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发布时间:2020-09-29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教育孩子笔记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一个单亲母亲给我们的节目组打电话,说他的儿子28岁了,不谈恋爱,而且和妈妈基本不交流,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记者给我看了和那个儿子交流的微信,能看得出来,她儿子其实是个很诚实、很本分的男孩,和妈妈描述的那个冷漠、自私、暴躁的儿子完全对不上号。母亲说儿子不顺心时还会自残,用筷子插到喉咙里,甚至对妈妈动手。

前期采访时,我们意外地发现一个情况,这个男孩曾经参加过15次公务员考试,有几次文化课考试也过了,但是面试却均未能通过。大学毕业四年,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基本没有工作过,一直闷在家里,和母亲关系又不好,也没有女朋友,他的生活看上去不太美好。

这个男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纠结,又如此执着。

带着帮助他们找问题的心情,我采访了这个男孩。

他告诉我,他的生活非常无趣,每天都在痛苦中徘徊,他也想过改变现状,甚至去当过保安,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更不是妈妈想要的生活。

妈妈好不容易一个人把他培养到上了大学,总是盼望他出人头地,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考公务员。在15次失败之后,母子都崩溃了。

妈妈总在抱怨和焦虑,每天早上起来就拉着脸,儿子认为妈妈这样的情绪让他无法开始正常工作,甚至没有办法恋爱。

和儿子聊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见到了这位母亲,看一眼就知道她是个饱经风霜的女人,满脸都是哀怨。

母亲一见到我就开始哭泣,讲述自己如何艰辛地带大儿子,现在儿子工作没有,爱情没有,还时不时和她发生冲突,最吓人的一次,儿子动手打了妈妈,之后自己头撞墙,差点出大事。

这位母亲承认曾经把儿子当作发泄桶,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一顿,很多年都是这样。

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婚姻不幸,和儿子关系糟糕,而更让她难受的是她和自己的母亲已经打了好几年,现在也不来往。

这个时候,故事中出现了第三个人,孩子姥姥。

现场两个人都表示,家里最暴躁的人是老太太,一点小事不顺心,都会大发雷霆。故事中的妈妈曾经千辛万苦从继父手里要来一套房子,结果因为和自己母亲关系恶劣,老人家生生把房子要了回去,这事件导致母女关系彻底恶化。

这样一梳理,脉络就清晰了。

一个女人,性格不够温柔,结婚之后有了一个女儿,就是我们今天故事中的妈妈。由于第一个女人性格不好,导致第二个女人和她一样暴躁。当这个家庭有了第三代之后,孩子就成了出气筒,谁不开心了就拿他发泄一下。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的时候不敢反抗,长大了就开始跟全家人有冲突。

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想像上两代人那样贫穷落后地活着,于是不断地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是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心理素质极差,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于是一次次考试失利。

考试成绩不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男孩心情低落,加上妈妈一唠叨,就和妈妈有了冲突,然后又自责,不想不孝,于是就开始自己伤害自己。

关键是现在故事中的三个人都不幸福,妈妈和姥姥老死不相往来,妈妈和儿子不是热暴力就是冷暴力,这样的生活听起来都觉得可怕。

我们在采访中经常看到那种暴躁的爹妈养出了人格不健全的孩子,今天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一个暴妈毁三代。

日常生活中,我也有暴脾气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在身边,我首先会选择自己找地方静一下。

如果火气当时没有控制住,发泄出来了,要切记不说过分的语言,比如侮辱性的,打击性的,什么“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养你真是个累赘”;也不能轻易说不负责任的话,比如:“我根本不爱你,熊孩子!”这种话说出口无异于一把尖刀插在孩子心上。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在工作,女儿在我旁边说我头发被皮筋缠住了,要帮我解一下。我当时正在见朋友,手头一堆事情,简单让她弄了一下,越弄越乱还挺疼,于是随口说:“什么破皮筋,剪断得了!”女儿急忙说:“不行妈妈,别剪断!”然后就跑出我办公室了,我当时也没当回事,一个小时后开完会了,发现女儿一个人坐在会议室,背对着门。我喊她,她一回头,眼睛红红的。“你哭了?为什么?”我问她。

