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家
发布时间:2020-10-28 幼儿园粗心的小画家说课稿 幼儿园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成成动手能力相对不好,特别是画画,当我拿出他那幅“抽象派”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说这幅画好丑哦,他也羞得低下了头。
我一看,确实看上去不像其他的幼儿画得那么精致,有点像涂鸦,很抽象,但是用色很美。
难道我要以画面的美与不美来评价他吗?他平时就对美术方面不感兴趣,如果我以不美来评价他不就打压了他的积极性嘛?于是我并没有顺应其他幼儿的意思。
我大声的说:“我觉得这幅画很好,他的画颜色那么的漂亮,虽然他画的我们有些看不懂,可是他是认真画的,而且,他画得跟我们其他小朋友都不一样。
我们不应该笑话他,也应该像他学习。
成成,你只要接下来继续努力画,我相信你会画得更好的。
”成成听了我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二天的晨间桌面游戏,有一组我还是请幼儿画人。
我发现了成成的身影,以前他总是喜欢去搭积木,今天他反而来选择他以前最不喜欢的画画。
我发现这次他尝试用画笔,根据其他幼儿的作品模仿他们的画法,似乎是在练习技巧。
看来我的鼓励起到了作用,他开始对画画产生了兴趣。
突然发现,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居然如此大。(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假如,成成画了他的抽象派画,而我去责骂他,那么他今后是否就会对画画失去兴趣,继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而我相反,用鼓励的方式,支持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画出来,并且逐渐的去尝试,逐渐的对画画产生兴趣,我想他今后说不定定会成为独特的画家。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给他们多点鼓励,会有更加深远的收获。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画一张“全家福”
今天上画画课,决定让孩子们每人画一张“全家福”。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每人画一张全家福好吗?”“好好好,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还没等我讲清楚,孩子们就准备好图画本和彩笔了,有的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
整顿好课堂秩序后,孩子们开始画了。我也拿出了一张纸跟孩子们一起画起了全家福。家里四口人:老公、我和两个闺女。用最简单的轮廓画出了一家四口坐在草地上聊天的情景,顿感心里暖暖的。画完后看着孩子们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画画中,心里很是为他们高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陆续画完了!“画完的,跟旁边的同学交换着看一下,看看谁画的最好看!”“我画的最好,我画的最好,我和爸爸妈妈牵着手,我和姐姐穿着新裙子……”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全家福高兴的不得了!看着他们开心天真的样子,我也发自内心的笑了!
这堂课孩子们过的很充实也很高兴。我们平常应多给孩子们提供画画的机会,在画画中增加孩子们的亲情感,想象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对画画的兴趣。
教育笔记:《谈谈幼儿想象画教学》
教育笔记:《谈谈幼儿想象画教学》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绘画基础,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下面我谈谈开展此类活动的体会:
1.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图像经验
幼儿脑中储存的图像越多,幼儿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通过欣赏图片、看外面景象等方式,不断丰富幼儿的图像经验,引导幼儿自主表现。如画大苹果线描画,我先带幼儿介绍各种线条,再请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线条,最后再让幼儿给大苹果装饰上好看的线条。教学中要遵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孩子。
2.在绘画练习中积累创意技能
绘画的种类很多,不能让幼儿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种类上。我选择了很多简单有趣的想象画形式,如:吹画、粘贴画、手掌画等帮助幼儿积累创意技能,支持幼儿的想象表达。如创意吹画活动,我先请幼儿欣赏一些吹画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示范技法——倒一点颜料水在纸上用吸管吹出自己喜欢的造型。这个活动随意性很强,有的吹的是小鸟,有的吹的是大树,还有的吹的是小草……孩子们在活动中吹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3.点评作品
幼儿想象是无边无际的,教师在点评时不能刻意否定某个孩子的作品。要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每一幅画的美。虽然帮助幼儿积累绘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给孩子们自由想象的表现空间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仔细观察,鼓励幼儿思维的拓展,强化幼儿创意技能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想象,充分表达。
珍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想象力
那是一节美术课,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水中的鱼。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没有对作品进行过多讲述,重点讲了作画要求和色彩搭配之类的问题。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了各种各样的在水中游的鱼儿,不长时间他们的作品便完成了。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作品,并选出最好的画挂到了美工区里,当然,欣赏过程中我没有忘记表扬画得好的幼儿。当一幅一条鱼也没有的画展现在我面前时,我没有对这幅画提出批评,只是说:“这幅画的水中怎么没有鱼呢?也许是这位小朋友忘记画鱼了吧。”说着就不假思索地将这幅画放到了我身后书桌的一个角落里。下课后,孩子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我看到志伟小朋友很不高兴,也不出去玩儿,带着一脸的委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过去询问他怎么了,志伟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委屈地说:“老师你为什么把我的画扔到一边去?”