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孵蛋》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2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进一步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
2.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
3.感受独立操作活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长条形
2.数量为5的蛋槽一份
3.数字卡片
4.不同规则形状数量为5的蛋槽
5.幼儿用书第1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在手口一致.熟练点数5以内物体的基础上,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物对应.
2.指导要点:指导幼儿在装蛋活动中学习”装一个数一个”的点数方法,并知道最后的总数是几.
活动过程:
1.尝试操作,练习手口一致点数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长条形的蛋槽,请幼儿数一数这些蛋盒一共有几个蛋槽.(引导幼儿从左到右数,说出一共有几个蛋槽)
(2).教师发放不同排列次序.数量为5的蛋槽让幼儿数.教师进一步指导:”这些蛋槽的形状和老师的不一样,请你们数数你的蛋盒有几个蛋槽.”
小结:这些不同形状的蛋槽,它们的数量都是5.
2.幼儿装蛋,感应5以内的数物对应.
(1).幼儿装蛋,教师要求:”要装一个数一个”,并说出总数.
(2).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在蛋槽里装上相应的数量,幼儿操作后互相检验是否按要求装蛋.
(3)幼儿自由操作。
3.巩固5以内的数物对应。
操作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有序点数,完成数量对应。
4、活动自然结束。
反思:
1、进一步练习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2、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3、感受独立操作活动的快乐.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达到了预定在目标,每个孩子都给孩子充足在时间,让他们更深入的拓展和探索。环节紧扣,步步深入,给孩子们充分的操作时间,在不断的操作中感知理解5以内的数物对应,最后能说出总数是几。
幼儿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狐狸孵蛋》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狐狸孵蛋》”。让幼儿通过理解、匹配小图片,进一步感受狐狸心理的变化,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记录表的基础上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理解、匹配小图片,进一步感受狐狸心理的变化,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挂图5幅,孵蛋大记录表1张,表达不同心情的词汇小卡片5张(开心、痛苦、后悔、幸福、惊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分析、理解狐狸孵蛋记录表。(出示狐狸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狐狸狡猾。)
师:今天老师就来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这只狐狸会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有一只狐狸,在草堆里发现了一个鸭蛋。它实在是太高兴了,正要一口咬下去,可是又一想:我不如把这个鸭蛋孵出一只小鸭来,那一定更美味。于是,狐狸开始孵蛋,更有趣的是,这只狐狸还把孵蛋的过程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并且和小朋友说一说,从这张记录表中你都看懂了什么?
师:和你一组上的小朋友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幼儿讨论2分钟)
师:你看明白了什么?(看到了时间、)从哪里看出来?一起来说说:第一天、第二天
师:一开始狐狸记录得怎样,后来怎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
1、第一天怎样?(没动静)
2、它为什么这样记录?(可能是狐狸孵蛋的时间太长了,没有耐心、不能坚持。)
3、最后有没有孵出来呢?小鸭子从鸭蛋里孵出来需要几天?(21天。)
二、出示图片,幼儿听故事排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
1、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鸭子终于被孵出来了,最后到底怎样了呢?狐狸吃掉小鸭了吗?(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你们可要听仔细!(老师将故事)
提问:
1)狐狸孵鸭蛋是为了什么?(把小鸭当成美味。)
2)狐狸是怎样来孵蛋的?
2、幼儿排图,理清故事线路。
师:我这儿还有故事的图片呢,可是排列的顺序不对,到底哪一幅是第一,哪一幅是第二呢?请你仔细地看一看,在花朵里送上正确的页码。谁能把他们按故事里的顺序给图片送标记?(请一个幼儿操作)
你觉得摆得对吗?为什们?(蛋孵出小鸭的在后面,)
3、再次完整倾听故事,验证图片排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看看你摆得对不对?(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
三、匹配心情卡片,进一步理解故事
1、认识心情卡片,重点理解后悔、痛苦。
故事里狐狸的心情是起起落落,发生了许多变化,他捡到蛋时怎样?孵蛋时孵了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心情怎样?
师:老师这里有5中不同心情卡片,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知道这5个词语的意思吗?
2、将心情卡片与故事图片连在一起。(高兴、后悔、痛苦、惊讶、幸福)
高兴:你觉得那张是表现狐狸高兴的。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很后悔?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痛苦呢?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很幸福?
3、师:狐狸孵蛋这个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狐狸,原来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爱。现在狐狸和小鸭成了幸福的一家人,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请你们来画一画,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好吗?
