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的绘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发布时间:2020-11-02 绘本教育笔记 绘本教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绘本优秀说课稿 孩子的绘本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爱看书,所以给她买了很多书,并且特意买了一个书架放她的书,3岁半的她主要的图书就是绘本,图面感强,文字也容易理解。**的书基本都是我给选择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网上报刊介绍,口碑比较好的。这些书一是印刷质量比较好,二是内容也很好,总之孩子很喜欢,有的书要反复看很多遍。但有些书,我真的不敢恭维,给孩子看纯粹是在误导孩子。

其实开始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本绘本,大概意思是以拟人的手法说小猪不爱吃蔬菜,然后就介绍别的小动物爱吃蔬菜,小兔子爱吃胡萝卜、小老鼠爱吃南瓜,小乌龟爱吃藕啦,当时讲的时候我也没太在意,而且那个阶段**也不爱吃蔬菜,所以那几天我也有意无意的多讲了几次,**也听得很开心。

这之后那本书**就没怎么看,大约半年后的前几天,幼儿园发的作业上有一只小乌龟,**兴奋的和我说,妈妈,你看小乌龟,小乌龟最爱吃藕了。我当时就有点懵,小乌龟爱吃藕?你怎么知道啊?**一脸得意的说,书上说的啊,小猪那个书。我一下子想起来了,半年前的书她还记得,有时候小孩子的记忆力比大人还要好。

但是我对小乌龟爱吃藕这件事存在着疑问,当时我也没反驳她,空闲下来我就上网查了下资料,食肉龟除外,草龟的介绍也没有涉及到吃不吃藕,但有的说会咬。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觉得乌龟爱吃藕,或者根本吃不吃藕很值得探讨,虽然**看的是绘本,没有科普性质,但我觉得应该遵循客观事实,因为孩子太小,没有分辨理解的能力,书上说的,她就以为是对的,并且小时候这种印象可能会影响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很难纠正。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殷切的希望各位作者、编辑能本着为孩子更加负责的原则,即使是故事书也能更贴近客观事实,不要没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还对孩子进行了误导。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


孩子之所以能发展到“感觉没救了”,教育专家们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灵丹妙药。有的教育专家甚至坦言,“特烦这种家长,把孩子弄成这样了才想起请教专家,就像一盘没炒好的菜,他想起厨师了,让厨师改一下,厨师不把鼻子气歪了才怪!”

教育专家们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恢复双方的信任度,家长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孩子有兴趣的事情上下点工夫,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慢慢地向学习导入,这可是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性。

2.请一个家庭指导师帮助孩子,不要光请家教,现在是要解决思想问题。

3.对孩子要“爱”而不“溺”。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为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一切由家长全权代劳,甚至孩子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不利,更不用说让孩子适应社会了。

4.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还要“刚”中有“柔”、目标一致。家长教育孩子要切忌一个管、一个护;一个严、一个宽,那样会被孩子钻空子,使家长失去威信,以致无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双方要意见一致,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过后再说,这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坚强后盾。比如:双方工作比较忙顾不上孩子,让孩子自己在家做作业、看电视等,当妈妈的不忍心,并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因而,孩子变得胆小,不敢一人独处,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立能力发展。

理想教育的核心是能给予每个孩子充分发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实现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应以民主的心态尊重孩子的个性。这不仅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爱好、交友等方面的尊重。家人的教育意见一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使他有一个固定的行为准则,而不是不知听谁的,无所适从。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在谈论尊重孩子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用心在听?在别人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打算,还是在敷衍?在别人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是否尊重了他的决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或者支持他,或者为他提出反面意见,促进他更全面的考虑问题?我们再问问自己,对自己是否保持着适当的自尊,没有自卑同时也没有自负?再问自己一句,当感觉到别人对我们特别尊重的时候,是怎样的快乐和满足?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长大了和我们一样,要求被别人尊重。虽然,现在他还小,可面对着这样一个处于弱势的小人儿,你是否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却将直接影响到他长大了的性格和成就。