“那张画是你画的呀,我让你们画水中的鱼,你画了些什么,连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几只小蝌蚪,你认为小蝌蚪好画是吧,没有耐心怎么能画好画呢?”这时志伟已是眼泪汪汪,他看着我怯怯地说:“老师,那天爸爸带我到我们村后的淄河里去钓鱼,一上午连一条鱼也没钓着,水中没有鱼,就是有水草、小蝌蚪、还有青蛙,我不会画青蛙,就只画了水草和小蝌蚪。”孩子的话让我目瞪口呆,他虽然没按我的要求画,但他画的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事实。这样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我怎能把它扔掉呢?我向孩子诚恳地道歉,并把作品挂在了美工区的正中位置。上第二节课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认了错,并表扬了志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灿烂的笑容再次荡漾在孩子的脸上。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教给孩子一些表现技能,又要给他们留有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去探讨,去发掘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要求太高,不能只从技能技巧水平的高低去衡量优劣,而应当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去听听孩子们的解释,凡是幼儿能理解、解释的作品都应予以肯定,整个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珍视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童心、童趣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请不要扼杀小小画家
今天美工课的任务就是给三只水草和三个小鱼吐的泡泡涂上颜色。怕幼儿们不会,我先在黑板上示范。从油画棒盒中拿出深绿色举起手来告诉幼儿水草这个颜色,然后涂上,拿出红色、蓝色、绿色说:“看好,鱼泡泡分别图上这个颜色。”示范完我就分下油画棒,宝贝们都兴奋的涂起来。
可是我发现一向调皮好动的小虎却没有动手,忧虑的看着画纸,我顿时心生怒火,走到他跟前但还是和蔼的问:”小虎,别的小朋友都快画完了,你怎么不快画呀。“”老师,那回我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看到的水草不是这个颜色的。“我突然感到欣喜,这是一个动脑子的孩子。”那是什么颜色?“我好奇地问。不会表达的他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然后用手指着浅绿色。”那鱼泡泡呢?“他的表情更痛苦了,”可是我看到的鱼泡泡没有颜色“。我在想,对于小班的他们对于未知的绘画世界应该有自己的想象。
于是,我示意小朋友们先停一停说:”小朋友们,对不起哦,你们可以将水草和鱼泡泡画成你们看到的或者喜欢的颜色。“果真,宝贝们更兴奋了,赶紧换彩笔,嘴里还嘟嘟囔囔说着我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
等到美工课结束,我看了看,五颜六色的水草,各种颜色的鱼泡泡,真的也很漂亮,宝贝们高兴极了。
粗心的小画家(美术课随笔)
今天的美术课“画熊猫”,在活动之前,我就带孩子们看了一段录像“可爱的熊猫”,看时我引导他们仔细的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同时让他们对熊猫产生兴趣,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看完录像后,我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熊猫的样子,他们都兴致勃勃地给我描述着熊猫的样子:熊猫胖胖的,有四条腿,有两只耳朵,很可爱……。接下来我就让他们给熊猫画像,他们很高兴地画着,可是有几个粗心的小画家画的熊猫和他们描述的是两回事,有的没画鼻子,有的没画眼睛,有的只有三条腿,有的没嘴巴……我想批评他们,又怕他们对绘画失去信心,我想了想,还是不能批评他们,等他们画完后,我把他们的画收来放在一边,画得好的放在另一边,在欣赏作品这一环节时
,我先让他们看画得好的画,接下来我便出示一张没画眼睛的熊猫像,我说这只熊猫很难受,你们好好看一下它为什么会难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熊猫没眼睛,我让他们知道,熊猫没眼睛会看不见任何东西,很难受,接着我以同样的方式让他们观察了其他几个粗心小画家的画,这样一来,这几个粗心的小画家不但没对绘画失去信心,同时还迫切的希望给他的熊猫画上眼睛、鼻子、嘴巴、腿……
通过这活动以后,这几个粗心的小画家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也变得细心多了,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
我爱画画
班里的伟伟对美术课每次表现的不怎么感兴趣,老师讲完绘画方法后让小朋友们自己练习时,别的孩子都能自己拿笔动手绘画,而他却眼睛总是吧嗒地看着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就是不吭声。一节活动下来,别的孩子都完成了练习,可他的本子上总是空空如也,于是我便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画。可几次下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便抽空找到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得知,原来他在家也是这样不肯自己动手画。他的家长很着急,经常为了画画的事情严厉的批评他。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家长在孩子不会画的情形下,也不问青红皂白就乱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画画产生了厌烦感!了解问题存在的原因后,我积极的与家长做好了沟通,让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以后多给孩子鼓励的话语,家长也都一一答应了。
为了能使伟伟小朋友重新拿笔画起来,重新喜欢上画画!我不光在美术课上对他进行指导还在平日里一有机会就正确的去引导,鼓励他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从此以后他的画画水平明显提高,家长看到他的变化也感到很欣慰。家长表示以后会更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去努力。
幼儿从小对一切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特别对于画画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画画对于幼儿、儿童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从小养成幼儿爱画画,对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请别剥夺绘画权利,还给孩子驰骋想象的蓝天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有不少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掌握一门特长?不少人不正忙着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吗?怕只怕孩子不愿学,嫌只嫌孩子孩子练的少,怎么能剥夺孩子绘画的权利呢?
