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帮助人
发布时间:2020-09-10 我爱幼儿园教案说课稿 幼儿园我爱刷牙说课稿 我爱幼儿园教案纲要中指出一个将康德幼儿是一个身体健康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自然、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身心和谐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中人际关系融洽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心里将康德重要条件也是活的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通过社会学习活动,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大班社会领域提出了“学会明辨是非”关心弱小有困难的人,友爱、诚实、有同情心的具体目标幼儿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常常把做一个帮助别人的好孩子挂在嘴边。
我们的集体与其他班级不一样,我们是混领=龄。与其他班对照起来,我们有别人不一样的优势,就是多了孩子自我的纵向发展,少了孩子的之间的横向竞争。大孩子的发展轨迹就是小孩子的的最近发展区,是小孩子们熟悉并在不远处即将遇到的脚手架。我们也接纳了这种教育模式,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
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中是绝对的中心,爱对她们来说并不缺乏,甚至有时爱多的成了负担。我们想让孩子们学习爱别人,想让他们学习分享,但一般的环境机会并不多。所以我们经常把帮助别人的话挂在嘴边,但在新的魂灵环境中孩子们终于可以邮寄回去照顾年小的妹妹弟弟了。
玉玉是个开朗的小女孩,年龄不大个头不矮,他的个性多少有些霸道,一天要开始活动了,他一定要加佳佳在她的旁边,佳佳不愿意,玉玉就不松手,佳佳哭了,我很生气,以为又是玉玉在任性霸道,于是走过去让玉玉松手,简单的让他快松手“别人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你就不能那个硬要人家坐这,佳佳哭了,以后更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因为急着上课我没有多想,只是看着玉玉的眼睛里含着眼泪。接下来的几天郁郁又翻了几个类似的错误。
一天中午快睡觉了,孩子们在脱外套,我一眼看见玉玉在抱小伟伟,两个恩马上就要摔倒,我又怕又急快步跑过去一下子拉开他们着急的说:“睡觉了你抱她干嘛差点摔倒,多危险!”玉玉委屈的说:我想抱她上床,听到玉玉的话我的心里一下变的不安起来,原来是玉玉要帮助伟伟,可我却粗暴的批评了孩子,孩子的心里一定很委屈吧,我慢慢的蹲下来拉住她的手,轻轻的说:“对不起,是老师错了,谢谢你帮助小朋友,你帮助弟弟是对的,可是你抱不动弟弟,这样会让你们都摔倒,太危险。”听到我的话,玉玉使劲的点点头,她还没擦掉睫毛上晶莹的泪滴就回过头去对小朋友说:“老师说我是帮助小朋友”。我还在心里庆幸还好没伤害孩子帮助别人的好心时,突然想到最近我们班出现的问题好像有许多和帮助人有关,浩宇和龙龙抢着给小朋友端水果撒了一地,诚则和信心抢着拿椅子结果欣欣摔倒了,雅琦不愿意润润帮忙,抬手把润润的小脸划了一个小口子。问题在哪呢?是我从来没告诉孩子,怎样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才是别人需要的。
我们展开了一个讨论“怎样帮助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说了起来。这个说我帮弟弟穿鞋,那个说我帮弟弟脱衣服……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发现我们的孩子都是热心肠,特别爱关心身边的人,于是我问:如果别人不愿意你帮助怎么办?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想了一会,孩子们又开始讨论,最后我们总结了几条:帮助别人时,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要尊重别人。要看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没办法帮忙,就去找其他人帮助,要懂得保护自己。哥哥姐姐可以一块帮助弟弟妹妹,要做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孩子,大家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当天晚上,我接到玉玉妈妈的电话,电话里玉玉妈妈说,孩子前一段时间不爱去幼儿园,是自己想帮助佳佳,佳佳是玉玉的朋友,可做事太慢,所以玉玉是想和佳佳坐一起好去帮他,可是佳佳不愿意,老师还批评了玉玉……听了这些话,我的眼睛也模糊了,如果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没弄清原因,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yjs21.Com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活动经验,指的是对人对是对自己的一种倾向性,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他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通过环境的同化作用,经验的情绪效应以及理智的分析,帮助幼儿认识并真正了解事物或行为的真正含义,来形成我们希望的学习兴趣、自我价值、自信、责任感、团体归属、关心友好、尊重同情、这些优秀的情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事的引导。
