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给我三岁多的女儿戒掉了手机,一些经验体会
发布时间:2020-08-21 三岁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7岁 幼儿故事2岁用电视、绘本替代手机,我女儿上小班,之前给她玩手机是想让她学些汉子和数字,没想到她迷上了里面的游戏——《纪念碑谷》,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喜欢玩这个游戏,我女儿还玩的有模有样,通了很多关,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所以停不下来了。一放学回来就要手机,作业也不写了。
等她把这款游戏玩的都玩通关了没什么兴趣之后,对手机的依赖性减少了,我就把手机藏起来了,只要不给她看见手机,她就不会想起来要玩。有时候她还是会粘着我要手机,我就给她看电视,看动画片。刚开始不干,硬要玩手机,这时候父母就要坚持住了,一定不能给,哭闹也不行。闹了一会就被电视里的动画片吸引了,如此坚持了一股星期,渐渐地就忘了她的手机了。
你可以想想你的孩子究竟迷念手机里的什么东西,如果是游戏可以删掉,如果是视频、动画片,那可以给她看电视嘛。
幼儿时期迷念手机,还能戒掉,如果孩子大了,懂得很多事情,再要戒掉就难了,就像很多青少年戒网瘾一样,特困难。所以在孩子小,怎么都要给她戒掉,经常长时间玩手机,不仅影响视力,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除了给她看电视,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孩子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比如给她买绘本,跟她一起读。我给我女儿买了很多的绘本来读,她很喜欢讲故事,我每次说“来,宝宝我们讲故事咯”,她就很高兴的把绘本书拿出来了,听多了她记住了这个故事,即使不认识字,她都能读出很多句子出来。还会把我给她讲的故事来讲给我听,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既长了知识,又戒掉了手机瘾。
当然也可以多带孩子出玩,幼儿之所以爱玩手机,可能也是太缺少陪伴,真正的陪她玩,而不是你玩你的手机,让她一个人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多给孩子一些与同伴玩的机会
多给孩子一些与同伴玩的机会有天晚上,正打算做**的睡前餐,忽然发现厨房的水池堵住了。不假思索就拿个东西通下水道。不通则已,一通,整个管道竟然被我弄散了架。污水四溢。厨房的水不能用,做饭也不方便了。于是“转战”对门邻居家。
邻居也是我单位同事。关系不薄。有个儿子xx已经8周半,正在做作业。
**一进同事家,就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毫不客气地玩起哥哥的玩具来了。
而xx一看我们过来造访,竟然功课也不想做了,不停地从书房跑出来玩。借口是:“我要陪弟弟玩!”“弟弟不会玩这个玩具,我要教他!”
按我想来,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应该不喜欢**这么个小屁孩子玩的了,没想到,xx对**甚至对我的热情劲真让我惊讶:耐心地教我怎么使用他家的电磁炉,积极地教**玩遥控小车……平时感觉xx话很少,不想我们在的时候,他不停地说这说那。
我不由感慨地对同事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孤独了。”同事说:“可不是吗,你看我们家这个,你们来了这么一脸巴结的样子!”她还说到xx的表弟,太孤单了,于是把家里的大门开得大大的,每看到一个小朋友经过他家门口,就可怜巴巴地求人家:“到我家来陪我玩一会吧……”
由于特殊的环境,我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哥哥姐姐两个年龄相差不大,童年一起玩乐,也就度过了,而我好歹搭上了和他们一起玩的“末班车”,比我还孤独的是我妹,她的童年时代,几乎没有过任何玩伴,而那时不懂事的我们,还经常把她排斥在我们的小圈子之外。
一直到前不久,小妹还有点委屈地说:“哼,你们当时都不带我玩!”