曾经看过一部叫《谈情说案》的香港剧,讲的是一位女警和年轻教授恋爱的故事。里面的教授很年轻就取得了特别大的成就,他的爸爸妈妈对他非常尊重,即使对他谈的女朋友不愿意,也从不曾正面拒绝,也同意他自由发展,虽然在暗地里用了一些阴招想拆散他们,但也没有像别的家庭那样爆发战争。或者这个剧情是虚构的,仍然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可以看出来,剧中教授的父母从小就对儿子十分尊重,儿子取得的成就绝对与他受到的尊重有关。

前几天周末在公园里见到这样一个情景,妈妈和小姨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姐姐看上去十岁左右,看到许多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都在放风筝,就跟小姨说:“小姨,咱们也买个风筝吧。”小姨说:“买风筝干吗?”女孩:“放啊。”小姨:“你会放吗?”女孩:“会!”小姨:“你会放个屁!”女孩满脸通红,气鼓鼓得走开了,小姨在后面还洋洋自得。这时,我和表妹正带着各自的孩子玩儿,我们向对撇了撇嘴。这个小姨,对孩子太不尊重了,同时她自己的人格也高不到哪里去。

对于孩子,你不能太打击他,否则他长大了会太没有信心,同时你又不能事事依他,这样就是过分娇惯。那么怎样对待孩子才能恰到好处呢?

对于一些事情,该让孩子拿主意的就鼓励他自己拿主意,从小事做起,一旦他拿定了主意就依他,让他在锻炼中成长。记得一次带着儿子回娘家,我正在厨房刷东西,儿子手脏了,弟弟给他洗手,弟弟问妈妈:“还用给他搓香皂吗?”妈妈说:“问你姐姐。”我说:“你问他自己,他说搓就搓,不搓就算了。”于是弟弟问儿子:“搓香皂吗?”儿子说:“不搓。”于是就没有搓。随后弟弟跟妈妈感慨:“你们老嫌我不会拿主意,我的主意就是小时候让你管没的。”其实在一些小事上,真的没有必要那么认真,能放手锻炼的就让孩子自己来。同时需要强调一点,一旦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依着他的决定,让他决定完了不依着他,还不如开始就不让他决定。

别怕孩子犯错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这一点,外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做得要好,中国父母说的最多的是:别怎么怎么样,要不你就会怎么怎么样。外国父母说的最多的:Tryit,试试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适当的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点对于太小的孩子不适用。比如孩子跑得快,那就让他尝尝摔跤的滋味。记得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作者带着女儿和同事结伴出游,当时已经初夏,女儿却坚持穿着她喜欢的粉色毛衣,作者就依她了。开始爬山的时候,女儿开始大量出汗,不时得对妈妈说太热了。这时,妈妈说为她准备了一套爬山的衣服,她很开心,她们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换上衣服,开心得爬山,回家,一直妈妈都没有对女儿说什么,但是下次出行的时候,她发现了女儿会根据天气自己准备恰当的衣服。给孩子一个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时候,走点弯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是孩子的手杖,但是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实路,如果走直路一直需要爸爸妈妈这跟实路的手杖,而这手杖总有离开孩子的一天,到那时候再让孩子锻炼他将会连弯路怎么走都不知道,因为那时他面临的不会再是洗手、穿衣服的小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充当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其实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明白得很,用不着什么都说出来的,就算说也要选择方式,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因为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本来就不高兴,我们再说什么无疑是伤口上撒盐,或者在他看来是否定他的能力,打击他的自信,有可能下次他就不再自己做决定了。

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和肯定,但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代替他去做。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学校的厕所里去了,他们学校还是那种老式的厕所,于是她就把厕所后面的盖子揭开,找了一个专门掏粪的勺子,把坑里的东西掏出来,找钱包。这时,校长过来了,问小豆豆在干什么,小豆豆说明了原因,校长只说了一句那你要小心啊,要把里面的东西还都放回去,就走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的什么,你会怎么做?如果在以前,父母肯定会不说二话,揪过孩子先揍一顿,现在的父母多半会忍着臭气和孩子一起“施工”,但是那样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再看校长并没有对小豆豆过多关注的后果,小豆豆把坑里的东西都掏出了,却没有找到钱包,可是她一点都不失望,又按校长说的把那些东西都放了回去,同时她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成就感呢,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对于这样不予过度关注的第三种做法,有多少父母能想得到呢?而这第三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又是多么重要啊!

