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和孩子互相找优点,涵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19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现在有的孩子很挑剔很自恋,觉得自己啥都好,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会影响孩子向别人学习的能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和人性的角度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就像干裂的大地需要雨露的滋润一样。有时候,一句“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可能会给人巨大的鼓励和肯定,耐心地倾听会让人感觉遇到了知音。
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适时地告诉本人,是自我提高的机会,也是增进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就不会主动向别人学习,也难以反省自己的不足,会故步自封,自高自大。不懂得欣赏和肯定别人,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会失去不少朋友。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里说,孩子的行为需要正面强化来形成和巩固,家长多找孩子的优点能有效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你对孩子说什么,你就得到什么,这就是自我实现的寓言。注意正面引导,鼓励你需要孩子养成的行为,忽视不当的行为使其逐渐消失,这就是教育的法宝,这就是正面管教。
不妨每周专门安排一个晚餐后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互相找一个对方的优点。这个办法我在家里用了一段时间,效果非常好,夫妻、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的优良行为得到了鼓励和强化,情商也得到了培养。
当你当面说出别人的优点时,那种神奇的作用,如一股暖流淌过心头,善意传达出去了,相互间的关系也改善了。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可能每个人优点有限,但同一个优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可以反复地挖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知识: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育儿知识: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什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答案无疑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纲要》里也提出把培养幼儿的情商放在第一位,但是幼儿在园里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在家还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呢?我认为家长应该先从转变思想开始,其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情商大于智商。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喜欢和其他(她)孩子对比,“某某孩子认识那么多字、会那么多才艺......我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会,一天也不爱说话,也不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难道是脑子太笨了?”。这正是情商与智商谁最重要最好的解释。——许多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智商低,而是缺乏情商培养!情商教育,是良好道德品质,是乐观的个人品性,是诚恳的处事态度,情商高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当然智商就会高。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决于情商。因此,父母作为教育的指引者和扶持者,在情商教育方面一定要用心。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有意培养和教育逐步发展的。
二、改变自私学会无私
教会孩子分享这点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能做到,但是这里所说的“无私”不是分享,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优点无私的教授与朋友。比如说,当孩子们在一起玩时溜溜球,别的小朋友不会玩,那么自己就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教交朋友玩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更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让孩子养成无私的好习惯。
三、改变傲慢学会赞美
孩子包括成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夸赞的话,却很少有孩子主动赞美别人。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我们要想培养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时候,就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是要多加赞美别人的,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不仅是会增强对方的自信,你也是会受到对方的好感的,同时你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
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当孩子发脾气、打人时家长都觉得是孩子的错、而且对孩子一头凶,孩子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大人可是不懂的,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和呵斥,而是教会孩子怎么样去管理自己的脾气,不要让孩子随意生气不要让孩子多说无用话
不要让孩子揭别人的短处。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否则容易使孩子养成独来独往的个性的,不利于健康成长。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尊重信任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人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自觉性、独立性。孩子从模仿成人的道德行为,完成学校集体和家长提出的要求任务,一直到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为追求崇高的理想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主动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这些都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表现。自我教育能力越强,自觉性就越高,进步就越快。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要通过外在手段去启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实行自我教育。只有当孩子能自觉地、主动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时,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要根据孩子爱学习、好模仿的特点,一方面帮助孩子掌握道德标准,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到断、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确立心目中的榜样,并使其懂得“榜样“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修养而成为强者的。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指导自我教育,正是指导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自尊心的过程。第三,要指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锻炼。要教给他们进行自我锻炼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控制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习上坚持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体验;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变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等。有的家长把规定孩子的生活作息制度看作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一项措施,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注意克服包办代替、管重于教的倾向,针对孩子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就会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我们培养的是朝气蓬勃富于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葺气沉沉的奴才。
