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让孩子明白
发布时间:2020-11-10 教育孩子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孔融让梨说课稿今天晨检时,我发现多名幼儿的指甲有点长,里面存了些黑黑的东西,顿时教师的职业敏感提醒了我,赶快帮他们剪剪吧。
这样,不仅讲了卫生,还能避免小朋友间脸被抓伤事件的发生。
我就让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个来到我的面前,轮到小杰小朋友了,只听他说:“老师,我的指甲不长”,刘睿浩忙说:“老师,我不剪指甲”,还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害怕”。
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干脆把手伸到背后藏了起来,说什么也不剪。
面对这情形,我得赶快想个办法,还是讲个故事吧,孩子们最爱听故事了。
“以前,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叫小红,他刚来幼儿园时,因不讲卫生,经常肚子疼,指甲比你们的还长。
有一次,下午吃点心时,他正想咬一口,忽然看见指甲里怎么有个小虫子呢?,小红急忙放下手中的点心,跑向老师------”,讲到这里我停下了,没再往下讲,而是提出了几个问题:“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小红为什么向老师跑去?他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小红的指甲里为什么会有小虫子”?
我的故事的确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正确的回答让我感到欣慰。
新来园的幼儿也纷纷跑向我:“老师,快给我剪指甲吧”,“老师,我不留长指甲了”。
利用故事法向幼儿进行教育,还真管用,故事培养了孩子们讲卫生的好习惯。
从这以后,我再进行晨检活动时,发现幼儿的指甲都变短了,可能在家让爸妈给剪得吧,即使有个别孩子的指甲长一点,也会主动对我说:“老师,请你给我剪剪指甲吧”。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笑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让故事来教育孩子
在阅读区的图书角里,幼儿正在翻阅图书,一本本书掉到地上,他们却漠不关心.任它们一本本躺在地上.我捡起来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位“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图书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的告诉我:“图书不是我扔的”“图书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玩具用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活动结束后,我都会提醒幼儿把图书、玩具没收拾的整理好,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看的书,这不是我玩的玩具。他们的一言一行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别人来帮助自己,而极少去主动帮助别人,太自私、太没互助意识了。根据这一现象,我把一些乐于互助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讲述故事时,我发现那几位幼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是啊,通过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孩子,不但没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此以后,我们班的幼儿在活动后几乎都能把图书、玩具等物品摆放整齐,再也没有掉在地上没人捡的图书了。
让孩子讲自己的故事
我班的孩子很愿意听故事,今天又要求我给他们讲故事,我突然想何不让他们自编自讲故事呢?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编自讲故事。
一位小朋友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小朋友搞的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
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去采蘑菇呢?”顿时,小朋友们又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小猴不爱吃蘑菇,就不去采呀!”“小猴应该爬到果园里摘果子呀”听了他们的话,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说法,而是要求小朋友们试着动一下脑筋,从另一角度去编这个故事。
我提示:“现在小猴确实是去采蘑菇了,它会爬树,会摘果子但它也会采蘑菇,请你们一起来编这个故事,看谁编的好。
”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各个睁大眼睛,动起脑筋。
过了五分钟,我请他们自由发言,有的说:“小候经常吃果子,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帮它去采蘑菇。
