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0-08-10 幼儿园知识树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基础知识笔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别是在当前独生子女已经占儿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试析如下:
一、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错误类型
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长中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树大自然直”式
这类家长对早期教育不大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教育是小学的事,现在不用考虑,而对幼儿教育不大重视。虽然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们认为“只要有人看孩子就可以,教育不教育等上学时自有学校负责。”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一般不大考虑,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填鸭式
这类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视,但受“早才”论的错误影响,他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的内容越多越好。结果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层次较低,于是在星期六和星期天也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专门的学习班进行早期教育。这类家长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懂得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应该在游戏和活动中发展的道理。他们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对孩子采取了“填鸭式”的教育措施,结果尽管使许多幼儿尽管学到了某些技能,但却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3.拔苗助长式
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认、写字和会算术越早越好。”结果在幼儿园的教育之外,他们或采取家庭教育方式,或送学前班的方式,对幼儿过早地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教育。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其年龄的限制,过早使用小学教材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当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要和其他儿童一样都要从头学起。由于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规律,某些学前班因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结果尽管使这些孩子过早学习了小学教育内容,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这些孩子一旦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会急剧下降,出现了早期教育中的“煮夹生饭”现象。
4.重智轻德式
重智轻德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教育观念,由于许多家长把精力过多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上,却忽视了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及品德教育,结果尽管这些幼儿的智力水平较高,但因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个性和品德教育方面的畸型发展的事例也非常多。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都很强烈,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心得: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学校下发的家庭教育材料,了解到现在教育孩子和以前打不相同。以前教育孩子只要管好孩子的成绩和成长,而现在教育孩子不但要教与孩子成绩方面的东西,还要教育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人格培养等。
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嘎达,从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就为孩子的将来在奔波忙碌,希望孩子能到后来出人头地,但真正能从一开始坚持到孩子成人的又有多少。基本上都是为家庭的生活奔波.为孩子能有和其他大多数孩子一样生活条件而操劳,这是我们中国人历代父母必经的道路。可现在和以后的爸爸妈妈们要教育孩子的远远不像以前我们的父母或是我们父母的父母们教育孩子一样的。不要为了生活条件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前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和好好做人这基本的2点,但现在不同了,除了这2点还要从小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开始上学了,孩子就能在学校里学到所有的教育,家里可以忽视了,这样往往使得孩子在学校像个好孩子,可回到家里却不好好做作业,小事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不会做。到以后孩子上大学了,离开父母了什么事都不会做,有的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想要的吗?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就拿孩子上课举手发言来说,这就是可以体现孩子自信的一种,有的孩子一直都是不举手,这是他对老师提问解答不出来吗?往往不是,大都是他们没有信心,怕自己说出来的答案是错的,怕同学笑他或是其他一些原因。
孩子以后能不能独立完成事情能不能大胆的说出心里话,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启蒙老师,家庭不和谐往往使得孩子有偏执.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这样的孩子还能好好的在学校读书吗?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在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在慢慢的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
育儿知识:孩子不听话家长如何正确教育?
育儿知识:孩子不听话家长如何正确教育?