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表现:
a.孩子不善于结交新朋友,身边的朋友很少。
b.不善于在他人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孩子宁愿把心里话告诉朋友、老师,也不愿与父母沟通。
d.当和同学、朋友或老师发生冲突时,孩子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e.做事不能踏实细致。
f.对自己情绪与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弱。
g.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h.语言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
i.与人协商的技能较弱,不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
问题对策:
a.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b.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他的真诚品性,使他学会换位思考。
c.锻炼孩子敢于表达自我,学习生活中乐于与他人协商合作。
d.培养孩子的不凡气度,多读书,濡染艺术感较强的学科,如绘画、音乐等。
e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
f.不要反感孩子的主见,这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g.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胆识。
h.培养孩子积极地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懂得竞争的重要性。
i.独立是竞争的前提,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j不要让孩子觉察到你对孩子特别重视事情的忽略。
k.不要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让孩子懂得有些事需要努力才有结果。
l.与孩子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m.培养孩子的爱心,懂得接纳和欣赏别人。
n.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互鼓励,一起成长。
人际小故事:
Ch是一个软件公司的老板,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产品质量却非常不错。但公司的营销能力明显不足,订单一般都是通过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各地的一些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每次合作中,Ch总认为渠道只是帮助公司获得市场信息,并不能保障把项目拿下来。所以,在与渠道的谈判中,总是毫不退让,渠道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时间长了,这些渠道都不会将信息给公司,公司的经营处于艰难的境地。
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妥协,在很多成功的沟通案例中,都蕴涵着妥协的成分在里面,大到国家与国家间的谈判,小到同事与同事之间处理工作问题,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妥协。而Ch不会妥协,不会退让,导致最后沟通出现问题。
当然,沟通中的妥协与退让,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与退让。而是建立在底线基础上的妥协,就像和街头小贩的讨价还价一样,当我们还一个价格是他无法接受的情况下,交易是无法完成的。在沟通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自己最低能够接受的条件是什么,在沟通中,要反复试探出对方的底线,沟通的余地只能建立在彼此双方的心里底线以上,否则,再好的沟通技巧都会失去效果。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社交力
在公园、游乐场玩时,有些小朋友会很自然地玩到一起去,有些小朋友很想参与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交朋友,要么很害羞、懊恼,要么就会很抓狂。
有的小朋友见到熟悉的人会主动打招呼,甜甜地笑。有的小朋友却很羞涩,不好意思,父母再三催促才会蚊子哼似的跟人打招呼。
父母要知道的是:
2岁左右的孩子几乎完全是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看待这个世界,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认为其他人都和他想的一样。他们经常拒绝分享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是各玩各的。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所以如果妈妈因为宝宝有上述这些表现就认为他自私或社交能力差,可是大大的误会哦。
如何让孩子自然、开心地与朋友相处呢?
一、充分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让2岁左右的孩子学习如何跟别人打交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充分的尝试机会。在爸爸妈妈,尤其是老人眼里,两岁的孩子还不懂事,所以恨不得事事代劳。
虽然心里明白多让孩子跟同龄小朋友玩耍能帮助他养成开朗的性格,但一见孩子不主动理睬人家,就急吼吼地“抢台词”:“宝宝,跟小姐姐一起荡秋千吧!”“宝宝,小哥哥在吹泡泡,快过去玩!”
其实,孩子之间有自己独特的交往方式,有些孩子会安静地一起玩游戏,有些则会相互依依呀呀地叫……所以,孩子玩耍的时候,父母或老人不妨后退一步,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跟伙伴互动。毕竟孩子要学习的是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玩,而不是跟家人玩。
二、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
为孩子打造“社交圈”。妈妈要让孩子多接触周围的同龄或年龄相仿的孩子,多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
比如,吃完晚饭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周末带他去公园或游乐场玩,带上宝宝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等。
任何时候父母们都不要放弃孩子与人正确交流的好机会,比如和邻居一起坐电梯主动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招呼,邀请同事或是朋友的小孩来家里玩,一起去公园、旅游等等。
如果能为孩子找几个固定的玩伴就更好了,这样他就有了固定的社交圈,可以在其中学会自己处理跟伙伴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多鼓励孩子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这样的交换,会让孩子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并没有什么损失。妈妈还可以通过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教孩子怎样用语言索要一件他想要的东西。
三、用游戏和故事发展社交能力
模仿和扮演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所以妈妈可以拿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孩子的社交经验。
还可以利用绘本,多跟孩子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