对于激将法一定要慎用。激将法对于有的孩子是很管用的,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行来给你看,但是一旦用不好,激将法会起到反作用,打击孩子的自信,甚至让他破罐破摔。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整天跟老师作对,后来父母带他去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发现,最初引起他逆反的原因就是老师用的激将法。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用激将法一定要注意方式、语气,如果察觉效果不对,赶紧喊停。

即使是父母,也要跟孩子讲道理,别用父母的身份来压孩子。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因为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即使,你为孩子选择的是一条对他最好的路。毕竟孩子的路要他自己来走,孩子的生活也是他自己的,我们也只是或者只能他的拐杖,他的引导,并不能代替他去走路,去生活。做父母的更不能随便打骂孩子,打孩子伤害他的身体,骂孩子伤害他的心灵。最要不得的,是一个打,一个护着,这样不但孩子的揍白挨了,还会让孩子觉得有保护伞,以后会变本加厉的。

当然了,尊重孩子,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说话语气、态度等各方面,别总对孩子说你这个不会,那个也不行,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考虑一下再决定是否拒绝(前面写过一篇日记,专门讨论怎样对待孩子的要求)。尊重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谨慎得求证,小心得执行,共同探讨,交流经验,一起进步吧。

育儿心得:我们应该给孩子多少尊重


育儿心得:我们应该给孩子多少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对我的说话以及教育方式有了偏见。刚刚五岁的他,总是在与我意见相悖时候,发脾气、摔东西、还有就是顶撞我。开始,我以为就是一个孩子脾气,不能惯他,不能由着他。但当我一味地去阻止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脾气随着我的教育而有增无减。甚至他会拿出我曾经说过的教育他的话,来反过来教育我。

猛然间,我才明白,原来,我给他的尊重太少了。

孩子从小就有自尊心,只是家长在一味地灌输家长作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变化。随着他们说话词汇量的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作祟,对我们的反驳越来越有力度,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一味地去用家长作风贯彻教育的话,我想,所谓的“代沟”时代会提前到来。

我们给他们的尊重是必要的,但给多少尊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孩子个体差异,会让家长们有不同的意见,我想,这也是这个度难把握的原因之一吧。像我的孩子,对他的尊重要有一个切实的度,稍微有一点把握不好,他就会觉得“有机可乘”,接下来,会不停地给你谈条件,而且还会得寸进尺。有时候真拿他没办法,只能说,这个度,得用心去把握了。

为什么孩子的阅读之路应该从绘本开始?


孩子的阅读问题可以说是当下儿童教育的热门课题。试想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担心,何谈课本外的阅读?但当物质资源极度丰富后,孩子们需要更有品味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个阅读资源极度丰富、丰富到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阅读品质急剧下降的时代。家长如何在众多阅读资料中作出正确选择?孩子的阅读之路又应该从哪开始?

这就是我们要谈“绘本”的意义!

1.什么是绘本?

绘本这个词中国家长并不陌生。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图与文的内在关系。图画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有些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

绘本很简单,就是一些图,和一些简单的文字

绘本很难,简单的图文背后有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一些普通的插画无法取代绘本的原因。

2.读绘本的意义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人的一生要读两种书。第一种是打精神底子的书;第二种是打完精神底子再读的书。什么是打精神底子的书呢?这样的书集大善、大美、大智慧于一身,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绘本。

我们很遗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这一部分,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

1.缺乏想象力;

2.缺少创造力,

为什么我们只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这和我们从小缺少艺术养分有直接关系,而绘本恰恰能弥补艺术修养的缺失。

