块墙砖拼成大正方形?(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2.幼儿展示,总结规律
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个小正方形墙砖打扮出来了,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
,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的。
五、探索拼图,体验乐趣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来铺墙砖,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1、交代要求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让自己的房子漂亮,每个动物房子贴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
他们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2、操作指导
3、交流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来源于中班幼儿学期目标中有“图形拼摆”的知识,可让幼儿在拼摆中感知图形的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幼儿对图形拼摆兴趣浓厚,《铺墙砖》活动可让幼儿在图形拼摆中提升认知,在此有一下收货:
1、《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指南》中数学认知中的第一条目标便指出,“学数学最重要的便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状,《铺墙砖》活动正是用情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指南》中指出,几何图形作为整个数学概念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认识几何图形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认和区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探索性、操作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让幼儿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让幼儿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先通过观看PPT感知,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拼摆,在拼摆中发现图形间的奥秘,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积极性。
4、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喜欢情境、乐于助人”的特点,活动中设置了以“维尼熊帮忙”的情节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活动,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拼摆图形,开阔幼儿思维,发掘图形的多种组合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在探索中提升对图形间的认识。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不足之处:
1、由于活动是面向全体的活动,活动中拼摆次数较多,材料准备较多,发材料收材料的方式掌握的不妥,导致活动显得紧张。2、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严谨,也要明确,便于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
活动后在班级内进行了二次拼摆,幼儿思维得到了拓展,拼摆出了不同的组合,感受到了图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见,该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便于幼儿探索。
幼儿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