活动反思:
在《狐狸孵蛋》活动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活动初始,我请孩子们形容一下狐狸,其实事先只预设到骗子、坏蛋、狡猾、等形容的词汇,但孩子们却说到了阴险的、丑陋的、笨蛋的等等词汇,立刻赋予了故事的生命力。另外在活动末尾时,我要求小朋友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当我问到:“你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呢?”有的小朋友会说:“在祖国妈妈怀抱里觉得很幸福,很温暖!”等,真的让我体会到,只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思路,她们就会很聪明意思到我们的意思。
幼儿百科: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厚。体长加尾长2到3英尺(60到90厘米)。狐狸毛茸茸的尾巴是头部和身体的一半或2/3,尖嘴。大多种狐狸耳朵大、直立、呈三角形。不同种类的狐狸颜色不同,即使同类的狐狸颜色也有区别。包括红色、黄色、浅棕或深棕色,各种程度的灰色、白色或黑色。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数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数
2.课件-数数
3.课件-数数
活动过程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有小动物客人来做客,你们欢迎吗?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小熊,小鸡,青蛙,小鸟。)
二、连线-请客人坐下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多少小动物?
(1只青蛙,2只小熊,3只小鸡,4只小鸟。)
2.教师:我们请它们坐下吧?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椅子分贝摆放了1把,2把,3把,4把。)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请幼儿按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三、数数几条鱼
1.出示课件-数数[1-45]
教师:请你数一数海里的鱼。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2.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
五、趣味练习
练习卡-数数[1-38]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寻找彩蛋》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里外等不同方位。
2、能运用方位词描述彩蛋的位置。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4号。
2、将报纸揉成团涂上各种颜色做成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只。
3、盒子、篮子、报纸、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布绒小兔: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小兔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找彩蛋游戏,它把彩蛋都藏在那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彩蛋分别在篮子里、在篮子外面、在报纸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还有很多彩蛋,想请我们帮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着颜色、大小不同的彩蛋,幼儿每人摸出一个彩蛋。看一看摸出来的彩蛋是什么颜色的,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谁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请个别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请把彩蛋放在桌子上,请把彩蛋放在盒子里,等等。
2、请一半幼儿去藏彩蛋,另一半幼儿到外面等候。(轮流游戏结束后,幼儿互换藏彩蛋和找彩蛋的角色。)
3、请另一半幼儿在指定的区域寻找彩蛋。找到彩蛋的幼儿要说出“在哪里,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彩蛋”。
4、如果还有彩蛋没找到,就请藏彩蛋的幼儿去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往进行数学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呈现的数学操作材料太小,孩子们看不清晰。今天我利用投影仪进行了操作,将材料放大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仅看得清晰,还很认真呢。活动效果较好。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彩蛋的方位,比如在树根的上面还是下面;也比较出彩蛋的不同,有颜色的不同和花纹的不同。在操作环节,孩子们较顺利地完成了操作。只有三个小朋友有一点错误,在老师的启发下也马上改正了。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恰当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成功的基础。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序数》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搬进了新家,他们特别喜欢用积木在搭建楼房,还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向小朋友介绍,他的家住在某某家园,某某层,家里的新变化等等,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房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2、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感知10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动物卡、数卡、幼儿学具、小鼓。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报数落座。
2、听口令做动作。(如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拍手等。)
三、探索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一)游戏:小动物来排队。
教师:森林了举行运动会,一起来看看由谁来参加。
1、依次出示10只小动物,请幼儿分别说出是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
2、个别提问:请幼儿分别说出从前向后数、从后向前数,小动物排在第几?
教师:跑步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小动物谁跑在第一?
3、幼儿自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提问。
(二)游戏:搭高楼。
教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要休息,我们来给小动物大哥高楼吧!
1、教师在演示板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示数字1—10,请幼儿说出:1楼——10楼。
2、请幼儿为小动物安排房间,并说出如:小猴住在三楼第二个房间。
四、巩固活动
1、听力游戏:小猴翻跟斗。
请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上操作,取出一摞小猴摆在第一行,教师敲小鼓,如:教师敲3下,就请幼儿把第3只小猴翻过来。(反复几次,敲小鼓的数量要不一样。)
2、趣味互动游戏:大家来排队。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展示,音乐停时迅速站队,教师提问如:从前向后数你站在第几,你的前面是谁?(反复几次。)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每个楼层有几个门,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这也是一节邀请家长来观摩的数学活动,所以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他们的优点,对每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在鼓励、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但仍有个别幼儿表达不够完整,需要继续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