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
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给宝宝制定一定的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一定要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个可以和你单独在一起的特别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给孩子一些选择
为你的孩子提供机会,让他自己做选择,这样能让他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行使他新得到的自主权。比如问孩子:“你觉得你能自己过马路,还是想让我牵着你的手带你过去?”“你想布置餐桌,还是把碟子拿到餐桌上等我来布置?”相信这样做会比命令他必须干什么更有效!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宝宝的起居生活大部分还是我在负责,接送宝宝上学一般都是爷爷的。我在家会尽量陪宝宝玩。
宝宝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记性特别好,爱同小朋友玩,说话也比较清楚,可能是宝宝一直都是在我们身边长大,同他说话也一直是用的普通话。宝宝认真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你去打扰他,他就会很不高兴,也不会理你的。
在对待宝宝问题上我的想法是,宝宝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自由发展,不是说现在在幼儿园一定要学到什么知识的。
例如,宝宝无理取闹时,不可以心软。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哭哭闹闹的话,不管是不是他很需要的,这时都不能给他,给他的话就是鼓励他,以后就会经常用这种方法要东西的。有时会带宝宝到超市去,经常看到这个想要,看到那个也想要,不给他买就哭哭闹闹,我就同他说你只能挑选一种你想要的,妈妈没有很多钱,他也就不闹了。(有时他还想看我包包检查呢,当然是不能让他看啦,呵呵)
以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一些举动,反应不要过于激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就好,宝宝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我们经常会让他自已动手做一些有利智力方面的事。宝宝现在比较爱玩电脑,所以就给他玩那些智力游戏,例如拼拼图,连连看,看图找不同点或是看图学英语等等,他做好了就会说妈妈你看我完成了,这时你表扬他一下的话他就会很开心继续做。现在他同他妹妹玩时总是打拳给他妹妹玩,我就问他,快放暑假了你是想去学跆拳道还是学英语,他说学跆拳道。后来有几次我俩经常看那种美国的电影,说的都是英语,宝宝总是问我电视里说的是什么话,我就说我不知道,等你学了英语就知道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美国在哪里,可以做火车去吗,我说不能,他又说那做高铁呢,我说也不能,只能做飞机,宝宝就说那就不去了,他又问跆拳道在哪,我说就在我们家附近麦当劳那里,他就说那还是学跆拳道吧,所以就决定暑假让他去学2个月看看。其实到现在我还是想不出他问我这个话的原因是什么,无语啊。(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太远了,怕找不到我们。以前我们常同他讲不要一个人到处跑,如果跑远了,就会找不到爸爸妈妈的,会被坏人抓走的,所以他只要出去玩,一定会拉他爷爷或是我一起陪他的。)
平时在家都在让宝宝自已事自已做,在家还是比较听我话的,不过有时也很郁闷啦,如果你让他帮你做个啥事他不想做的话也会来一句“自已事自已做”,这个时候我也只能是无语啊!现在晚上洗澡穿衣我都是让他自已做的。以前他有个坏习惯,只要从外面一回到家就要脱鞋脱衣,比较小时他爷爷就是这样惯他的,说天热在家不用穿这么多,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坏习惯,现在没有了已经让我改正过来了,我说只要让我看到他的屁股漏在外面我就用鞋底打,只要让我看到脚上没有穿鞋我就踩,刚开始还是不行,到后面我也就不说了,我只要一看到就马上打马上踩,我不提醒他也不给他准备的机会。这样几次之后他也就不脱了。
教育孩子这门功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识,这并非易事啊。其实孩子是有能力完成他们自已的事的,只不过需要时间,相信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勇气,只要我们都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宝宝的进步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爱心教导,有时宝宝听老师的话多过听爸爸妈妈的话,呵呵,谢谢!
育儿知识:如何正确的夸孩子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励”,整天“宝宝真棒!”、“宝宝太厉害了!”。但是这么一味地夸,真的好吗?万一哪天没人夸了,孩子心里难道不会有落差?
所以,夸孩子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何表达才是对孩子最适用的夸奖方式呢?一起来看看这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吧。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
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4、夸样貌不夸礼貌
“真可爱、真帅气!”这是家长喜欢的夸别人家孩子的用语。
可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夸样貌就会让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本领,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他们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孩子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夸奖,过度的夸奖总是会适得其反,因此夸奖就要夸在点子上!