女儿很委屈的样子,没说话。后来我和她聊了半天,才知道我扎头发的皮筋是她自己手编的,而原料是她最好的朋友送的。女儿委屈地哭:“妈妈,我编了一下午的头绳,我想您肯定特别喜欢,结果你说这是破东西,我好难受!”我这才想起来头绳确实是女儿有一天神神秘秘送给我的,当时也是在忙,没太在意。那一刻,我好自责,认真地给女儿道歉,女儿很快接受了我的道歉,还说幸亏没剪断,要不她得更难受。

这件事我一直记得,孩子单纯可爱,总是想把最好的礼物给妈妈。而妈妈也总是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可是常常忘记了,孩子需要的其实不用花钱,不过是一个笑脸和一份尊重。

很多妈妈都和我说,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那忍着点脾气就是第一步,这个都做不到,别的做好了效果也打了折扣。暴妈们,开始改变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不要让你的孩子遭遇冷暴力


孩子做错事,逮着就是一通猛打,家长都知道这么做,可能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但是,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冷漠对待,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问,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它对孩子的伤害,成年后很难消除——

两次提拔之前他都临阵辞职

在单位领导宣布提拔任命之前,郭磊(化名)又一次突然辞职了,很快,他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再次从底层做起。这已经是短短两年里,他第二次在明知道要升职的情况下,却莫名其妙地辞职了。他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周围同事感觉纳闷,更让做父母的恨铁不成钢,气得几天不愿跟他说话。

“人不仅对失败有恐惧,对成功也可能过于恐惧。”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耿耀国博士说,《圣经》里有个叫“约拿”的人,据说上帝要他到尼尼维城去传话,这本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和崇高的荣誉,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可是,当理想即将成为现实时,他却产生了畏惧,他害怕自己不行,就想回避即将到来的成功。这种成功面前的畏惧心理,心理学家称为“约拿情结”。

显然,郭磊出现了“约拿情结”。心理学家分析,在我们小时候,由于自身条件、能力有限,容易产生“我不行”等消极念头,假如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成长机会,这些念头可能一直伴随,甚至影响一生,尤其当成功接近时,恐惧心理更明显。

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让他不断“惧怕”成功

难道是从小缺乏安全感导致了郭磊的“约拿情结”?“我不是害怕成功,而是讨厌成功。”在心理咨询室,郭磊道出了其中缘由。原来,上初中之前,父母都特别疼爱他,关心无微不至,然而,一切在升初中以后彻底改变。

“他们只关心我学习的好坏,我和同学相处咋样,心情好不好,就统统不管不问。”为得到父母的好脸,他拼命地学习,成绩也确实不错。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又有点恨父母: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其他同学的父母那样嘘寒问暖?好不容易熬过十年寒窗苦读,成绩优异的郭磊理应顺利考上大学,但他在高考时却突然高烧不止,而考试一过,烧就自然退了。可想而知,这次考试一败涂地。但是,他却死活不听父母让他复读的意愿,自己找了工作。后来,他靠努力赢得领导赏识,可就在提拔前一天,却出现前面所说的“辞职”一幕。

“长期以来,父母对郭磊态度冷漠,对他的学习成绩过度关心,这种‘冷暴力’式的交往方式,严重影响亲子关系,让他在潜意识里对父母产生愤怒和报复情绪。”耿耀国说,之所以他在每次提拔前辞职,就是对父母把他的成功当“面子”的一种报复。

没有父母的关爱孩子易缺乏自信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采取“冷暴力”式的交往方式:有的对孩子态度冷漠,常常爱答不理;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经常把孩子批得一无是处;有的则和郭磊的父母一样,只关注学习成绩等。