通常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道理也在这里:虽然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我们也并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用意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是我们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我们相信他们是善意的,我们相信他是个好孩子。这种相信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而我们的期望最终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变成了现实。幼儿受到我们行为的影响,他们也许感受到我们背后的期望,也许感受不到,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教育中的“美梦成真”的神话是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神话。这个神话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真正了解幼儿之前,我们在明确的知道幼儿一个行为之前,要尽可能的从积极的方面去相信去期望,并且带着种积极的期望去行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班内济云小朋友是个特殊的孩子,智力发育的慢,七岁的年龄,智力年龄只有三岁,在集体中各方面都跟不上节奏,需要别人照顾,老师也对他特别照顾,平时总跟其他孩子说,让他们多照顾,久而久之,孩子们都形成了习惯,都乐意帮助他,没人欺负他,让我对这帮孩子刮目相看。
还记得今年我们作为大班搬到了楼上,济云小朋友不敢下楼梯,鲲鹏小朋友便去帮忙,手拉手,跟他慢慢的下,很顺利的下来了,后来济云小朋友每次下楼梯都会有小朋友拉着手,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从没一次落下过。
济云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但并不妨碍他开心的生活,因为有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帮忙照顾他,床单乱了,晓曼帮他整整,衣服永慧帮他穿,馒头孟一给他带过去……很多很多,小朋友们都很照顾他,让济云在园里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更在慢慢的进步,有次我听到济云竟在背儿歌,让我激动了很久。
小朋友们互帮互助让我很感动,也很受触动,希望宝贝们把这个好品质持续下去,个个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宝贝们加油!
帮助别人,你会吗?
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我班里的孩子,自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午休时,总有几个孩子,裤子脱了一半,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老师过来帮他把裤子脱下来。有一天中午,还是那几个小朋友,还是老样子。我走过去,半嗔半怒地说道:'来,我来帮你拔萝卜喽。边说边把一个小朋友的裤子脱了下来。另一个小朋友看见了也学着我的腔调。帮另一名小朋友把裤子脱了下来。我看到了很是高兴。连忙夸奖他,脱裤子的问题因为一个拔萝卜,而解决了,我意识到中班年龄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不懂得去理解帮助别人。我借助故事教育小朋友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别人帮助,一天中午起床时一个小朋友来到我面前,对我说xx小朋友打我,我就把那名小朋友叫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打他,他一脸无辜地说:“我没打他,我在帮他穿衣服呢”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误会。孩子没明白别人想要帮助他的意图。我就对他说:“你想帮助别人,是个好孩子,但你在想帮助别人时,能不能这样说我来帮你穿衣服吧!他一定会高兴的”孩子欣然接受了,我说你现在试试!像我这样说,他照样做了。两个小朋友相视一笑。开心的的玩儿了起来,帮助别人有时很简单,但要别人领情,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老师你能帮助我吗
班里的王泓翔小朋友是一个长得又高又胖的小家伙,身上的肉敦敦实实,走起路来挺着大肚子,脚往两边撇,手一甩一甩的,很有相扑运动员的架势。他在班里可算是一个“小霸王”了,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并且一出手就是“重量级”的我为此在班上老是盯着他,唯恐他有“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这天,我一个错眼没顾上他,就听见“哇”的一声,我一看,他又坐在那儿张着大嘴“打雷下雨”了,全班小朋友都在笑话他。我气冲冲的走过去,问:“王泓翔,谁又招你惹你了?能叫你着这么伤心痛哭啊?”王泓翔一边大声哭一边嚷:“延锦平打我……”我又问延锦平:“怎么回事?”延锦平说:“他先打得我!”一听这两人的口气,我就知道又是一桩没头的官司,分不清谁对谁错,原因总也问不清。我回到座位上,请全班小朋友坐好,然后说:“这一阵老师发现班里的小朋友之间有个坏毛病,不懂得谦让,为一点小事就打架,而且有事情不找老师解决,老师你打我,我又打你。这样非常不好,既不知道尊重别人也没有礼貌,希望小朋友有事找老师帮忙。”
我说过这番话后,有很多小朋友都来找老师解决纠纷,只有王泓翔没找过我。我还是偷偷地观察他。上课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王泓翔跑过来,嘴巴噘得老高:“老师,你能帮助我吗?我没惹王昊泽,他就打我!”我望着他胖胖的脸急得通红,心里暗笑:“这小家伙,原来是在等挨打的机会,好来找老师帮忙啊!”我把王昊则叫过来,问清原因,批评了他,有表扬了王泓翔能找老师帮忙,不自己还手的进步表现,再一看他,正乐得咧着大嘴笑呢!
