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的一幕
发布时间:2020-09-22 幼儿园我的一家说课稿 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中午吃饭时,小朋友都很安静,忽然不知谁大声喊道:“老师,某某的汤撒啦!”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好像在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洒汤的宝宝则用紧张的眼光看着我,任凭那汤流到身上,也没起来,我怕烫着孩子连忙说:“宝宝,快站起来!”而她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赶快将她拉开。
这时我心中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有些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承包”了。
因此,餐后我特意组织幼儿讨论“饭被打翻后,该怎么办?”使幼儿认识到事情发生后,首先要自己想办法,饭很烫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离开座位,再寻求帮助,最后把桌子擦干净。
老师和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承包者”。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不能事事都要靠家长或老师,没有人能帮自己一辈子。
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太娇太惯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多给他们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吃午饭风波
一天中午,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和往常一样,我告诉小朋友们:“今天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拿一碗饭和一碗菜,拿到后开始吃,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饭。”一切都还挺顺利的,小朋友们分到饭菜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有的孩子吃完一碗又盛了一碗,慢慢地动作快的孩子陆续吃完了饭,这时,俊俊突然对我说:“老师,我吃不下了。”我一看他的一碗饭还剩许多呢,就劝说道:“不行,一碗饭要吃完的!”他听了急得眼泪都要快要掉下来了,吱吱唔唔说:“我真的吃不下了”。我一想又想到俊俊今天早上来得晚了,大概早饭吃得太饱,所以现在肚子还不饿吧!于是我就向孩子问清了这点,果然没错呢!于是我对他的要求开始降低,让他再吃两口就行了,他听了高兴地吃完了两口。
这件事,使我想到以往我们教师在教孩子吃饭时,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饭,其实却往往忽视了每个孩子的实际需求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吃今天的菜而多吃一点饭,有的孩子可能因某种原因今天胃口变差了些,还有的孩子天生就吃的少些等等。所以以后在吃饭时,我对于个别孩子不再硬性规定,而是根据孩子自己的需求,适当调节,这样孩子们也吃得心情愉快,成长得更健康了!
午饭前的猜谜活动
午饭前,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以智力游戏、口头游戏居多。
如“我的飞机开始飞”、“数面包”、“静静听”等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但是时间一长,就没了兴趣。
往往是游戏进行到一半,很多幼儿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分析、思考这个现象后,我又进行探索和尝试,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
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欢探究秘密,也很喜欢挑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将知识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可能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而设置一个谜语让他们猜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尝试着利用猜谜语这个形式,给他们提出一个挑战。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猜谜语,孩子通过探究获得了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猜谜的过程中,孩子获得的经验远远大于谜底本身,尤其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力也有所提高。
谜语是智慧的结晶,在猜出谜底后,我还鼓励大家一起学会这些谜语,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午饭前的猜谜活动,让孩子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加强了班级的常规,真是一举多得。
午休时的故事时间
从上中班开始老师都知道,每次饭后散步结束后,孩子们就会入厕盥洗后到小床上睡觉。小完便后,大多数小朋友在陆陆续续地脱衣服、放鞋子、上床了,也有特活跃的小朋友从这头窜到那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有许多许多的精力嬉闹:拿着衣服甩过来甩过去,把小枕头从这头藏到那头,把小鞋子从床这边挪到那一边、、、、、、总之,他们总有那么多的开心,要是不马上制止,那就会没完没了,不仅睡不成觉,还会影响别的孩子。
这不,这学期我们开会,午休前来给孩子讲故事听。老师一说:“躺好了给你们讲故事听。”这话非常有镇定效果,孩子们会立马回到自己应该呆的位置上,把手头的东西摆放好,赶紧安静下来,还有挺贪心的小朋友子提要求:“老师,讲三个故事好不好?”“讲好几个故事我的嗓子会疼的!”“那就讲两个吧?好吗?”瞧,这帮小朋友在讨价还价哩。也有的小朋友说“老师很累,不要再烦老师了!”“老师看小朋友表现,表现好就多讲一个故事。”一般情况下,我会斟酌而定,避免凶残和恐惧方面的内容,故事长一点我就讲一个,故事短一点的就讲两个。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慢慢儿地平静下来,比较专注地听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能激起孩子们关心他人的情感,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我亦能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对我的信赖和爱戴,心中总有一股股的暖意。我想在短时间内我不会落下这个和孩子们情感交流的契机,亦会活泼生动地丰富孩子们想听的故事。
午饭散步中的启发
一次午饭后,我准备带领小朋友们散步,当孩子们一听去外面散步,他们的高兴劲就上来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是去抓蚱蜢吗?那草地上肯定还有蚱蜢?”我回答到:“今天我们不抓蚱蜢,因为把蚱蜢带回教室以后没食物吃,它会饿死的,我们可以到草地上去玩一玩,去看一看蚱蜢,好吗?”孩子们听了直点头,于是带领着他们来到了草地上,孩子们一跑到草地上,像一只只放飞的小鸟,开始奔跑起来,有的孩子正在搜寻着蚱蜢,准备再次观察蚱蜢,可是,风轻轻一吹,草地上的落叶,翩翩起舞,小贝抓起一片红红的树叶叫了起来,你们看,我抓到了什么?同伴忙围上来,吵着说:“给我看,给我看,是蚱蜢吗?”这时,小贝手心打开,小朋友惊讶地叫了起来,怎么是树叶呢?小贝说:“这是一片会飞的树叶,同伴们听后更来劲了,对树叶产生了兴趣,也纷纷得抓起了树叶,有的孩子边抓边说:”这树叶真漂亮,像小蝴蝶”,这时的我对小朋友说:“我们来比赛捡树叶,好吗?”一讲完,孩子们兴奋的开始行动了。
