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带着满满的爱心去教训孩子

发布时间:2020-09-29 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带着满满的爱心去教训孩子

在适时教训孩子方面我一直持肯定态度,如同一棵小树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修枝减叶一样,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端正,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与教训。但是怎样的教训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起到最佳效果,将长歪的枝杈扳回到正路上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积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于是,我在休产假期间,在带孩子之余,充分利用了既有的20本左右的育儿书(朋友旧书赠送,其中不乏多本畅销育儿书,不胜感激!),以及补充购买的5本书,有些书名说出来,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正面管教》、《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量阅读之后,我首先学习到是婴幼儿的早期行为受敏感期主导,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会故意去做惹大人生气的事情,要么是敏感期在作怪,要么是好奇心在作怪,此时若去限制,后果要么是身体协调能力差,要么是泯灭了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其次在对待孩子无理要求上,一定要及时教训,但要爱心满满地去教训,不要让孩子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要在潜意识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如何爱心满满地去教训孩子呢,在我的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半的这段时间,也能数出来有那么几种无理取闹的行为。经与家人分析“此行为非敏感期,确定无理取闹罪名成立”后,我们给出了及时的教训。

行为其一: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

女儿已经快一岁半了,时不时会搞些皮肤饥饿、求抱抱的事情,人之常情嘛。但是她对抱的要求可谓高标准严要求:所谓抱要站着抱,不可坐下;所谓站着抱,要溜达,不可静止不动!

快一岁半了,已经二十斤重了,已经不是尚未满月的小宝宝,对身在母体内的经历留恋忘返。二十斤重,抱着溜达动不动半个小时,谁能受得了?我认为有些无理取闹了,难道坐着我抱着你就不是抱了吗?就缺乏对你的爱了吗?在征得爸爸、姥姥同意后,我们对某天晚上睡觉前的这一抱抱要求开始进行爱的教训。已经抱着溜达了几步了,我决定坐下来,同时对她说“宝贝,妈妈好累呀,走不动了,得坐下来了,坐着抱你睡觉啊”。结果,女儿义无反顾执着地挣扎,大声哭泣,意欲我站起来溜达,但我认为我应该坐着坚持下去,孩子看自己拗不过大人就会顺从的,这一恶习就可纠正。

也许如果没有一个关键性人物的出现,我这教训马上就能立竿见影了。但是,就在此时,姥姥受不了了,是心里受不了孩子的哭了,过来抱孩子,然后就抱着溜达去了,溜达了半个多小时把孩子哄睡着了。我跟姥姥说,“妈,您累了一天了,晚上这样抱着哄孩子不累吗,我是怕把您累坏了,应该让她懂得体谅,不能再这样无理取闹了。”“好好,你说的对,我就是忍不住……”我妈说,这时候孩子她爸哼了一声,翻身去睡了,“下次你再教训,我躲起来好吧,别再说我了”。就这样晚上的教训以失败告终。

我家女儿的脾气可真是倔呀,第二天醒来就心情不好的样子,可能昨晚哭着睡着的原因,居然还记得昨天的事!一醒来就让抱抱,依然高标准严要求,我决定要再教训一次。我从姥姥手里接过孩子,姥姥也很知趣地躲到房间里去了。还是先对孩子讲道理,妈妈累抱不动,要坐下来抱。小孩子真是很执着,加上劲又大,在我怀里鲤鱼打挺地折腾,嚎啕大哭,整得我都要抱不住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手,放手了对孩子心灵打击更大,她可能认为妈妈不爱她了。这时,她爸爸适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我发现她的眼神再也不敢看爸爸了。爸爸也指望不上了(小家伙应该很失望),姥姥也躲起来了,再没有可以求救的人了,没过多一会她就不折腾了,老实让我坐着抱着她。我看教训目的达到了,心中暗喜。要记得,小孩子是很要面子的,一定要给她台阶下,你的教训工作才算圆满完成。“看宝宝多懂事,体谅妈妈累,让妈妈坐着抱,宝宝长大了!”小孩子的脸真是六月天,说变就变,立刻就满有爱心的冲我笑了。教训工作还要再接再厉,“来,爸爸抱抱,看宝宝多懂事”,姥姥早就忍不住了,从房间里冲出来,“姥姥也抱抱,宝贝真懂事”。经过这次充满爱的教训,孩子将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抛在了脑后,再也没有提过。