”还有的说:“小白兔过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
”听了这些发言,我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词语用的恰当,而且思想内容也很好。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尝试,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让老框子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我们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得到最佳开发。
让孩子们明白和理解你们的爱
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过:“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小细节体现大感情,爸爸对孩子的关爱在这些小细节上能够得到传递,“爸爸”特有的魅力会春风化细雨般地影响孩子,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沈欣宇说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凭着自己身高的优势和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个性,经常欺负其他的小朋友。
今天晨练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在操场练习“高人走”和“矮人走”。所有的孩子都愉悦地参与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我巡视孩子们玩的情况的时候,发现沈欣宇在和杜睿晟在纠缠着,经过询问我了解到杜睿晟可能是碰了他一下,也向他道歉了,但是还是得不到他的谅解,他非要和他打架,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他认为他受委屈了,任凭我怎么开导和安慰他都不听。见他如此固执和不够宽容,我决定暂时不处理这件事,让他一个人在旁边好好想想老师的话,想想刚才发生的事情。
我继续陪着小朋友玩游戏,他继续一个人站在那里思考,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丝毫没有打动他,他不屑的把头高高抬起,看着别处。看到他这个样子,结合他平常的一些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我觉得有必要和孩子的爸爸谈谈了。因为仅靠老师的力量来扭转一个孩子的个性是非常艰难的。
孩子的爸爸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一点也不惊讶,反而是我倒惊讶起来了。原来孩子在家时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也很自私,什么东西都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想到别人。曾扬言“长大后要和爸爸单挑”。得知孩子在家这样的表现,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个小问题了,于是我跟孩子的爸爸谈了很多,希望孩子的爸爸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做起,首先培养好良好的亲子关系,再用更多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等。
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爱的付出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这些天通过观察发现沈欣宇有了小小的改变,相信其中一定有他爸爸辛苦的付出,真心祝愿欣宇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能理解人。
小细节,大感情,愿每个家长都拿捏好这些小细节,让孩子们明白和理解你们的爱。愿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让孩子们“品尝"白开水
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这“绝无仅有”的一个孩子。从一生下来,许多孩子每天喝的都是品牌繁多的经过加工的饮料,很少喝白开水。孩子们喝惯了饮料,拒绝喝白开水那将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有一天我值班在大门口,洋洋妈妈硬扯着孩子往幼儿园来,可洋洋哭哭啼啼的,死活就是不进园门。问其为什么,家长无奈的说:“没给他买饮料,带的是白开水,就为这个非要饮料不可。没有饮料,就不上幼儿园了,这怎么得了。
为此事,我设计了内容非常新颖的一节课:让孩子们“品尝”白开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品尝一种特别的‘饮料’大家得留神喝,细细的品尝。一个小朋友抢先说:“老师,这水没有果汁甜,可也不难喝!”另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比可口可乐还好喝呢!”我让洋洋说:“老师,这种饮料挺好喝的。我希望爸爸妈妈以后经常给我买这种饮料喝。”孩子们都不知道喝的是什么,可我知道。最后,我跟孩子们说这就是白开水。
