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发布时间:2020-08-12 幼儿故事道理 幼儿道理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讲道理”是很多的家长会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发现,一些特别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宝宝却不是非常听话。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就是做比说重要。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3种方法对孩子有害无益。做“不讲道理”的家长,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说几条道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觉得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家长可以一个人待一下,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部分的爸爸妈妈其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但是他们是另外一个极端,跟孩子几句话说不拢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其实就变成了“不讲理”。在打了孩子后,接着又深情地讲“孩子,我打你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个借口。
第三,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人生经验。
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明事理,家长最好是减少嘴巴里说的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知识:如何用心理学教育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用心理学教育孩子?
随着孩子成长心理和心智这块逐渐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快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孩子的情绪所引起的系列问题,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要做一位合格的父母,不能对孩子大发脾气,可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情绪控制不住的孩子那该怎么化解。
1、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禁果效应:孩子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越想尝试。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用在好的方面,就有积极的作用,用在不好的方面,它也会产生推波助澜的影响。
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大人的错,单纯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孩子很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大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规律,任何人都有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一旦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孩子为了释放负面情绪就会违抗父母的命令。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一方面减少父母对孩子一些行为的抵触,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家长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分歧。
2、孩子为什么撒娇
安全效应:幼儿时期对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小时候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对孩子心理阴影非常有影响。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照顾孩子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自身的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情绪影响。
孩子喜欢对父母撒娇,就是寻求安全感的需求。感觉到安全感,孩子才会对父母撒娇。这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以对父母的体验为基础,孩子逐渐发展与他人的接触,对以后的社交能力也会更强。
3、孩子为什么怕黑
睡眠障碍:孩子的睡眠障碍和成人的睡眠障碍不同,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梦靥、夜惊、梦游等。
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大概在8小时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孩子的脑细胞正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孩子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能高水平分泌。
睡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很多父母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睡眠。当孩子说不敢一个人睡,房间太黑了,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胆子太小了,应该培养他独立和勇敢的精神。殊不知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是睡眠障碍。
深夜孩子在黑暗中惊醒,他是多么渴望父母在身边陪伴,可是他不敢下床开灯,不敢去父母的房间。
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合理的睡眠作息习惯,午睡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质量。孩子晚上睡觉时应保持安静和舒适,卧室最好不要摆放电视、电脑、手机等。睡觉之前不要让孩子喝过多水,和刺激性食物。不要让孩子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要确保床就是睡觉的地方。
4、孩子为什么不耐烦
超限反应: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但我们发现没什么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出现了超限反应。
超限反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当孩子一件事做错了,父母就会一次、两次、三次地重复对这件事提出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感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管教手段,都会引起孩子的超限反应。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注意“度”,掌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你的训导对孩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育儿知识:如何用心理学教育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用心理学教育孩子?
随着孩子成长心理和心智这块逐渐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快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孩子的情绪所引起的系列问题,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要做一位合格的父母,不能对孩子大发脾气,可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情绪控制不住的孩子那该怎么化解?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禁果效应:孩子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越想尝试。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用在好的方面,就有积极的作用,用在不好的方面,它也会产生推波助澜的影响。
孩子不听话,有可能是大人的错,单纯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孩子很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大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规律,任何人都有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一旦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孩子为了释放负面情绪就会违抗父母的命令。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一方面减少父母对孩子一些行为的抵触,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家长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分歧。
孩子为什么撒娇