行为其二,故意找茬扔东西。

我们知道,婴幼儿在7-8个月之后就会出现扔东西的现象,这是敏感期在作怪,小孩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空间,我们尽量提供可扔但声音不大的东西给她玩,如小皮球、小瑜伽球,要是有声音的东西,我们看住她在爬行垫上扔,以不影响楼下人休息。

时间长了你都忍不住要去收拾,因为地上的东西实在是随处可见,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但是你刚收拾好,就被她发现了,很快恢复原状(散落在地上)。如此反复几次,我已经无法忍受了,奶奶也有同感,所以我们态度一直决定教训一下她。我用鼓励的口吻对她说:“宝贝现在会帮妈妈做事情了,地上的东西会捡起来放到桌子上了……”,女儿似乎没听到,置之不理。那我收拾一下吧,把物品拾起来放到桌子上摆好,不出一秒,立刻被她拨拉到地上,我认为这是挑战我的忍耐力。“涵涵,把地上的东西拾起来”,我认真地说。小家伙置之不理。这时候,爷爷奶奶也过来说了。她有些委屈了,哭着找人抱抱。找爸爸,爸爸说“你把东西拾起来就抱抱”;那就找爷爷,爷爷也是立场鲜明;找奶奶,奶奶忙着做饭,没空理她;再找妈妈,妈妈自然不会妥协。找了一圈没人抱,那种无助的样子,你要一不小心忍不住去抱了,那就前功尽弃了!又回来找妈妈,我就蹲着搂着她,任她哭。搂着她,使她受伤的心灵得以依托,不会感到被抛弃了。但同时,立场不得变,在目的没有达到前,是不能抱的。

这时无论爷爷、奶奶再怎么说,她就是不肯拾东西,哭得更厉害了。脾气真是倔呀!不大点的小屁孩,面子比天还大。这样僵持下去也不行呀,我稍微妥协了一下,“来,妈妈拾起一个,宝贝也拾起一个,怎么样?妈妈已经做了呀,宝贝也来做呀”。尽管不是很乐意,但是她还是做了。那就鼓励一下吧“宝宝会帮妈妈收拾东西了,妈妈来抱抱”。经过这次全家对她的一致反对,她应该也认识到一些自己的问题,故意找茬扔东西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回到主题上来,带着爱心能让孩子体会到你是爱他的,哪怕是在教训她的时候。如果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怎么会狠心教训他呢。带着真诚的爱心去教训孩子,会让你在教训孩子之后更少内疚。如此方法得当,效果自然明显,孩子依然能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5-1=0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

1.“言教”与“身教”的矛盾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2.“穷教”与“富教”的矛盾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使人们从情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但在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大讲艰苦朴素的大道理,这自然让孩子无所适从。

3.“溺爱”与“叛逆”的矛盾

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极端,对父母举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4.“放纵”与“专横”的矛盾

在教育方式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去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5.“重智”与“轻德”的矛盾

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都对考试成绩特别关心,将目光一直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只看重成绩,却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

6.“发展”与“限制”的矛盾

在个性发展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

家长渴望孩子成才,于是为子女制订了“宏伟”的发展计划,如果家长的这种选择,符合孩子的志趣,那当然是好事。可事实却是许多家长的“发展”计划违背孩子志愿,这种“发展”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编后

矛盾的家教绝非仅仅上述几种,还有许多。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问题还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们许多人还未真正认识到这种矛盾家教的严重后果。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双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视。矛盾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效果,更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影响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然,这绝对不是家庭教育本身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不过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朋友还是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

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的情感易受感染,且模仿性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虽然是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面,我们也不忘时刻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你!”、“你太辛苦了,快歇一会儿吧!”而对方也一定会说:“没关系,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间长了,儿子也会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对不对?”。吃东西时,我们告诉儿子大家要一块分享,让长辈先吃。而在外面时,我们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大声说话影响别人,对人说话要有礼貌。如果我们无意中有谁犯规了,儿子就会生气的批评我们“爸爸,你怎么......”“妈妈,你怎么......” 。而我们也会赶紧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所以,父母更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渗透,培养移情能力。

对别人表达爱心,需要具备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就是移情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课题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移情力,让孩子学习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

在四川发生灾情时,我告诉儿子,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有很多很多的房屋倒塌了,有很多很多的人受伤了,他们既没有房子住,也没有东西吃,还有很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儿子一边流眼泪一边狠狠地说:“妈妈,地震真坏,我一点也不喜欢地震!”我问儿子:“那我们可以为四川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儿子说,那就把我们家吃的东西还有钱都给他们吧。我故意试探着问:“那我们家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钱买新家了,那可怎么办呢?” 儿子哭着说:“妈妈,四川的人多可怜呀,我们不买新家了,把钱都给他们,以后我挣钱了,把钱也给他们。” 我含着眼泪说:“儿子,不哭,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而且,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我们中国人会帮助他们,还有很多好心的外国人也会帮助他们。”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关注着四川,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心中都默默地为四川人民祈祷祝福!