“不管是哪种家庭冷暴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发展。”耿耀国说,对孩子态度亲近、温暖,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他充分自由,这种交往方式,亲子关系最好,对孩子成长也最有利;反之,对孩子态度冷漠,又控制严厉,就最糟糕不过了。

“如果青少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甚至得到的是冷嘲热讽,很容易产生‘同一性危机’,会缺乏自信、情绪抑郁、控制力差。”耿耀国说,个人对自己的判断与他所认为的别人对他的判断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从小和他密切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从他们那儿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这些孩子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要求加以对比,形成内部的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权威,总是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父母对自己态度漠视、没有反馈,或期望过高、评价太低(比如说自己这不行那也不是),或冷嘲热讽、大批特批等,就会导致同一性危机和混乱,有的人就会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退缩性人格,而有的却胆大妄为,甚至无法无天、触犯法律。

合理期望、积极沟通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他充分自由

显然,杜绝家庭冷暴力,关键是看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怎么把握好控制和放任、温暖和冷漠这两种“度”。

“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少开口说爱,多是以‘期望’式的方式传达爱意、影响孩子。”耿耀国说,这种方式不是不好,如果期望合理,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获得必要的自由,但前提要看,这是什么样的期望。首先,家长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其次,期望要全面一点,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智力,要多一些社会性目标,比如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或善于和人相处的人等。

此外,家长要了解孩子,用平等的沟通代替冷嘲热讽、批评甚至威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的个人选择;注意观察孩子的特长,及时鼓励孩子好的改变;对孩子的缺点、弱点,不能拿人格说事,要就事论事,多引导,多帮助。

“家长还要给孩子留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最后,耿耀国提醒,一些家长控制孩子自由成长、急功近利的强制做法,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甚至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结果适得其反。

面对急躁、暴躁、爱发火的孩子


这段时间,我是很明显的感觉到儿子的变化。

首先,他的脾气渐长,而发火的原因却愈发趋于小事,且发火的频率逐步增加;

比如:前两天早上随手给他拿了一双袜子穿,他却忽然发飙,不要穿这双袜子不说,还把其他的袜子一并扔了一地。

这种事情之前是根本不会发生的,即便是他不愿意穿,也会好好地告诉我原因,然后选择另外一双就好。

其次,他的暴力倾向也有些加大,动辄就狠了手的动小巴掌和小拳头;

事情:放学接他出了幼儿园,他说要去小公园玩。我也同意了,就带着他一起往小公园走。在路上我忽然想起来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就和他商量先花十分钟左右去把我的事情做完,然后再去公园。他就忽然不乐意了,拳打脚踢开来。

这种事情之前也是根本不会发生的,即便他不愿意,但是只要对他讲好道理,并准时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他是非常乐意等待的。

……

宝仔本身不是那种特别急躁的孩子。我知道最近的确事情很多,且一地鸡毛,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状态是正常的。而且从中医上来讲,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而在炎炎烈日下,每个人都会时不时的产生一股热与闷,往往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发脾气上火的时候了。

自从有了宝仔之后,尤其是在教育的心态上我大都保持着“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总觉得正常的陪着他成长就好,边走边看边调整。

这次针对儿子接二连三、频频出现的“火爆”,我考虑了许久,尝试并坚持了几种方法,行之有效:

第一,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坚持自己不急躁、不暴躁、不发火!

孩子很多时候的脾气上来的确很执拗且不讲道理,而这个时候,最容易解决问题又常见的方法是:家长使用权威:或责骂、或暴力,直接制止了孩子!尤其是有一些也是火爆脾气的家长,总以为以暴制暴,简单有效。看看一巴掌下去孩子不闹了吧!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因,才会有孩子以后变本加厉闹人的果!