英国的教育研究专家发现: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阅读绘本的宝宝,上小学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比同龄人优秀。

美国图书馆学会倡议”从出生就阅读“(born to read)

日本提倡”亲子阅读“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伴孩子看书20分钟。

国内调查显示:爱听故事、读故事的小学生,其理解力和表达力是不常阅读的孩子的2倍以上。

在国外,绘本几乎就是童书的代名词。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孩子省略了一个重要的阅读环境。

期望每一位家长能充分认识绘本的重要性,孩子的阅读之路应该从哪开始?您有答案了吗?

孩子的提问应该足够重视


孩子好奇提问,却总收到家长“不知道”的答复。10日,名师刘永胜做客88期武汉晨报名师课堂时称,家长此举不仅容易打消孩子创新兴趣,还会让孩子无心学习。

刘永胜介绍,如今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很多孩子一到周末就被安排上各种兴趣班、培优班。但平时,孩子的一些天真问题,却往往被家长认为无聊、麻烦,简单地以“不知道”回绝。

“好问的孩子往往学习兴趣浓厚。”刘永胜介绍,他所教过的学生中:爱问的学生一定好学,学科成绩往往也比较优秀。

“让孩子上十次培优,不如多回答孩子几个问题。”刘永胜说,孩子天性好问,实际是在询问中寻求知识。家长如果能耐心回答孩子的每次提问,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新兴趣,还能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专家:三个“保护”成就孩子创新

★保护孩子好奇心

刘永胜介绍,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孩子有充分的好奇心。

首先,家长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爱好,如孩子爱玩小虫、走泥地等。一旦家长过分阻拦孩子对环境的探索爱好,长久下去孩子做事就容易放弃,养成意志不坚定的性格。长大后虽然很顺从,但缺乏个性。

其次,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多进行户外活动,并引导孩子从小处发现问题并探索答案。

★保护孩子好问心

刘永胜说,父母不要以成人眼光看待孩子的发问。当觉得孩子的想法、做法离谱时,父母应学着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说出来,尊重孩子的观点,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此外,家长还应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帮助孩子自己探索答案。比如孩子问天上为何有月亮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月亮也有圆缺,并引导孩子从书本中寻求答案。

★保护孩子想像力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刘永胜经常不规定学生的写作范围和形式,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到了九年级后,学生的作文很有内涵。他教过的学生中,甚至有人写了近30万字的网络小说。

刘永胜说,创新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充分的想像力。平时可通过不断地让孩子了解熟悉物体的不熟悉用途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如询问孩子:别针除能夹纸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此外,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自己制定一些小的研究项目。

专家反对“虎妈”应尊重孩子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在升格为奶奶后,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教育经验?30日在此间首发的《长大不容易》中她告诉天下所有父母,“教育要以孩子为本,教育要以顺应成长规律为本”。

2004年出版《告诉孩子,你真棒!》创下百万册的销售记录后,卢勤时隔七年再度出山,以30年的积淀以及荣升为奶奶后的全新家教感悟凝集成这本《长大不容易》。

针对当今时代下家长们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卢勤在新书中提出了“成长有规律,长大不容易”的全新家教理念,倡导“教育要以孩子为本,教育要以顺应成长规律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三十多年“知心姐姐”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让卢勤接触了大量焦虑的父母,写这本书,卢勤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的父母们:“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过度焦虑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父母们都要认识和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她有一个观点:“三岁之前一定要让孩子玩够了,玩的开心,玩的专心,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放得开,过早学习太多的知识,以后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她一再强调,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根本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对目前的兴趣班她也认为根本是违背成长规律的,“本来就是有兴趣才能发展,但是太多了就没兴趣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而对于此前热传的“虎妈式”教育,她也不认同:“中国人用过于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新一代的孩子灾难即将来到。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将来逆反会非常强烈。今天把他管住了,将来这种反抗会成为强大力量,反作用于家庭和社会。这是家长的问题,孩子的灾难。”

尊重孩子的天赋


尊重孩子的天赋有家长喜欢问我,你是怎么培养你的孩子的?为什么你们家长不花力气,孩子也不是埋头读书,他的学习怎么还是没有困难呢?