三、借文艺作品,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在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蕴涵着很多有意义的关于培养幼儿爱心的教育内容,如故事:《萝卜回来了》、《金色的房子》、《小乌龟慢慢》,教育孩子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歌曲《我有两个家》、《小娃娃跌倒了》、《小乌鸦爱妈妈》唱出的是爱同伴、爱家人的美好情感。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至少给儿子讲五个故事,并结合故事和儿歌的内容对儿子进行随机教育,并告诉儿子,小花、小草、大树还有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我们人类和它们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地球妈妈。如:当儿子跑到草地时,我会说:“小草被踩的多疼呀,它说,童童哥哥,请你不要站在我身上。” 当儿子捉住小青蛙时,我模仿小青蛙说:“童童哥哥,请你放了我,我是专门捉害虫的!” 在我和儿子的世界中,小动物和花草都是有生命、会说话的。现在,儿子已经成了一名称职的环保小卫士。走路的时候,他会紧张的提醒我:“妈妈,小心点,别踩到小蚂蚁了!” 当我们骑车从小狗身边经过时,他又会说:“妈妈,小心点,别压着小狗了!”虽然儿子现在已经四岁了,但他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中。

四、分享实践,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卢勤老师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写到:“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去珍惜,一旦成人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也曾有人说过:“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很多家长已经习惯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而做出“拒绝”的行为。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我经常引导儿子为我“服务” ,如我说:“哎呦,我太渴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我倒杯水。”或者“妈妈今天不舒服,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妈妈捶捶背。”儿子一听,马上会跑过来说:“妈妈,我愿意,我愿意!”有时,儿子也会主动问我:“妈妈,你现在渴吗?要不要我为你倒杯水?”“妈妈,你累吗?我给你捶捶背吧!”现在,儿子惦记我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妈妈,这个好吃,是我专门为你留的。”“妈妈,我给你摆鞋子。”“妈妈,我们去姥姥家吧,姥姥会想她女儿的”......而当我谢谢他的时候,他却会说:“妈妈,你别谢我,因为我是你儿子。”“妈妈,不用谢,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儿子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家人身上,在外面也知道主动帮助别人了,而当别人谢谢他的时候,他会又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我说:爱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把生活的门推开了。爱是一粒种子,只要你用心撒播爱的种子,认真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中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家长心得:带着孩子读书


有好多次在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跟学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好多次在和家长同志们说《孟母三迁》的故事,直到很多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孟母的智慧与伟大。

带着孩子上班已经2年多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环境、周围的朋友对一个孩子的早期成长影响有多大。两年前,孩子小,每一次开会没有人帮助看孩子,就随意的把他交给比他大一些的大哥哥们,应该从那个时候起,孩子开始接触网络,刚开始的时候是看别人玩,后来就学着自己摸索,再到后面上瘾,早上起来就想把电脑摸一摸,网上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守在电脑前。(其中有一个环节:那个时候他接触的孩子都是爱玩电脑的,他们经常指使冰冰去找妈妈要电脑,如果妈妈不给,他们这群孩子就不跟他玩。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把孩子们都变成了这样。)为这个事情,我曾经很苦恼,心理学上讲:强迫地想让一个人不去一件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发这个人更坚定地去做这件事。可见:硬性的强迫孩子不玩电脑只会让孩子更离不开电脑。为此,我买了《儿童心理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玩电脑是他的一种兴趣,只不过现在这种兴趣让他着迷,并影响到他其他兴趣的培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转变孩子的兴趣。在孩子12岁前,应该是一个人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我决定抽时间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正巧,在这个时候,我读了邬晓莉的《爱的叮咛》,知道了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智力发展及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我决定将孩子的兴趣引到课外阅读上来。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分如下步骤完成:

第一:让电脑被“没收”,从此不能用。我将我们办公室的电脑全部用密码锁上,并告诉冰冰:学校检查电脑的时候,发现我的电脑上玩游戏的记录最多,校长爷爷已经将我的电脑没收了,现在这个电脑不属于我了。(善意的谎言,还让校长成了坏人,呵呵。同时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坚决不用电脑)