依旧说宝仔扔袜子的事件,当时我考虑到可能是孩子有些闹瞌睡,好梦被叫醒的感觉不好受吧!所以当时我直接忽略了他扔的满地的袜子,而是轻轻地告诉他:“宝贝,还有五分钟去幼儿园就迟到了!”然后看着他。

我知道他对于我的举动是有些诧异的。因为他以为他扔了袜子一定是要受到批评的,他本着豁出去被吵一顿的目的而任性着,我却不为之所动。所以他诧异了。

我又对他笑笑:“儿子,快点给自己搞整齐了,两分钟后帅帅的出现!我在门口等你!”说完我转身出去了,随他自己挑选搭配吧!

三分钟后,我再次出现在卧室,发现他正在认真地整理地上的袜子!看见我进来,就抬脚说:“妈妈,你看我穿这个好看吗?”我一看,还是我最开始给他拿的,就一边对他笑,一边鼓励他:“和妈妈想的一样帅气呢!”然后他也整理好了地上的袜子,我们一起开心出发去幼儿园了。

如果我当时看到满地的袜子,火不打一处来,然后嗷嗷吵他一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他哭我怒,时间很快过去,最后都不开心急冲冲赶去幼儿园。也不会出现孩子自觉的整理自己错误的情况了吧!

其实当孩子开始搞破坏的时候,他是会有对这种事情结果的预期的。而家长正如孩子预期般的发作了,孩子虽然当时也会听话,但是在他心里,已经产生了对家长权威的质疑。因为你要做的和他想的是一模一样的,正如角色忽然来了个调换,家长以为孩子是孙悟空,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殊不知,孩子也在窃想,谁是猴子还不一定呢!

所以要随时给孩子一个意外,变换成人的定向思维,让孩子想不到家长竟然这样做!那么毫不意外,日积月累孩子对家长的敬仰则会如滔滔江水……

第二、孩子发火的时候,家长要着重“摆事实、制止不良行为”;而事情结束之后,找对时机再“讲道理”。

记得之前微博上有句话很流行,说“人在发脾气的瞬间智商为零。”所以我们怎能指望让正在发脾气的孩子听大人“讲道理”呢?在孩子发火的时候,讲道理只是浪费口舌而已,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最后双方争执起来,各执一词。最后要么孩子臣服于权威,要么家长被冠上“唠叨”、“啰嗦”的帽子摘不下来了。

这里说说去公园事件的解决。

当时儿子不愿意改变已经订好的事情,不愿意多等待我十分钟的时间而忽然非常暴躁的拳打脚踢并连哭带喊。因为夏天的衣服本就单薄,还因为他忽然的爆发,当他的小手连续几下打在我的胳膊上后,瞬间就红了一片。

我顺势抱住他,他又开始动腿被我及时制止住了。他当时一直试图摆脱我的怀抱,但是我依旧紧紧的抱着他,轻轻地顺着抚摸他的背,然后叫了几声“儿子”。

终于他慢慢的平静下来了。我先给他喝了几口水,等他彻底的平静了,我就指着自己的胳膊给他看,然后夸张的说:“我的胳膊好痛啊。”他有些紧张的看着我。我问他是不是没有想到这样,他点点头。我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他对我说:“妈妈,对不起。还疼不疼了?要不我们先去办事吧!”我又问他可以等我十分钟吗?他表示同意。

一直到了晚上,我们讲完故事,也关了灯。他又问我:“妈妈,你的胳膊还疼吗?”我知道他依旧也在想着这个问题,先告诉他胳膊已经不疼了,然后就和他开始讨论下午发生的事情。我问他当时为什么忽然就不开心了?他说:“我就是想去公园,迫不及待的想去公园!”我只是夸奖他“迫不及待”一词用的很好。然后就等他继续讲。他当时也没有话题了。我就引导他:“你当时迫不及待的想去公园,最后的结果呢?”他说:“最后还是你先办事情了!”我就告诉他,“我办事情花了不到十分钟,而你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差不多有近二十分钟,虽然脾气也发了,但是最后还是等妈妈办完事情才去,而且自己到现在还在为打到妈妈而内疚,你说值不值得?你认为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还有,你觉得你能打过妈妈吗?”他想了好一会儿,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觉得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你爱我,所以我才会打到你,否则,我肯定打不过你啊!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对不起!妈妈,我爱你!”而我也告诉儿子,以后尽量不会忽然改变计划了。母子尽欢!