1、讲解喝白开水的好处。饮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儿童对水这种最重要的营养素的生理需要,还能够辅助孩子的机体排毒!由于儿童生理代谢迅速,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要比成人多,因此,饮用白开水对孩子的健康最为有益!
2、讲解各种饮料对身体的害处
各种饮料含糖很多,吃糖过多,会导致儿童体内脂肪堆积而发生单纯性肥胖;会导致儿童食欲下降,减少了其他营养的摄入而体质下降、消瘦、营养不良;还可能会带来近视、消化不良、智力低下等疾患。
其实,孩子爱喝饮料,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家长给“培养”的。既然如此,要改变这种习惯,也还得家长才行。我举行了一次家长接待日,着重探讨让孩子多喝“白开水”的事,家长大力支持。只要持之以恒,也是可以改变的。。因为白开水还是很好喝的,这是孩子们自己说的。
面对孩子的白眼——我们的新教育故事
孩子们在幼儿园吃好饭后,都跑去区域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了,看着桌子上的米粒没有人擦,有个别孩子还忘了收拾自己的饭、菜碗,我心理很着急。看来在班上设置小组长是必要的,让孩子争做小组长来做值日生,为同伴服务,做老师的小帮手。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大家欢呼雀跃,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小组长”对我班幼儿来讲,可以帮老师、同伴做事了,这个让幼儿羡慕的职务,不管能力强弱,幼儿都愿意担任小组长,对他们来说,能当上小组长,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组的每名幼儿轮流担任本组“小组长”,别提孩子带上小组长的牌子心理有多高兴。自班上轮流当“小组长”后。有些小朋友特别看重这个,说是可以管别人,还可以帮老师做事,孩子特别喜欢做这些。老师也会用这个来治他们,如果哪个“小组长”上课时乱说话或者吵架就要换人,所以我发现孩子们都比以前认真多了,老师也省事多了。
在我班当了“小组长”有时还能做“小老师,”我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来管理,为了“小老师”的有效管理,我特意把奖励的“大苹果”、“五角星”粘贴纸给了“小老师”。有一次,中午“小老师”的时间到了,班上这位“小老师”的手在家里不小心弄疼了,还是坚持做“小老师”,他的安排是让小朋友一个一个念诗歌,这位“小老师”说:“今天我的手很疼,你们念好儿歌就自己动手贴一只大苹果粘帖纸。”小朋友听了很高兴,都上来念儿歌,然后自己拿一只大苹果粘帖纸。有一位晓晓小朋友,他上来念儿歌只念了一句,就拿了一只大苹果粘贴额头上了,“小老师”是没有意见,其他幼儿纷纷对我说:“晓晓念了一句儿歌,没有把儿歌念完就自己贴了只大苹果了。”我说:“怎么会这样了?”小朋友都七脚八舌把晓晓额头上的大苹果拿掉了,我也没在意。
轮到我组织活动了,我拿来了新的橡皮泥,小朋友都很高兴的玩,这是晓晓小朋友不见了,找找看,他躲在橱柜的后面,看着我来了,就瞪我一个白眼,一看就知道他还在生我的气。我主动地跟他交谈:“你没有念完儿歌,所以,小朋友不同意,下次注意就事了。”把他抱到座位上,一会儿,被新鲜的橡皮泥吸引了,很快忘记了刚才的事,就对老师说:“老师快来看我捏的蛇了。”我点了点头。
但孩子的刚才反应却给了我敲响了警钟,作为老师,却没有组织好“小老师”的明确目标,通过这件事,我班制定“小老师”怎么奖励方法
,让全班小朋友懂得怎么做了可以得到大苹果吗?让孩子们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受到老师的信任。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图形的故事中成长
每个孩子对形状的感受不一样,因而对形状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我家孩子很喜欢圆形,他喜欢所有圆形的物品,一看到圆形的东西就很兴奋的叫出来,特别是球,看到球就想要,家里的球已经够多了,每次看到商店里的球他还是要看看。看到明天出版社的这本精装绘本《圆形》,我也很好奇会讲述圆形的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看到封面,两岁的小家伙就高兴的叫起来:“圆”、“眼睛”。封面上的这个圆形在白底的衬托下特显眼,圆形内略显阴沉的填充色、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孩子很喜欢。我原以为书的内图有些页面是黑乎乎的他会不喜欢,没想到孩子也能进入到情境中,没有我想像中的排斥。
《圆形》讲述的是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在瀑布边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瀑布是圆形的瀑布(看了好几遍才明白这个瀑布是圆形拥有的)。圆形说了躲猫猫的规则:闭上眼睛数到十就去找他们。圆形特意跟他们说不可以躲在瀑布后面。正方形循蹈守矩的说好,不过三角形可不,他问圆形为什么不行,圆形告诉他瀑布后面很黑。而三角形说他不怕黑。
三角形果然不怕黑,他真的躲到瀑布后面去了,而正方形却没有躲,还站在那里。他告诉了圆形三角形到瀑布后面去了。圆形只好去找三角形。虽然看起来她也怕黑,但为了小伙伴的安全,她需要勇气去做。得到正方形的夸奖:“你真棒”后,她倍增了几分勇气立马钻进瀑布到了瀑布后面。
“三角形你在哪儿?”她一边走一边叫三角形,直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候,圆形发现了前面有一个影子,她以为看到了三角形。但听到三角形的回答后,圆形才发现三角形是在她的背后说话,那圆形和三角形前面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形状呢?他们不知道,而且面前的形状也不说话。三角形和圆形害怕极了,他们飞快的跑到了瀑布外面。
