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
发布时间:2020-10-19 家长教育笔记 幼儿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 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在幼儿的心中,成人是伟大的,家长的话被孩子奉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断能力低弱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成人们说什么,他们就会去做什么,全不顾话语的真正含义,是褒是贬。而在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总是改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常常不经意的抛出一些话中带话、拐弯抹角的语句,说着孩子听不懂的“反语”。由于孩子无法真正理解,很多时候孩子总会做出和成人意思大相径庭的行为,孩子的错误惹恼了我们,家长不禁发出了“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的疑惑。可是作为成人,我们是否有思考过自己的行为是否准确、恰当呢?孩子如此直白的去领会成人的语言,难道不是他们单纯、率直的真实写照吗?只能说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方式出现了偏差。如何提高成人育儿行为的准确性,让孩子明了的理解成人,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还应慎用“反语”,更不能将话藏在“反语”中来刺激孩子,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不悦!曾经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孩子正和小伙伴们欢快地跑着,这时孩子已经是满头大汗,小脸涨的通红,可孩子全没休息的意思,还是一个劲地飞奔着。妈妈叫住了孩子,孩子听后来到了妈妈身边,妈妈一边给孩子擦汗,一边训斥着孩子:“跑得这么热,等下你再去跑啊!再把衣服给跑湿!”孩子听了***话一脸茫然,此时旁边的小伙伴在孩子身边来回穿梭着,孩子看后,也忍不住又加入了奔跑中。家长见状,又气又笑,可这能怪谁呢?只能怪她把话说错了,话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制止效果,更是误导了孩子的判断,原本一句简单地提醒:“跑累了,应该休息了,不然要生病的”却夹杂了成人的个人情绪,成为了一句“反语。面对一群经验贫乏,天真无邪的孩子,语言应是直白的传意渠道,容不得有半点转弯抹角和含沙射影。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却又缺乏判断力,对于成人所说的一些“反语”,他们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成人要他们做的,并且去有意的模仿,以至于在和别的幼儿交往中,也会学着成人的样说一些“反语”去挖苦别人,这就影响了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另外,即使孩子领会了成人的“反语”,孩子也会觉得成人在“讽刺”他们,进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活动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切不可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若“反语”已经出口,就要及时向幼儿解释清楚,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孩子的视听是明亮、真实的,他们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修饰什么,作为家长我们给他们的也应是简单、准确、真实的。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各位家长请你们慎用“反语”,多给孩子一些简单和真实的空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慎用金钱激励
家庭教育慎用金钱激励
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中单纯运用金钱作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获得金钱作为自己生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报《金钱奖孩子激励还是功利?》报道了清远部分家庭对孩子采用金钱奖励的情况,文中提到,金钱奖励的标准多种多样,有简单的考试成绩兑换现金、家务获取酬劳,还有达到一定的目标或积分即可兑换一定的现金奖励。一些家庭已经将如何实施金钱奖励的方式进行细化和规范化,并且出台相关“规定”,单纯运用金钱奖励指导孩子的行为已经成为清远不少家庭的最常用教育方式。
笔者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中单纯运用金钱作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获得金钱作为自己生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实验组:他对第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你们画得好,老师就给你们奖品。”;对第二组的孩子说:“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具体的点评。
三个星期后发现,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后来,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作过多次论证,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奖赏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让他们短时间内提高积极性,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的危险。孩子还小,尚未形成一个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用金钱奖励,让孩子觉得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奖赏,孩子将变得贪婪,逐渐发展成惟利是图,对感情变得淡薄,同时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靠奖赏激发起来的行为不可能持久。
诚然,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与某项成绩的取得,应得到家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但是,金钱奖励更多是一种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内在需求,奖励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应该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为主,必须慎用金钱奖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满足。而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让孩子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它能够使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从而巩固孩子好的行为。
当然,精神奖励也要适度,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放纵,因为过度的精神奖励会让人自我膨胀,导致孩子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午餐快要结束了,陆陆续续地有孩子把空碗送到我这边来。很快,我看到了园园小朋友也把碗送来了。真奇怪,今天这孩子碗里的排骨怎么没了呢?我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吃了。咦?一年多来,这孩子从来不吃排骨啊!今天怎么回事?