……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对与错”、“黑与白”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简单地解决了问题,就会有很多后续的问题出现,防不胜防。倒不如针对一件事情,从根源开始一步一步寻找探索过来,与孩子共同分析、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家庭的温暖、进步的可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自诩为权威,要做到让孩子心悦诚服,而不是口服心不服!

第三、放下姿态,真正多方面的去看待、理解孩子;找准方法,找对方法,勇于尝试、变换新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包容溺爱或者简单粗暴。

孩子的暴躁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也都是老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可以跟着孩子再次成长、完善自我。

而像这种炎热酷暑,不妨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消暑、凝神的汤汤水水,比如用绿豆、百合、莲子等煮水、煮粥;饮食上保持清淡,多鼓励孩子吃些蔬果,少食生冷,既调理肠胃,又辅助帮助孩子凝神静气;再比如在起床的时候以及睡觉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给孩子听;在睡前适度为孩子进行按摩:揉揉肚子、捏捏脊等等;这些其实也都是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其天天为孩子为未来焦虑不安,不如先静下心来,总结最适合孩子和你的交流、沟通、学习、成长的各种方法,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幼儿的攻击性受后天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影响,如何教育“暴力”的孩子呢?

1、培养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如果孩子不了解或听不入耳,也不必强求或过分期待他接受。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让他随着身心的成长而学会讲理。

2、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孩子天生的气质是属于霸道型,又未加关注而任其发展,也许就此定型。因此良好的后天环境对他极具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与家庭的学习环境等。

3、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从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行为中,能培养爱怜弱小之心,学会照顾人、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进而逐渐减少霸气。

4、让孩子发泄过盛的精力:平时多让孩子从事体力上的活动,并给予指导,使孩子过盛的精力有所发泄,同时还可借图书、音乐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5、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应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当孩子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则鼓励、称赞他,强化他这种行为,使之渐渐地向良好行为改变。

6、帮孩子建立人际关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种行为没什么不好,因此只顾自己,不会考虑到人际关系。这样的孩子在孤独的环境里,霸道的行为会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带孩子参加属于孩子们的社会场合,例如:庆祝生日会。在与别的孩子共同分享、游戏中,他学习到“施”与“受”的关系,便觉得没有“霸道”的必要,进而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孩子有暴力倾向怎么办?


不少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比如在幼儿园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候家长说几句,孩子就会动起手来,尤其是男孩子,喜欢学习武打片里面的各种动作,面对这个情况,父母应该如何面对呢?

有的家长甚至反映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暴力倾向了,比如喜欢拿玩具金箍棒打小朋友,甚至打家长,就算是半开玩笑,有时也会伤到人。晓晓的妈妈就反映说孩子现在特别喜欢挥舞奥特曼式拳脚。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尝试采取如下措施:

1.接受孩子的先天气质并予以因势利导

如果说这些孩子有暴力倾向的话,其家长不妨这样去理解:孩子喜欢强权而怪异的形象是他们想要打败自己心中的怪兽。如胆怯、退缩、依赖等人类的弱点,而绝不是想把自己练就出来的勇气用在欺负别人身上。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性急、冒失。对胆汁质的儿童,应注意不要轻易去激怒他们,要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培养他们习惯于安静和平衡地做事。同时,要给予更多的活动机会与任务,宣泄他们过盛的精力,并使他们养成扎实、专一、耐心、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2.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要经常通过讲故事、具体交往事件向孩子传递社会所认可的习俗规范,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如果伤害了别人,就得不到小朋友的友谊,别人就不再愿意和他玩儿,妈妈也会不高兴。这样,能培养孩子对他人的情感。切忌对这样的孩子用生冷而强硬的态度来惩罚他。因为这种高度聪明而自尊的孩子一旦得不到对他个性上的接受,就可能会埋下反他人、反社会的种子,以后会把进取心转化成为攻击性。