第二:想办法将家里的电视关掉。有一个机会:那天,冰冰和他爸爸在家玩游戏,他爸爸要买他的枪,问他多少钱卖?后来玩到尽兴的时候,他爸爸说:我想买你的遥控器,你多少钱卖?冰冰说:多少钱也不卖。为防止爸爸抢遥控器,他还特意去把遥控器给藏起来,后来遥控器就“永远”消失了。冰冰回家也就没有电视看了。

第三:借助益友的力量。我们办公室旁边有一个喜欢读课外书的男孩-----蒋东方,这小孩机灵,淘气,好动,正直、热情、爱看书。我让冰冰天天和东方一起玩,有意避免他和以前爱玩电脑的那几个小孩接触。朋友的力量还真是大(),孩子一旦有了益友,他也会学着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放学学完作业,就在操场上玩耍锻炼身体,还经常听他们相互之间探讨一些孩子世界里的问题。

第四:带着孩子读书。每天回家,不管多忙,多累,都要陪孩子把书拿出来,读一读,刚开始是我读,冰冰听,后来变成,他看图说话,我再带他读,书里面有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候读得我们一起开怀大笑,有时读得我们疑惑重重。

现在孩子已经走进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了,我们一起用四天的时间读完了《三毛的故事》,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小王子》,我正打算再买一套适合孩子口味的读物。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完成。

从小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但社会不会因此就减轻他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个人。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

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她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

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

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让孩子从小心灵充满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但社会不会因此就减轻他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他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的老前辈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这代人也没搞清楚,我们的下代人也不会搞清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政治路线。这条路线是物质发展的高速路线,然而,道德素质路线却迟迟启动不了,因此,“地沟油、瘦肉精......”就在这个年代产生了。

我是个粗人,没受过高等教育,对一些世事也看不透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中国的离婚率也荣升到了高速路线。我就不明白了,上代人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成功率为什么比现代人先恋爱后结婚的成功率要高?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今天想讨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孩子成长(生理和心理)是没问题的。首先,调整好你的心态,分手是你们的事和孩子没关系,孩子不管跟哪一方生活,都要让他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都一样爱他,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错失、坏话(其实,错和对都是相对的),让他埋下仇恨的种子;其次,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和同龄人交往,培养他的健康心理。现代人物质追求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东西是金钱无法换到的,不要为了钱而失去不该失去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没有人不会犯错误的,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来面对”切忌不要恶语相加,不要棍棒相向,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后,虽然这个社会乌烟瘴气,但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孩子遵守“知道的可以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原则。

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会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所以,重点要努力做到让他感觉和别的孩子没有啥两样,给他安全感,给他家庭归宿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单亲家庭也同样能做到,教育孩子从自身做起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带着孩子去阅读 育儿心得:带着孩子去阅读 上周看了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博文,心里很有感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
    2020-09-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要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爱 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爱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周围大人们太多的爱。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幼儿面对着两位教师,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
    2021-05-04 阅读全文
  • 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5-1=0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 1.“言...
    2021-12-20 阅读全文
  • 家庭美满的句子200句 祝福你们的家庭像迎接春天的鲜花,洋溢着温馨与快乐。很多悠长的句子让人深深地感动,微博里也能看到好句分享。经过搜索的结果我们整理了一些与家庭美满的句子相关的信息,我衷心希望这些句子能够为你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2024-09-22 阅读全文
  • 家庭美满的句子156句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快乐珍藏让爱住在我的家里;不幸的努力换来了魔法的腐朽!国际家庭日,愿你的家和一切,永远幸福!~~好句子人人都喜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美满的句子156句”,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8-1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带着孩子去阅读 上周看了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博文,心里很有感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

2020-09-18 阅读全文

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爱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周围大人们太多的爱。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幼儿面对着两位教师,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

2021-05-04 阅读全文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 1.“言...

2021-12-20 阅读全文

祝福你们的家庭像迎接春天的鲜花,洋溢着温馨与快乐。很多悠长的句子让人深深地感动,微博里也能看到好句分享。经过搜索的结果我们整理了一些与家庭美满的句子相关的信息,我衷心希望这些句子能够为你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2024-09-22 阅读全文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快乐珍藏让爱住在我的家里;不幸的努力换来了魔法的腐朽!国际家庭日,愿你的家和一切,永远幸福!~~好句子人人都喜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美满的句子156句”,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2023-08-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