请对孩子微笑幼儿教养笔记
常听到家长这样问孩子:“那个老师好?”孩子会马上回答:“x老师好。”“为什么呢?”“因为x老师天天对我笑。”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老师天天有笑脸,就是好老师。因笑而得孩子这样高的评价,可见笑的分量。只要对孩子投以微笑,他们就满足了。然而,要时时刻刻都面带微笑,这是很难做到的。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不懂事的孩子,刚刚承认了错误,一转眼又犯错,真气人!人生气时,脸色肯定不好看。孩子犯了错,应该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讲明道理,让他们知道错在哪,怎样做才对。可千万别忘了,在孩子承认了错误的同时,投以微笑。这样,在孩子的眼里,你就是一个很好很可爱的老师。
就笑而言,孩子的这种要求并不高,也不难做到。在孩子入园离园时,热情地接待孩子。平时活动中,进入孩子的角色,并对孩子投以真诚的微笑,你就是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所以做一个称职的幼儿老师,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每天对孩子灿烂的微笑,给孩子一个好心情,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帮助孩子确立“自我”
推荐对于2岁大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做父母的为何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呢?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会放下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1、允许孩子造反??幼儿到了2~3岁的时候,好像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不允许他人的干涉。这正是“造反有理”的时期,爸爸妈妈们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们做什么。当孩子特别想要自己脱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在澡盆里玩耍;吃饭时,爸爸妈妈要让他们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听从大人的建议外出散步或者回来睡觉的话,也不要用生气的语言呵斥他们,而要多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他去按照大人的话去做。??2、鼓励孩子合理的造反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追踪调查:在2~3岁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较强和几乎没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踪调查他们至青年期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100个孩子中,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结论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独立承担任务,作出决定。由此可见,孩子的反抗行为并非是一件坏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那么这种行为将有益于他以后独立人格的发展。3、制止、转化不合理的反抗行为??孩子的反抗性行为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反抗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而应该引导、转化,可以采取冷处理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当孩子的行为错误时,父母给予否定或者暂时的不理睬,待孩子冷静之后再说服引导;也可以采取漠视法或者用其他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识到,无理的反抗行为是无效的、错误的。??总之,造反、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免加剧逆反心理。
公开课给了我帮助
作为以前小学教师的我,面对幼儿一张张小脸在我的面前,有很多的困难,其中如何上好一节随堂课就是我面临的诸多挑战中的一个。
从刚开始成为一名幼教教师,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在向老教师的请教和自己的实践操作中我发现“反思”是自我提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并且,在对自己的课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我确实感到受益非浅。可是,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性,这种单一的自我反思的局限性也不断显现。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们园和南汇区新教师随堂教学考核开始了。
在一次次预备公开课、展示公开课的磨练下,我不仅发现了许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从老教师的不断指点中,我学到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非凡是在公开课结束后,专家和老教师对我的课的点评中,我不但发现了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问题,而且也拓展了我的思路,并且在怎样上好一节课,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以及如何进行“反思”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熟悉。
在这些公开课中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即有关于如何上好一节课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同时,公开课也是新教师与老教师与专家交流学习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不仅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暴露在专家的面前,让专家为你分析、帮你改正缺点,发挥你的优势.同时,新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难得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向专家以及优秀的老教师请教、学习,解答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我该如何帮助你
仔细观察幼儿园阶段,从小班到大班。每个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随着离婚率逐渐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但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离开,随着孩子的成长,多数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往、交流。
新学期的省编教材主题一就是“我爱我家”。这天,我看到一节教育活动是“大力士爸爸”。故事中,爸爸无所不能,陪着小朋友做许多有趣的事情。随后,我问孩子们,“平时在家,你都和爸爸做过哪些有趣的事?”问题刚问完,孩子们的小手纷纷高高举起“老师,我和爸爸在家做游戏,还玩球”“老师,爸爸也把我抱得很高很高”“老师……”再看向千皓时,只见他看了看周围小朋友高高举起的手,仔细听着每个小朋友的回答。仅仅是个四岁的孩子啊!父母离异的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妈妈、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加上妈妈平时在照顾大女儿,每天都是年迈的老人来接孩子。本来就内向的千皓变得话越来越少。
第二天,又恰逢另一个活动,“给爸爸画头发”在讲过各种发型之后,我帮孩子们回忆自己爸爸的头发。孩子们都能较为清晰的说出自己爸爸的发型。都拿起画笔开始画了起来。只见千皓看看左边的小朋友又转向右边的小朋友,拿起笔却迟迟不动。我走过去,“千皓,妈妈给你买的油画棒的颜色真多,我们一起来画个妈妈吧,想想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他却说“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样子的头发,我也想画爸爸的头发……”说着,声音越来越协…
初为人母的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孩子对于爸爸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孩子,我好想帮助你!帮你少受伤害,帮你养成好的性格,帮你正常成长。可是,我的力量好小,好校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到个体。作为老师,不会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此,谨以个人的力量呼吁社会,呼吁各位年轻的父母,让每个年幼的孩子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内心的关爱!