3.经常为孩子设置满足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情境

经常与孩子做各种游戏进行交流,如讲故事、做手工、玩智力游戏等。用大人的聪明智慧来提取孩子的智力——经常带孩子出门观察自然界,自然界中有更多的谜底等着你聪明的孩子去揭开,这样孩子的成长就不会仅限于动画片给予的想象空间了。

父母慢慢引导是最好的办法,避免孩子看到暴力画面,家庭环境也很重要,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和谐的一面,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长。

应对暴躁宝宝方法要巧妙


生活中的小宝宝,有的很乖很听话,但有的就很暴躁,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部赖着不走。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

坏情绪原因1:无理取闹

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宝宝容易犯的错。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宝宝不喜欢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时候,他就故意捣乱或吵闹;宝宝不让父母离开,妈妈爸爸急着去上班,他就是不让;到了商店里,他一定要买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不买就大吵大闹等等。

应对招数:转移注意力

对待年龄比较小的宝宝,书上说的要讲道理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宝宝比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态度强硬地逼宝宝就范,也会搞得大人、宝宝都非常生气。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既让宝宝有新鲜的感觉,又不会违背父母的原则。

坏情绪原因之2:遭遇失败

宝宝的心非常简单和单纯,但是也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比如,宝宝很用心地在拼拼图,但是拼了半天,都不成功;或是很努力地搭积木房子,搭得很高的时候,房子突然塌了。宝宝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能干,就会情绪低落。

应对招数:同情并给与鼓励

告诉宝宝,其他小朋友也可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让宝宝觉得“这件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以此缓解宝宝的压力和自责的情绪。父母同情的表达可以拉近与宝宝之间的距离,而拉近距离之后的劝慰效果会更佳。不要吝啬你的亲情,轻吻一下宝宝或抱抱他,都是让宝宝摆脱坏情绪的好方法。等宝宝情绪稍稍稳定后,再帮他找到失败的原冈,一起完成原先的任务。

坏情绪原因之3:要求得不到满足

宝宝终归是宝宝,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当他在街头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当众哭闹甚至躺在地上耍赖时,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很多父母也许都会忍不住厉声喝斥,但这对控制场面毫无用处,对安抚宝宝的情绪也是没有帮助的。宝宝会很长时间愤愤不平,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觉得是父母对他不好。应对招数:保持冷静教导宝宝

的确,最令父母尴尬的情形,是宝宝在公众场所闹别扭。但是大人这时必须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大声喝斥他,因为你的干预愈多,他的脾气可能愈强烈。宝宝闹情绪,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的,大人表现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过分。建议这时,你先深呼吸,由一数到十,平静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跟宝宝说话,这也是给宝宝一个调整情绪的时间。宝宝见你如此冷静,就可能觉得无趣而收敛了。如果宝宝仍然无法冷静,就告诉宝宝“我们现在要走”,然后抱走他,等到了无人的场所,就试试让他哭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吧!当然,你也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离开他一会儿,宝宝“打仗”找不到对手,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感到没有意思,发脾气也就停止了。

暴怒发作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频频发作的原因往往在于家长身上。

首先,是家人的溺爱。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过分疼爱孩子,总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有求必应,而不考虑这种要求是不是适当。这样就逐渐使儿童滋生了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有时,父母觉得孩子的要求过于无理,本不想答应,但孩子一发脾气,就立刻加以满足,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做法。因为孩子从这样的事情中知道,发脾气是满足愿望和要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就变得更容易发脾气了,造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父亲认为是好事,母亲说坏,爷爷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

再次,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神经衰弱的儿童特别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

对于容易暴怒发作的孩子,平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体育游戏或其他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并为他们树立讲道理、讲礼貌的榜样供他们学习。每次发作平息后,要严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没有发作,应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最后,提及一点,家长不要自已经常暴怒发作,摔盆砸碗。