育儿知识:如何来引导孩子识字
育儿知识:如何来引导孩子识字
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有了最新说法:3-6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益无害。
从生理学上讲,人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速度最快,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左右,约相当于成年人脑重的2/3,七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讲,幼龄儿童是爱动爱玩最活跃的时期,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采取玩乐认识的形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呢?以下办法,也许爸爸妈妈可以试试。
1、看图识字
结合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短小故事,引导幼小儿童认识图文中对应明显的字,并根据图画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浅显、图画含义清晰、结合幼儿生活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游戏认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和石头,家长可以把沙子和石头这几个字写成小卡片埋在沙堆里让孩子用小铲子挖出来。孩子挖一个让他认一个,孩子很容易就在兴奋中把汉字记住了。
3、利用幼儿故事教孩子识字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按照故事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直到孩子也能一字不差地讲下来。然后,把着孩子的手,指着书上的字一遍遍地教,这样孩子会领会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字会根据自己已会讲的故事猜出来。
4、用汉字积木识字
买一盒汉字积木,让孩子摆成各种玩具如火车、小楼房等。而且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个汉字的偏旁拆开,和另外一个重新组合成一些新的汉字。孩子可以通过认一个字而连带学会很多字,并在拼拆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轻松快乐地记住那些笔画繁多意义抽象的字。如“热”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6、拼词造句识字
幼儿认字往往是记忆方式的重现。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反映出来的就是单独一个字的认读,以词汇、句子形式记忆的,反映出来的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着整体记忆的特征。如幼儿已会认读整首儿歌,看似每个字都认识,但单独抽取其中一字让其认读时,却不认识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拼字念儿歌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口语与文字、词与句的关系,鼓励孩子创造性地组词造句,拼出许多常用句。如“白——白色——白色的云彩——白色的云彩像座山”。
有了理想的方法,还需要正确地实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认字,还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渐进原则
在开始学习阶段不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识字量。应该以培养识字兴趣、识字习惯为主要目标,然后逐渐加大识字量,尽快使孩子进入阅读阶段。鼓励原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做别人夸奖的事,赞美的语言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们去独立学习。
游戏原则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识字是一种脑力劳动,不如说是一种“记忆游戏”,只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任务。
环境原则
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即非书本环境和书本环境,让幼儿经常处于汉字的环境中。通过儿歌识字、制作识字卡片、墙壁字挂图、阅读幼儿故事、读大街小巷的广告牌等途径,让幼儿经常反复地接触汉字,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让孩子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
多样性原则
孩子识字没有固定的场景和模式,每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活动与游戏活动及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及时复习原则
孩子学过的字一定要及时复习,否则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穗丢一穗,认识的字是不会有累积和增长的。为此,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学过的汉字,养成习惯后,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正确引导早期儿童阅读教育
为预防阅读困难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美国教育界开展了《开端正确:培养成功的阅读者》研究项目 。这是近年美国最有影响的早期阅读研究项目。
由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国际著名的儿童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领衔,18名欧美专家组成早期阅读教育委员会。他们经过三年的系统研究,发现早期阅读对未来阅读能力和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在小学三年级阅读方面的差生,一般都会成为高中阶段成绩很差的学生。
整合国际有关阅读教育与早期阅读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者就美国的早期阅读教育问题提出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
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0-3岁儿童阅读能力要求??
· 能够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的图书
· 会假装自己在读书
· 知道书应该怎么拿
· 开始建立跟主要的养育者共读图书的习惯
· 通过发声游戏感受语言节奏的快乐和语言游戏的滑稽等
· 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
· 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评论
· 阅读图书上的图片并且意识到图片是真实物体的一种表征
· 能够聆听故事
· 会要求或建议大人为他们阅读或书写
· 可能开始关注某些特定的印刷字词,例如姓名的字
· 逐渐有目的地涂涂写写
· 有时候似乎能够区分图形和文字的差异
· 能够写出一些类似字的符号,也能像用书面语言写作那样涂涂写写
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3-4岁儿童阅读能力要求