有的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有的边边嘀咕着:“我要把树叶拼小老鼠呢,”没过多久,孩子们捡了一大把一大把的树叶,我和孩子们讨论:“我们把捡回的树叶带回教室,把这些树叶贴成一幅幅漂亮的画,好吗?”孩子们高兴地带着自己亲自动手捡回的树叶回到了教室,还让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树叶进行了认识,使孩子们认识了银杏树、香樟树、枫树的叶子……。在开展七彩世界的主题中,我们又将孩子捡来的树叶放入区域游戏,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树叶贴画,在游戏中,孩子们用树叶拼贴了各种图案,有老鼠吃饼干、小鱼、蝴蝶等,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时时为幼儿创造一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将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感受世界是奇妙的,是丰富多彩的。
午休时的秘密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不好好睡觉。
他叫杨和彭,他很特殊,每天下午他得去打乒乓球,它的家人会在午休后来接走他去训练。
可是他每天中午都很有精神,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可他不睡;有时候自己在那玩,有时候自言自语。
我告诉他不要讲话了,赶快睡觉,可他没什么反应,在玩或者自言自语,这可怎么办?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他们说悄悄话。
没想到还挺灵的呢。
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贴在他的耳边,说一个秘密--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祝你做个美梦,你会梦到许多好玩的事情!等你醒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你的爸爸了。
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
就这样,他甜甜地睡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爱是这么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他们感到爱的真谛。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他们,就要抓住良机。
现在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小朋友们的心也变了,变的和我们小时侯大不相同,读懂他们的心,的确是件难事,过多的干涉,会带给他们一些无奈。
教育随笔:午饭后的阅读
午饭后孩子们都喜欢跑到图书角拿书看,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喜欢的书,这也提高了孩子们吃饭的速度,不讲话,不挑食才能吃的快,这个图书角作用可真不少呀,一天午饭后,沂珊迅速的跑到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一会孩子们都陆续的吃完饭了,一张张小椅子在沂珊旁边放下来,大家都围着他,和他一起看恐龙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也有别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书,组成另一支队伍,场面很是热闹,秩序井然。
我很高兴,大家能不吵不闹,友爱的分享图书,我决定丰富我们的图书角,当然,还是要家长们多多支持才行,首先我和孩子们讲读书的益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读自己的一本书好呢,还是和别人交换读两本书好呢?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会将家里的书带来,和别人交换着翻阅,这样我们的图书角更加丰富了,而且,很多小朋友的书在家里爸爸妈妈都讲过,对其中的故事已很了解,他们还可以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亲身体验一把小老师呢。
午餐进行时
又到午餐时间了,香喷喷的蒸蛋是孩子们的最爱,小朋友看见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咦,宁子萱怎么了?她用筷子拨弄着饭,眉头也皱了起来。我关切地走到她的身边问她:“怎么了?”她低头不语。“是身体不舒服了吗?”我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没有呀!刚才还和小朋友一起开心地游戏呢?怎么一到吃饭时间,她就犯愁了呢?“老师,今天的饭太多了,满满一碗!”噢,原来如此。因为今天老师换了一把勺子,饭就添得比往日要多些,但萱萱嫌饭实在太多了,情绪也变得不好起来,不能因为饭太多而影响孩子吃饭的心情,使她有心里负担,即使她全吃完了,孩子也会不舒服的。何不换一种方法试试呢?比如允许她少吃一点呢?于是,我对宁子萱说:“这样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她听了我的话,马上点点头,拿起筷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下了大半碗,还一边吃一边看我一眼,我只是高兴地向她竖起大拇指。
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孩子不吃饭其实是有她的想法和原因的。满满一碗饭对她来说是个心理负担,而我采取的是:给她一个选择的台阶,使她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了她就能愉快而轻松地进餐了。每个孩子都有她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她还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只好由行为表现出来。即使是外显的行为,每个孩子还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而且在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背后还有成人所不可理解的心结。“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视角,看待一件事,换个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采取一些她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公交车上的一幕
我是一个极易触动情感的人,公交车上的一幕又让我泪眼连连。
一路上听着儿子的唠唠叨叨,我也嘻嘻哈哈的应和着。
突然发觉车停下来在争执着什么,定睛一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步履瞒姗,满头大汗,打开手绢,只有一元钱,递给司机。
只听司机不耐烦地说:“老年卡呢?”“忘带了”老人胆怯地说,并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司机。
司机一边说,一边用手去推,“回家拿卡去!这儿不是救济站。
”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老人已下车了,车开得很快,刹那间离老人很远很远。
就在这时,一位小女孩哭了起来,“奶奶你为什么不给那位爷爷钱呢?你快去让他上来。
”孩子的哭喊揪起了奶奶的心,奶奶又怨起了爷爷“不就是三元钱吗?”爷爷又生气的怨司机“你稍等一下,谁给不了他3元钱呢!”孩子怨奶奶,奶奶怨爷爷,爷爷怨司机。
听到这些懊悔声、埋怨声、吵闹声,车内异常的寂静,似乎每个人都在责怪自己,后悔自己的所为。
我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泪水中有悔恨也有感动。
老爷爷气喘吁吁可怜的样子,在我眼前久久不能消失。
我抬眼看了一下那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就是上大班的年龄,她趴在奶奶的腿上一动不动。
我对这个小孩肃然起敬,自愧不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是这一位纯真善良的孩子唤起这一车人的良知。
身为孩子们的老师,言出必行,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做到了,而我呢?在学生、儿子的面前有何颜面呢!
只恨世上没有后悔的药,作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是孩子们的楷模,是文明的象征,我只能更加严于律己,心口一致做一位里表统一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