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15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小就是不懂事,大人就得管孩子,大人的权威能在孩子那儿得到体现,孩子畏惧我们很听话,我们机会认为我们教育的很成功。我以前就是这么对待孩子的。
记得那时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不起床,我一开始是好言好语劝说她快起来,但孩子哭闹不起,直到我耐性用尽,从床上拉起来就帮她穿衣服,她的哭声让我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我要赶时间上班。我对自己说:“不能惯她上学迟到的毛病,即使是上幼儿园。”我觉得孩子习惯了早起就好了,所以接连几天我都是先劝后拽把小闺女弄起床,孩子每天都是哭哭啼啼地上学。我也知道这样效果不佳,但我却忽略了这一点。直到和一位家长的谈话点醒了我。
孩子家长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孩子早上起床真费劲,每天都匆匆忙忙的。我问:“她是不是晚上睡得晚才起不来啊?”由此,我恍然大悟。我不也是吗?经常晚上忙自己的事情备课,准备材料,无暇顾及她,直到我忙完就9点多了,这才洗漱睡觉。孩子跟着我从来没在9点前睡过。睡眠不足,自然早上起不来。但是我只是专横地以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就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真是大错特错啊。孩子本身没睡够,我又给她委屈受,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多受伤啊。
于是我迅速改变了策略。在晚上,我尽量将自己手头的事情先放一边,陪孩子一起洗漱然后让孩子早点上床,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并会在床边为孩子讲故事,给孩子营造好睡眠的氛围,让她在愉悦的氛围中慢慢入睡。孩子不再晚睡,这是一方面,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会播放闺女比较熟悉的歌曲,孩子慢慢的就会在愉快地歌声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有时候还会自己穿上衣服来到我面前给我一个惊喜,我会抱起她,给她一个鼓励的吻并会夸她是个很棒的宝贝。这样早晨美好的时光开始了我们都怀着高兴轻松的心情走出家门。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多从孩子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绝对不能只从大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谓的管有时其实非常专横野蛮,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我们只想让孩子服从,这多不人道!
孩子经常还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一旦孩子不听话,我们怎么做?
有次我让孩子洗头发,她就是不愿意。说有沫沫会迷眼睛,我给她打保证“我一定小心。”但是孩子就是不听。我说:“你还想吃汉堡吗?”她眼睛一亮,脆声回答:“想!”我说:“想,就乖乖听话洗头,周末我带你去吃。”于是孩子很开心地洗了头,每天都要问一遍:“妈妈,到周末了吗?”当然周末很快就到了。我却坚决不肯带她去,我跟她讲:“那些汉堡啥的最没营养了,别人家的小朋友也都不去吃的。”“不是,”小闺女高声哭叫,“小强就才去吃的,我要去,我要去,哇……”我只好又许给她说:“听话哈,听话的话,下个周末我带你去儿童乐园。”小闺女含着泪问我:“真的?”我点头“嗯”。很快又到周末了,小闺女午睡睡醒了兴高采烈地喊我去儿童乐园。结果怎样?当然如你所料,我又一次拒绝了,我自我感觉理由很充分。小闺女午睡醒了就是三点多钟了,我带着她去到儿童乐园就得下午四点了,而我得带小闺女在六点前再赶回家。花上二十五块钱就只为玩那么一小会,实在是不划算得很。小闺女再次放声大哭:“你是个坏妈妈,你不是个好妈妈……”
当然我并没有在乎小闺女的这些反应,因为我相信这只是孩子的一时激愤之语。再说本来就是随口哄孩子的一些话,何必去兑现?更何况有难度去实现。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为了让小闺女听我的再许给她什么好处她已经不在乎了。她说:“你骗人!我才不信你!”我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并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我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她,我便也一步步失去了孩子对我的信任。孩子的不听话就又引起我巨大的怒气就又对孩子发怒了。
怒气过后我又自责,觉得对不住孩子。我一次次许诺她,但并没有兑现我的诺言。我开始反思,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乐于听我的话呢?既然我多次失信于孩子,首先从重建信任开始吧。
有一次,孩子有点不舒服,就撒娇想不上学。我跟她说:“好孩子都是要上学的,不上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小闺女扭头“哼。”我的心火又开始往上拱,我寻思“小闺女又娇娇开了。”怎么办?坚决不能来用的,还是得哄。我说:“你想吃肯德基吗?你听话上学我今中午就带你去。”小闺女眼睛一亮又暗了:“你说真的?”“嗯,真的。”“这次真的不骗我?”“嗯,这次真的不骗你。”小闺女眼里含着泪可怜巴巴地冲我说:“妈妈,咱说好哈,中午一定来接我。”我重重点头。小闺女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教室。到了中午,我准时出现在了小闺女眼前。小闺女立马一蹦三跳地过来了,高兴得恨不能摇头摆尾。“妈妈,妈妈,你来了,你真的来了,嘻嘻,呵呵,嘿嘿……”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了。
就这一次之后,小闺女就好像懂事了似的。我说你把什么做好我就如何如何,她都会很棒地完成,而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兑现我对她的承诺,即使偶尔有特殊原因做不到,我也对她坦城,小闺女也很大度地予以了接受,毕竟绝大多数我还是兑现了的。我把小闺女当大人看,不再随意轻许,也不随意毁诺,小闺女也尽力完成对我的许诺。真是非常棒的结果,不是吗?