对此笔者只想向年轻的父母们提一个问题:您的孩子喜欢画画吗?如果他喜欢,那么请您继续为他保留一份自由的绘画空间;如果他讨厌画画,那么请您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您剥夺了孩子绘画的权利而自己还一无所知呢?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是的在孩子眼里,绘画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物体的再现”,而是一条情感表露的通道,孩子们喜欢借助画笔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的吐露一番为快,在他们稚嫩作品中深刻地蕴含着无声的语言、心灵的倾诉以及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创新。给人一种质朴、脱俗的美感,充分的体现出孩子的个性。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很好的锻炼观察力、记忆力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及时卸除孩子的心理负担,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说,绘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遗憾的是,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区性将自己的“大作”展现在大人面前,那充满稚心和期待的目光中多么渴望能得到几丝赞许时,大人们似乎总爱以“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他们的作品,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是得到画的“乱七八糟”的否定性评价,此类评价无疑给孩子当头一棒,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创作积极性。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绘画特点,又有什么资格对孩子的作品妄加评论呢?要知道,孩子的绘画是有其特有的表现方式的,他们往往会把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同时表现在一个画面中,这被称为儿童绘画所特有的“游走性”画法,在构图中会出现许多违背客观现实规律的情况,加上孩子缺乏知识经验,手部肌肉不如成人灵活、眼、脑对手的控制能力有相对较差,因此,画出的图画显得幼稚、形象粗率,无法达到,也没有必要达到大人们所要求的“形象、对称”,这正是孩子们绘画的独特之处,我国画家王个簃就十分喜欢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作品。他说:“画家画多了就成为‘画匠’,就会困守在僵死的模式之中,想跳也跳不出来,而每当看到孩子的图画,就能受到新的启迪。”
家长们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与指导。家长不妨为孩子创设一个“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自由空间和条件,让孩子尽情的所思、所绘。
改变绘画模式,培养幼儿想象力 会有不同的收获
不一会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房子在孩子的小手下诞生了,孩子们自发地为自己成功的作品鼓起掌来。
孩子们已有线条勾画的经验,接着,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轮廓图,让孩子们描一描,画一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最近我们开展了《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经过观察发现班内孩子的绘画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孩子能构图大气地绘画小树和小鸟,有的孩子能在提供连线画的基础上获得成功,而有的孩子则要手把手扶着才能勾画出一幅作品。
针对这一情况,在活动“神奇的房子”中,我分成了两次活动来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活动一:让孩子充分观察,在拼拼摆摆、描描画画中感知房子的基本结构。
活动一开始,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范画,提问:这些房子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为什么?引导孩子从屋顶、墙面、门窗等来观察,如果请你来设计房子,你怎么设计呢?我及时提供各种图形片,孩子们争着上来设计、摆放自己喜欢的房子,孩子们一边摆一边说:我用三角形做屋顶,屋顶下放个正方型就是墙,找个小长方形放上去当小房子的门。
我想设计一个圆形的窗户更好看。
不一会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房子在孩子的小手下诞生了,孩子们自发地为自己成功的作品鼓起掌来。
孩子们已有线条勾画的经验,接着,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轮廓图,让孩子们描一描,画一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活动二:大胆设计,绘画不同风格的神奇小房子。
孩子们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次我提高了要求,让孩子们独立设计漂亮的小房子,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房子有哪些部分组成,说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房子?孩子们可有的说了,我要画座五彩房;我要画象华芳金陵一样高的楼房,我想设计象汽车一样会移动的神奇房子……开始作画了,虽然孩子画的线条还不够直,但房子的大体结构都能绘画出来,经过孩子们的设计,一幅幅漂亮的房子诞生了。
虽然我准备的材料多了些,花的时间多了一些,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地说“老师,我成功了;老师,看我设计的房子好看吗……”我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