只记得幼年时的小妹特别倔,特别“各色”,特别讨人厌,其实现在才明白过来,那一切,都是因为孤独闹的。
可惜,明白过来太迟了,有些东西无法弥补,现在的小妹经常自称“宅女”,善良、稳重而且会做饭会照顾人,但却因为从小在孤独环境中长大,很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一直“剩”在家里。每每我戏称:酒香啊,可惜巷子太深。
和小妹相同,表面上传承了热情开朗性格的我,事实上也很不乐意和太多人相处,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高自傲。相处久了更会发现我并不随和。
不能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童年时太孤独导致的,但是,我自己却一直会这样想:假如,我们的童年时代,能够多一些玩伴,能够生活得热闹一些,现在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玩”,但是玩的必备条件:伙伴,却那么紧缺;孩子最爱热闹,但现在谁家的孩子能够在热闹的环境里成长?
也许,这是这个时代的难题。
如何戒掉手指“棒棒糖”?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专家告诉你:2岁是个分界点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2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2岁以上:吃手习惯不利于宝宝个性发展
2岁以上的宝宝若已经将吃手作为一种习惯,则易造成宝宝的手指脱皮、肿胀、甚至感染。同时,也会引起宝宝出牙时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情况。例如,若3~4岁的宝宝过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导致恒齿的齿型缺陷,长出龅牙的比例也更高。
为了宝宝将来容貌的美观,妈妈们应当多加留意,耐心地纠正宝宝吃手的习惯。但是当宝宝缺少某些微量元素或是有某些疾病时,也会喜欢吃手,例如缺锌的宝宝喜欢咬手指甲。若出现这类情况,妈妈们就应当带宝宝去医院看看,请医生来评估宝宝的营养是否全面了。
如果宝宝在两周岁后依然对吃手乐此不疲并愈演愈烈的话,妈妈们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宝宝的早期诱导教育方面做得不够。爸爸妈妈应该从自身上找找原因,自己是否对宝宝要求太高了?对宝宝太严厉或是与宝宝相处的时间不够,使得宝宝缺少关爱?有关调查显示,缺少亲人关爱和心灵上慰藉不够的宝宝易养成吃手、吮手习惯,若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则会影响宝宝将来个性的发展。因此,爸爸妈妈们应多花点时间和宝宝沟通,和宝宝一起玩玩具或是陪宝宝聊聊天、讲讲故事,适当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宝宝更多的爱。多搂抱、多接触和多按摩宝宝能带给宝宝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自信,消除敏感心理。此外,当宝宝开始长牙时,妈妈也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饼干或是牙胶,让宝宝的小嘴里有个东西在,作为小手的替代品。妈妈们也可以给晚上睡觉也喜欢啃手指的宝宝套个手套,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咬伤自己的小手。
总结:帮助宝宝戒掉手指“棒棒糖”,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爱心和耐心。因为宝宝也有逆反心理,强行阻止宝宝的吃手习惯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强化这一行为。在给予宝宝关爱的同时,爸爸妈妈应让宝宝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还有更多的用途,多多鼓励宝宝探索小手的技能,鼓励他去触摸,去探索和去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
教幼儿认汉字的一些经验
我家儿子3岁已经能够读每页50~100字的绘本了(家里有一系列佐野洋子的书,一本大概需要念15到20分钟,他已经可以完全自己读下来)。
许多人都觉得很惊讶,可是我算是无心插柳吧,我从未专门教过他学字。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有这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1. 小朋友对认字感兴趣的时候,在路上或者包装盒上指出汉字教给他。只要他能够说出来,我们就鼓励他。
2. 从1岁半左右就开始给他朗读绘本。
最早是一些儿歌,一边读一边用手指。
后来是噼里啪啦系列、鼠小弟系列等一些阅读入门书。每页只有一两句话,而且有重复。一开始他认的字不多,我指到他认得的字上时会停顿一下,等他自己念出来再继续。后来,他认的字越来越多,相对的我念的自然就越来越少。
因为让他自己辨认字比较耗时,会影响阅读,有时候他会提出不想念。这时也不勉强他。只是穿插念一些低幼的字少的书时,再继续让他自己来读。
为了配合他识字,我买了一套字卡,在家时,他有拿着字卡认字。认得的字都另外存放,每次认完就数一数,特别有成就感。
就这样从2岁到3岁这一年,他已经认识几百个字,能够自己读完整本绘本。一开始速度有点慢,最近几个月速度开始明显加快了。但是念字多的书时还是会想偷懒,说,妈妈你给我念吧。
我念书的时候,他会突然说,“这个‘儿’字你没有念出来”。看来小宝宝都在看呢。
5岁的女儿认字就不多(大概100~200个),也不喜欢我让她来读,因为影响阅读速度。想来一方面是小孩天性有不同;另外一方面是她小的时候,虽然有读绘本,但是没有刻意地用手指着字读。在生活中看到汉字教给她,看她没有反应也就没有继续教了。等她大了再教就显得有些吃力。不过女儿对认字卡有兴趣,数数自己认识多少字是很有成就感的。
不要让手机毁掉孩子一生
不想让手机毁掉孩子,家长必须做到这5点,不能不看!
