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心灵成长需要包容《容纳》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0-12 幼儿成长故事 幼儿园心灵美说课稿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心灵成长需要包容《容纳》读后感,一个人的一生中,拥有着许多优良的品质,如善良、自信、坚强、正直、包容、、、、、、今天在这里我想谈谈的是对孩子的包容。在生活中,我觉得我是一个两面人。在课堂上,面对我的学生,我拥有着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他们;在家庭中,面对我的儿子,我却缺乏一颗包容的心,孩子一旦有错,动不动就大声训斥,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容纳》,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篇文章讲的是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这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的一位朋友回来。”(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父母回答道。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妈妈说,“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来。”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深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看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这对父母对“残疾人”有一点点包容,有一点点同情,有一点点怜爱之心,儿子也不会走这条道。

因为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最后的希望!

联想到这,我为我以前的做法后悔不已,从今以后,我要改变我的教育方法。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父母要给他改过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不要孩子一旦犯了错,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打一顿,或是不管不顾,更不能说跟他断绝亲子关系,法律上能断绝,亲情上却断不了,因为那是你的孩子!

给孩子松开翅膀,让他自由飞翔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请关注孩子的四种心灵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四种幼儿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宝宝的成长需要放手


记得孩子第一次走路吗?我们放开搀扶着宝宝的手,他(她)颤颤巍巍地走向不远处。就这样一点点的开始长大,学会走路。

其实,孩子人生每一次进步,都是一次学习走路的过程。如果我们每次都忘记、不舍得和不愿意松开搀扶着宝宝的双手,宝宝永远也学不会走路。

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只蝴蝶挣扎着想从茧里脱出,好心的他轻轻将茧丝拉开一个口。结果,蝴蝶因没能等到最后的“瓜熟蒂落”,扑棱了几下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要知道,蝴蝶只有经过挣扎的“洗礼”,翅膀才会变硬,才能飞翔。这个人心虽好,却干出了糊涂事儿。

类似好心干出糊涂事的例子经常会发生在孩子教育上。当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时,脸上写满惊骇的家长大有人在;当孩子并不乐意参与这样那样的兴趣时,大人们强制、逼迫,岂不知,在“为你的前途着想”、“为你的安全考虑”、“都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的过度“呵护”,不仅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而且也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自我保护、自我加压、自我展示和自我体验的良好时机。

专家观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像蝴蝶只有自己破茧才能长硬翅膀、翩翩起舞一样,孩子只有披荆斩棘、经过磨砺才能不断成长并立足于社会。世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如果我们不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反其道而为之,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恐怕有时还会好心办坏事。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长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兴趣: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次偶然降临的钢琴考试,而缘起是全社会的艺术教育潮;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缘起是太多的独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电脑,街心花园也没了孩子的喧闹;也许童年只是结束于进了一所名牌小学,而缘起是优质教育也教会孩子早早地懂得胜出的必要……

有多少种力量在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的童年,而且还是以种种十分高尚的名义!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托词之下,追求着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虚荣,甚至还是依照一些家长的自我补偿心理在精心“设计”着孩子遥不可及的“未来”!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曾经撕毁过弟弟的一只风筝而深深地忏悔?“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鲁迅先生笔下的挖何首乌、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给孩子们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了无生机的童年生活,并渐渐地认同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教育理论家周贝隆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惟有七彩的金色的童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责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让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绩都不高,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高分数、高名次能带来老师的喜欢、同学的佩服、家长的自豪;低分数、低名次则只会让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回家受惩罚。如此一来,孩子为分数而学习、以名次为目的竞争求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对平凡不屑,整天就想着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传,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比起一个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学校更关心的是多少学生能考上,政府关心的是哪所学校考得好。”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家长、学校没时间知道,也似乎没必要知道,因为只要考了高分就说明是优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地成长,没有人关心,甚至连孩子自己也不会在意。就这样,孩子完整成长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一把椅子缺一条腿不完整,我们的身体缺少一个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学习只有一个动机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孩子的成长需要拼爹吗?


期中考试后第三天,儿9岁,三年级,他告之我说,“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须要带一支笔。”

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

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脑袋。

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些年来,房子倒是宽敞明亮了些,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家里那些书籍,是刚工作那阵子买的,现在,被遗忘在角落里,满是尘埃。

“随便填个数字罢,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我在心里滴沽着。

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些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第五道题:“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第六道题:你埋怨过父母吗?你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你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

我努力回忆着,这九年间,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着,这些年来和儿子互动的频率,我已然汗流浃背。

其实,题目都是和孩子互动的的小细节,我也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但很多家长,还是被难住了,或者说是被震住了。在这些简单的试题面前,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所担负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进台,一脸的意味深长:

“与其说,这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问卷、一项调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会带给孩子一些怎样积极向的的情绪,或者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若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来,你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适时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奶奶,你若坚持每天对你的爸妈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会给你递上一杯温暖身心的茶。”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拼爹妈”的时代,但这个“拼”,拼的是,我们是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拼的是,我们有没有为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是,我们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所以,我的结论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你的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的话完了,感谢你们今天能参与这次活动,但愿你们有启发,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

最后,班主任,面对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掌声如潮的响起来。

听到这儿,我终于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换句话说,自己很多时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了作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这次考试,真的一下子考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更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幸运的是,这明白还不是太晚。

是的,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成长过程的标尺和榜样,就是他人生路上永远亮着的那盏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们牵着的他的小手往哪个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来,他的明天。

所以,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别让我们的孩子,从我们这里没有得到任何可“拼”的资本。

孩子成长需要赏识和肯定


如果有人问我:“今天孩子最渴望什么?”我的回答是:“渴望赏识和肯定。”如果再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的回答仍然是:“缺少赏识和肯定。”

寒假里,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女儿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多未受过表扬。一天,女儿兴冲冲地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她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妈妈喜出望外,忙问:“老师都表扬你什么啦?”女儿说:“老师表扬我的检讨写得不错!”她一听,差点把鼻子气歪了!”我当时听了,鼻子酸酸的,对这个女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孩子的心灵像干枯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有的父母担心,一味地肯定孩子,会使孩子禁不起批评和挫折,会令孩子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发展。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把鼓励和表扬区别开来。鼓励与表扬有很大的区别。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鼓励是注重孩子所做的事情以及得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子。其实,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记得有一次我与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在谈心的过程中,她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她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一听这话,我觉得扫兴极了,马上说了一句:“真没劲!”她还加了一句说:“我妈特假!”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女孩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

从长远来看,孩子可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的价值完全依赖于自已怎样做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怎样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表扬;只有得到了表扬,个人的价值才会提升。这样发展,孩子长大成人,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然而,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靠别人的关注得到的,而是产生于自信,而孩子的自信来自父母、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肯定孩子就是给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一位著名的国际妇女活动家曾说过:“现代人类最本质的动力不是追求物质与器官的享受,不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满足成长的需求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期望应该是让孩子有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收入,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做父母的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应当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父母的看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如果父母能够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潜力将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成人的赏识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奇迹。在我的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爸爸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爸爸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从小,我家就住在山沟沟里,但人们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记得我第一次过独木桥时,我家门前的那座独木桥很高,虽然两边有护栏,但真的很高,令人心惊胆战的,刚走上桥,我真的很害怕。几次上桥又退回来,这时爸爸对我说:“你行,想过就过去吧!”我走上桥,心里想着“我不怕,我能行”,一步一步的,勇敢地走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是“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

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确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是分不开的,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

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我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在我们学校的五年级有一个琴学得很好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这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你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我很感动。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女儿弹琴了,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客了,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完了一首曲子称赞道:‘真没想到,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就产生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二十一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上学。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诉、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琴师,但绝对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拼博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肯定孩子的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拥抱


拥抱宝宝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

宝宝的情感表达方式最简单,也最直接,对他来说,最好的表达爱他的方式就是去拥抱他。通过亲一亲、抱一抱,告诉他你对他的爱,他就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并且会给予回报。

研究显示,婴儿期缺乏拥抱的宝宝会爱哭、易生病、情绪易烦躁;而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宝宝,其心理素质要比缺少这些感受的宝宝健康得多。

拥抱宝宝有4大好处

1.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大人搂抱、触摸宝宝,与宝宝身体亲密接触,对其大脑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每当你抱起宝宝,轻柔地触摸他的身体,亲亲他胖嘟嘟的小脸蛋,摸一摸他的小脑袋、捏一捏他可爱的小脚丫,这些都是在“抚触”他的心灵。你每一次抚触,宝宝的大脑就接受了一次良性的刺激,而这些刺激能促进宝宝智能的发展。

2.让宝宝感觉到安全

温柔的拥抱和抚触能让烦躁中的宝贝安静下来,减缓压力。宝宝只有在平静时才有探究环境的兴趣,才能把周围一切事物当作探索的对象,在探究中学习。

3.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指出,拥抱有利于缓解宝宝的沮丧情绪,提升免疫系统的效率。许多儿科医生发现,拥抱和抚摸还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和疾病治疗。

4.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爸爸抱着宝宝,用胡子轻轻扎扎他的小脸,把他举得高高的,或者让他在脖子上“骑马马”,会让宝宝感觉到爸爸的坚强有力。而妈妈抱着宝宝,给他讲故事,等他瞌睡的时候给他唱摇篮曲等,会让他感觉到妈妈的温柔。你们也在拥抱宝宝的过程中感受到宝宝的乖巧与可爱,而在这种亲子互动中更易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宝宝何时需要拥抱?