安全效应:幼儿时期对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小时候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对孩子心理阴影非常有影响。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照顾孩子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自身的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情绪影响。
孩子喜欢对父母撒娇,就是寻求安全感的需求。感觉到安全感,孩子才会对父母撒娇。这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以对父母的体验为基础,孩子逐渐发展与他人的接触,对以后的社交能力也会更强。
孩子为什么怕黑
睡眠障碍:孩子的睡眠障碍和成人的睡眠障碍不同,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梦靥、夜惊、梦游等。
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大概在8小时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应该更长一些。孩子的脑细胞正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孩子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能高水平分泌。
睡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很多父母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孩子的睡眠。当孩子说不敢一个人睡,房间太黑了,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胆子太小了,应该培养他独立和勇敢的精神。殊不知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是睡眠障碍。
深夜孩子在黑暗中惊醒,他是多么渴望父母在身边陪伴,可是他不敢下床开灯,不敢去父母的房间。
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合理的睡眠作息习惯,午睡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质量。孩子晚上睡觉时应保持安静和舒适,卧室最好不要摆放电视、电脑、手机等。睡觉之前不要让孩子喝过多水,和刺激性食物。不要让孩子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要确保床就是睡觉的地方。
孩子为什么不耐烦
超限反应: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但我们发现没什么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出现了超限反应。
超限反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发生,当孩子一件事做错了,父母就会一次、两次、三次地重复对这件事提出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感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管教手段,都会引起孩子的超限反应。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注意“度”,掌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你的训导对孩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育儿知识:如何赞美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赞美孩子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及时赞美
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
就事论事
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七巧板十分感兴趣,常常拼出一些新颖的图案,“这孩子真聪明。”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图案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当众赞美孩子
应当得到赞美时,应当着别人的面前得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
掌握分寸
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以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
育儿知识:如何来引导孩子识字
育儿知识:如何来引导孩子识字
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有了最新说法:3-6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益无害。
从生理学上讲,人在儿童时期大脑发育速度最快,三岁左右儿童的大脑重达900-1000克左右,约相当于成年人脑重的2/3,七岁时脑重达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从心理学上讲,幼龄儿童是爱动爱玩最活跃的时期,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采取玩乐认识的形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识字最重要的结果不是孩子掌握多少汉字,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认识汉字呢?以下办法,也许爸爸妈妈可以试试。
1、看图识字
结合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短小故事,引导幼小儿童认识图文中对应明显的字,并根据图画的意思猜出文字。或者,找一些文字浅显、图画含义清晰、结合幼儿生活的儿歌,帮助孩子了解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一方法,稍作努力就可以在阅读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字。
2、利用游戏认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喜欢玩沙子和石头,家长可以把沙子和石头这几个字写成小卡片埋在沙堆里让孩子用小铲子挖出来。孩子挖一个让他认一个,孩子很容易就在兴奋中把汉字记住了。
3、利用幼儿故事教孩子识字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家长可以按照故事书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直到孩子也能一字不差地讲下来。然后,把着孩子的手,指着书上的字一遍遍地教,这样孩子会领会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字会根据自己已会讲的故事猜出来。
4、用汉字积木识字
买一盒汉字积木,让孩子摆成各种玩具如火车、小楼房等。而且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将某个汉字的偏旁拆开,和另外一个重新组合成一些新的汉字。孩子可以通过认一个字而连带学会很多字,并在拼拆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适合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轻松快乐地记住那些笔画繁多意义抽象的字。如“热”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6、拼词造句识字
幼儿认字往往是记忆方式的重现。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反映出来的就是单独一个字的认读,以词汇、句子形式记忆的,反映出来的就是词汇和句子,有着整体记忆的特征。如幼儿已会认读整首儿歌,看似每个字都认识,但单独抽取其中一字让其认读时,却不认识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拼字念儿歌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口语与文字、词与句的关系,鼓励孩子创造性地组词造句,拼出许多常用句。如“白——白色——白色的云彩——白色的云彩像座山”。
有了理想的方法,还需要正确地实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认字,还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渐进原则
在开始学习阶段不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识字量。应该以培养识字兴趣、识字习惯为主要目标,然后逐渐加大识字量,尽快使孩子进入阅读阶段。鼓励原则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做别人夸奖的事,赞美的语言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们去独立学习。
游戏原则
对孩子来说,与其说识字是一种脑力劳动,不如说是一种“记忆游戏”,只要采取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任务。
环境原则
创设适宜的识字环境,即非书本环境和书本环境,让幼儿经常处于汉字的环境中。通过儿歌识字、制作识字卡片、墙壁字挂图、阅读幼儿故事、读大街小巷的广告牌等途径,让幼儿经常反复地接触汉字,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让孩子增加对汉字的亲切感。
多样性原则
孩子识字没有固定的场景和模式,每位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活动与游戏活动及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果。
及时复习原则
孩子学过的字一定要及时复习,否则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穗丢一穗,认识的字是不会有累积和增长的。为此,家长应经常和孩子一起复习学过的汉字,养成习惯后,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