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作为成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来要求孩子,我们若能转变观念,尊重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相信,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和谐,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好更健康!一起试试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宜的爱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父母也是孩子的永远的老师,爱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爱把握适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地助推作用,将对其终身发展起着有益的影响。那么怎样给孩子适度的爱,让孩子能感受和理解你对他的爱呢。随着全国学前教育《3-6岁儿童发展指南》宣传月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学习,重温,反思“爱”的教育,把脉“爱”的温度。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觉得爱孩子就是处处呵护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来养,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有的父母觉得爱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在家还辅导孩子练习写字、认字给孩子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还会拿自家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生怕孩子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也有的父母觉得爱他就是给他吃饱喝足,由着他好了。这些都是出自父母良苦用心的爱,但是这样的爱给孩子带了什么呢?过多的帮助,呵护,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离开成人就变得焦虑不安。过多的学习任务,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童真,剥夺了孩子探索发现世界的机会,过于放纵,孩子,唯我独尊,情感缺失。。。。。。
由此可见,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更是卓越的智慧,只有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才能让孩子在爱的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多元发展。
1、爱孩子请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想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成人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家庭中,孩子的想法会很多,家长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肯定给孩子积极的想法,并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在孩子感受被关注的时候他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爱孩子请适度放手
孩子的学习经验不是在成人的说教实现的,更不是成人的帮助能替代的。孩子的学习经验是在不断的体验与自我建构中积累的。因此,爱孩子请家长要适度放手,做一个有心的旁观者、支持者,用心地去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建构的新经验等。并适度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去感受自我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爱孩子请给予孩子空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所在,并给与鼓励和支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切不可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弱点进行比较。更不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让我们用耐心、爱心和智慧,陪着蜗牛散步去!
育儿观念:学会理解 尊重孩子
育儿观念:学会理解尊重孩子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儿子奇奇已经快六岁了,读幼儿园也有四年了,想起当时送他去幼儿园
时的情景好像还历历在目。那时他适应能力不强,哭了一个学期吧,每天去幼儿园都不开心,都要抱着
进门,离开时还哭,虽然哭得时间不长,但也把老师累得呛...不记得何时开始,他已经主动起
床要求上幼儿园了,再也不哭了,也不用抱着了,可以自己收拾衣服和书籍等进书包了。现在,他甚至
可以担当起看顾弟弟和哄弟弟睡觉的任务了。只要我忙的时候,他都可以帮忙看着弟弟,虽然有时玩得
比弟弟还疯,呵呵...现在出去,大家都说他表现不错,懂礼貌,像个小大人。问我有什么办法,我
说,我也没有怎么特别他,尽量地以身作则了,还有,就是不要总把他当成小孩子看了,他现在的这个
年龄,我们应该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了。我觉得以平和尊重他的的态度对他,总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奇奇变得有些判逆,常常要自己做事,比如要自己挤牙膏;要自己按洗衣
机键来洗衣服;要自己摁洗手液洗手;要扫地;要端刚刚炒好的菜的等等,结果一管牙膏被他两三天就
挤完了;衣服上还有洗衣粉;碟子太热烫伤了他的手...如果不让他做,他就在一旁生气,还会打人
,我一看这样还得了,先使用了以暴制暴的手段,不听话就凶他,他就嚎啕大哭个没完,我一看了更气
,把他关在小房内让他自己反省,一段时间过后,“疗效”甚微,反而让他学会不顺心也骂人,打人,
还动不动就生气。后来我和朋友同事一说,才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后来,我也不停地反省自己,
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很有问题。慢慢地,我改变了自己对他的态度,我试着把他当成一个成人来看待,
和他说话时尽可能地尊重他,叫他做事时是以商量的口气而不再是命令的语气。
一、比如说:我很忙时,要他帮忙看着弟弟,我会说:“奇奇,麻烦你一件事,请你帮妈妈看着弟
弟好吗?”他就会说:“当然好啦,妈妈这么有礼貌,又这么温柔地说,我怎么可能不答应呢?!”然后
很开心地去做了。现在,他不用叫都会很主动地帮忙看着弟弟了,我呢,总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和感谢
他。
二、再比如说:当他做错事时,以前我会训斥他,现在不会了,我会蹲下来,然后问他:“你知道
错在哪里吗?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这样用和他讲道理的方式通常比大声训斥他的效果要来得
好,一般情况下他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不理会他们的情绪,其实他们小小的内心也有着我们成人一样的丰富