手机是一个魔性的东西,容易让人着迷。现在不光是大人们离不开手机,如今甚至连小孩也离不开手机。在地铁上、公交上,随处可见一些小孩拿着手机低头专注的玩手机、打游戏。
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危害,你想不到!
每次看到小孩拿着比自己手掌还大的手机玩时,内心一阵发凉。因为过早让孩子玩手机,危害远不止想象那么简单。
1、阻碍身体发育
小孩频繁玩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另外,小孩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
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
2、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3、容易诱发孤独症、焦虑症
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4、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5、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纠纷,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违纪。
6、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 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7、性格扭曲,频现命案
2017年初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持刀杀害班主任。这是一个典型手机惹祸的案例。
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手机之害,贻祸无穷,罄竹难书。
总之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孩子,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让他们颓废一生。
育儿经验和心得体会
育儿经验和心得体会
我的女儿陈xx年底就四周岁了。宝贝乖巧懂事,活泼开朗,非常贴心。我们和宝贝是间歇式的相处模式,一周岁内,我给予了她全部的爱。随着宝贝的成长,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领了,但是,这几年我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要学会尊重孩子,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
xx宝贝从小就聪慧伶俐,很有自己的主见。她想法很多,并且会表达出来,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我们全家都非常尊重孩子,喜欢倾听她的心声,尽量多给她帮助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
xx宝贝是个爱笑的小女孩。我们全家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宝贝沟通交流,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榜样,孩子虽然小,但她什么道理都懂,每天对着孩子微笑,轻声地和她对话,时不时地给个拥抱,孩子也会微笑着跟大人友好的互动。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xx宝贝能歌善舞,喜欢背古诗、画画、打球。宝贝喜欢在家里做“小老师”,经常让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她站在台上给我们讲课,请我们上台背古诗、唱歌跳舞,我们表现得好,她会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给我们一个大大的赞并说声“你真棒”!每每这个时候,我们都感觉宝贝长大了,更加懂事了。
宝贝喜欢帮助我们做家务活,经常抢着帮奶奶拣菜,帮爷爷捶背,帮爸爸拖地,帮妈妈洗碗,我们都会习惯性的给她一个“赞”,并学着她的语气说上一句:“你真棒”!她平时在家也喜欢剪纸、涂颜料和拼图,可她总是会把颜色涂出来,把纸剪坏,于是就总是让我们帮她忙,我门总是鼓励她说:“你一定会做得比我们都好”,听了这句话,她会耐心地把图拼好,自己安静地拿着笔没事就画画、涂颜料,还会用小剪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无理由的批评和指责