正方形还在外面等待,他庆幸自己没有跟进去,三角形也感到后怕,他说他现在怕黑了。不过冷静下来后圆形觉得那不一定是坏东西,也许是一个好形状。然后他们各自想了一个形状。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作者没有写他们想出了什么形状,把这个悬念留给了千万读者,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把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拟人化的讲述故事,我家孩子很喜欢,他还拿出积木块出来跟三个图形比对呢。之前没有刻意去教他认识形状,他只知道圆形,但通过这本书,他也能认识三角形和正方形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虽然简单,但是其中可以看出这些形状的性格特点,比如圆形和正方形怕黑,但圆形为了小伙伴的安全,她还是鼓起勇气去黑暗中寻找三角形。而三角形不遵守约定,总是惹出一些事来,不过因为是好朋友,同伴们也都很大度的原谅他了。正方形很遵守约定,他不会做出格的事,但是他也是胆小的,不敢跟着圆形去黑暗中找三角形。
图书的插页画面感也很强,干净利落,黑白两色主色调很鲜明,在黑暗中的页面让读者充满想像。
爱讲故事的孩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爱讲故事的孩子”!
我们班里有个叫袁小琳的小朋友,特别的爱动。
上课时,老师讲老师的,他自己干自己的。
屡次提醒,但他仍然是我行我素。
后来我发现他的自尊心很强,便以此作为突破口去引导他,教育他。
一次,我在班里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故事,他坐在位子上,不是动铅笔盒,就是玩玩具。
故事我讲完了,他还是在玩他的。
我走过去,让他跟小朋友互讲故事。
他抬起头,小眼睛盯着我一言不发,小手照样在玩他的积木。
我耐着性子说:很忙吗,要不要老师帮助你?他“嘿”地一下笑出声:“不用”。
我又接着说:“刚才老师说让你干什么来着?他一边不紧不慢地动作着,一边诚恳地说:“老师,我不会讲。
在家的时候,我奶奶经常说我没长脑子,没记性,说话做事都爱忘”。
这时候我说:“奶奶这是在跟你开玩笑,回去告诉你奶奶,老师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
现在,你来给老师讲一讲故事,好不好?”他看看我,半信半疑,开始细声慢气地给我讲。
在我的提示下,他把这个不算长的故事讲完了。
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我表扬了他:“袁小琳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听你讲故事。
下一次,再给老师和小朋友讲一讲,好不好?”他点点头笑了。
下午,他奶奶送他来上学时,对我说:“中午,小琳一回家,就朝我嚷嚷说老师夸他聪明了,还讲故事给老师和小朋友听。
现在,袁小林小朋友,不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故事,还能讲听过的录音故事,看过的影视动画片故事。
看着他讲故事时哪绘声绘色、神采飞扬的样子,想想他奶奶的评价,没长脑子,没记性的孩子。
现在,变成了小朋友们一致推举的“故事大王”。
不管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听故事的时候,都非常认真。
这不正是我所要的结果吗。
不知道本文“爱讲故事的孩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育就像一座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情感”。
可以这么说:缺乏爱心的教师不可能读懂孩子的语言。
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语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才会得到提高。
老师正在给小朋友刷碗,思鉴天真的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我由于正忙着所以没有好气地说:“你自己没有看见吗?还要问!”言下之意是老师不喜欢你这样问,思鉴一脸茫然。
其实思鉴不会看不出老师在干什么,但他为什么明知故问呢?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思鉴“明知故问”就是想主动与老师亲近,获得安全感。
遗憾的是一时我没有读懂这种特殊的语言,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于是,我立即转变态度微笑着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请你再仔细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行吗?”这样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同时又利于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育就像一座金字塔,最底层的是“情感”。
可以这么说:缺乏爱心的教师不可能读懂孩子的语言。
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语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才会得到提高。
关于“面对孩子的明知故问”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