对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出色,不过现在我开始反思了,真的是我的功劳吗?恐怕不见得。

首先我儿子并不特别优秀,只是一直不讨厌读书,上学始终高高兴兴;其次读书一点不用功,花在弹钢琴和打魔兽上的时间跟读书一样多。第三,他的学习成绩只是在初中的时候名列年级第一(因为那所学校真的很烂),小学和高中都不是什么年级排名前三的。小学的时候因为考试总是粗心,高中是因为学校集中了太多优秀学生,俺们儿子实在是很普通。大学阶段倒也不错,学习还是有兴趣,没困难,而且还能获得学校奖学金。

他自己夸自己学习永远不会遇到瓶颈(但不是最优秀的)。

我现在想明白了,除了父母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外,读书也像音乐、美术、舞蹈一样是有天赋的。但不等于会读书的孩子就一定比其他孩子聪明,人家的特长不是读书罢了,可能是艺术、可能是社交、可能是动手能力,可能就是创造力强、点子多。难道那些就不是聪明?

只是现在的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只认读书这一条,很不理性。以后的中国恐怕要毁在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上。如果孩子的每一种天赋都能得到尊重、并得到机会发展,那么将来的中国才会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读书一般,那么他一定有别的天赋,请一定要发现他的擅长之处

相关推荐

  •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 孩子之所以能发展到“感觉没救了”,教育专家们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灵丹妙药。有的教育专家甚至坦言,“特烦这种家长,把孩子弄成这样了才想起请教专家,就像一盘没炒好的菜,...
    2021-12-31 阅读全文
  •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在谈论尊重孩子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用心在听?在别人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打算,还是在敷衍?在别人做出...
    2020-11-1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我们应该给孩子多少尊重 育儿心得:我们应该给孩子多少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对我的说话以及教育方式有了偏见。刚刚五岁的他,总是在与我意见相悖时候,发脾气、摔东西、还有就是顶撞我。开始,我以为就是一个孩子脾气,不能...
    2020-08-10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孩子的阅读之路应该从绘本开始? 孩子的阅读问题可以说是当下儿童教育的热门课题。试想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担心,何谈课本外的阅读?但当物质资源极度丰富后,孩子们需要更有品味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个阅读资源极度丰富、丰富到泛...
    2021-06-28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提问应该足够重视 孩子好奇提问,却总收到家长“不知道”的答复。10日,名师刘永胜做客88期武汉晨报名师课堂时称,家长此举不仅容易打消孩子创新兴趣,还会让孩子无心学习。 刘永胜介绍,如今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很多孩子...
    2021-04-15 阅读全文

孩子之所以能发展到“感觉没救了”,教育专家们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灵丹妙药。有的教育专家甚至坦言,“特烦这种家长,把孩子弄成这样了才想起请教专家,就像一盘没炒好的菜,...

2021-12-31 阅读全文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在谈论尊重孩子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用心在听?在别人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打算,还是在敷衍?在别人做出...

2020-11-1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我们应该给孩子多少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对我的说话以及教育方式有了偏见。刚刚五岁的他,总是在与我意见相悖时候,发脾气、摔东西、还有就是顶撞我。开始,我以为就是一个孩子脾气,不能...

2020-08-10 阅读全文

孩子的阅读问题可以说是当下儿童教育的热门课题。试想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担心,何谈课本外的阅读?但当物质资源极度丰富后,孩子们需要更有品味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个阅读资源极度丰富、丰富到泛...

2021-06-28 阅读全文

孩子好奇提问,却总收到家长“不知道”的答复。10日,名师刘永胜做客88期武汉晨报名师课堂时称,家长此举不仅容易打消孩子创新兴趣,还会让孩子无心学习。 刘永胜介绍,如今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很多孩子...

2021-04-1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