宝贝还小,难免会犯错,耍耍小脾气,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毫无理由地批评和指责孩子,那样会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可以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她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育儿心得。教育孩子需要一家人齐心合力,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接儿子时发现儿子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奖’字,儿子骄傲地说:“老师奖励的!”我笑着摸着他的头说:“是呀,我就知道你最棒,老师同学都喜欢你!”他更加自豪地拉着我下楼。其实每个小朋友的额头上或者手上都有类似的东西,表扬他,赏识他,我觉得小家伙自信心会更强些。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儿子很快找到自已喜欢的小木马,骑在上面高兴地喊着,因为小爸开车在外面等着,我招呼他玩一会儿就离开,正巧小区的孩子**也在,我让他们手拉手一起走,可赵同学不肯,他姥姥在旁边说这孩子如何得不懂事,话音刚落,赵同学就抢了别的小朋友的木马,小朋友哭喊着追着。我蹲下身来:“**同学,听说你最懂事最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木马一起玩多好呀!”他一听就松了手。我连连跟他姥姥说:“小孩子也有自尊,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多赏识表扬他,他会更好!”姥姥说:“这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儿子懂事呢。”我笑。果然一会功夫赵同学哭了,原因是他的小纸贴不见了,哄了半天,哭哭啼啼才上车,前提条件是儿子要上他家去玩。儿子痛快地答应了。
在去赵同学家的路上,儿子捡了块石头拿在手里玩,赵同学也想要就动手抢儿子的,儿子不给,结果他朝儿子胸口就是一拳把儿子打倒在地。儿子起来问:“你为什么打我,你是坏孩子!”然后跑向我:“妈妈,他打我!”眼泪含在眼里。我笑着对儿子说:“有点委屈吧,但你做得很对,跟他讲道理,现在你把石头给弟弟,你们一起玩就好了!握个手吧?”儿子起先不同意,但经我这么一说就走过去,把石头递过去,赵同学这边被姥姥狠说一通正打姥姥呢,儿子走过去俩人握手,放下石头,手拉手开门上楼回家了。小孩子就这样刚才还是‘敌人’,但转眼间就会成为朋友。
做好晚饭去接儿子,儿子在人家里自由自在地开车玩,**的姥姥一再地夸奖儿子,说儿子懂事,我也趁机表扬儿子:“是呀,他现在很懂事呢,我们讲道理他都听。”小家伙听了扬起头,“妈妈,我玩差不多了,咱们回家吧!”然后和他们挥手再见。一出门,他恍然大悟地说:“啊呀,怎么黑天了?”“是呀,刚来时天还亮着呢?今天天热,晚上有雨。”我接上说。“那天冷呢?”“天冷就下雪了!”儿子满怀期待地说:“睡好觉就能下雪了吗?”“不是,雪要在冬天才下呢?下雪时你想干什么呀?”“下雪时我的小木马就穿雪衣了?”“是呀,那下雨呢?”“下雨它就洗澡了,变得干干净净了!”我被儿子的话感染着,小家伙的想像力开始发挥,“我最喜欢下雪,雪花从上面下来,我就变白了。”我不忍心说话,怕打扰孩子心中的想像,认真地听着。“我和妈妈去堆个大雪人,像小企鹅PORORO一样打雪仗-------”在儿子的想像中我们回到了家。我真诚地表扬儿子:“妈妈真没想到,你的小脑袋里装满了这么多的想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侯还不知道这么多呢?”“当然,因为我最棒!”小家伙瞅着我来了这么一句,我惊喜得狂亲他不止,当然这词也不是他独创,听起来熟悉,好像又是哪个碟里的吧?
我用这些琐事来说明一个事情,我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加进了我对儿子的赏识教育,我发现儿子正如我所赏识的那样,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相像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收到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表扬赏识的话来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相应地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你所期望的好的品德,好的体能,好的习惯都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建立。当然赏识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摘抄《做最成功的父母》)比如赏识孩子时一定要真心诚意,不能空洞,要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等等。
请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吧!相信这些赏识的话语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永远存在孩子的记忆中,让一个美好的童年伴随他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