晚上,我看到了园园的妈妈,这位母亲得意地告诉我其中的奥秘:
昨天晚上,家里给孩子准备了鸡汤,可是孩子始终不肯喝,不肯吃。为了解决这一烦神事,妈妈结合园里学的珠心算与女儿有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园园,今天学珠心算,你们班琪琪小朋友得的小红花最多,是吗?
园园:有八个了。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问过琪琪的妈妈,告诉我,琪琪在家最爱喝汤了,鸡汤、排骨汤……喝得可多了,喝这些汤就很聪明。
园园:就像这个汤?
妈妈:是!不仅喝汤,还肯吃肉,喝一口汤,吃一块肉,就聪明一点点,正因为她喝的多,吃的多,她才变得这么聪明的啊!我们园园喝吗?
园园:喝!
于是在妈妈的激励与鼓动下,园园在家里喝了一小碗鸡汤……
听着这位妈妈的叙述,我为她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不肯喝汤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我又感到深深地担忧: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法,这样发展下去,会引来更大的难题:因为她让孩子错误地认识到聪明的来源。为了聪明,孩子会在这方面更努力,可是这样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啊!
何谓聪明?一般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而一个孩子要具有聪明的头脑,我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动脑筋。古语有去:手怕不用,脑怕不动,手越用越巧,脑越动越灵。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孩子形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之后,他的思维能力才会随着思维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那样才能表现出所谓的“聪明”。
第二个方面就是厚实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来自于直接经验,如生活感知、体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间接经验,即大量的阅读。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的民族。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咪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也正是这样一个对阅读如此重视的民族,才培养出那么卓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由此可见,聪明,与吃多吃少并没有关系,与吃什么也没有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在解决孩子某一个坏习惯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能解决了这一个坏习惯,再带来下一个坏习惯。那样,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孩子的童年不允许我们这样折腾。
开学报名幼儿园家长要慎重
新学期开始了,不少年轻的家长也开始为宝宝选择优质的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宝宝”的期望,不少幼儿园纷纷打出艺术、双语、文体等特色鲜明的招生牌。然而面临不同特色的幼儿园,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真是挑花了眼。那么,选择时必须看幼儿园具备哪些证件?如何考察该幼儿园的综合培养能力?本期西乡塘区教育局幼教室青海华主任帮助年轻家长们“拨云见日”。
“一般合法的幼儿园最基本需要具备的主要证件有:办学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民办幼儿园除以上证件外,还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青海华主任特别强调。
同时,她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名时,注意重点查看以下安全措施:第一,幼儿园是否配备有门卫,大门是否有人看管。出入校门是否登记、凭证出入。第二,幼儿园是否有接送制度,并严格执行接送制度。第三,幼儿园的大型玩具、户外运动器械、护栏、扶手是否安全牢固,护栏、扶手高度是否达到1.5米以上的安全高度;易发生碰撞、滑倒、破损等设施是否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第四,在饮食安全方面建议注意了解:食堂是否有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健康证、食品卫生培训合格证,这些证件是否还在有效期;食堂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食品采购、存储、加工是否规范,是否建立进货台账、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登记、食品留样登记制度等。
青海华还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家长应经常与幼儿园保持联系,一是及时向班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二是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是向班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总之,家园应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很多孩子家长会来幼儿园当着小朋友的面问我们老师,说:“老师,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是不是很笨啊?”“老师,我家宝宝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不听课?”的确,家长基本都很重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重视幼儿的学习,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会做出努力,尽力去教育好孩子,但是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期望的要求时,有些家长便会渐渐失去耐心,便会发火,对孩子进行斥责,甚至会暴力相加。我们大人都有自尊心,同时孩子也一样。
我们班的吴傲然是位聪明,但有点内向的小男孩。在昨天上午做数学课堂练习题时,宝贝他有一题做错了,于是我将题目给孩子讲解了一遍,孩子先不说话,但在我耐心的讲解,引导之下,孩子最终肯开口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同时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当他遇到一点小困难时,他不会第一时间找老师或小朋友来帮助他,而是哭。老师也因此经常和他沟通,鼓励他,希望宝贝长大了可以坚强点。但还是无济于事,直至有次看见宝贝他爸爸由于他没有喊老师好,而对宝贝大声斥责,我才恍然大悟,真正原因是出现在家长身上。我发现然然宝贝的家长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也正因为如此,时间长了,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也会渐渐丧失殆尽,从而导致宝贝平时在班级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做任何事都会有胆怯的心理。
当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以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希望我们家长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孩子失败了,我们应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