过早入托的孩子或有暴力倾向


个案

姓名:多多,年龄:4岁半

入托年龄:1岁2个月

多多1岁刚过就被送进幼儿园读全托。

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多妈妈表示没有发现多多有暴力倾向,“有时老师会投诉说他欺负别的孩子,但是情况也不多,三四次吧。”她最担忧的是多多不喜欢呆在家里,“他一回到家里就发火,老是吵着要回幼儿园,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多多妈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再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算苦一些也应该自己照顾孩子。”

专家观点:太早入园不利于孩子发育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太早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2岁以下的幼儿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过早进幼儿园会让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的说法,他表示怀疑,“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而且幼儿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把幼儿长时间地放在托儿所中,特别是群体中,可能会培育他们的攻击性和反抗性,但是更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因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得不到妥善的照顾,不但会阻碍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和性格成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他也表示,对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足够的爱才是重要的

婴幼儿最好由母亲专职照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在工作压力和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大多数父母都被迫选择的事,而该什么时候送,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工作、经济和照顾孩子的人手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比丰衣足食和名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相关推荐

  • 脾气暴躁的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孩子大哭大闹时,要采取不理睬态度。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哭闹是无济于事的。等孩子停了哭泣,能够心平气和地回答问话时,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态度坚决,自然会停止哭闹,听从教育。 第二,当孩子不听家长劝...
    2020-04-06 阅读全文
  • 不要让你的孩子遭遇冷暴力 孩子做错事,逮着就是一通猛打,家长都知道这么做,可能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但是,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冷漠对待,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问,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它对...
    2021-12-21 阅读全文
  • 巧妙应对孩子暴躁 生活中常见到小孩子暴躁的样子,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 坏情绪原因1:无理取闹 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宝宝容易犯的错。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宝宝不喜欢刷牙,所以...
    2021-08-03 阅读全文
  • 对待脾气暴躁的孩子有感 我班丁博文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听了不顺耳的话就大喊大叫,甚至追打小朋友,有一次晨间活动开始了,丁博文拿着荔枝边走边吃一步步地走过来。“丁博文好!”我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歪着头看了我一眼,顺...
    2020-08-25 阅读全文
  • 面对急躁、暴躁、爱发火的孩子 这段时间,我是很明显的感觉到儿子的变化。 首先,他的脾气渐长,而发火的原因却愈发趋于小事,且发火的频率逐步增加; 比如:前两天早上随手给他拿了一双袜子穿,他却忽然发飙,不要穿这双袜子不说,还把其他的袜...
    2021-01-29 阅读全文

第一,孩子大哭大闹时,要采取不理睬态度。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哭闹是无济于事的。等孩子停了哭泣,能够心平气和地回答问话时,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态度坚决,自然会停止哭闹,听从教育。 第二,当孩子不听家长劝...

2020-04-06 阅读全文

孩子做错事,逮着就是一通猛打,家长都知道这么做,可能让孩子更叛逆、更自卑,甚至心灵扭曲。但是,如果孩子不管做什么,家长都冷漠对待,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问,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它对...

2021-12-21 阅读全文

生活中常见到小孩子暴躁的样子,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 坏情绪原因1:无理取闹 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宝宝容易犯的错。起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宝宝不喜欢刷牙,所以...

2021-08-03 阅读全文

我班丁博文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听了不顺耳的话就大喊大叫,甚至追打小朋友,有一次晨间活动开始了,丁博文拿着荔枝边走边吃一步步地走过来。“丁博文好!”我主动和他打招呼,他歪着头看了我一眼,顺...

2020-08-25 阅读全文

这段时间,我是很明显的感觉到儿子的变化。 首先,他的脾气渐长,而发火的原因却愈发趋于小事,且发火的频率逐步增加; 比如:前两天早上随手给他拿了一双袜子穿,他却忽然发飙,不要穿这双袜子不说,还把其他的袜...

2021-01-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