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三次拥抱:

早晨醒来第一次拥抱

宝宝在睡了长长的一夜醒来,给他一个拥抱,问候宝宝早上好,睡得香不香,然后给他穿衣起床。

下班回家第二次拥抱

你在外工作了一天,宝宝一天没有见到你,更需要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来弥补这种长时间分离带来的亲子想念。

宝宝睡前第三次拥抱

在宝宝睡前亲亲他的小额头,亲子之间互道晚安,宝宝带着你拥抱的余温,一定能美美地睡个好觉。

每天接送宝宝上幼儿园时:

把宝宝送到幼儿园,意味着他要和你分开一整天,此时给他一个拥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的分离焦虑感。晚上接宝宝离园,亲子之间由于较长时间的分离,也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

特殊时期更需要拥抱:

宝宝焦躁不安时、生病时、受了委屈时、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时……这些特殊时期,你的拥抱能减缓宝宝的焦躁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宝宝对病、痛、委屈等的注意力。

拥抱宝宝有讲究

拥抱宝宝如此重要,你绝对不能敷衍了事地随手一抱,拥抱也不只是简单地双臂抱紧他,要知道,拥抱宝宝的过程实质是给他心灵以滋养的过程。

拥抱宝宝时,你可以给他感兴趣的东西,如妈妈的乳汁、温柔的抚触、好听的歌谣等,同时辅以柔和的目光,注视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关注他,让他知道你最了解他、最爱他。

从现在开始,敞开双臂,温柔地拥抱你的小宝贝吧!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育儿知识:宝宝成长的需要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的。

家长朋友们知道孩子情感需要吗?------孩子成长的六大情感需要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对他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他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取得好成绩的需要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有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的灰心丧气。

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使他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成绩,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往往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

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产生抑郁情绪。家长应该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幼儿园同伴共同学习和娱乐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放假回老家等),家长也要设法通过捎口信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他时刻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样玩等不要由家长硬性规定,家长应明智地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他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作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过错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家长此时若再盲目指责,就更容易使其形成心理压抑的状态。

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的任务不是催逼他去做或吓唬他,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避免不幸和伤害。当孩子不小心跌倒磕破膝盖,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地制造恐怖气氛,而是安慰他:不要紧张,血流出来还会在身体里长出来的。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他的顾虑。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动力,情感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家长心里有了孩子,孩子就愿意和家长在一起,就产生了亲切感,

家长尊重、理解、关心孩子,孩子就更加尊敬家长。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自觉地接受家长的教诲,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相关推荐

  • 成长需要宽容作文(必备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需要宽容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成长需要宽容作文 篇1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高对矮,大对小,繁多对稀少,这是...
    2025-03-14 阅读全文
  • 纳兰容若读后感汇集 相信大家都有写作文的好习惯,写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逻辑能力。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就能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纳兰容若读后感汇集》,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法学院许鑫怡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2023-11-27 阅读全文
  •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读后感 在学习过程中写作文是常有的事,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优秀的作文会成为学生们写作的参考素材。写作文的时候要讲究哪些技巧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读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小企鹅精神成长的故事》是一本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它通过温馨的童话,启迪童真最真挚的一...
    2023-09-08 阅读全文
  • 最新成长心灵鸡汤读后感14篇 作文人人都会写,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写作文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好的作文一定要多读多看。那我们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你不妨看看最新成长心灵鸡汤读后感14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俗话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关于心灵的书,叫。收录了近千则非常经典的故事,以通俗的...
    2024-06-02 阅读全文
  • 成长,需要放手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保姆式的家长,但你是否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放手呢?曾经读过一篇《胡杨树苗》的文章,文章中说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种了一片胡杨树苗。苗子成活以后,其中...
    2020-10-06 阅读全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需要宽容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成长需要宽容作文 篇1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高对矮,大对小,繁多对稀少,这是...

2025-03-14 阅读全文

相信大家都有写作文的好习惯,写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逻辑能力。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就能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纳兰容若读后感汇集》,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法学院许鑫怡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2023-11-27 阅读全文

在学习过程中写作文是常有的事,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优秀的作文会成为学生们写作的参考素材。写作文的时候要讲究哪些技巧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读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小企鹅精神成长的故事》是一本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它通过温馨的童话,启迪童真最真挚的一...

2023-09-08 阅读全文

作文人人都会写,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写作文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好的作文一定要多读多看。那我们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你不妨看看最新成长心灵鸡汤读后感14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俗话说,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关于心灵的书,叫。收录了近千则非常经典的故事,以通俗的...

2024-06-02 阅读全文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保姆式的家长,但你是否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放手呢?曾经读过一篇《胡杨树苗》的文章,文章中说有两个人,都在一片荒漠种了一片胡杨树苗。苗子成活以后,其中...

2020-10-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