我来帮助你吧、拔裤腿
今天下午起床,你很快的穿好了衣服和鞋子。你看到其他小朋友还在穿衣服,就开心的说:“你看,我已经穿好了。我帮你们拿衣服吧。”你从放衣服的大框中找到了好朋友的外套,你把外套递给好朋友说:“看,我找到了你的外套。”好朋友对你说“谢谢”,好朋友衣服也穿好了,和你一起帮忙给小朋友分外套。一个小朋友不会穿外套,你看见后对他说:“没关系,我来帮助你。你是小妹妹,我是大姐姐,我会帮你穿外套。”你把小朋友的外套拿在手上,然后一只手拿着衣服一只手拉着小朋友的手说:“衣服这个是前面,因为有纽扣,你的这个手先穿进去。”小朋友在你帮助下顺利穿好了外套。你说:“你会扣纽扣吗?我会扣纽扣。”当听见小朋友说:“我只会一颗”
,你就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吧。”你和小朋友一起扣完了纽扣,拉着她的手说:“衣服穿好了。”小朋友开心的说:“我也穿好了。”
老师的声音:
你是个非常温暖的小朋友。你很有礼貌也很喜欢帮助同伴,在同伴遇到不会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很耐心,也很细致。你说自己有一个弟弟,在家也会帮助妈妈给弟弟穿衣服,还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你这么能干,真的很棒哦!
拔裤腿
中午午睡时间到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在为午睡做准备。有个小朋友说:“哎呀,我的裤子卡在脚上了,脱不下来。”你说:“我有办法。”你走过去,两只手拿着小朋友的裤腿开始拉,可还是脱不掉。你突然轻轻地唱歌“拔萝卜,拔萝卜,哎呦哎呦拔不动,哎呦哎呦拔不动。”你的好朋友说:“我也来。”好朋友和你一样,拉住了另一只裤腿。你和好朋友一起用力往外拉,裤子还是没有脱掉。另一个小朋友在旁边激动地说:“我知道了,你们要拉住这个地方”。你和好朋友一起,一人一只裤腿的边边,然后用力一拉,裤子脱下来了。你和好朋友一起坐在了小床上,开心的笑着说:“哈哈哈,裤子被我们拔下来了。太搞笑了。”想出办法的小朋友说:“我就知道,肯定能脱掉的。”脱掉裤子的小朋友在被窝里面说:“谢谢你们,我要睡觉了哦。”你和好朋友说完“不用谢”后也回到自己的小床上开始准备午睡。
帮助别人别忘了自己
天天活泼开朗,很愿意帮助小朋友。
外出活动时,如果谁忘了把小椅子送回“家”,她会马上过去帮忙。
区域活动结束了。
她总是在自己收拾完玩具后去帮助别的小朋友收玩具。
洗手时,她也常常主动帮忙小朋友卷袖子。
因此,我经常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天天。
此后,天天更加爱帮助别人了,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她光想着去帮助别人了,自己的事情却不做了,有的时候还“帮倒忙”。
我便找天天谈话,和她一起分析这样的“帮忙”合适不合适。
“你帮助小朋友是好的,可是你先要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的衣服塞好不露肚皮,才能在帮助小朋友时不会着凉。
还有,小朋友还没用完你就把毛巾和杯子给收拾走了,结果他们就没得用了。
所以,帮忙前要先看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忙。
”听了我的话,天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这之后,天天似乎学会了“察言观色”,只要看见谁着急的样子,她就会上前去问:“你怎么了?”如果别人告诉他遇到什么困难,她就会主动地帮忙。
天天帮助同伴的变化过程,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正面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肯定和表扬上,只有让幼儿真切感受自己行为带给别人的感受,才能调整或巩固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助人行为变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