· 理解母语文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觉图,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命名
· 能够辨认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印刷文字
· 读故事书的时候,知道讲述者念的是书上的印刷文字
· 懂得不同形式的印刷品可以用来表现不同功能的书面语言信息(例如超市购 买物品清单与餐馆的菜单看上去就是不一样的)
· 能够注意语言中可以分解也可以重复的语音现象(例如"Peter, Peter, Pumpkin Eater‘中的Peter和Eater)
· 自己说话时能够使用新的词汇及句法结构
· 能够理解并遵从口头指令
· 能敏锐感知一些故事中事件发生的顺序
· 表现出对图书和阅读的兴趣
· 聆听故事时能够将故事里的人和事与自己的真实生 活经验联系起来
· 在所提的问题和评论中表现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 展示自己读写的倾向,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看!这是我作的故事。”
· 能够辨认大约10个字,特别是自己名字的字
· 会将涂涂写写当成一种有趣的活动
· 可能开始关注常用词的声母或韵母
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5-6岁儿童的阅读能力要求
· 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
· 聆听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或者读自己“写”的文字内容时,开始点认对应的文字
· 逐渐可以“读出”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但不一定照字面一字一字地念
· 能够辨识并读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的字母
· 知道一个词的书写顺序表征口语中这个词的语音表达顺序
· 已经知道词的组成中每个书写的字与语音的对应关系
· 开始通过部分特征辨认一些常见的字词
· 在口语中使用新的词汇与语法结构
· 能够在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进行口头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的转换
· 能够发现简单句的句式表达错误
· 可以将阅读的书面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经验连接起来,也开始尝试把日常生活经验用书面语言方式表现出来
· 能够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
· 注意倾听老师给全班念的故事
· 能够读出一些书的书名和作者的名字
· 熟悉一些不同的文体(如故事、说明文、诗歌,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印刷品,如标志、符号、标签等等)
· 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的问题
· 能够根据故事的插图或是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或者结局
·知道口语词汇是由一些音素按照特定顺序构成的,听到dan, dan, den这组声音,可以辨认前两个是相同的而第三个不同
·能够把声音的片段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
· 给一个单字的音,可以念出另一个有同样韵母的单字
· 能够自己写出许多大写与小写的字母
· 能凭语音敏感性和有关字母的知识拼出字词来(可能是自己的创意)
· 可以不依常规地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 开始积累一些拼写规范的字词
· 感觉到书写与规范书写的差别
·可以写出自己的姓和名,以及部分同学的名(或者小名)
· 能够书写英文26个字母的大部分,并能听写一些单字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午餐快要结束了,陆陆续续地有孩子把空碗送到我这边来。很快,我看到了园园小朋友也把碗送来了。真奇怪,今天这孩子碗里的排骨怎么没了呢?我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吃了。咦?一年多来,这孩子从来不吃排骨啊!今天怎么回事?
晚上,我看到了园园的妈妈,这位母亲得意地告诉我其中的奥秘:
昨天晚上,家里给孩子准备了鸡汤,可是孩子始终不肯喝,不肯吃。为了解决这一烦神事,妈妈结合园里学的珠心算与女儿有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园园,今天学珠心算,你们班琪琪小朋友得的小红花最多,是吗?
园园:有八个了。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问过琪琪的妈妈,告诉我,琪琪在家最爱喝汤了,鸡汤、排骨汤……喝得可多了,喝这些汤就很聪明。
园园:就像这个汤?
妈妈:是!不仅喝汤,还肯吃肉,喝一口汤,吃一块肉,就聪明一点点,正因为她喝的多,吃的多,她才变得这么聪明的啊!我们园园喝吗?
园园:喝!
于是在妈妈的激励与鼓动下,园园在家里喝了一小碗鸡汤……
听着这位妈妈的叙述,我为她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不肯喝汤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我又感到深深地担忧: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法,这样发展下去,会引来更大的难题:因为她让孩子错误地认识到聪明的来源。为了聪明,孩子会在这方面更努力,可是这样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啊!
何谓聪明?一般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而一个孩子要具有聪明的头脑,我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动脑筋。古语有去:手怕不用,脑怕不动,手越用越巧,脑越动越灵。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孩子形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之后,他的思维能力才会随着思维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那样才能表现出所谓的“聪明”。
第二个方面就是厚实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来自于直接经验,如生活感知、体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间接经验,即大量的阅读。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的民族。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咪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也正是这样一个对阅读如此重视的民族,才培养出那么卓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由此可见,聪明,与吃多吃少并没有关系,与吃什么也没有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在解决孩子某一个坏习惯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能解决了这一个坏习惯,再带来下一个坏习惯。那样,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孩子的童年不允许我们这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