的内心世界,也和我们大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他们会学我们,所以我们要常常以身作则,所以在他面
前我们都很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非常尊重老人家,所以奇奇从小也很尊重他爷爷,从来不和
他爷爷抢电视看,每次都是他爷爷看什么节目,他也在一旁看,从来不会自己调台。每次都会先帮他爷
爷端饭,他爷爷吃完了,他会帮着把碗什么的放回厨房。
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他们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现在,奇奇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帮
弟弟和爷爷做,就像个小大人。我觉得,我们除了把孩子当孩子看,更要把孩子当做朋友看,这样我们
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和他们沟通,用爱心和耐心陪着
他们度过童年,走过判逆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
爱孩子从尊重开始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大多是说教式的,父母自觉经历的多,知道的多,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总是喜欢向孩子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听话的孩子被公认是受欢迎的“好孩子”,孩子们遵照着父母的意愿成长生活。
现在,家长们渐渐意识到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如何把给予尊重的良好愿望变成生活中的小细节呢?
其实,尊重孩子应该从孕育他们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们还是胎宝宝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的作息,在宝宝胎动活跃的时候和他说说话,为他播放轻柔美妙的音乐,在宝宝安睡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当然,在孩子出生后,尊重的给予和方式就变得更加多样具体了,比如:
尊重孩子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资,父母要善于发掘,因材施教地培养。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塑造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生性活泼,不要强求他安静地待着,进而给予过多的约束。
尊重孩子的感受:蹲下和孩子说话,在人多的马路上抱起他。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孩子的高度仰视着家长是怎样的感受,在人流穿行的马路上以孩子的高度穿行其间又是什么感受,给孩子一个平等的视野吧。
尊重孩子的沟通需求: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沟通,他们不了解父母的工作紧张和家务繁重,当孩子的沟通需求被父母以“自己玩去”,“现在很忙”等敷衍过去,他们会感到失落和孤独。所以当孩子找到父母沟通时,请停下你手中的工作,好好聆听和回应他们吧。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带孩子去购买他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当你的朋友送给孩子礼物时,请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接受,当然别忘了让孩子表达谢意。
尊重孩子的平等性:需要孩子帮忙时说“请”,接受了孩子的帮助时说“谢谢”,对孩子感到抱歉时说“对不起”,遇到问题时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说明。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意志,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还有哪些尊重孩子的好方法呢,相信父母在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体会。
育儿观念:孩子需要的侧面鼓励和尊重
育儿观念:孩子需要的侧面鼓励和尊重
孩子,是最单纯的人了。虽然现在很多孩子都比较早熟,但是他们还是最单纯的。他们说话从来都只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像成年人那样说话需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孩子们只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作为孩子,难免会做一些做事,可是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家长,老师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处理孩子们所犯的错误。比如说,上课的时候孩子喜欢说话,这个时候老师不是去批评他你怎么又说话啊,怎么老说话的,这样去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喜欢说话,越来越不听老师的话。当这个时候就应该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表扬一个很棒的孩子从而让说话的孩子想到我不能说话,这样我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能让老师喜欢我。这是侧面去表扬孩子达到批评另一种孩子的有效方法。
在家里一样,孩子也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而不是批评,比如说孩子喜欢看电视,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就很差,他看什么比较有趣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一直看,这个时候呢爸爸妈妈不是一边吼着说你怎么又在看电视一边就关掉了电视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从而导致爸爸妈妈越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要做,而且这样做会让孩子心里很不高兴,爸爸妈妈要是让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孩子肯定不会乐意去做。当遇到这样的一些事需要爸爸妈妈静心的与孩子商谈,说现在不能看电视了,你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做了其他事情以后明天你才能争取机会再看电视,这样孩子会很开心的自己去关掉电视开开心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实不管孩子多大,他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希望自己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是最棒的宝贝,他希望自己有同等的权利去和爸爸妈妈商讨一些事情,他也希望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孩子们也希望自己是老师眼里最棒的学生,表现是最棒的,成绩是最棒的。因而,不管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单纯可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